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組織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校組織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教育品質的提升須靠教育辦學成功,成功的學校教育則表現在有效能的學校

(劉春榮,1993)。所以近年來學者陸續投入有關學校組織效能的探討與研究,

並明確指出有效能的學校,更容易達成學校教育的目標(Purkey & Smith, 1983:

427-452)。期望藉此提高教育效果,達成優質教育目標。本節試從學校組織效能 的意涵與學校組織效能研究指標的實證研究來探討。

一、學校組織效能的意涵

學校教育旨在追求教育目標的達成,而學校運作的核心,即藉由學校效能的 評鑑,以掌握達成學校目標的程度,並做為檢討改進之依據。學校是一社會系統 的正式組織,其核心價值是透過教學活動來傳承知識與文化。學校效能為一構念,

而無客觀的實物可觀察,且有模糊性、抽象性的特徵,難以量化表示,學校組織 是複雜且多元的,因此,要對學校效能加以界定或測量是有其困難之處。分析學 者、專家不同的觀點予以整合歸納,以了解學校整體效能,才能針對學校目標的 達成做一些評估。

(一)效能、效率與績效的區分

效能、效率與績效在組織運作及管理學上是常被提起的概念,但卻有著 不同的內涵與層次。如能加以釐清區別,將有助於組織整體運作並發揮領導 功能。早期研究中,效能(effectiveness)是指組織目標的達成,而效率

(efficience)則是指組織成員個人需求的滿足。或者說效率(efficiency)指 的是如何將事情做對(doing the thing right),所考量的是輸入與輸出之間最 佳關係的建立,找尋以最低的資源成本去完成任務。而效能則是指做對的事 情(doing the right thing),強調的是組織中如何結合各種系統資源,以促進 目標的達成,因此有所謂組織效能的理論與策略的運用。近年來,企業組織 強調生產力與績效責任的評估,因此,除了要求在效能上,組織資源運用的 結果或目標達成的程度,也重視效率上的輸入及產出的比值,亦即在經濟取 向的考量下,期望以最低的成本,獲致最大的產出(王保進,1993)。簡而 言之,效能是頂端上位的概念,而效率僅是效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組織領導者為追求組織效能,須運用領導策略,調適統整內外在環境資源,

不僅講求效率並能促使組織的靜態、心態、動態與生態層面達到某種程度的 水準。

績效(performance)就其字面上的意義係指執行某些工作的具體表現,

是較為明確且易測量,可以做為衡量組織效能的規準,也就是說,績效是效

能的具體衡量指標。然而,因研究旨趣及切入點的不同,其所分析的績效層 面可能有所差異,績效可能指效果、效率、影響、數量、質量、表現或偏好

(潘文章,1992)。總之,績效是可具體衡量的實作表現,可做為探究效能 與效率的切入點。

張慶勳(1996)曾以圖示說明三者的關係,即績效是效能的指標,包含 效率,至於效能則強調環境資源的輸入,經組織系統的運作過程,而產出個 人與組織的績效。江志正(2000)則以更廣的範圍來看,認為績效偏向組織 的現況及表現;效率加入考量資源的投入與努力的比較,傾向組織的運作與 發展;而效能除上述之層面外,更加審視組織設置的宗旨與目標,三者具有 層次關係。

綜合以上文獻的分析,效能是組織目標的達成,效率是組織成員需求的 滿足,績效重視實作表現。效率是效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績效則是 效能的具體衡量指標,就是說效能的達成必須透過有效率的過程,效率是效 能的構成因素。

(二)學校組織效能的定義

學者專家對學校組織效能的定義,依照時間先後有,吳清山(1996)認 為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的表現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學生學業成 就、校長領導、學校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學校文化和價值、以及教職員 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所預定的目標。

蔡進雄(2000)將學校效能定義為學校在教育目標達成的程度,它包括 行政溝通、環境規劃、教師工作滿意、教師教學品質、學生行為表現、學生 學習表現、家長與學校關係等方面的表現與達成程度。

李幸(2001)認為學校效能是學校為達成其教育目標有計畫、有系統的 透過內、外在教育資源的結合與運作,在學校行政效能、教師教學效能、學 生學習效能、社區認同支持等各方面具有良好的特質績效,能滿足成員需求 與社會期望,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張慶勳(2001)定義學校效能是指學校領導者運用領導的策略,從學校 外在環境中獲取必要資源,並統整學校組織靜態、心態、動態、生態的層面,

經過學校組織的運作,以達成學校目標與教職員工等個人需求及增進學校組 織的發展。

林蕙質(2002)認為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校園環境規劃、行政領導教師 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與生活常規及學校與社區互動等方面,都有良好績效而 言。

胡素華(2004)將學校組織效能定義為:學校如同一般組織,成員間擁 有共同的目標,不論是對內(行政運作績效、教師教學品質、學校認同感等)

