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習動機、滿意度 與成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習動機、滿意度 與成效之研究"

Copied!
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習動機、滿意度 與成效之研究. 研 究 生:張 皓 指 導 教 授:陳美燕.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3) 論文授權書. ii.

(4) 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研究 2015 年 6 月 研 究 生:張 皓 指導教授:陳美燕.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自行車教育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關係,以103 學年度桃園市自行車教育之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獲 得有效樣本數517份,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皮爾森積差 相關分析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學校自行車教育之學生以男生,一年級學生為多,而無參與自行車教育之學生,佔. 75.2%,家中有自行車者,佔 86.7%,主要到校方式則是以走路為最多,佔 37.3%。 二、 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以學習動機的健康適能 方面為最高、滿意度的教師專業與同儕關係,兩個構面相等,而成效上則是技能為最高。 三、 不同性別、年級與有無參與自行車教育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呈現顯著差異 四、 不同性別、年級與有無參與自行車教育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呈現顯著差異 五、 不同性別、年級與有無參與自行車教育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呈現顯著差異 六、 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本研究建議未來學校應開發參與自行車教育之潛在學生,並鼓勵學生多參與學 校與政府及社區結合,所舉辦自行車教育相關活動,以精熟自行車認知、騎乘技能、簡 易自行車維修方法與培養其興趣,使學生得以延續學習的滿意度與成效。. 關鍵詞:戶外教育、行車安全、課程. iii.

(5) A Study of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Bicycle Education Classes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une, 2015 Author: Zhang, Hao Advisor: Chen, Mei-Yen.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for the bicycle education of school. The study was done with 517 valid questionnaires completed by the students of Taoyuan city bicycle education school in fall semester of 2014. Based on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majority students of school bicycle education were first grade male.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didn’t join bicycle education was 75.2%, and students with bicycle at home was 86.7%. The main way to school was on foot. Among the aspect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bicycle education operate in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of learning motivation is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peer relationship is equal. In effectiveness aspect, skill is the highest. Besides, students in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and join the bicycle education or not have highly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Also, learn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suggested schools should Increase more students to join the bicycle education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join related activities held by school,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 in the future. By familiar with bicycles recognition, riding skills, repair methods and form students’ interests to continue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outdoor education, safe to ride, course iv.

(6) 謝 誌 很抱歉!您即將看到的,將會是本論文最精彩的一頁,因為這頁含有我對於,Dear 指導教授美燕及碩班同學,還有陪伴了我一輩子的羽臻、煒傑、阿洸、阿摳、蘇柔、Olive Hsu、阿馨滿滿的愛。 時間稍縱即逝,大學四年一轉眼即畢業,爾後踏入學校半年,離開,又再進入師大 碩班就讀一年半,在這轉折之間,因身份的不同,而有了深刻的體悟,是什麼樣的一個 地方,將自己的心封閉卻又再度的開啟,就像論文一樣,當你闔上又打開,一頁一頁翻 閱,將前人的努力化為自己的結果,總是開玩笑的說好難產,而就在邊沉澱邊完成的這 一頁,美燕姊姊便也把身為ㄞˋ徒的我們一一卸貨,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但貴人美家族 的彼此都知道,這不是結果,而是嶄新的一頁。 從第一眼見面就掏心掏肺的小渝姊,以及國際研討會為我操心的怡青姊,到夜間工 讀的夜后心慈姊,最後是短暫相處的鈺涵和永琦姊,美麗的助教群們,在研究所的短短 生涯中推了我好大好大一把。 當然不能忘了二少二花,阿淘、Ben、萇萱及叮噹姊,話說不怕神對手只怕豬隊友, 好險我有一群可以 Carry 我的神隊友,讓我的研究所能夠事半功倍,每一次的談心、擁 抱都將我們彼此拉的更近,直至我們走進對方的心裡,提筆到這情緒實在太多,看到這 的讀者或許會認為我在寫言情小說,但其實八竿子打不著,切記,無論讀研究所的目的 是什麼,研究所畢業後能做什麼,未來要幹什麼,只要有心都能夠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最後要感謝的是每位老師的苦心有美燕、文增、俐蓉、李晶、王國欽還有伯修、瑞 福、湯老、少熙、方進義,當然不能忘了美麗的助教群,要感謝的人太多,我一直都放 心底,畢業不是結果 結果實的是碩二的你們,文字沒靈魂,我起身又撿起散落的筆, 下筆重現每個看過的你,過程是風景,結果是明信片:文字沒靈魂是散落的筆畫,我起 身又撿起散落的筆,下筆重現每個看過的你們,每個看過的你們,我都格外珍惜。 以此謹獻給我愛的你們,還有或許是最後一段學生生涯的我,提醒自己別忘了自己 要的是什麼,有夢就努力去追尋,用心是為了親眼看看,在未來等待自己未知的風景。 v.

(7)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 i 論文授權書 .............................................................................................................. i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謝. 誌 ..................................................................................................................... v. 目. 次 .................................................................................................................... vi. 表. 次 .................................................................................................................. viii. 圖. 次 ..................................................................................................................... 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自行車教育 ........................................................................................................ 6 第二節 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 9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 12 第四節 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 15 第五節 本章總結 .......................................................................................................... 18. vi.

(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2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2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2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27.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28 第一節 學校自行車教育特性與現況分析 .................................................................. 28 第二節 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 .......... 30 第三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情形 .................................. 31 第四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的差異情形 .............................. 36 第五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在學習成效上的差異情形 .................................. 40 第六節 自行車教育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分析 .............. 4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47 第一節 結論 .................................................................................................................. 47 第二節 建議 .................................................................................................................. 49. 引用文獻 ............................................................................................................. 52 附錄 ..................................................................................................................... 61. vii.

