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0-5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一、 學校效能的意義

建立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提供每一位受教者高品質的學習環境,是教育研究與改 革的重點所在(吳清山,1998),所以營造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才能提升教育品質。

探討學校效能的意義時,可先從「效能」的內涵來討論。但是「效能」的意義難 以界定,又常與「效率」混淆不清。本研究茲將國內學者就「效能」「效率」的區別,

說明如下:

表6

效能與效率的區別概述表

學者 效能 效率

張潤書(1990) 為達成目標的程度,是指資源運 用以後所產生的結果。

運用資源的程度與能力,凡是能 夠將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 做最妥善的分配者。

吳清山(1998) 重視組織與週遭環境的關係,評 估輸入、過程、輸出的整體表 現。

是輸出和輸入的比率,應以最小 的投入,以得到最大的產出。

吳明清(2000) 效能的重點在強調組織目標的 達成。

為了達到目標,也就是輸出和輸 入的比值。

由上述學者的說法,可以明顯看出「效能」「效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效能重 視組織目標的達成,不僅重視當前的成果,更重視未來的影響,所以無法用具體的事 件來表達,只能以多層次的指標來評鑑,效率重視投入和產出的關係,只重視當前的 資源是否有效運用;所以,有效率的組織不一定是有效能的組織,有效能的組織不一 定是有效率的組織。因此,探討效能時,除了重視資源輸入、過程、產出的效率,更 應該重視組織的目標達成程度。

學校是一個複雜的組織,其目標不易具體說明量化,因此所訂定的目標比企業更 抽象、籠統。而每一位學者都有自己的觀點,所以對學校效能的定義迄今尚無一致的 定義。以下將列舉幾位國內外學者與研究者對於學校效能的看法,摘述如表7 所示:

表7

學校效能的意義歸納表

學者(年代) 學校效能的定義

吳璧如(1980)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目標與其實際成效符合的程度。

沈翠蓮(1994)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中校長、老師、家長、學生都能夠為完成教育目 標及為達到學校所預定的目標而努力,使學校獲致良好績效。

鄭彩鳳(1996) 將組織效能歸納成四個觀點:1.靜態觀點:指組織目標達成的程度。

2.動態觀點:指組織在環境中得到有利的談判地位,並藉由有利地 位獲得必要資源的過程。3.心態觀點:指滿足組織成員或參與者需 求利益的程度。4.生態觀點:指組織是一開放系統,其目標導向會 隨著時間、不同組織成員的改變而有不同。

吳清山(1998) 認為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學生學習成就、校長 領導、學校氣氛、學校文化和價值、教學技巧和策略、教師事業成 長,以及社區家長支持等,因而能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吳宗立(1998) 學校效能是指在靜態方面,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在心態方面,能 滿足組織成員需求;在動態方面,能發揮行政績效;在生態方面,

能促進組織永續發展的程度。

林聰地(2000) 學校效能是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採取許多策略與行動方案,而產 生績效的程度,包括行政運作、教學成效、學校氣氛及社區資源等。

杜岐旺(2001) 學校效能是指為因應學校內外環境的壓力與需求,領導階層有效運 用領導策略,一方面從環境中獲取所需資源,另方面則整合學校系 統的運作,冀能滿足組織、團體與個人的需求,並達成學校的教育 目標與發展計劃的程度。

陳燕慧(2002)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能夠關注並支持以下層面:行政領導、校園環 境、課程教學、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社區家長等,使各方面展現 良好的績效並達成教育之目標。

郭振生(2003) 領導階層運用領導策略,採取可行之方案,並集結全校所有成員,

全力投入各項事務的推動,以達成教育目標。

曾增福(2004) 認為學校效能為學校為達教育目標,在學校環境、教學品質、學校 氣氛、學生表現、家長與社區參與等層面所努力表現的達成程度。

林顯正(2005) 學校效能為學校整合資源,佐以積極的運作策略,增進組織發展及 達成學校目標的程度,達成目標程度越高,其學校效能越高。

曾嘉權(2006) 定義學校效能為:學校領導者能運用及結合內外部資源,利用各種 有利於學校發展的策略與方式,成功地發揮教育功能和實現教育目 標,以滿足內部成員的需求及外部顧客的期待。

