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學習滿意度之定義

學習滿意度是學生對於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感受,雖然隨著學生背景和 各項因素的不同,對於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程度,且內在心理需求也不易被評估 及測量,但滿意度對於動機和成效間卻有著承先起後的重要功用,學生先有了學習的契 機,而對學習的內容有所感受,若符合了需求和期望,則其學習的成效也會隨之顯見。

Tough (1982) 認為「滿意」是指人達成了期望或需求,個體在不一樣的階段對於學 習的期望或需要也會有所差異,假如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達到自己的期望或需要,便會感 到滿意,反之,會因不滿意而喪失學習意願。Carswell, Spreckelmeyer, 與 Domer (1983) 則運用了差異理論的觀點至學生學習滿意度的方面,其研究結果瞭解到學生滿意度反應 出個人的理想與結果比較的差異情形。Martin (1988) 也指出,當學習者所獲得之經驗期 望與感受結果等於或超出原先所期望的,便會有滿足感;若是所得的結果,未超出原先

13

的期望,則會感到不滿足。張春興 (1991) 認為滿意度是指個人因生心理需求促使下,

驅使行為並追求目標的心理狀態,也是達成目標的一種內在感受。(李慶泰,2001;黃 梅琦,2006;李章隆,2007;邱秀雲,2007;張永福,2008;蘇恒斌,2009;吳鳳惠,

2010)。眾多學者也一致認為,學習滿意度是對於學習活動的內在感受,其產生的原因 是學生對於該活動有興趣,或在活動過程中,滿足了需求和期望,學習者也藉由學習活 動達成其需求,假若獲得的結果不如原先所預期,則會產生不愉悅的感受和消極的想法,

也是一種在功能與期望兩者間差異的結果,學習的結果若達到期望,則學生對於活動和 學習的滿意度則會較高,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未符合預期之想法,則滿意度則會較低。

綜合分析上述相關研究,本研究認為國中學生對於自行車教育的活動能夠自發性的產生 喜歡的感受,或是在活動過程中,達成原先對於活動之需求和期望,若是能夠達到則滿 意程度會較高;反之,未達到自身的期望與需求,滿意度則會較低。

二、學習滿意度之構面

國內外針對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學習滿意度研究其結果皆有所差異且不同,本研究將 對於學習滿意度相關之國內外研究的內涵加以分述,Mangano 與 Corrado (1979) 在其 針對成人學習滿意度的研究中,將滿意度分為四個構面:人際關係、學業成就、個人適 應、及學習環境等。Mcvetta (1981) 的研究中,則是將滿意度定義為老師與學生關係、

老師能力、老師特質及教材教具等四個構面。而Behuniak 與 Gable (1982) 的研究則是 將學習滿意度分為老師能力、工作能力、社交互動、知能成長,共四個層面。Chadwick 與 Ward (1987) 同樣研究學生學習滿意度.並將滿意度分為學歷對職場之價值、教師能 力與師生互動、教育成本、人員輔導、就業輔導、社交生活、組織課程、居家環境及溝 訓練通技巧等九個構面。吳淑鶯 (1996) 在其研究中,探討學生滿意度有學校福利、課 程組織、學校設施與資源、學習成果及人際關係等五個構面。Liegler (1997) 針對大學 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定義構面有四項,分別為學生學術的啟迪、公共環境設施的滿意度、

學生的能力及同儕間的互動。Biner (1997) 對於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所欲瞭解的取 向分別為,教師教學方式、程序管理模式、人員技術、全體人員位置與資料傳遞的效率、

14

設施支援及教師聯繫等六個構面。陳蓉芯 (2000) 研究中將學習滿意度分為環境、教學、

課程內容、成果、行政、人際互動等六個構面。(許文敏,2001;盛啟東,2006) 。則同 樣訂為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環境、設備器材、教師課程教材、學生學習成果、與同 儕互動關係等六個構面。劉育倩 (2006) 在其對餐飲科學生之研究中,將滿意度分為教 師教學方式、學校設備、課程安排及學生學習成果等四個構面。謝美雲 (2006) 研究中,

包含老師教學方式、學校場地設備、同儕關係與教學行政及學習成效等五個構面。李章 隆 (2007) 在研究裡,將構面分為課程規劃、生涯規劃、教學、設備、成果等五項。另 邱秀雲 (2007) 其研究,也共有五項構面,分別是教師教學、實習設備、課程教材、學 習成果、人際關係。張永福 (2008) 則分為同儕關係、學生學習成果及教師教學方式三 個構面。蘇恒斌 (2009) 也在研究中將學習滿意度分為,學校學習環境、學校實習設備、

學生學習成果、教師教學方式、同儕互動關係、進路輔導。最後吳鳳惠 (2010) 的研究 中,則分為老師教學方式、課程教材、學校環境、學生成效、同儕互動關係、學校行政 模式等六個構面。綜合上述,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所探討的角度有所不同,本研究依情 境與目的對教師專業、同儕關係兩者來作更深一層的探討與瞭解。

三、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為了瞭解國中參與自行車教育之學生,其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 相關情形,分析先前相關文獻對於對象和變項皆有所差異,而由古至今,性別平等的問 題也始終沒有獲得良好的解答,根據 (吳銘輝,2001;李章隆,2007) 。的研究結果得 知男、女學生,在滿意度上並沒有差異情形。但劉明川 (2002) 對國小學生為對象之研 究中,私立小學的女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成效上皆高於男學生。 涂國祥 (2003) 也指出 不同性別在學習滿意度對生活教育構面上,男學生滿意度高於女學生,實習設施構面上,

則是女學生滿意度高於男學生。而柯淑屏 (2003) 的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教學設備、生 涯規劃等方面的滿意度會因為「性別」不同而產生,男生較女生滿意度高的結果,曾冠 諦 (2007) 針對新竹市國小學童的研究也發現,有參加社團的五年級男學生,其學習滿 意度較高且成效也更佳。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瞭解,在學生學習滿意度中性別是否為影

15

響之背景變項並未獲得一致性結果,隨著不同背景變項與探討的主題不同,對於性別此 變項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更加瞭解性别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情形,因此,本 研究將列「性別」為影響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之一。 (郭永順,2004;施臺珠,2006) 。 的研究結果顯示年級不同的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且低年級學生之學習滿意 度比高年級學生高,而隨著年級越來越高,會受到的干擾影響也就越大,呈現一個負向 的成長,而為了更加瞭解學生的年級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情形,本研究亦將「年級」

列為影響學習滿意度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即以「性別」及「年級」兩項學生人口統 計變項,瞭解其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也摘錄近幾年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結果如下。黃識融 (2004) 研究中指出 學生在性別、就讀學校環境、入學方式及未來規劃等四項,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對滿意度 有顯著差異,學生在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成效及人際互動關係等三個構面,皆對學 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李育成 (2005) 的研究結果發現性別、父母親教育程度及父 母親職業等不同因素,也會影響學生在滿意度的表現。蘇恒斌 (2009) 說明不同人口統 計變項之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中的「人際關係」構面認同度最高,其次為「教師教學」。 吳鳳惠 (2010) 研究也指出,年級、就讀原因、證照及生涯規劃等人口統計變項對學生 滿意度有差異情形,此結果代表著學生對於所學習的事物有所興趣時,會有高於一般學 生的學習動機,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的愉悅及滿意度也會顯著於其他同學,表示學習 動機與滿意度具有高度正向相關情形,兩者皆並重才能有穩定性的提升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