(9) 表. 次. 表 3-1 個人基本資料 ................................................................................................................ 23 表 3-2 學習動機量表的信效度 ................................................................................................ 23 表 3-3 學習滿意度量表的信效度 ............................................................................................ 24 表 3-4 學習成效量表的信效度 ................................................................................................ 25 表 3-5 學習動機信度分析摘要表 ............................................................................................ 26 表 3-6 學習滿意度信度分析摘要表 ........................................................................................ 26 表 3-7 學習成效信度分析摘要表 ............................................................................................ 27 表 4-1 自行車教育學生特性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29 表 4-2 自行車教育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現況分析之摘要 ............................ 30 表 4-3 學習動機構面摘要表 .................................................................................................... 31 表 4-4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31 表 4-5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之描述統計表 ............................................................ 32 表 4-6 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3 表 4-7 有無參與學校自行車教育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34 表 4-8 家中有無自行車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34 表 4-9 學習滿意度構面摘要表 ................................................................................................ 36 表 4-10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37 表 4-11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之描述統計表 ...................................................... 37 表 4-12 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8 表 4-13 有無參與學校自行車教育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38 表 4-14 家中有無自行車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39 表 4-15 學習成效構面摘要表 .................................................................................................. 40 表 4-16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40 viii.

(10) 表 4-17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之描述統計表 .......................................................... 41 表 4-18 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成效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2 表 4-19 有無參與學校自行車教育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43 表 4-20 家中有無自行車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43 表 4-21 自行車教育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分析表 ...................... 45. ix.

(11)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0 圖 3-2. 研究流程圖................................................................................................................. 21. x.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行車教育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研究,探討各項因素 重要性之分析。共有四節,分別為: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敘述研究目的; 第三節提出研究問題;第四節說明本研究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依教育部體育署 (2013),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資料統計顯示,從 98 學年度至 101 學年度,桃園市國中皆為自行車教育實施學校比例最高之縣市,截至 101 學年度止,實施比例高達 83.33%,佔全國學校百分比 5.88%,學校總體數為 937 所, 其次雲林縣、屏東縣、新竹市、嘉義市及澎湖縣等也有高達 70%的實施比例,而自行車 道規劃完善且擁有豐富資源與 U-Bike 可供騎乘的臺北及新北市,學校實施自行車教育 比例卻只有 30%~40%,雙北國中、小校數本身就多,加上各學校皆有發展本位課程及 運動專長代表隊,學校在經費編列上,自行車教育推廣等政策間接受到影響,但教育部 體育署推動自行車教育已多年,卻還未廣為人知,反之,是鄰近雙北的桃園市為全臺實 施自行車教育之首,不免令人感到好奇,全桃園市總國中校數才 62 所,卻有 55 所學校 有在實施自行車教育,其是如何推廣並實施的。 且隨著全球暖化與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自行車騎乘已是普及世界各國的發展活動, 如:荷、日、英、德等國,都已設置完善的自行車道系統 (張馨文,2003) 。而能源節 約、運動休閒及健康等議題,在世界先進國家也逐漸受到重視,運輸與交通政策的規劃 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自行車已成為運輸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近年來綠色環保 的替代性工具 (高曉光、蔡蘇南,2009) 。由於騎乘自行車是非常環保亦能增進健康的 休閒活動,也是最能普及於社會大眾及學習的休閒活動之一,自行車運動逐漸成為流行 與健康兼具的戶外休閒活動 (郭宜禎、楊峰州,2009) 。而臺灣自行車發展歷史久遠, 早期甚至因自行車大量外銷,而有自行車王國的美名 (張景弘、許龍池、王建臺,2014) 。 1.

(13) 但是教育部 (2006) 才開始逐漸發展自行車實施教育,其內容包括指導學生正確騎乘自行 車觀念,並呼應各國所提倡的「綠色環保無車日」活動,在油價持續上漲的當下,以自行 車做為代步工具,達到環境品質改善,減緩地球暖化現象,並強健體魄的功效。手冊內容. 包含,「經營式」、「互動式」、「參與式」三種教學方法,能協助學童瞭解自行車,並培 養學生正確騎乘自行車能力,使自行車能與日常生活做結合,作為運動休閒及社區代步 工具,使自行車教育能夠普及化。 教育部體育署 (2013) 。統計顯示國中學生最常從事的運動為籃球、跑步、騎乘自 行車及快走等四項,而男學生最常從式的運動項目又以籃球為最多數,其次是跑步與騎 乘自行車。而國中女學生在上學與週末從事的運動略有所不同,上學期間主要從事的運 動為籃球與跑步,放假則是以騎乘自行車和跑步居多,由此可看出自行車皆為國中男、 女生主要運動的前三名。林擇華 (2006) 提出由數據可得知,各級學校中不會騎乘自行 車的學童比例,在國小為 5.8%,但會騎乘自行車的學童,主要習得原因為家長指導, 顯示出各級學校學生的自行車教育多數仍從家庭獲得。但學習過程中,學生因尚未掌握 騎乘自行車之能力,在練習中摔傷,失去自信心;而父母則因長時間教導,失去耐性, 因此對小朋友動怒,此行為會嚴重傷害親子關係。所以更顯現出,學校自行車教育的重 要性,自行車教育的推廣與實施應為當今重要之課題。 美國教育哲學家 Dewey 認為教育是由具有意義的體驗所構成,使學生能夠預測結 果而學會掌握個人的生活狀態。他希望學生能將採取的行動與預測結果相互連結,並讓 學生學習如何將心智與身體活動連結 (林玉體,1997) 。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強調所學要 與日常生活融入,也揭示生活中處處可學習,此理念和自行車教育的觀點不謀而合,自 行車教育應是有意義的學習不單只是書本上的圖案與知識,而實際騎乘自行車能使感官 接受刺激,更能協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也因此瞭解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尤為 重要。 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間具有正向顯著性,學者Hoyt (1973) 的研究指出,若學生 學習動機較高者,其對學習活動也較滿意。而Fujita 與 Thompson (1994) 也曾提出學習 滿意度是能瞭解學習參與者,是否有達其成效並感到滿足的依據,並能提升參與者繼續 2.

