•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創新發展的內涵、成效與困難

在文檔中 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 (頁 104-108)

第四章 偏遠地區小學的裁併處境與反應

第四節 學校創新發展的內涵、成效與困難

二、已在推動創新發展的 396 所學校,進行課程創新的比例將近 7 成,進行 創意遊學的學校有 65 所,占 16%比例。

表四之二十一 各校創新作為 課程創新 生態或農林體

擴大學區 創意遊學 其他

270 140 76 65 81 68% 35% 19% 16% 21%

三、各校創新發展內涵偏重於人文素養與自然生態,數理領域偏弱

各校創新發展內涵反映了各校可運用的文化資源。「自然與生態」是大多 學校都可直接運用的文化資源,至於「地方文化與歷史」、「地方產業」則依各 地條件差異而不一。這三個項目在比例上的差異:63%--50%--36%,顯示多數 偏鄉地區的地方產業情況,不足以成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可供學校運用。

至於「人文素養」與「數理能力」兩個項目的懸殊差異:60%vs.7%,進一 步顯示了偏鄉學校文化資源特性的問題。這個比例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

「自然與生態」、「地方文化與歷史」與「地方產業」這些項目,比較容易融入 於「人文素養」的內涵,但不容易融入於「數理能力」的內涵。若然如此,偏鄉 地區的文化資源特性與都會區文化資源特性的明顯差異,將是思考偏鄉地區小校 發展政策的主要因素。

表四之二十二 各校創新發展內涵

自然與生態

人文素養

(含閱讀)

地方文化與歷

史 地方產業 數理能力 249(63%) 239(60%) 197(50%) 143(36%) 27(7%)

四、學校創新成效指標大多以認同項目為主

當 524 所填答學校被問及哪些項目合適成為該校創新成效指標項目時,有六 項學校創新成效指標獲得四成以上學校的選擇,其中有四項是認同項目,一項是

「學童的學習興趣與自信」,一項是「教師的教學熱忱」(見表四之二十三)。

認同項目的突出,顯示出偏鄉學校的基本辦學方向。

奇特的是,一般學校都會重視的「學童主科學習表現」,僅有 35%學校選 擇作為成效指標,這可能並不意味著偏鄉學校不重視這個項目,反而是呈現了偏 鄉學校對這個項目的無力感。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節中深入討論。

另外,我們針對已在進行創新發展的 396 所學校(以下簡稱「創新組」)

分析他們的創新成效指標,發現「創新組」幾乎每一項成效指標的比例都高過於 全體學校組,不過差距不大。

表四之二十三 各校創新成效指標

創新成效指標

所有填答學校

(524 所)

創新組

(396 所)

提升學童的學習興趣與自信 385(74%) 299(76%)

增進家長對學校的認同和參與 384(73%) 298(75%)

增進教師的教學熱忱 308(59%) 237(60%)

提升教職員對學校的向心力 305(58%) 237(60%)

增進地方人士對學校的認同和參與 259(49%) 215(54%)

增進學童對地方的認識與向心力 246(47%) 197(50%)

教師自我價值之提升 187(36%) 145(37%)

提升學童的主科學習表現 182(35%) 145(37%)

增進師生關係 159(30%) 123(31%)

學童人數變化 110(21%) 94(24%)

振興地方產業 100(19%) 74(19%)

改善學童的人際關係 94(18%) 73(18%)

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80(15%) 66(17%)

增進地方內部的凝聚力 75(14%) 53(15%)

提升地方居民的自信 43(8%) 32(8%)

地方人口的成長 19(4%) 14(4%)

五、創新發展成效情形與成效指標的優先性相近

成效指標中被優先考慮的四項認同指標以及「學童的學習興趣與自信」,

都是「創新組」學校有明顯成效的項目;同時,「學童主科學習表現」這項僅 有 3 成 5 學校選擇的成效指標,也僅有 26%學校有明顯成效。這可以說明各校 選擇成效指標時,同時會考慮其現實的可能性。依據這個邏輯,我們可以追問:

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各校會將學童主科學習表現視為他們的成效指標?

創新成效中有幾項超過五成學校有明顯成效的項目,但在成效指標中選擇 學校比例偏低,如「增進師生關係」、「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改善學童的 人際關係」、「教師自我價值之提升」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些項目比較 不被各校校長視為創新發展的「目的」,例如「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本身不是 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以建立學校相關人員對學校的認同。

表四之二十四 「創新組」學校的創新成效

創新發展有成效的項目 有明顯成效的校數 比率

增進師生關係 270 68.2%

增進家長對學校的認同和參與 267 67.4%

提升學童的學習興趣與自信 243 61.4%

增進地方人士對學校的認同和參與 242 61.1%

提升教職員對學校的向心力 241 60.9%

增進學童對地方的認識與向心力 224 56.6%

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223 56.3%

改善學童的人際關係 219 55.3%

增進教師的教學熱忱 218 55.1%

教師自我價值之提升 218 55.1%

提升學童的主科學習表現 103 26.0%

增進地方內部的凝聚力 97 24.5%

提升地方居民的自信 85 21.5%

振興地方產業 41 10.4%

地方人口的成長 14 3.5%

六、「經費取得困難」與「專業資源與創新發展空間不足」是學校創新發展的主 要困難

「經費取得困難」是最多學校認為對於創新發展的主要困難,除此外的前 四項主要困難皆和專業發展有關,包括「學校人力資源運用的彈性不足」、「缺 乏專業協助」、「實質協助學童能力成長的特色課程與活動不易發展」、「學 校課程空間彈性不足」(見表四之二十五)。

關於人力資源,當我們就這個項目單獨調查時發現,「創新組」學校之創新 發展在人力資源方面的主要困難是:「學校人力資源運用的彈性不足」、「學校 人員創新發展的專業能力不足」以及「外聘專業人才不足」(見表四之二十六)。

從這些發現,我們可以推估偏鄉小學進行創新發展時面臨的各種人力資源問題,

例如人力不足、運用彈性不足…等等,根本上其實是「專業不足」的問題。而且,

「學校課程空間彈性不足」這項困難也和專業發展需求有關,當學校尋求其特色 課程之發展時,需要更有彈性的課程空間。換言之,偏鄉小學的創新發展迫切需 要專業資源的挹注,並且需要適當的發展空間,如課程彈性空間。

表四之二十五 各校創新發展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學校創新發展的主要困難項目 校數 比率

經費取得困難 241 60.9%

學校人力資源運用的彈性不足 183 46.2%

缺乏專業協助 141 35.6%

學校課程空間彈性不足 116 29.3%

實質協助學童能力成長的特色課程與活動不

易發展 107 27.0%

校長異動造成發展的中斷 77 19.4%

教師的流動率過高 63 15.9%

對於偏遠地區小學的創新發展,縣市教育局

沒有明確的支持 59 14.9%

學校教職員的投入不足 47 11.9%

學校特色發展方向缺乏清晰藍圖 38 9.6%

家長與地方人士對學校特色發展的不認同 34 8.6%

表四之二十六 各校創新發展在人力資源方面的主要困難

項目 校數 比率

學校人力資源運用的彈性不足 222 56%

外聘專業人才不足 149 38%

學生家長和地方人士參與不足 114 29%

學校人員創新發展的專業能力不足 173 44%

學校教職員投入不足 41 10%

在文檔中 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 (頁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