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過程與步驟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目的為探討四位高一學生最初始學習對數概念的理 解層次的發展情形。因此研究的實施過程分為三階段,包含研究準備期、研究執 行期、研究完成期,流程如下:

擬定研究主題和理論依據

編製研究工具

(層次對照)

研究準備期 (2011.06~2011.10)

研究執行期 (2011.10~2011.12)

研究資料分析期 (2011.12~2013.06) 確認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教學介入與觀察

分析資料與探討研究問題

撰寫研究結論與提出建議 文

獻 探 討

圖 3 研究過程流程圖

一、 研究準備期

1. 擬定研究主題和理論依據:

尋找與閱讀文獻,並和指導教授討論研究的方向,以確定本研究的研究 主題所採用的理論依據。

2. 編製研究工具:

研究者與指導教授數次討論後,開始著手設計對數概念應用於數學理解 成長理論的「層次對照表」、「教案」、「對數概念上課講義」,並由研究 團隊共同檢查修正。

3. 找尋適合之研究對象:

與研究對象就讀的學校聯絡,尋求學校的同意與支援,並在研究執行前 多次與研究對象的班級導師洽談,以求對個案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研究執行期

1. 進行指數教學與確定個案:

研究者與同事及其學生協商後,於2011年10月開始的放學時間先進入其 班級,統一為有意願參與研究的學生進行六節課的指數單元教學,以補足學 生在學習對數之前所應具備的完整先備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有用錄影機 紀錄下來,研究者也經由行間巡視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個案學生適 應被觀察,而能於正式研究期間觀察出他們最真實的表現行為。六節課的指 數單元結束後,根據研究者的觀察、學生的意願以及導師的建議下,選出高

(H1、H2)、低程度(L1、L2)各兩位學生,總共四位個案。

2. 進行對數概念的教學與觀察:

由於大班教學不易觀察與紀錄學生細微的行為特徵,因此本研究欲藉由 一對一的個案教學模式,深入探討高一學生學習「對數概念」的理解層次變 化情形。實施對數概念的教學為2011年11月的課餘時間(放學或假日)。

研究者針對六位個案學生分別進行四節課的對數概念的教學,整個活動 的過程都用數位錄影機、照相機、錄音機記錄。錄影時,鏡頭的焦點主要在 學生的表情及其所寫下的任何細節(如口述、寫下、畫圖、動作、肢體及表

25

情等),練習的過程中,也注意學生所寫或所說的任何蛛絲馬跡,不清楚時 即追問「你剛剛是怎麼做的?」或「為什麼會想要這樣做?」。若學生正在思 考,則等待片刻再追問,以免打斷或扭曲他的思考。事後將每位學生的每一 節上課流程轉譯成文字稿,並以一般語言逐條敘述的方式呈現。

三、 研究資料分析期

1. 分析資料與探討研究問題:

將學生的上課講義、教學時所拍攝畫面、錄音都轉譯逐字稿之後,則進 入本研究分析教學與學生數學理解層次的階段。此時以 Pirie 與 Kieren (1989, 1992, 1994)所提出「數學理解成長的動態理論」作為分析的參考依據,將原 案的各條敘述,歸類到此理解模型的八個層次。

2. 撰寫研究結論與提出建議:

根據探討的結果回答研究問題,並對教學及後續的研究提出建議,以提 供老師教學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