(14) 參與之動機。眾多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生對於學習事物的興趣與動機會和其滿意度有正 向的相關情形 (洪瑞薇,2005;陳秋麗,2005;陳翰疆,2006) 。 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間也具有顯著性的正向關係,郭郁智 (2000) 認為學習成效 是藉由學習活動歷程獲得較為持久性的行為結果。陳美岑 (2000) 也提出,學習的目的 在於獲得學習成效,而可從學習成效看出學習的價值,因此,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是 具有高度相關的。林姿利 (2007) 也提出學習成效是學生經由後天對某種領域或訓練持 續一段學習時間而習得認知、情意或技能等能力。郭美貝與吳鳳惠 (2010) 則認為,學 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參與之活動的感受以及表現出對活動的喜歡與否,是謂學生的滿 意情形,學習的目標之一則是為了獲得成效,而滿意度與成效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因此,本研究針對桃園市實施自行車教育對於國中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情 況進行深入探究,並希望進一步瞭解自行車教育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間 的相關情形,透過實證研究並深入剖析,研究結果提供於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校,作為 自行車教育實施之參考,也希望提供政府及相關機構推廣之用。.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將以自行車教育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桃園市國中 實施自行車教育之現況,並瞭解參與自行車教育學生之學習情形。因此,本研究之研究 目的歸納如下。 一、瞭解桃園市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之現況。 二、探討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對自行車教育的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差異性。 四、探討學校推廣自行車教育的國中學生對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相關性。. 3.

(1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列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桃園市國中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 滿意度與成效之研究,研究問題分為下列。 一、桃園市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之概況為何? 二、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對自行車教育的學習動機是否有差異存在? 四、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對自行車教育的滿意度是否有差異存在? 五、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對自行車教育的成效之是否有差異存在? 六、學校推廣自行車教育的國中學生對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的相關程度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名詞釋義是為釐清名詞之觀念,使其在本研究定意義更加清楚,釋義如下。. 一、. 自行車教育 (bicycle education). 葉劭緯、陳子儀 (2012) 指出為了使學生在學期間,學到正確騎乘自行車的觀念和 安全的重要,2006 年教育部便委託高中體總參與並計劃自行車教育之相關活動,推廣 至國民中小學。本研究是指透過自行車教育所進行之自行車騎乘教學的課程、研習和活 動,包括自行車構造、功能、保養與維修與安全騎乘準則。. 二、. 學習動機 (learning motivation). 張春興 (1996) 指出學習動機是為引發學習者,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有其目標的一種 內在學習心路歷程。本研究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它維持學習者的活動能力,並能引導學 習者滿足其需求之行為歷程,包括健康適能、學習樂趣與安全知識。. 三、. 學習滿意度 (learning satisfaction) 吳鳳惠 (2010) 將學習滿意度定義為學習者對於活動過程至結果整體所呈現出的. 態度和感受,而本研究是指學生在自行車教育學習過程感到滿意的程度,包括老師專業 和同儕關係的滿意。 4.

(16) 四、. 學習成效 (learning effectiveness). 劉海鵬 (2002) 認為,學習成效是教學品質評估指標中的主要項目,也可以用來作 為衡量學習者學習成果的一種指標。而本研究是指學生於自行車教育中所學習到的相關 知識、騎乘技能及表現出來的精神與學習態度,分為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 5.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分析本研究主題與各個變項之理論基礎。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 為自行車教育;第二節為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第四 節為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第五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自行車教育 一、自行車的發展過程 近年來自行車運動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人透過週休二日與寒、暑假的時間,將騎乘 自行車當作是一種休閒娛樂,甚至計畫以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完成環島或是登山的創舉, 而在體育署針對中等學校學生運動特性的統計中,騎乘自行車也名列為男、女學生最常 做的運動前三名,由此可知騎乘自行車是一項適合男女老少及全家出遊的休閒活動,且 臺灣早在2000年初因自行車相關產業啟動,並創有自家品牌捷安特,使得臺灣獲得自行 車王國的美名,在短時間內自行車為臺灣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加上政府大聲呼喊節能減 碳的口號之下,騎乘自行車衍然也成為了臺灣的美景之一。 而自行車最早的發明紀錄可追溯至1817年,法國的Baronvon Drais被公認為第一位 發明自行車的人,在1818年他的木馬自行車正式在德國及法國取得專利,為自行車開起 一片天,以木頭製造的自行車,靠人的雙腳在地上踩踏前進,在現代就如同玩具木馬, 重量也是現代自行車的好幾倍。直到1879年英國人H.J. Lowson發明了後輪傳動「安全自 行車」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基本架構 (謝正寬,2009) 。自行車在臺灣也稱做孔明車、 腳踏車、鐵馬,運用在競賽中稱為自由車,我國中央標準局統一名稱為自行車。本研究 所指自行車的為腳踏自行車。自行車是由幾支管件構成的車架,做為自行車的主幹。配 上兩個車輪及同樣以管件製成控制轉向及穩定車用之手把,再裝上曲柄、腳踏板、齒輪 盤及鍊條,另為減速或停車加裝煞車裝置及相關附件而完成的一輛自行車,是用人力驅 動的交通工具。 6.

(18) 林惠忠 (2003) 從外觀看自行車構造十分簡單。不限時間和速度是自行車最大的好 處,由於需要大量氧氣,吸入新鮮空氣後,能使思緒更清晰,騎乘自行車是能使身體健 康,也是能達到減肥及增加心肺能力的運動,且騎乘自行車時,能給人自由奔放的感覺。 且自行車再做為代步工具的同時,亦是一種使心靈放鬆的休息模式,騎車出遊的樂趣與 其他任何一種交通工具是截然不同的,若是與好友及家人一同出遊,一路上可隨意停留 於美景與名勝古跡,輕鬆自在,使身心靈感到真正的休憩。在許多國家,自行車旅遊已 是一件再常見不過的外出遊憩方式,既可強健身心,也能沿路欣賞美景。. 二、自行車教育推廣 醫學界及運動界公認最能訓練有氧系統的運動為長跑、游泳及騎自行車,其中騎乘 自行車可說是容易從事又能達到有氧健身的一項 (何麗卿,2006) 。但在臺灣自行車運 動一直不被受到重視,直到教育部依行政院於2006年8月辦理之「千里自行車,萬里步 道」實施計畫。目的為倡導學生健康、安全及環保觀念,培養學生有自行車騎乘能力, 藉由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休閒運動,體驗鄉土文化。奠定國民從小培養健康身心,積極 推動各項國民中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教育之一。而近幾年政府也開始規劃及增設自行車 道,提高全民運動意識,促使全民參與自行車的活動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8) 。隨 著自行車道的不斷擴增,全民也努力追求休閒生活以達健身之目的,因環境時空的推波 助瀾也促使了自行車運動的參與人數逐年增加。 教育部體育署 (2013) 。統計顯示國中學生最常從事的運動為籃球、跑步、騎乘自 行車及快走等四項,而男學生最常從式的運動項目又以籃球為最多數,其次是跑步與騎 乘自行車。而國中女學生在上學與週末從事的運動略有所不同,上學期間主要從事的運 動為籃球與跑步,放假則是以騎乘自行車和跑步居多,由此可看出自行車皆為國中男、 女生主要運動的前三名。而林擇華 (2006) 提出由數據可得知,各級學校中不會騎乘自 行車的學童比例,在國小為 5.8%,但會騎乘自行車的學童,主要習得原因為家長指導, 顯示出各級學校學生的自行車教育多數仍從家庭獲得。但學習騎乘自行車過程,學生可 能因尚未掌握自行車騎乘能力,在練習中摔傷,失去自信心;而父母則因長時間教導, 7.

