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理論基礎、衡量構面與相關研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理論基礎、衡量構面與相關研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從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兩方面進行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 效能之相關文獻探討與分析,以作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及建立本研究 之研究架構。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理論基 礎、衡量構面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學校效能的意義、理論基礎、衡 量構面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是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理論基礎、衡量構面與相關研 究

本節分別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理論基礎,以釐清學校創新 經營的相關概念,接著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內涵,進一步建 構本研究之學校創新經營的衡量構面,最後,分析討論近十年內有關 學校創新經營研究的結果,以為本研究之參考,茲分述如后:

壹、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界為提高競爭力,取得優勢地位,追求創 新已經成為企業界致勝之關鍵。「不創新,就滅亡」,並非危言聳聽,

企業或學校需以效率化的創意領航,效能化的創新行動,並輔以系統 化的方法及價值化的知識來深耕企業或教育,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吳 清山、林天祐,2003)。

自從Schumpete在1930年代所提出創新與發明是二種不同的概念,

並強調透過創新的觀念與作法,可以使企業組織投資的資產再創造其 價值,這使得「創新」的概念開始獲得學術界的重視與探討(許佑民,

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吳清山(2006)認為創新即是運用創意的點子,將其轉化為產品、

服務或工作方法之過程,使其促進組織品質的改進與提升。就本質而 言,創新需要點子,沒有創意點子,創新將流於空談不切實際,所以 點子是創新的動力,亦是創新的活水源頭。就過程而言,創新是一種 轉化的複雜過程,從形而上的思維轉化為形而下的實際行動過程,這 種過程的結果就會反應在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改變。就目標而言,

創新不是為創新而創新,它具有一定的價值性目標,所進行的產品、

服務或工作方法的改變,必須是有用的,能夠有助於組織品質的改進 與提升,才是創新追求之所在。

黃哲彬和洪湘婷(2005)認為創新的內涵應包含以下幾項:

一、創新意義係一種高價值的思考,可幫助創新者產生積極樂觀 的信念。

二、創新的本質來自於創意及點子。

三、創新目標乃在於可改進並提升組織品質。

四、創新項目包含技術創新(產品、過程和設備等)與管理創新 (系統、政策、方案及服務等)。

五、創新過程是將抽象、全新的構想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行動過程。

六、創新結果乃是一種「新東西」(new),且為市場上未出過。

蔡純姿(2005)提出組織為因應環境變遷與發展的需要,整合個 人與群體的新觀念、新方法與新策略,經由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與文 化創新等有系統的內涵與歷程,進而達到提昇競爭優勢的目的。

高美燦(2011)則將創新的意涵界定為:

一、創新具有一定的目標,在於提升個人或組織的績效,創造個 人或組織的競爭優勢。

二、創新來自於創意點子,具備「新」的特質。

三、創新是一種突破,可能是在既有的基礎上,追求成長,也可 能無中生有。

四、創新是一種轉化的歷程,也是目的、結果,它必須具有價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性。

學校是一個服務性組織,所面對的經營壓力雖然比企業低。然而 面對少子女化及教育資源越來越有限的時代,學校不能「以不變應萬 變」的心態經營學校,否則將會被時代所淘汰(吳清山、賴協志,2006)。

而學校創新經營是永無止境的歷程,學校不應以適應變革而滿足,尤 應創造變革,以提高創新經營績效,因應新世紀快速變遷的時代需求 (湯志民,2006)。

所以,研究者認為,學校要創造卓越的教育品質、組織績效,需 要創新;學校要增強競爭力、永續經營,更需創新。

學校創新經營是以創新與經營結合而成,以「創新」為體,「經 營」為用,由內而外發揮學校經營的特色與發展(吳清山,2004)。而 秦夢群和莊清寶(2012)指出「學校創新經營」只是經營管理的手段,

如果不能進一步達成提升學校效能的目的,我們將很難評斷「學校創 新經營」是否為正確教育經營管理策略。

濮世緯(2003)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乃學校為滿足學生與家長課程需 求、維持內部競爭力並提升教育品質,而在組織內部與外部之經營作 法上進行改變與創新的策略,創新的層面包括學校行政管理、課程與 教學、知識分享、外部關係,以及資訊科技等。

吳清山(2004)認為學校創新經營是在學校環境場域中,採用創意 點子、將其轉化到學校服務、產品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以發展學校特 色,提升學校效能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顏秀如、張明輝(2005)認為學校創新經營是學校營造有利於成員 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化與環境,鼓勵並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並藉 由系統化的經營策略,知識系統的管理與運作,使創意得以形成、發 展及永續經營之動態發展歷程,進而提升教育績效。

