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童以錢幣操作加法計算題型之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學童以錢幣操作加法計算題型之情形

研究者從施測試題中找出學童表現在多位數直式加法運算時表現差 異較大之題型,將試題中的數字以 百元、拾元、壹元之面額錢幣代之,

以錢幣重新布題,接受晤談學童藉由操作錢幣解答多位數加減互逆題型,

找出空格處應放錢幣的數量。根據五位晤談學童的操作表現加以記錄,分

析他們的解題過程。

一、學童處理不進位問題之方式

學童在施測試卷的分析中,以不進位題型的得分表現最佳,研究者將 試題改以錢幣布題,從學童操作的表現檢視學童在處理多位數直式加法運 算時的內在思考方式。

以下為中高分組小愷、小君、小宬三位面對不進位問題23□+114=346 時,所做的操作及記錄過程。學童皆從最高位開始比較,學童發現界線上 的百元總數量為3個,拾元的總數量為4個,與界線下面的4個百元、3個拾 元數量一致,因此只觀察比較壹元位置,界線上方的壹元數量共有4個,

而界線下的壹元數量有6個,故學童觀察壹元其間差了2個。

在原案十六中可看出,研究者要求小愷以數字記錄再表現如何找到 23□+114=346的未知數字,發現小愷記下被加數為232與加數114,但小愷 找到未知數字的過程只著眼於具有差異之壹元處。

原案十六

師:那這個地方(有色空格)你會放什麼東西?

愷:(點界線上面的百和界線下面的百,點界線上面的拾和界線下面 的拾),一、二(放入兩個壹元),兩個壹。

師:你會放這樣子。

愷:恩。

師:它們就會?

愷:一樣。

師:剛剛我們擺的這個東西我要小愷你把它寫下來。我們擺的這個是 多少?

愷:只有那一排(指被加數)喔?

師:這一排(指被加數)跟哪一排合起來會跟它(和)一樣多?

愷:跟這一排(指加數)。

師:那一排(指被加數),那一排你會怎麼記?

愷:(寫232)

師:那他們合起來會是多少呢?

愷:(點算,寫346)

師:好,合起來是三百四十六

師:那你可以告訴老師你剛剛怎麼知道這裡要放兩個嗎?

愷:因為那裏有四,阿這裡有一二三四五六,阿六減四等於二阿。

在原案十七中,高分組小君比照了各個位數的數量,直接畫出「2」

個壹,而小君如何判斷缺2個壹,並未加以說明。

原案十七

師:好,那你想看看,這裡(灰格)要放多少,才能讓界線的上面跟 界線的下面會一樣多?

君:(畫2個壹)

師:好囉?

君:嘿

師:那你告訴我,你怎麼會畫2個?

君:因為這裡缺兩塊,我就補兩塊。

原案十八中,中分組小宬以運算方式告訴研究者如何算出答案「2」,

其想法綜合了小愷與小君,比照了各個位數的數量之後,對於有差異的壹 元,以6-4計算出來。

原案十八 宬:(畫2個壹元。)

師:你畫好囉?那你跟老師說你怎麼樣知道要畫2個壹塊錢?

宬:因為下面這裡有3張一百,上面也有3張一百,下面有4個拾元,

上面也有4個拾元,這裡有6個壹,這裡有4個壹,就6-4等於2。

師:所以你找到這裡要放2個壹。

由原案十六和原案十八剖析高分組小愷、中分組小宬兩位學童的操作,

學童從高位開始觀察比較,只著眼於具有差異之壹元處,在紀錄操作過程 時,因其僅關注有差異的個位部分,故過程的記錄亦僅就個位數來列出算

4-3-1,以「和減去加數」的策略求得被加數答案,再對照被加數的各個位 值,找到未知數字。(346-114=232,求得□為2),但使用錢幣操作時則 僅關注在個位數量之差異,小愷試卷表現和小愷錢幣操作的表現並不一致;

中分組學童小宬的試卷表現如圖4-3-2,此和小宬錢幣操作時的表現則無 異。

圖4-3-1 小愷施測試題第1題作答方式

圖4-3-2 小宬施測試題第1題作答方式

然而在晤談時,發現低分組學童的解題策略與中高分組學童的處理方 式不同,低分組學童採用直接找出答案,並掌握全體數量之差異來做算式 記錄。原案十九、原案二十為小翔、小華在研究者布題不進位問題

23□+114=346後所進行的操作及記錄過程。

原案十九中,當研究者布題結束後,小翔即立刻擺放出答案所需的2 個壹元。當研究者問及何以知道要擺放2個壹元?小翔將界線上之所有錢

幣加總後得到344,又界線下之總數為346,以「344+2=346」記錄。

原案十九 翔:(放兩個壹元)

師:好了?這麼快?你怎麼知道要擺這樣子?

翔:(寫344+2=346)

師:怎麼想到這裡是2?

翔:這裡(上面百元和下面百元的總數、上面拾元和下面拾元的總數)

都一樣,那裏有四個壹,這裡有六個壹,四減六等於,阿,四加 二等於六。

原案十九,小翔以加法計算「344+2=346」告訴研究者何以知道「2」

為答案,但試題中「2」是未知數字,學童卻在過程當中運用答案「2」來 計算,表示學童內心已有答案「2」,其所寫下的計算過程是驗算的紀錄,

答案「2」並非小翔透過紙筆計算的結果,而是從高位逐步比較而來,另 從小翔的敘述中「四減六等於…阿,四加二等於六。」可窺知其內在思考 裡面,加法運算和減法運算之間隱有關係。

在原案二十中,小華操作錢幣時,將界線上所有已知的被加數和已知 加數的錢幣值合計後,得344,再與界線下方錢幣幣值346相減,得到界線 上、下幣值總量的差異為2。

原案二十 華:(畫2個壹)

師:好囉?這麼快。那你告訴我你怎麼畫的,你怎麼知道要畫這樣。

華:因為這裡有三百四十六。

師:三百四十六。

華:然後這邊只有三百四十四。

師:三百四十四。所以 華:缺兩元。

師:哇!那你可以用數字寫給我看嗎?