或對外(社區支持與學生表現等),都透過詳細的政策制定與規劃,在一定 的時間內有效地達成目標。

林朝枝(2005)認為學校效能是學校為達成其教育目標有計畫、有系統 的透過內、外在教育資源的結合與運作,在學校行政效能、教師教學效能、

學生學習效能、社區認同支持等各方面具有良好的特質績效,能滿足成員需 求與社會期望,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詹淑珍(2006)認為學校效能是學校管理者充分瞭解學校現狀及條件,

透過有效的經營與管理模式,讓學校在各方面有良好績效,充分發揮教育功 能,進而達成教育目標。

連德盛(2007)認為學校效能是學校的組織運作﹐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營造優質學習環境與文化,以增進教學品質、提升行政效率、滿足師生需求 及家長期望、促進學良好成就表現﹐其努力所達成的程度。

江滿堂(2008)定義學校效能係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

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文化和氣氛、行政的服務與社區的 關係以及教師專業品質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黃坤謨(2008)學校具有良好的特徵並能達成目標的程度,學校為達到 教育目標,增進教學效果、強化行政效率、滿足師生需求、促進教育成長及 學生良好成就表現的預期結果。

徐俊祺(2009)指出學校效能是學校中的各個成員,能建立共識,齊心 努力,以使學校在各方面展現良好的績效,包括學校行政績效、教師教學效 能、學生成就表現、環境建築設備、社區公共關係等,並達成預定教育之目 標。

吳明雄(2010)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為教育目標,在社區認同支持、

行政績效品質、學生學習成就及教師教學表現四個層面的成效,學校中的校 長、老師、學生、家長必須依照學校所設定的目標而努力。

綜合上述,學校組織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環境 規劃、教師教學、學生表現、學校氣氛、家長參與等,是因為組織有計畫和策略,

結合成員共同願景,進而達成學校組織目標。

二、學校組織效能的評量指標

由於學者對學校效能的定義不一,所以對學校效能內涵層面的看法也不一 致。如吳清山(1998)認為學校本身是一種頗為複雜的組織,其所訂的目標比一 般企業界所訂的目標抽象、籠統。因此很難具體化和量化,所以學校效能很難給 予一個明確的定義。研究者試圖整理國內學者對學校組織效能之評量層面,以作 為本研究之參考。

國內有關針對國小學校效能指標的研究,吳清山(1989)進行官僚、同僚、

政治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的研究,藉由問卷調查蒐集資料,透過變異數分析 與因素分析而得到十項學校效能指標:1.學校環境規劃;2.教師教學品質;3.學生 紀律表現;4.學校行政溝通協調;5.學生的學業表現;6.教師工作滿足;7.學校課

程安排;8.學校家長彼此關係;9.師生關係;10.校長領導能力。

態度、活動參與及學習滿意度等的適切性。

(四)社區認同:上級機關與社區人士及學生家長對學校的看法評價、學校 與社區的互動聯繫、學校行銷作為、社區資源整合運用、及家長或社 區人士參與學校活動的適切性。

本研究擬以行政績效品質、教師教學表現、學生學習成就(表現)及社區認 同支持等四項指標,做為評量學校組織效能的規準,並編成問卷加以測量。

三、學校組織效能的相關研究

有關學校組織效能的相關研究很多,茲將以下學者胡素華(2004)等10位學 者研究學校組織效能之相關背景變相加以整理,如下表2-3-2所示。

表2-3-2

學校組織效能相關研究之背景變項歸納表 研究者(年代)

背景變項 性別 年齡 服務

年資

擔任

職務 學歷 學校

規模 地區 校長 性別

建校 歷史 胡素華(2004) ○ ○ ○ ○ ○ ○

詹淑珍(2006) ○ ○ ○ ○ ○ ○ ○ ○ 連德盛(2007) ○ ○ ○ ○ ○ ○ ○

江滿堂(2008) ○ ○ ○

張新基(2008) ○ ○ ○ ○ ○ ○ ○ ○ 黃坤謨(2008) ○ ○ ○ ○ ○ ○ ○ ○ 徐俊祺(2009) ○ ○ ○ ○ ○ ○

張菁媛(2009) ○ ○ ○ ○ ○ ○ ○ 劉宜政(2009) ○ ○ ○ ○ ○ ○

吳明雄(2010) ○ ○ ○ ○ ○ ○

總 計 9 5 9 9 9 10 7 3 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表示有進行該項背景調查。

根據上表歸納結果,國內有關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根據半數以上之學者研 究之背景變項,作為本研究編制研究工具之根據,惟臺東地區鄉鎮規模不明顯,

改以學校規模調查之。故以「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

「學歷」、「學校規模」等方面,作為本研究之背景變項。以下並就此六種背景 變項分析統計上述國內研究之結果,說明如下表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