湯志民(2006)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係學校依循敎育理論,突破傳統 觀念,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團體動能,轉化行政、課程、敎學和環境的 劣勢,使之成為優勢,以創造獨特風格和組織文化,並發展學校特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之歷程。並且,湯志民(2006)將學校創新經營的本質、過程及目標定 義如下:

一、就本質而言︰學校創新經營必然要突破傳統觀念,有新穎獨 特的創意點子,但其前提是符合敎育理念,使學校創新價值 穩定,否則會流於荒謬和搞怪。

二、就過程而言︰學校創新經營須有敎職員生和家長的團體共識 ,形成學習型組織的團體動能,將行政、課程、敎學和環境

等可能面臨的人事物限制的劣勢轉化為優勢,使學校價值提 升。

三、就目標而言︰學校創新經營意在創造本校的獨特風格和組織 文化,發展超越或與他校區隔的學校特色,使學校價值提升。

高美燦(2011)指出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為: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精神在於突破、改變。

二、學校創新經營所關注的核心概念是多元的,但主要在於提昇 辦學績效與學校的價值,並建立有利於學校永續發展的組織 文化,以實現學校教育願景。

三、學校創新經營的策略必須是系統化的、有獨特性、持續性的 構思。

四、學校每一份子的用心參與、合作與專業素養關係著創新經營 成功與否。

秦夢群和莊清寶(2012)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乃是指學校因應外部環 境的變遷,突破傳統觀念,針對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學生活動展 能、校園環境、公關及資源應用等方面進行改變及創新,期能激發創 意展現特色,改變教育品質,以營造優質學習環境,提升學校競爭力 的經營方式和歷程。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學校因應外部環境的變 遷,突破傳統觀念,並依循敎育理論,在組織內部與外部之經營作法 上進行改變與創新的策略,且營造有利於成員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與環境,鼓勵並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進而轉化行政、課程、敎學 和環境的劣勢,使之成為優勢並提升學校價值與競爭力的歷程。

貳、學校創新經營的理論基礎

學校創新經營的理論,近幾年來逐漸受到國內教育現場的重視,

學校開始引進企界業的經營與管理的理論、模式中的概念來推動學校 創新經營,所以,學校的創新經營應奠基於理論基礎之上。因此,研 究者嘗試統整與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理論,如:知識管理、學習型組 織、組織變革、學校本位管理及全面品質管理等理論等,以為建構本 研究之學校創新經營的理論基礎。

一、知識管理理論

根據知識的不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1996)將知識分為以下四類(引自 王保進,2002):

(一)知其何(know-what):有關事實的知識,例如:統計、調查料 等。

(二)知其因(know-why):知道為什麼的知識,例如:自然科學原 理或法則科學知識。

(三)知其然(know-how):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例如:騎自行等 等具竅門的技能。

(四)知其誰(know-who):知道誰擁有你所需的知識,以及如何得 到它。

吳清山、林天祐(2000)認為,知識經濟泛指以「知識為基礎」

的新經濟運作模式。「知識」需要獲取、累積、擴散、激盪、應用、

修正。知識經濟跨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以創新、科技、資訊、全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化、競爭力…為其成長的動力,而這些因素的運作必須依賴「知識」

累積、應運及轉化。

高希均(2000)指出知識經濟的十項核心理念,包含「知識」獨領 風騷、「管理」推動「變革」、「變革」引發「開放」、「科技」主 導「創新」、「創新」推向無限的可能……及「競爭力」決定長期興 衰。可見,知識經濟強調創新,「知識管理」尤為重要且日益受到重 視。

《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書中指出知識是協助人們有系統地處理 與認知世界的媒介,知識就是知的資產,知識管理的要素包括「資料」、

「資訊」、「知識」、「智慧」四個概念(如圖2-1)。若結合並善加 利用,將可取得綜合性效果。(劉京偉譯,2000)

圖2-1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的層級

資料來源: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頁27),劉京偉譯,2000,臺北市:商業週刊

另外,APQC(The American Produca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的 知識管理模式,將知識管理分為兩部分:知識管理過程(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 KMP)、知識管理促進要素(Knowledge

Management Enablers, KME)。知識管理過程包括知識的確認、蒐集、

資訊

開創價值的直接材料 透過行動、應用來創造價值

有目的地整理並傳達意念

定量顯示事實 資料

智慧

知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導入、組織、應用、共享、創造等過程,而此過程則受到領導、企業

導入、組織、應用、共享、創造等過程,而此過程則受到領導、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