(19) 失去耐性,因此對小朋友動怒,此行為會嚴重傷害親子關係。所以更顯現出,學校自行 車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自2006年起為教導學童正確的自行車騎乘觀念,大力推廣自行車教育,並委 請中華民國高中體總編制 (國民中小學自行車教學手冊) 一冊,由教育部印發全國國民 中小學供教師作為教學依據。內容包括三種教育方法,分別為「經營式」、「互動式」 及「參與式」,建立學生對自行車的認知,培養學生正確、熟練騎乘技能,以及融入於 日常生活中的態度,促使自行車作為休閒娛樂及漫步社區之交通工具。讓學生樂於接受 學校自行車教育及參加社團所舉辦的各類自行車體驗營,節省能源及溫室效應,達成國 民中小學自行車推廣教育目的,教育部亦透過各縣市教育局辦理各項推廣教育,及學校 種子教育培訓的計畫。 許多研究指出接觸自然環境有助於恢復身體健康,對於心理也有正向幫助,不論是 從窗戶觀看戶外景色、親身接觸自然環境,抑或在自然環境中從事運動都能獲得良好的 回饋 (Ulrich, 1984; Harting, Evans, Jamner, Davis & Garling, 2003 ; Pretty, Peacock, Sellens & Griffin, 2005) 。另外,Barton 與 Pretty (2010) 指出青少年是所有年齡層中,最容易 透過從事戶外休閒運動,提升其自尊心。若能在國中小階段,培養學童積極的休閒態度 和行為,對於其日後的休閒活動偏好,有著重要的影響性 (李三煌,2003;康琨枚,2011) 。 學童亦可藉由參與戶外休閒活動,調適長時間待在課室內學習的教學方式,並促進學習 效率、增進自我休閒認知、建立正面的休閒態度,並可從休閒體驗中,獲得實質且正面 的效益 (黃振紅、盧欣暐,2013) 。由此得知,騎乘自行車對於學童在社會、生理、心 理上的發展均有所助益。 然而,在自行車騎乘者與使用率提高的同時,我國單車安全概念的宣導卻有待加強。 交通部道安委員會依警政署統計指出,比較近年主要先進國家自行車的死亡率,臺灣以 5.6%名列第三,僅次於日本和德國 (李姿慧,2009) 。在自行車日益普遍的情況下,自 行車的安全議題也應該受到重視,在缺乏正確的安全觀念下,往往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依據荷蘭與德國的經驗,自行車教育應該從小開始紮根,因此,各級學校應提供相關課 程,從小教育青少年正確騎乘自行車的觀念,使國人對於自行車安全駕駛行為及觀念能 夠達到國際水平 (王義川、許添本、周榮昌、王華琪、林郁璇,2010) 。因此,政府和 8.

(20) 民間單位也應加強宣導,自行車安全騎乘觀念,若能在從事自行車運動前,對於安全防 戶有一定程度之瞭解,必定能降低自行車騎乘所造成的運動傷害 (葉劭緯、陳子儀, 2012) 。 因此,自行車教育應為重要課題,在臺灣騎乘自行車上下學的學童不在少數,透過 新聞也常看到有關於自行車騎乘人行道與違規造成意外的報導,這是因為社會大眾對自 行車不夠瞭解,也輕視了自行車騎乘的危險性,以至於忽略了正確的騎乘及安全運用的 觀念,所以將自行車納入學校推廣教育的一項,教導學生正確騎乘自行車能力,簡易維 修自行車方法及交通安全規則尤為重要。但是,自行車教育在學校推廣上有其困難。原 因為自行車教學較屬於實地實習課程,又未正式列入正式課程,只能利用彈性時間機會 教學,另一方面,教學環境、器材以及地區社會背景等都可能影響教學。除此之外,老 師在未具備自行車教學相關技能前,也有其教學壓力。所以,推動的可行性及效益性在 推廣的計劃中尚無整體與全面性的規劃,計劃已執行多年,但教學所需的自行車器材、 師資、教材、專用道、安全的騎乘等因素,尚需要做通盤的考量,才能得到更具體的效 益。. 第二節 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一、學習動機之定義 動機是驅使個體往目標邁進的原動力,其由內生成而逐漸影響學習者的外在行為, 良好的動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成程中更有熱忱,但它亦是一體兩面的隱性力量,若 學習的動機不是自發性的,且對於學習的事物內容不感興趣,則也會直接的影響到學生 的學習情況,但學生在動機上比他人更加積極的話,則在學習上也將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並有更顯著的成果。 Stipek (1995) 指出學習動機是能使人追求勝利的一種內在心理需求,同時對於學習 活動的成就動機也有一定程度之影響。張春興 (1996) 也指出學習動機能夠引發學生內 在學習,並使學習活動趨近於老師所訂定目標而進行活動的內在心路歷程。Maehr 與 Meyer (1997) 則認為動機是具有方向性、能使人充滿活力,亦是一種內在心理狀態並能 維持學習活動。 (陳品華,2006;朱敬先,2000;黃明雪,2006;吳鴻松,2008;鄭采 9.

