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學習成效之定義

學習成效相較於動機及滿意度,已經較能夠被外界所感知,因隨著心理學不斷的發 展演變,學者也設計出了對於成效測量的方式,有學生認知上知識測驗,情意方面的老 師、同儕評估,甚至是最顯見的技能測驗等…成效兩字已逐漸不再模糊抽象,也促使教 師更能掌握教學進度和學生狀況,以及學生對於自我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16

陳李綢 (1991) 指出成效測驗「是一項對於教育認知及能力成就的測驗,是為了測 驗經由學習後所能學到的知識或技能的程度。」 (李淑娟,1993;房瑞文,1997;鄭明 韋,1999;郭生玉,1999;郭郁智,2000;劉海鵬,2002;林姿利,2007) 。也一致認 為學習成效是指學習者在經由學習後,對於所做行為的一種改變,也就是說學習者經由 一段學習活動過後,在量化或質性的評量上有別於以往的表現。就評量的時間有所不同,

可分為階段性的形成評量,也可能是結論性的總結評量,而就評量的工具而言,也可分 為標準化的成就測驗,如分數或成績等,亦或是非標準化且主觀的認知行為改變。成效 能夠為學生在課程中所學習到體育知識、也能夠是體育課後所展現出的運動技能,甚至 是內涵的體育精神與態度,學習成效一般而言,是透過學習的過程獲得較為持久性的行 為結果,且會產生高低成就不等的極端,以學生的學業為例,智育是一項衡量學生學習 成果的依據,但並非學習成績不好就等同於智力較低,會造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非常 的多,像是低效率的學習方法、成就動機較低,家長沒有給予支持與態度嚴厲、家長教 育程度、社經地位不高、出生順序等,而非只取決於學生的智力因素。依此而言,本研 究定義學習成效應是學生於教育中所學習到的相關知識、技能及表現出來的精神與學習 態度,分為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

趙得淵與鍾敏華 (2009) 則指出學習成效,其範圍不僅僅限於知識的獲得,並包含 情意及技能的養成,因此,學習成效的評量對於學校在推動任何教育學習活動時都是重 要的管理活動,一方面評估學習效益是否達到預期,另一方面評估所採取的教育訓練等 學習活動是否用對了方法與內容;同時學校藉由學習成效評估的結果,學習動機對學習 成效之影響來瞭解學生的動機及滿意度與學習特質,並聽取學生的意見來進行課程上的 調整,以達到自行車教育發展目的並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效。綜合分析有關學習成效之 文獻,本研究認為國中學生若能夠從參與自行車教育的活動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感受,並 獲得原先需求和期望的結果,則成效也會較顯著;反之,若未達到預期之需求及期望,

則學習成效上也會較不明顯。

17

一、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有關於滿意度與成效的研究繁多,通常會將學習成效含括於學習滿意度 之中,單純對學習成效探討的研究數量上較少,且研究多是與工商業界的教育訓練相關,

以學生為對象的研究則較貧乏,故本研究將相關文獻整理於下並加以探討,學習動機是 指人因內心的慾望而產生對於學習的行為,而成效則是評估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兩者 息息相關相互影響。Smith (1982) 指出,教師的教學模式會直接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

Hick (1984) 的研究中發現,學習的動機和績效具有關聯性。王聖閔 (1993) 在其究中也 發現,當教師能有邏輯並清楚呈現教學時,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會有相對程度之提升。

Wolters (1999) 研究指出運用調整方案,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且進而改善學習態度 達到其學習成效。王郁榕 (2004) 研究中,指出個人自發性的參與學習,則教育訓練的 成效也會相對顯著,因此推論兩者之間有高度相關情形,若意願不高則相反。 (楊素瑞,

2006;林全斌,2007)。 研究結果也指出,當參與訓練動機越高之學員,其在學習成效 上也會高於其他一般學員,且成效更加顯著。何玉環 (2010) 研究,指出學習動機對成 效有正向影響力。郭美貝與吳鳳惠 (2010) 則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參與之活 動的感受以及表現出對活動的喜歡與否,是謂學生的滿意情形,學習的目標之一則是為 了獲得成效,而滿意度與成效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三、學習成效之評量

Bloom, Englhart, 與 Krathwohl (1956) 研究發展指出,學習評量內容其中包含三 大學習領域─認知、情意、技能三大類:

(一) 認知評量

一般主體是以知識測驗為主,通常採用筆試、口試、報告、作業等多元評量的模 式。其內容則以運動簡史、技能、規則、現況及安全為主要方向。而其中以筆試較為客 觀,也是一般廣泛所採用的方式。

(二) 情意評量

一般皆以學習態度及運動精神為主要評量範圍。學習態度之中包含了出缺席、服

18

裝儀容、創造欣賞力、專注力、愛護場地器材、做好準備與結束活動及預設努力之方向 與目標時,而運動精神則包含合作、守法、負責、運動習慣、領導能力、人際關係及爭 取榮譽等層面。

(三) 技能評量

主要是評量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成效,而運動技能的評量又可區分為客觀技能評 量和主觀技能評量。客觀技能評量:舉凡能以錶、尺、計數等數量來表示技能程度的項 目,皆屬客觀技能評量。主觀技能評量:凡無法以上述之計數工具來表示其技能水準的 項目,而必須透過評量者以主觀的價值判斷給予評分,亦屬於一種質的評量。

吳萬福 (1986) 認為體育成績評量之意義,在於使用各種測驗及觀察方式,來評量 學生在身心理、社會、技術及知識等方面的學習效果,以其結果作為老師日後評定教學 之依據,也使學生更加瞭解自身狀況,作為往後改進的方向。葉憲清 (1998) 認為體育 學習成效評量的概念如下。

(一) 體育成績評量是學習評鑑之一,也就是成績考察,亦為學生成績評量。

(二) 成績評量於學期結束前,來評量學生在學習課程後,於體育知識、精神態度、運動 技術及體適能等方面的成效為主。

(三) 學習成績評量具有瞭解學生學習成績進步與發展,以及改進教學工作之功能。

沈文再 (2005) 指出體育課是有目的及課程計畫組織的教學活動,為增進學生學習 成效及教學品質,有必要實施體育成績的評量。由此可知,學習成效的記錄與呈現,必 需透過學習效果的評量,才能具體完整的表現出來,而運動學習效果的評量,應包括認 知、情意、技能三大類作為基礎評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