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有關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實證研究之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內有關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實證研究之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主要是針對各個研究結果進行後設分析,以瞭解國內有關國 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實證研究之概況,包括研究樣本取得,各觀察 變項分析,並探究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差異情形。本章共分五 節:第一節為分析國內有關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實證研究之概 況;第二節為不同族群之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差異之後設分析;第三節 不同的調節變項對於族群在學業成就差異之影響;第四節為不同性別 之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之後設分析;第五節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 之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之後設分析;第六節為綜合分析與討論,

統整前五節所得之研究結果,並討論各個變項與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 成就之關係。

第一節 國內有關國小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實證研究之分析

本研究用以進行後設分析之研究計27篇;以下分別就研究論文選

擇、研究方向、研究工具與內容、研究取樣、研究變項考驗情形、統 整研究結果顯著性比例等分別論述。

一、研究論文選擇

本研究以新住民子女與本地生學業成就之比較為主題,蒐集從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93 年以來,近十年間全國博碩士學位論文,以釐清新住民子女與 本地生學業成就之差異,並探討其效應量之差異情形。茲將本研究之 論文臚列成表4-1。

4-1 本研究論文一覽表

研究者(年代) 論文題目

陳湘淇(2004) 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

柯淑慧(2004) 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 為例

蕭彩琴(2005) 台中縣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同儕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張慧貞(2005) 外籍配偶子女數感表現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四年級為例

高嘉鴻(2006) 屏東縣三族群之國小三年級學生英語讀寫能力之研究 蔡清中(2006) 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

張碧珊(2006) 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

蕭吟常(2007) 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與其家庭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

陳振新(2007) 影響台東縣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因素之研究--以外籍配偶子女及原漢學童差異 為例

何緯山(2007) 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吳雅惠(2007) 外籍配偶子女國語文能力之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國小為例 何美瑤(2007) 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之研究--以文化資本的觀點探析 李玉文(2007) 二崙鄉新移民女性之低年級子女數學學習表現之探究

謝惠民(2007) 雲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數學學習表現之探究--以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 陳慧倫(2007) 外籍與本國籍配偶子女之國小中年級學童在長度與面積保留概念之比較研究 謝進昌(2008)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之新移民子女分析研究

彭佳伶(2008) 東南亞裔新移民家庭語言環境與子女學業成就之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反地,在所有納入本研究中的27篇論文中,自變項之研究甚為 分歧,詳見表4-3;但以族群居多數,高達26篇;次則為性別,計10 篇;與家庭社經地位,計5篇。其餘的自變項多半僅有一、二篇,不 符後設分析之門檻。儘管Rothensal(1991)認為只要兩篇以上之研究 即可進行後設分析,但是研究者認為,若研究篇數過少,結果往往不 具穩定性;故進行後設分析之篇數當然是愈多愈好,而且各研究所使 用之測量工具與依變項若能趨近一致,則較容易達到同質性考驗,因 而計算出之效應量也更具可信度。