(21) 玉,2008;邱政鋒、陳啓明,2009) 。動機是一種人類複雜且難以測量的內在心理狀態, 也是促使每個人學習並隱藏於體內的重要力量之一。學習動機是一段心理歷程,能夠驅 策個體持續學習並朝向所預定的目標邁進,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習者沒有負起學習 的責任,就不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那學習就不容易產生效果,動機也是為鞭策自己追 求成長之傾向,並能持續激發行為的一種原動力。參考多位專家學者之研究結果,本研 究認為動機是能夠引發學生參與學習,且達到特定生心理之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促使 個體自發的投入心力於學習活動之過程中、並維持學習的原動力。教育心理學中也指出, 學習動機因學習者對於動機的產生與起源有不同看法,而分為外在動機學派及內在動機 學派。認為學習動機是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成的,稱之為外在動機學派。而因內在需要所 產生的,則稱之為內在動機學派。無論在一般教育學或體育教育學的理論與研究一致指 出,通常因內在心理需要而生成的動機會有較高的學習意願,也因此內在動機較強的學 生,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對於學習的課題也會更加有熱忱,進而自發性的花更多時間學 習。內在學習動機還較無直接並確定性的評量方式,主要還是透過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 的一種客觀解釋,學習者也會因自身過去的經驗、對環境的瞭解、想法不同、有無興趣 和期望等…皆會間接的影響到學習者對於學習動機的意願。所以認知學派認為動機是瞭 解預先計畫,並朝預定目標邁進的動力。綜合分析學習動機相關文獻,本研究定義國中 學生對於自行車教育的學習是因為內在需求而學習的,那學習的意願會較高,成效也會 較佳。. 二、學習動機之構面 Houle (1961) 指出參動機的來源多是因為心理需求,所以沒有基礎的理論架構,因 此,提出有關成人參與者「取向」的論說。並針對芝加哥地區參與繼續學習課程的積極 學習者共二十二位進行訪談,以更加明白其學習動機。結果也依據訪談內容,分為三種 不同的學習類型。(1)目標取向:是學習者為了達成目標的一種手段及過程,此種取向的 學習者意識是非常明確的。(2)活動取向:是學習者透過參與活動過程所獲得的感受和經 驗,與教學內容及達到目的無關。(3)學習取向:是指學習者作為參與學習的主要理由, 10.

(22) 便是為了要吸收更多知識。學者也指出此三種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習者並非毫無交集,而 是環環相扣的,沒有任何一個學習者在學習取向上會只隸屬於一個類型,就好比三個相 互交疊的圓,但還是能夠從中得出其主要學習取向。而Houle此論說的結果也改變了之 後學者對於參與學習理由研究的想法,並逐漸往動機取向的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討,也促 使了學習取向相關的評量工具發展。 蕭智真 (2006) 研究中將動機定義為學科價值、自我效能、期望成功及測試焦慮四 個構面。梁麗珍 (2008) 的研究將學習動機區分為四個構面,分別為內在目標取向、外 在目標取向、控制信念及自我效能。 (王毓敏、林繼正、陳月嬌,2008) 。研究則將學 習動機分為求知興趣、職業進展、逃避轉移、外界期望、社交接觸五個構面。林世農 (2009) 將學習動機區分成六個構面,分別為外界期望、求知興趣、生涯進展、社交接觸、逃避 或刺激、自我效能。葉景谷 (2012) 也以國小游泳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游泳學童參與 行為和學習動機之研究,瞭解學童參學習活動之行為,並將學習動機分為健康適能、學 習樂趣、安全知識等三個構面。李建霖 (2013) 則將學習動機分為自我成長、紓解壓力、 求知及健康與人際四個構面。亦有研究將家人期望、同儕影響含括在學習動機的取向裡, 綜合分析相關量表,可得到幾個因素,其中以學習興趣、自我發展、安全知識、健康、 外界期望等為主要的動機取向,來解釋學習的動機。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本研究探討對象為國中學生;因此研究者歸納健康適能、學習 樂趣、安全知識等三項為本研究之學習動機構面,如下列。 (一) 健康適能:增進身體健康、提升體適能、促進精神、調整體態等而參與學習。 (二) 學習興趣:為了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有趣、愉悅等感受進而參與學習。 (三) 安全知識:瞭解相關安全知識、交通規則、意外事故處理等而參與學習。 三、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皆具有高度正相關,Hick (1984) 研究結果顯示,學習的 動機和績效具有關聯性,Wolters (1999) 研究則指出使用調整方案,能夠提升學習者 動機,進而改善其學習熱忱及成效。周希炯 (2003) 也於研究結果中發現,若學習動機 11.

(23) 未符合期望,則學生自然就不會有滿意生的感受產生。陳素蓮 (2005) 認為成人教育中 受教者其學習動機明確,若學習的期待與學習後的知識實用一致性性獲得,就表示學習 者的滿意度高。許鴻志 (2006) 指出若是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各構面均能達顯著正相 關,則以學習動機來預測「整體滿意度」時,均能有效的被預測,且各層面變項對學習 滿意度的影響是正向的。朱永照 (2007) 認為量表中動機分數越高,滿意度也會隨之提 升;動機越強,則評價也會趨向於滿意。洪佑賢 (2011) 研究發現:自行車騎乘者參與 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情形,呈現正相關。學習動機是指個體內在對於想學習的慾望,而 產生的行為,而成效則是評定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兩者息息相關。眾多研究皆證實學 習動機與成效是環環相扣的,學生在進行活動時,參與自行車教育活動的動機,確實會 影響到學習成效。綜合上述各學者對於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間相關情形之定義,本 研究認為學習者於學習活動前的態度,至學習過後產生的感受,若能符合甚至超出學習 者最初的期望,並在過程中達到滿意的感受,其學習的成效也會有相對應的提升。.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一、學習滿意度之定義 學習滿意度是學生對於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感受,雖然隨著學生背景和 各項因素的不同,對於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程度,且內在心理需求也不易被評估 及測量,但滿意度對於動機和成效間卻有著承先起後的重要功用,學生先有了學習的契 機,而對學習的內容有所感受,若符合了需求和期望,則其學習的成效也會隨之顯見。 Tough (1982) 認為「滿意」是指人達成了期望或需求,個體在不一樣的階段對於學 習的期望或需要也會有所差異,假如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達到自己的期望或需要,便會感 到滿意,反之,會因不滿意而喪失學習意願。Carswell, Spreckelmeyer, 與 Domer (1983) 則運用了差異理論的觀點至學生學習滿意度的方面,其研究結果瞭解到學生滿意度反應 出個人的理想與結果比較的差異情形。Martin (1988) 也指出,當學習者所獲得之經驗期 望與感受結果等於或超出原先所期望的,便會有滿足感;若是所得的結果,未超出原先 12.

