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校午餐相關研究評析

27

廖明儀

餐兩種經

人共 14 人

手、倉庫管理不容易。

5、 性別、職務、年 、學歷、服務年資 對工作負荷無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綜合分析

一、目前學校午餐相關研究議題以量化研究為主,研究方法大都是問卷 調查法及文獻分析,少數幾篇研究兼採訪談、德懷術,此與許麗燕(2003)研究相 同。

二、有關學校午餐研究取向仍偏重於人員方面的知識管理的研究及少數 屬營養教育方向,均偏向學校經營規模問題及營養課程等方面的研究(連海生,

1998;王麗菁,1998;江振陸,2001;鍾建民,2001;涂盛發,2003;許麗燕,2002;

許嘉政,2004;陳秀梅,2006;陳美玲,2006;廖繼誠,2006)。

三、進行學校午餐知識創新的可行策略為充實新知、標竿學習、討論、

腦力激盪、營養教學研究與環保午餐衛生、培養靈活變通的能力、學校提供足夠 的誘因等(廖明儀,2003;陳美玲,2006

四、學校午餐與學校經營、規模效能的相關研究皆顯示正相關,兩者有 密切的關連(連海生,1998:王麗菁,1998;江振陸,2001;鍾建民,2001;涂盛發,2003;

許麗燕,2002 ; 許嘉政,2004;陳秀梅,2006;陳美玲,2006;廖明誠,2006)。

五、許多研究發現國民小學學校午餐之管理現況大致良好(連海生,

1998;王麗菁,1998;江振陸,2001; 鍾建民,2001; 涂盛發,2003; 廖明儀,2003;

許麗燕,2002;許嘉政,2004)。

六、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學校午餐管理的運作、執行程度、看法及能 力,據許多研究者指出屬於持正面肯定的態度(連海生,1998;王麗菁,1998;江振 陸,2001;鍾建民,2001;涂盛發,2003;許麗燕,2002;廖明儀,2003;許嘉政,2004;

陳秀梅,2006)。

管理是成功案例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推理,很適合用在相當繁雜的學校午餐工 作,且證明知識管理對於提升學校效能有其功能,但是學校教育人員知識管理知 覺及實際運作有明顯的落差。學校沒有專業人員負責學校午餐業務,幾乎是由學 校教職員工兼任,增加負擔,影響教學品質。(鍾建民,2001;涂盛發,2003;

廖明儀,2003;陳美玲,2006;陳秀梅,2006)

參、對本研究之啟示

一、在研究方法方面

十一篇論文中採用文獻探討、訪談、觀察、問卷調查法及懷德術等,以問卷 調查法為多,而本研究採用質的研究方法為了探究研究對象的內心深處之經驗、

想法,質性研究已經漸漸被採用。而實徵研究論文中,以深度訪談作為探究的方 法之一,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比較能夠引發新的問題、讓研究者不被侷限在限定 的問題架構下;經多次訪談大綱的重新設定和再次訪談,讓欲探究之問題逐漸被 釐清。另外,兼採觀察、文件分析等,增加訪談研究對象的重要關係人等等多元 的研究方式,更能多方呈現、揭示、驗證想要探究的答案。本研究採文獻探討與 訪談及文件分析。期能深度探討合歡山下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午餐現況。

二、在研究內容方面

相關研究的探究內容,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數個面向:學校午餐發展歷程,

學校經營規模大小、午餐品質管理與工作、營養衛生教育與師生滿意度等諸多影 響層面因素。學校在提供師生午餐歷程中,化阻力和尋求助力等因素,克服困境 的調適機制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另外,研究內容探究面向,又會以大環境社會演 變,從過去、傳統做為研究參照標準,來對現在的狀況探討,包含環境、人、政 策等等形塑研究對象的情形來看,所研究對象與整個時空背景,呈現的是多樣轉 型動態。換言之,學校午餐之困境、阻力的因素,透過各種管理及提昇工作職能,

化阻力為助力。總之,在研究內容的探究方面,從多面向、多角度、多因素去深

究,比較能夠看到全貌。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

發現在研究對象的人數上,除了量化研究因為母群體樣本取樣上,動之數百 樣以上,越多越好。而質性研究上,研究對象有一個人以上,也有五位、十位或 二、三十位不等,因為研究對象人數較多,在訪談次數、以及訪談重要關係人方 面會比較無法兼顧。換言之,人數多比較無法做更深入的訪談,在驗證方面也會 顯得比較不周到。所以本研究為求深入,只針對四所個案學校之工作人員做較為 深入的探究。