師:然後呢?你是用看出來?還是算出來?

華:可以算,(346-344=002,把前兩個0劃掉)

原案二十,在研究者問及答案「2」是以觀察或是計算得知時,小華 以「可以算」回應,「可以算」一詞表示可以透過計算,也可以不透過計 算,小華以「346-344=002」為其算式記錄過程。

由原案十九、原案二十,兩位低分組學童未以算式記錄之前,就能找 出所需面額的數量,表示小翔和小華在心中能抽象的運作,運作時並不需 藉助符號的記錄。而小翔、小華在記錄算式時,掌握全體量的差異;與中 高分組受訪學童微觀記錄算式,只做差異部分的比較不同。

從圖4-3-2來看,小翔、小華在施測試題23□+114=346的計算表現,小 翔以「4+2=6」為計算過程,如圖4-3-3所示;而小華則以「6-4=2」計算得 知□為2,如圖4-3-4所示。但在錢幣操作時,兩學童卻是掌握全體數量來 記錄和操作。學童在試卷表現上只關注未知數字□所在位置,只做□該位 的計算,雖然試卷上的作答和錢幣的操作,學童都成功解題,但試卷作答 策略與錢幣操作時的操作策略並不一致。

圖4-3-3 小翔施測試題第1題作答方式

圖4-3-4 小華施測試題第1題作答方式

二、 學童處理需進位問題之表現

學童於施測試卷上最主要的表現差異在於涉及進位及雙重進位的題 型,而研究者將試題轉換成錢幣重新布題後,受訪學童的操作與記錄方 式亦各自有不同表現,學童主要操作方式有四種,分別為從高位往低位 逐步比較界線上下面額數量;從低為起算,逢十則進一,以湊出未知數 字的量;以嘗試錯誤找出未知數字;將未知數字□視為0,以和減去界線 上所有已知數量。

(一) 學童從高位往低位逐步比較界線上下之面額數量

學童操作需進位問題時,將界線上的被加數和加數依照面額分別加總,

之後再與界線下方之錢幣面額分別比較,百元與百元數量比較,拾元與拾 元數量比較,壹元與壹元數量比較,若出現數量的差異則由低一位的10個 集合補齊,在五位學童中,在原案二十一中小君操作1□4+285=459為此種 操作方式。

原案二十一

師:現在你只能放在這個格子(灰格),這裡要放什麼的?

君:拾

君:(彈琴似的動手指頭,畫7個拾)好了 師:好了?那你怎麼找的?你畫了幾個拾?

君:7個拾 師:怎麼找的?

君:因為這裡少1張一百,所以要10個拾組成1個一百。

師:少一百,所以要10個拾組成1個一百給它,哪邊有10個可以給它?

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點拾位中的10個十 元)

君:(寫174,285,459)好了

師:那要不要檢查看看?上面下面有沒有一樣多?

君:(寫174+285=459)好了 師:有嗎?

君:有

原案二十一中,當小君觀察出界線上與界線下相同面額的錢幣數量不 一致,又只能操作□所在的面額,小君即往低位退,利用低一位的10個集 合補之。找到未知□的數量後,小君分別將幣值寫成數字,列成被加數、

加數以及和,再將被加數與加數相加,檢驗所得之和是否與界線下之幣值 相同。

原案二十二 師:空格裡面要放

君:拾 師:對,拾

君:(畫9個拾)好了 師:真?

君:恩

師:好那你檢查看看

君:(寫197,266,453,197+266=463,擦掉算式,重新點錢幣,

寫197+266=463)

師:上面多少?

君:197

師:藍色的上面總共是多少?

君:463

師:那下面是多少?

師:所以

君:(擦掉1個拾,重點錢幣,寫187,187+266=453)

師:你想看看,為什麼你會放8個,不放9個了?

君:因為這裡只有6個(拾),放4個(拾)就可以多一個一百。

師:恩

君:然後這裡剩一、二、三、四(點拾元),剩下4個。

師:恩

君:然後,呵,(點數壹元)7個加6個就,7個壹加6個壹就可以進位,

變成1個拾。

師:恩,變成1個拾,所以這邊留幾個?

君:3個

師:其它的壹呢 君:變成拾 師:好

在原案二十二中,小君面對雙重進位題型1□7+266=453,以錢幣布題 後,小君即放置9個拾元到未知□,待其以數字記錄被加數197、加數266、

和453,而197+266=463與界線下之幣值453並不吻合,故移走1個拾使之與 453相符,學童透過驗算自我發現錯誤,並修正錯誤。當題型為十位未知

(雙重進位),因界線上下百元數量差1個百,故小君退到拾元並將被加 數與加數湊齊10個拾元做為1個百,再觀察界線下方之拾元數量,將界線 下方拾元的數量,繼續補在被加數未知處,即得到□解答,因□處在十位,

小君著手操作完拾元便停止,並未顧及到更低位的壹元是否對十位有進位

小君著手操作完拾元便停止,並未顧及到更低位的壹元是否對十位有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