(24) 的期望,則會感到不滿足。張春興 (1991) 認為滿意度是指個人因生心理需求促使下, 驅使行為並追求目標的心理狀態,也是達成目標的一種內在感受。(李慶泰,2001;黃 梅琦,2006;李章隆,2007;邱秀雲,2007;張永福,2008;蘇恒斌,2009;吳鳳惠, 2010)。眾多學者也一致認為,學習滿意度是對於學習活動的內在感受,其產生的原因 是學生對於該活動有興趣,或在活動過程中,滿足了需求和期望,學習者也藉由學習活 動達成其需求,假若獲得的結果不如原先所預期,則會產生不愉悅的感受和消極的想法, 也是一種在功能與期望兩者間差異的結果,學習的結果若達到期望,則學生對於活動和 學習的滿意度則會較高,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未符合預期之想法,則滿意度則會較低。 綜合分析上述相關研究,本研究認為國中學生對於自行車教育的活動能夠自發性的產生 喜歡的感受,或是在活動過程中,達成原先對於活動之需求和期望,若是能夠達到則滿 意程度會較高;反之,未達到自身的期望與需求,滿意度則會較低。 二、學習滿意度之構面 國內外針對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學習滿意度研究其結果皆有所差異且不同,本研究將 對於學習滿意度相關之國內外研究的內涵加以分述,Mangano 與 Corrado (1979) 在其 針對成人學習滿意度的研究中,將滿意度分為四個構面:人際關係、學業成就、個人適 應、及學習環境等。Mcvetta (1981) 的研究中,則是將滿意度定義為老師與學生關係、 老師能力、老師特質及教材教具等四個構面。而Behuniak 與 Gable (1982) 的研究則是 將學習滿意度分為老師能力、工作能力、社交互動、知能成長,共四個層面。Chadwick 與 Ward (1987) 同樣研究學生學習滿意度.並將滿意度分為學歷對職場之價值、教師能 力與師生互動、教育成本、人員輔導、就業輔導、社交生活、組織課程、居家環境及溝 訓練通技巧等九個構面。吳淑鶯 (1996) 在其研究中,探討學生滿意度有學校福利、課 程組織、學校設施與資源、學習成果及人際關係等五個構面。Liegler (1997) 針對大學 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定義構面有四項,分別為學生學術的啟迪、公共環境設施的滿意度、 學生的能力及同儕間的互動。Biner (1997) 對於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所欲瞭解的取 向分別為,教師教學方式、程序管理模式、人員技術、全體人員位置與資料傳遞的效率、 13.

(25) 設施支援及教師聯繫等六個構面。陳蓉芯 (2000) 研究中將學習滿意度分為環境、教學、 課程內容、成果、行政、人際互動等六個構面。(許文敏,2001;盛啟東,2006) 。則同 樣訂為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環境、設備器材、教師課程教材、學生學習成果、與同 儕互動關係等六個構面。劉育倩 (2006) 在其對餐飲科學生之研究中,將滿意度分為教 師教學方式、學校設備、課程安排及學生學習成果等四個構面。謝美雲 (2006) 研究中, 包含老師教學方式、學校場地設備、同儕關係與教學行政及學習成效等五個構面。李章 隆 (2007) 在研究裡,將構面分為課程規劃、生涯規劃、教學、設備、成果等五項。另 邱秀雲 (2007) 其研究,也共有五項構面,分別是教師教學、實習設備、課程教材、學 習成果、人際關係。張永福 (2008) 則分為同儕關係、學生學習成果及教師教學方式三 個構面。蘇恒斌 (2009) 也在研究中將學習滿意度分為,學校學習環境、學校實習設備、 學生學習成果、教師教學方式、同儕互動關係、進路輔導。最後吳鳳惠 (2010) 的研究 中,則分為老師教學方式、課程教材、學校環境、學生成效、同儕互動關係、學校行政 模式等六個構面。綜合上述,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所探討的角度有所不同,本研究依情 境與目的對教師專業、同儕關係兩者來作更深一層的探討與瞭解。. 三、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為了瞭解國中參與自行車教育之學生,其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 相關情形,分析先前相關文獻對於對象和變項皆有所差異,而由古至今,性別平等的問 題也始終沒有獲得良好的解答,根據 (吳銘輝,2001;李章隆,2007) 。的研究結果得 知男、女學生,在滿意度上並沒有差異情形。但劉明川 (2002) 對國小學生為對象之研 究中,私立小學的女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成效上皆高於男學生。 涂國祥 (2003) 也指出 不同性別在學習滿意度對生活教育構面上,男學生滿意度高於女學生,實習設施構面上, 則是女學生滿意度高於男學生。而柯淑屏 (2003) 的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教學設備、生 涯規劃等方面的滿意度會因為「性別」不同而產生,男生較女生滿意度高的結果,曾冠 諦 (2007) 針對新竹市國小學童的研究也發現,有參加社團的五年級男學生,其學習滿 意度較高且成效也更佳。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瞭解,在學生學習滿意度中性別是否為影 14.