4-3 本研究論文自變項與總樣本數一覽表

研究者 自變項 總樣本數

陳湘淇 族群、智力、語文能力、 100

柯淑慧 族群、家庭背景 268

蕭彩琴 族群 713

張慧貞 族群、性別 100

高嘉鴻 族群 224

蔡清中 族群、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學習適應 436

張碧珊 族群、智力、語言能力 180

蕭吟常 族群、家庭社經地位、學習資源 100

陳振新 族群、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財務資本 824

何緯山 族群、性別、自我概念、生活適應 1244

吳雅惠 族群、性別、智力、父親職業學歷 497

何美瑤 族群、文化資本 9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續

研究者 自變項 總樣本數

李玉文 族群 274

謝惠民 族群 1061

陳慧倫 族群 582

謝進昌 族群 905

彭佳伶 族群、家庭語言環境 1509

林佩蓉 族群、性別、家庭背景 4644

林佑星 族群、家庭社經地位、教師期望、家庭教育資源 672

陳曉琴 族群、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學習適應 394

蘇雅雯 族群、性別、父母學歷 120

蕭羽倩 族群、學校 120

陳玥 族群、家庭閱讀環境 1817

施靜芬 性別、學習態度 133

莊文連 族群、性別 387

徐鈴雅 族群、性別 54

侯冠仲 族群、家庭社經地位、家庭環境、 224

本研究所納入之分析樣本,其探討之項目名稱繁多;但經仔細探 究,諸多變項用詞上或有不同,但所探討之內容卻相同,因此研究者 以第二章文獻探討所歸納之內涵為主要架構,將探討主題內容相同之 項目合併、歸類如表4-4。本研究採應立志與鍾燕宜(2000)所提5篇為 的研究下限,進行後設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本研究論文自變項與合計篇數一覽表

自變項 篇數

智力 3

自我概念 1

性別

10

族群

26

兄弟姊妹數 1

家庭社經地位

5

家庭文化資本 4

家庭財務資本 4

家庭社會資本 2

學校所在地 3

註:圈選者為納入本研究後設分析之自變項

三、研究工具與內容

在本研究所納入後設分析的27篇論文中,研究工具大多參考國內

研究者編寫之問卷,再配合自身研究的其他變項或構面,採取直接引 用或參酌於修改後編寫成卷。

本研究係根據Cohen(1988)所提的效應量標準,來解釋效應量的 強度。另外,I2值則是用以描述研究間的變異量占總變異量的百分比,

亦即一致性的大小。I2值係用以推論相關係數變異量之大小,易言之,

I

2值即代表所測量到的實際變異量;而其中未能解釋的部分,係由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機誤差所造成的。Higgins(2003) 等認為:當I2=0時,表示有極佳的一 致性(同質);數值愈大,異質性也隨之增加。I2值可區分為三類:25%

屬低解釋變異量;50%屬中解釋變異量;75%屬高解釋變異量。因此,

若I2值甚大,即有必要探究影響變異量之因素(即潛在調節變項),並 利用次級群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或後設迴歸分析加以解釋與探 討(Borenstein et al., 2009)。

第二節 不同族群之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差異之後設分析

在進行不同族群之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差異之後設分析之前,研究 者先將其研究對象依照族群分為新住民子女與本地生兩類,如表 4-5。

表 4-5 各研究之族群變項在學業成就差異考驗結果與效應量

研究者 顯著性 事後考驗 效應量(p-value)

陳湘淇 不顯著 -0.236(0.235)

柯淑慧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618(0.000)

蕭彩琴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351(0.010)

張慧貞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596(0.003) 蔡清中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377(0.000)

高嘉鴻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265(0.033)

張碧珊 不顯著 -0.202(0.196)

蕭吟常 不顯著 -0.099(0.618)

陳振新 不顯著 -0.170(0.1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5 續

研究者 顯著性 事後考驗 效應量(p-value)

何緯山 不顯著 -0.215(0.104)

吳雅惠 不顯著 -0.132(0.275)

何美瑤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1.582(0.000)

李玉文 不顯著 -0.009(0.955)

謝惠民 不顯著 -0.109(0.254)

陳慧倫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453(0.000) 謝進昌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418(0.000) 彭佳伶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285(0.000) 林佩蓉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640(0.000) 林佑星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407(0.000)

陳曉琴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282(0.025)

蘇雅雯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1.002(0.000) 蕭羽倩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321(0.000)

陳玥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201(0.048)

莊文連 不顯著 -0.040(0.731)

徐鈴雅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736(0.008) 侯冠仲 顯著 新住民<本地生*** -0.917(0.000) 說明:*p<.05, **p<.01, ***p<.001

研究者先將表4-5中,各研究之研究結果顯著性與事後考驗結果 進行分析整理;然後,再計算所得之各研究效應量與p-value,以進行 統整比較。26篇研究結果之效應量中,有25篇為負值,代表其研究結 果為本地生學業成就高於新住民子女,其中有17篇結果達顯著水準,