汪詢(2007) 認為一個學校能經由積極運作而在行政服務上有良好的績效,教師

層面來加以衡量。本研究將學校效能界定為:學校整合內外資源,透過積極運作策略,

在行政服務、教師專業、學生學習表現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且獲得社區家長的 支持與滿意。

二、 學校效能的特徵

一所高效能的學校有何特徵,有何特性,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茲將學者就 學效效能的特徵,分述如下表:

表8

學校效能的特徵整理表

學者(年代) 學效效能的特徵

Mortimore(1987) 1.校長強勢的領導教育人員。

2.副校長的參與。

3.教師的參與。

4.教師能夠身教和言教。

5.精心設計的教學。

6.以教學為中心的目標。

7.定期與舉行會議。

8.開會需有重點。

9.積極向上的氣氛。

10.師生之間有良好的溝通。

11.紀錄保持完整。

12.家長的參與。

Levine

&Lezotthe(1990)

1.有生產力的學校氣氛與文化。

2.強調學生核心學習技能的精熟。

3.對學生進步情形的適度監督。

4.以學習導向為教職員的發展機制。

5.卓越的學校領導。

6.熱烈的家長參與。

7.有效的教學安排與實施。

8.對學生有高度的期望與要求。

9.其他相關因素。如多元文化的教學、學生的個人發展。

表8 (續)

學者(年代) 學效效能的特徵

吳清山(1992)

1.強勢的領導。

2.和諧的學校氣氛與良好的學校文化。

3.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習得。

4.對學生有高度的期望。

5.教師有效的教學技巧。

6.經常督視學生的進步。

7.教職員的發展與進修。

8.妥善的學校環境。

9.社區與家長的參與和支持。

張德銳(1995)

1.學校校園環境的整潔。

2.學生紀律良好,教師能有效控制教室秩序。

3.教師與行政人員都能體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4.學生的學習成就與教師的教學成就普遍受到肯定。

5.行政人員與教師都能享有高度的自主權。

6.能創造並維持和諧的學校氣氛。

7.學校能提供學生自治、參與校務及服務的機會。

8.鼓勵家長參與校務。

Riley (1998)

1.保持高學生入學率與畢業率。

2.擁有挑戰性的學業標準和課程內容。

3.具有可以強化教師專業知能與改進教學的卓越教學環境。

4.學校與家庭及社區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5.學生擁有優良的學業成就。

Reynolds and Teddlie (2000)

1.有效的領導。

2.有效的教學。

3.維持濃厚的學習氣氛。

4.產生正向的學校文化。

5.對所有成員有適當且較高的期望。

6.在各層面督促其進步情形。

7.教職員的專業發展。

8.鼓勵與父母的良性互動。

1.有效的領導。

2.營造積極的學校文化。

3.對成就和行為有高的期許。

表8 (續)

學者(年代) 學效效能的特徵

侯世昌(2002)

(一)行政層面:

1.完善的組織與計畫。

2.明確的目標。

3.良好的氣氛和學校文化。

4.合宜的校園規劃。

5.強勢的領導。

6.良好的公共關係。

7.民主的決策。

(二)教師層面:

1.師資水準優良,教師流動率低。

2.教師研究進修風氣盛行。

3.教師對學生有高度期望。

(三)學生及家長層面:

1.學生的表現優異。

2.家長支持並積極參與。

葉子超(2005)

1.優質之行政服務品質。

2.卓越之行政領導績。

3.良好之教師專業知能學養。

4.優秀之教學品質。

5.學生優異之表現和成就。

6.上級全力之指導和支援。

7.社區及家長大力之支持。

8.完善的環境、建築和設備。

9.和諧之學校組織氣氛。

10.不斷地評鑑及研發的校風。

綜觀以上國內外的學者對學校特徵的觀點發現,其重視的特徵不外乎是學習環 境、領導效能、行政績效、學校氣氛、教師專業能力、學生學習表現、社區家長的支 持等方面。

三、 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

學校組織特性複雜,學校效能又是一個多元、多層面的概念,很難透過具體化的 指標全面測量。所以,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所訂定評量的指標,大多以其研究模式 或架構加以分析。茲將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分述如下表:

表9

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整理表

研究者(年代) 研究題目 學校效能評量指標

林月盛(1995) 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教師工作表現;(2)學生學習 表現;(3)教師教學品質;(4)師 生互動關係;(5)學校認同感;(6) 學校社區關係。

林聰地(2000) 台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 校效能之研究

(1)行政成效;(2)教學成效;(3) 學校社區化成果。

杜岐旺(2001) 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 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

(1)領導方式與能力;(2)學校環 境與設備;(3)學校組織氣氛;(4) 工作滿足與士氣;(5)學習行為 與表現;(6)教學行為與品質;(7) 家長與社區參與。

林蕙質(2002) 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 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

(1) 校 園 環 境 規 劃 ; (2) 行 政 領 導;(3)學生學習與行為表現;(4) 教師教學品質;(5)學校與社區 關係。

郭振生(2003) 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 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行政績效;(2)組織氣氛、教 師 教 學 品 質 ;(3) 學 生 學 習 表 現;(4)學校社區關係。

葉子超(2005) 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 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

(1)行政領導績效;(2)教師教學 效能;(3)學生整體表現;(4)學 校社區氣氛;(5)學校環境建築 設備。

蔡維庭(2006) 學校知識管理、態度因素與學 校能之研究

(1)校長效能;(2)行政效能;(3) 教師效能;(4)學生效能;(5)家 長效能。

柯嚴賀(2007) 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 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

(1)行政績效;(2)教師專業;(3) 學生表現;(4)社區認同。

賴協志(2008) 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 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行政管理績效;(2)教師教學 效果;(3)學生學習表現;(4)社 區家長支持。

吳明雄(2009)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 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

(1)社區認同支持;(2)行政績效 品質;(3)學生學習成就;(4)教

綜合上表,國內學者對於學校效能的指標,多著重於行政績效、教師專業、學生 成就表現與社區的支持四個層面。所以,本研究將「校長領導」、「行政領導」、「行政 績效」等指標整合為「行政溝通協調」構面;「教師教學效能」、「教師教學表現」等 指標整合為「教師教學品質」構面;「學生成就」、「學習行為與表現」等指標整合為

「學生學習表現」構面、「社區公共關係」、「學校社區氣氛」等指標整合為「社區支 持認同」構面,故本研究擬採用「行政溝通協調」、「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表現」、

「社區支持認同」四個層面。以下將本研究各層面的內涵說明如下:

(

一) 行政溝通協調:

學校行政人員對於行政業務的計畫、溝通、執行都有良好的表現。且能如期圓 滿完成業務工作,具有高度的服務熱誠、推展校務主動積極、以身作則。各處室協調 良好,互相配合,執行其負責的業務前訂有具體可行的計畫,且能與教師溝通,獲得 教師全面支持。並能支援教學工作,順利推展各項校務,各項教學設備能不斷充實更 新並有效運用,使學校同仁對行政人員處理校務及領導方式感到滿意。

(二) 教師教學品質:

指教師擁有專業的教學能力,具有高度的教學熱忱。能善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與策 略,樂於分享教學經驗,提升教學品質、增進教學成效。包括教師能積極參與研習活 動以增加專業能力,提升教學品質。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能。

能做好課前教學準備,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有敬業精神,在班級經營上,普遍獲得家 長的認同。

(三) 學生學習表現:

係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高度的學習動機,樂於接受老師教導,無論學業方面 及生活教育方面都有良好表現。認真學習、主動積極、熱心參與校內外事務與競賽,

全力以赴,爭取良好成績、參加各項活動都能發揮創意巧思,視來學校上課是一件快 樂的事,學生學習的表現,都能達到教師的期望,並能獲得社區家長的認同。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