(26) 響之背景變項並未獲得一致性結果,隨著不同背景變項與探討的主題不同,對於性別此 變項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更加瞭解性别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情形,因此,本 研究將列「性別」為影響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之一。 (郭永順,2004;施臺珠,2006) 。 的研究結果顯示年級不同的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且低年級學生之學習滿意 度比高年級學生高,而隨著年級越來越高,會受到的干擾影響也就越大,呈現一個負向 的成長,而為了更加瞭解學生的年級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情形,本研究亦將「年級」 列為影響學習滿意度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即以「性別」及「年級」兩項學生人口統 計變項,瞭解其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也摘錄近幾年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結果如下。黃識融 (2004) 研究中指出 學生在性別、就讀學校環境、入學方式及未來規劃等四項,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對滿意度 有顯著差異,學生在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成效及人際互動關係等三個構面,皆對學 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李育成 (2005) 的研究結果發現性別、父母親教育程度及父 母親職業等不同因素,也會影響學生在滿意度的表現。蘇恒斌 (2009) 說明不同人口統 計變項之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中的「人際關係」構面認同度最高,其次為「教師教學」。 吳鳳惠 (2010) 研究也指出,年級、就讀原因、證照及生涯規劃等人口統計變項對學生 滿意度有差異情形,此結果代表著學生對於所學習的事物有所興趣時,會有高於一般學 生的學習動機,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的愉悅及滿意度也會顯著於其他同學,表示學習 動機與滿意度具有高度正向相關情形,兩者皆並重才能有穩定性的提升及發展。. 第四節 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一、學習成效之定義 學習成效相較於動機及滿意度,已經較能夠被外界所感知,因隨著心理學不斷的發 展演變,學者也設計出了對於成效測量的方式,有學生認知上知識測驗,情意方面的老 師、同儕評估,甚至是最顯見的技能測驗等…成效兩字已逐漸不再模糊抽象,也促使教 師更能掌握教學進度和學生狀況,以及學生對於自我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15.

(27) 陳李綢 (1991) 指出成效測驗「是一項對於教育認知及能力成就的測驗,是為了測 驗經由學習後所能學到的知識或技能的程度。」 (李淑娟,1993;房瑞文,1997;鄭明 韋,1999;郭生玉,1999;郭郁智,2000;劉海鵬,2002;林姿利,2007) 。也一致認 為學習成效是指學習者在經由學習後,對於所做行為的一種改變,也就是說學習者經由 一段學習活動過後,在量化或質性的評量上有別於以往的表現。就評量的時間有所不同, 可分為階段性的形成評量,也可能是結論性的總結評量,而就評量的工具而言,也可分 為標準化的成就測驗,如分數或成績等,亦或是非標準化且主觀的認知行為改變。成效 能夠為學生在課程中所學習到體育知識、也能夠是體育課後所展現出的運動技能,甚至 是內涵的體育精神與態度,學習成效一般而言,是透過學習的過程獲得較為持久性的行 為結果,且會產生高低成就不等的極端,以學生的學業為例,智育是一項衡量學生學習 成果的依據,但並非學習成績不好就等同於智力較低,會造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非常 的多,像是低效率的學習方法、成就動機較低,家長沒有給予支持與態度嚴厲、家長教 育程度、社經地位不高、出生順序等,而非只取決於學生的智力因素。依此而言,本研 究定義學習成效應是學生於教育中所學習到的相關知識、技能及表現出來的精神與學習 態度,分為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 趙得淵與鍾敏華 (2009) 則指出學習成效,其範圍不僅僅限於知識的獲得,並包含 情意及技能的養成,因此,學習成效的評量對於學校在推動任何教育學習活動時都是重 要的管理活動,一方面評估學習效益是否達到預期,另一方面評估所採取的教育訓練等 學習活動是否用對了方法與內容;同時學校藉由學習成效評估的結果,學習動機對學習 成效之影響來瞭解學生的動機及滿意度與學習特質,並聽取學生的意見來進行課程上的 調整,以達到自行車教育發展目的並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效。綜合分析有關學習成效之 文獻,本研究認為國中學生若能夠從參與自行車教育的活動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感受,並 獲得原先需求和期望的結果,則成效也會較顯著;反之,若未達到預期之需求及期望, 則學習成效上也會較不明顯。. 16.

(28) 一、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有關於滿意度與成效的研究繁多,通常會將學習成效含括於學習滿意度 之中,單純對學習成效探討的研究數量上較少,且研究多是與工商業界的教育訓練相關, 以學生為對象的研究則較貧乏,故本研究將相關文獻整理於下並加以探討,學習動機是 指人因內心的慾望而產生對於學習的行為,而成效則是評估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兩者 息息相關相互影響。Smith (1982) 指出,教師的教學模式會直接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 Hick (1984) 的研究中發現,學習的動機和績效具有關聯性。王聖閔 (1993) 在其究中也 發現,當教師能有邏輯並清楚呈現教學時,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會有相對程度之提升。 Wolters (1999) 研究指出運用調整方案,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且進而改善學習態度 達到其學習成效。王郁榕 (2004) 研究中,指出個人自發性的參與學習,則教育訓練的 成效也會相對顯著,因此推論兩者之間有高度相關情形,若意願不高則相反。 (楊素瑞, 2006;林全斌,2007)。 研究結果也指出,當參與訓練動機越高之學員,其在學習成效 上也會高於其他一般學員,且成效更加顯著。何玉環 (2010) 研究,指出學習動機對成 效有正向影響力。郭美貝與吳鳳惠 (2010) 則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參與之活 動的感受以及表現出對活動的喜歡與否,是謂學生的滿意情形,學習的目標之一則是為 了獲得成效,而滿意度與成效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三、學習成效之評量 Bloom, Englhart, 與 Krathwohl. (1956) 研究發展指出,學習評量內容其中包含三. 大學習領域─認知、情意、技能三大類: (一) 認知評量 一般主體是以知識測驗為主,通常採用筆試、口試、報告、作業等多元評量的模 式。其內容則以運動簡史、技能、規則、現況及安全為主要方向。而其中以筆試較為客 觀,也是一般廣泛所採用的方式。 (二) 情意評量 一般皆以學習態度及運動精神為主要評量範圍。學習態度之中包含了出缺席、服 17.