另一方面,相關研究之研究對象,比較偏重廣大的平原地區,或以縣全面性 範籌,至於比較偏遠原住民地區,未能特別顯示。所以在本研究對象方面比較無 法參照。而且,基隆市、台南縣、高雄市等地區無含本研究所指原住民區域。但 諸多訪談議題內容,可供參考。

四、在研究結果方面

本研究彙集十一篇學校午餐相關研究,研究對象均為學生、家長及教職員 工,包含三篇有專家教授;研究的方法方面,有六篇是問卷調查與訪談方法,還 有四篇是訪談配文獻分析法,其中純以問卷調查方法的有三篇,比較特殊的是僅 一篇純以文件分析統計法,及有一篇另外加懷德術。綜合歸納以上十一篇研究,

將相關研究結果分類以及對本文啟示彙整如下表2-7、表2-8、表2-9:

表 2-8 午餐發展與規模方式對本文啟示彙整

經營規模

表 2-9 午餐工作與品質管理對本文啟示彙整

表 2-10 午餐經費資源設備及滿意度對本文啟示彙整

演變及目前的觀點:個案學校及受訪個人對午餐政策的認同;各級政府對午餐的 重視,投入相當多的經費投入,甚至有各種的減免與補助,重視對午餐推行學校 午餐例行事務性工作,執行上所遭遇的問題,還有受到複雜性社會結構面的影 響,學校內外成員間互動,及其動態流動的心路歷程等等。

首先,在時空背景脈絡方面,原住民弱勢族群因為在人口數、經濟、政治上 處於劣勢。在國民小學學校午餐發展五個階段中的實驗時期,即民國四十六年至 民國六十年間,本研究地區,先由親愛國小萬大分校首開實驗,成效良好,逐步 開展至現在的茁壯時期。本研究區國民小學均供應學校午餐。而在國民小學學校 午餐發展的現況中,雖然已於民國九十一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學校衛生法」,也 規定學校營營師的職掌及設置,但是,本研究區域仍無此人員編制。

再者,以我國學校午餐經營模式,由試辦而演變有公辦公營、公辦合營、公 辦民營及全面託委的民辦民營等四種模式;行政組織方面,鉅觀而言,中央與地 方政府及各級民意代表,無不卯足全力投入心力,除了經費而外,陸續頒布各種 法令;微觀而言,本研究個案學校均成立學校午餐工作推行委員會:由校長擔任 主任委員,委員成員是各處主任、衛生組長(或衛生導師)、護士、家長代表、有 關教師代表等組成。而原住民地區學校以六班居多,雖然在沒有護士,也沒有專 職的午餐執行秘書與營養師,但都有指派並設有工作小組及稽核、教育訓練、還 有研究訓練等任務編組。在相關研究中、顯示國民小學師生對學校午餐的認同支 持,及供應歷程中,確實受到時空環境脈絡的組織變革牽引情形。呈現在學校主 事者及所有團隊成員的理念共識,也是從學校供應師生安全衛生、營養可口的午 餐價值觀認同,朝向多元經營模式辦理的情形。影響所及縣市內弱勢族群及偏遠 地區學校也對自身學校午餐具自信、比較勇於推行。雖然在相關研究中,並未顯 示原住民地區,但也包含在全縣性的研究中。

有關學校午餐的學術論文研究增多;諸多的研究方法中,本文採用質性研究 中的訪談與文件分析,兼顧國內學者在後現代主義多元化及自主性,還有全球化 營養與環保教育的來臨,午餐政策也漸漸的由實際情形是單向教化,朝向結構多

元主義方式推行的情況。

其次,在國內各縣市不同地區學校層面的實際運作情形是不盡然相同的。檢 視台灣早期的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苦心推行學校午餐政策與措施,一直演變到目前 在辦理方式與工作內容均有其法制化與基本要求,諸如:工作的內容有主副食 品、經費來源與經費的補助、營養教育等等實施層面。對山地離島學生營養、偏 遠地區廚工薪資補助款等細項均有規定。換言之,中央與地方政府非常重視,而 本研究在茁壯期全面開辦的現況下,針對偏遠原住民地區實際的運作情形,在大 型社會的演變中,比較呈現其特殊的複雜現象與難處狀況,需加倍努力。因此,

在相關學校午餐的研究中,雖然已由多種研究方法與工具,顯示諸多學校午餐種 種的困難情形,而本文研究原住民地區部份,尚待繼續深入探究印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