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理解情況與教師教學策略的關聯

本節將探討學生理解情況與教師教學策略的關聯,因此分成三部分做說明,

分別是一、學生出現主動行為的數學問題。二、學生學習困難的成因,以及教師 的因應策略。三、教師如何鞏固及提升學生的理解層次。

一、 學生出現主動行為的數學問題

研究者先將上課講義中所介紹的 10 個數學問題(見附錄一),把學生有 出現主動行為的例題做記號(ˇ),整理成如下表 14,可以看到有出現主動 行為的例題有 1、3、4、6、8、9,共六題。

表 14

例題中有出現主動行為的整理表

例題編號 H1 H2 L1 L2

例題 1 ˇ ˇ

例題 2

例題 3 ˇ

例題 4 ˇ ˇ ˇ

例題 5

例題 6 ˇ ˇ

例題 7

例題 8 ˇ ˇ

例題 9 ˇ ˇ

例題 10

91

5. 例題 8.求下列各式的值:

(1)

log 5 log 3 log 27

9  7  35

(2)

2 5

1 1

log 10  log 10

(3)

log 3 log 9 log 4 log 22

4



3

9

(4)

log

2

 log 625

3

  3log log 9

8

5

在例題 8 中,H1 有比較完整的先備知識(分配律、指數律等),在對數 概念的定義及其運算性質也學得很扎實,因此遇到此類題目時,能主動的 說出他的想法。

6. 例題 9.化簡log10

7

45

7

45

在例題 9 中,H1 與 H2 有比較完整的先備知識(根式的運算),在對數概 念的定義和運算性質也學得很扎實,因此遇到此題目時,他們都能主動的說 出想法並把過程填寫完畢。

而除了第一節課的例題 2,其他未有學生表現出主動行為的題目皆為每節課 的最後一題,可能是學生在每節課的最後,精神與注意力皆下降,因此才沒有表 現出主動的行為,但經由教師的引導與提示,四位個案皆能按部就班地解決上課 講義裡的相關問題。

至於例題 10,有別於前面的求對數值題型,它是結合物理與生活領域的應 用問題,在利用所學到的性質解決問題之前,必須先讀懂題目的意思和列出已知 的前提,才能進行題目的作答。

93

學生學習困難的情況 錯誤類型的成因 教師的因應策略

95

知識得到強化與鞏固。低程度學生在對數符號或運算上發生的錯誤,常 是因為先備知識(如指數或是根式運算)的不足所造成,所以研究者先加 強低程度學生的基本對數運算與對公式的熟悉,避免發生遇到題目卻不 知道要運用哪一個運算公式的困境。

(二) 鞏固高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

教師採用的策略是搭配相同但稍微變化的題型來幫助高程度學生建 立運算公式的了解與熟悉度。在對數概念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學生 是否已經熟練指數與指數律,且在對數式與指數式互換的過程中,並非 只是讓學生反覆練習機械式的操作,而是讓學生了解並解釋每一個步驟 和過程的意義。

(三) 提升低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

低程度學生容易因為指數律或對數運算公式的不清楚,而衍生出過 度類推,直接套用自己觀察得到的式子,但卻又不沒有進一步的求證而 導致解題錯誤。因此在這個部分除了原本的例子之外,教師也提出一些 運算上的反例,適時的幫助學生釐清觀念,減少錯誤發生與提高學習成 就。譬如,學生經常被一堆公式或定義,卻不知道怎麼用,導致解題失 敗並產生習得無助感,本研究中面對這樣的學生,是利用舉反例的方式,

讓學生造成認知衝突,因而強迫他們返回內層汲取所需,所以,學生能 在實際數字例的練習下,找到她所相信的規律或定義以後,對於對數的 公式排斥感就比較不明顯,而且也能知道那些式子的使用時機,可見,

此預防性的教學措施對於提升低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來說,是可行的運 作方式。

(四) 提升高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

多讓高程度學生思考,可以提供機會讓其出現主動的行為,促使理 解層次得到提升,而藉由追問或要求澄清的方式,隨時調整師生對話,

能促使高程度學生表現出許多主動的行為,其對數概念的理解甚至超越 教師當時所預期的層次。也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程度學生的理解層次。

9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根據研究問題與結果提出結論,並依據研究過程中的想法與心得,檢討 不足之處,且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本章分成兩節,第一節是結 論,第二節是檢討與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