Study name Hedges's g Standard

error

Variance Lower limit

Upper limit

Z-Value p-Value

陳湘淇 -0.236 0.199 0.040 -0.627 0.154 -1.187 0.235

Study name Hedges's g Standard error

Variance Lower limit

Upper limit

Z-Value p-Value

蕭羽倩 -0.321 0.055 0.003 -0.429 -0.213 -5.801 0.000***

說明:*p<.05, **p<.01, ***p<.001

整體來看,固定平均效應量為 -0.445,平均效應量的標準誤是 0.020,可以推估95%信賴區間介於-0.483 至-0.406之間,顯示族群在 學業成就有顯著差異。且d’= -0.445<0 表示,後設分析在α=.05 的

在整合26筆研究後,如表4-6,其同質性假設檢定統計量 Q-value

=356.558(df=25),檢定後的p-value =.000, 達α=.05 的顯著水準,因 此,必須拒絕各研究具同質性的假設,亦即各研究之效應量具有異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根據本研究第三章所述:未滿足同質性檢定,將利用標準化殘差 法,依序刪除殘差值最大者,直至滿足同質性假設。最後,再針對刪 除與保留之研究,判斷其間產生異同分析結果之調節變項。茲將計算 26筆研究結果之標準化殘差值詳列於表4-7;為求前後一致性,將採 用固定模式之標準化殘差數值。

表4-7 26筆族群變項在學業成就差異研究結果之標準化殘差值

Study name Hedges's g p-Value Std Residual

陳湘淇 -0.236 0.235 1.04

柯淑慧 -0.618 0.000*** -1.40

蕭彩琴 0.351 0.010** 5.87

張慧貞 -0.596 0.003** -0.76

蔡清中 -0.377 0.000*** 0.72

高嘉鴻 -0.265 0.033* 1.47

張碧珊 -0.202 0.196 1.55

蕭吟常 -0.099 0.618 1.73

陳振新 -0.170 0.190 2.14

何緯山 -0.215 0.104 1.75

吳雅惠 -0.132 0.275 2.62

何美瑤 -1.582 0.000*** -15.07

李玉文 -0.009 0.955 2.64

謝惠民 -0.109 0.254 3.61

陳慧倫 -0.453 0.000*** -0.10

謝進昌 -0.418 0.000*** 0.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4-7 續

Study name Hedges's g p-Value Std Residual

彭佳伶 -0.285 0.000*** 2.27

林佩蓉 -0.640 0.000*** -4.74

林佑星 -0.407 0.000*** 0.40

陳曉琴 -0.282 0.025* 1.31

蘇雅雯 -1.002 0.00***0 -2.92

蕭羽倩 -0.321 0.000*** 2.40

陳玥 -0.201 0.048* 2.44

莊文連 -0.040 0.731 3.56

徐鈴雅 -0.736 0.008** -1.07

侯冠仲 -0.917 0.000*** -2.73

平均 -0.445 0.000***

說明:1.*p<.05, **p<.01, ***p<.001;2.所列之數值為固定模式。

在表 4-7 中,何美瑤之研究結果,標準化殘差值為-15.07,是26 筆研究結果中差距最大者,因此,先將之刪除,餘下25筆資料再進行 同質性考驗。經計算同質性假設檢定統計量Q-value=129.243(df=24),

檢定後的p-value=.000,仍達α=.05 的顯著水準;因而再刪除25筆研究 結果中差距最大者:蕭彩琴之研究結果,標準化殘差值為5.87,餘下 24筆資料再進行同質性考驗。經計算同質性假設檢定統計量

Q-value=101.178(df=23),檢定後的p-value=.000,仍達α=.05 的顯著 水準;因此,再刪除24筆研究結果中差距最大者:林佩蓉之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