(29) 裝儀容、創造欣賞力、專注力、愛護場地器材、做好準備與結束活動及預設努力之方向 與目標時,而運動精神則包含合作、守法、負責、運動習慣、領導能力、人際關係及爭 取榮譽等層面。 (三) 技能評量 主要是評量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成效,而運動技能的評量又可區分為客觀技能評 量和主觀技能評量。客觀技能評量:舉凡能以錶、尺、計數等數量來表示技能程度的項 目,皆屬客觀技能評量。主觀技能評量:凡無法以上述之計數工具來表示其技能水準的 項目,而必須透過評量者以主觀的價值判斷給予評分,亦屬於一種質的評量。 吳萬福 (1986) 認為體育成績評量之意義,在於使用各種測驗及觀察方式,來評量 學生在身心理、社會、技術及知識等方面的學習效果,以其結果作為老師日後評定教學 之依據,也使學生更加瞭解自身狀況,作為往後改進的方向。葉憲清 (1998) 認為體育 學習成效評量的概念如下。 (一) 體育成績評量是學習評鑑之一,也就是成績考察,亦為學生成績評量。 (二) 成績評量於學期結束前,來評量學生在學習課程後,於體育知識、精神態度、運動 技術及體適能等方面的成效為主。 (三) 學習成績評量具有瞭解學生學習成績進步與發展,以及改進教學工作之功能。 沈文再 (2005) 指出體育課是有目的及課程計畫組織的教學活動,為增進學生學習 成效及教學品質,有必要實施體育成績的評量。由此可知,學習成效的記錄與呈現,必 需透過學習效果的評量,才能具體完整的表現出來,而運動學習效果的評量,應包括認 知、情意、技能三大類作為基礎評量內容。. 第五節 本章總結 對於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之後,可以發現三者之間的關係是 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是當有其中一項因素變動就會直接的影響其它兩項的起伏,而成效 也通常會含括在滿意度當中,且學生也必定會先有其動機才會有所感受,隨著對於事物 18.

(30) 的興趣喜惡,皆會慢慢的將抽象的內在想法,顯現於外界的成效上。 因此,從上述綜合之文獻探討中,本研究更進一步瞭解到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呈 正向相關情形,且皆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成效。(林章榜,2005;Liao & Shu, 2005)指 出,學生對於上體育課時的期望與價值,能夠推估出其對於運動涉入的多寡。陳秋麗 (2004) 對於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指出,學習動機越高、滿意度越好則能大幅提升 學生學習成效。而呂青山 (2008) 也認為,學生對於體育課選修的憑據有,是否有興趣、 上課時段能否配合、授課老師的教學方式、能否認識新同學,許富淑 (2010) 對於大專 學生游泳喜好程度的研究結果也指出,不同人口統計變項的大專學生,在學習動機、滿 意度與成效三者間均有顯著差異情形,學生本身對該項運動非常有興趣,則參與該運動 的動機也會顯著於其他學生,同此推論對騎乘自行車有興趣且涉入程度高者,在感受方 面也會有同樣的滿意度,而在過程中會更加努力練習,因此對於具備的安全知識、表現 出的學習態度、自行車技術的提升等學習成效也會有高度的顯。而臺灣目前的自行車教 育仍屬於推廣階段,要如何引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使其產生較高的學習意願,並且讓 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滿意,以達到對於自行車有基本的認知,能夠正確騎乘自行車的技巧, 以及習得騎乘自行車時遵守交通規則,不與行人爭道的態度等成效,也可藉由研究看出 學習動機、滿意度及成效三者變項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以上述文獻探討的結果,得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針對自行車教育對國中學 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進行探討,以瞭解國中自行車教育其發展現況為何,分析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在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上差異為何?以及學習動機、滿意 度與成效之間的相關情形。. 19.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欲探究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對學生之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三者變項之間 的關係,以進一步分析探討。藉以瞭解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其中包括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章總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 工具;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目的與所探討之相關文獻,並參酌實際情況,最後建構本研究之研究 架構,如圖 3-1 所示,以探討自行車教育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為何。. 學習動機 人口統計變項 性別. 健康適能 學習樂趣 安全知識. 認知 情意 技能. 年級 有無參與學校實施之 自行車教育課程 家中有無自行車 到校主要交通方式. 學習成效. 學習滿意度 教師專業 同儕關係. 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皮爾森積差相關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0.

(3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欲瞭解學校自行車教育之學生特性與現況、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相 關研究,進行相關文獻分析整理,並採用問卷調查方式執行施測,預期最後回收問卷資 料以進行分析與討論,研究流程圖如下圖3-2所示:. 瞭解研究背景與現況. 確立研究主題 況況. 文獻整理與分析. 確立研究目的與架構. 自行車教育 學習動機 學習滿意度 學習成效 行為意圖相關文獻. 編製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修訂 預試檢測工具信效度. 正式施測問卷. 資料處理與分析. 彙整結果與討論. 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3-2. 研究流程圖 21.

(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桃園市兩所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校,光明國中、平鎮國中的 540 位學生為 研究對象,於 2015 年 2 月 26 日至 3 月 2 日期間,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兩所學校 國一至國三學生各發放 90 份問卷,共 540 份問卷。進行學生在自行車教育學習動機、 滿意度與成效之調查。由於以班級為單位,問卷發放快速,也較不會產生學生重複填答 之疑慮, 二、研究樣本數 本研究樣本大小的決定係採 Green (1991) 分析樣本數之建議,信賴水準設定為 95 %,抽樣誤差為±5%以下,最後求得本研究所需之樣本數。. n ≥ 50+8m n=樣本數 m=自變項數.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收集資料,共發出 540 份問卷,扣除無效、填答不完全之無效問 卷,回收有效問卷共 517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5.7%,運用 SPSS 20.0 for Windows 軟 體進行統計分析。.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中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研 究為何。為達此目的,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問卷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個人 基本資料」、「學習動機量表」、「學習滿意度量表」及「學習成效量表」(見附錄一)。各 工具內容說明如下。. 22.

(34) (一) 個人基本資料 本研究之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級、有無參與學校實施之自行車教育課程、 家中有無自行車、到校主要交通方式等共五個變項,以作為進一步分析之用。 表 3-1 個人基本資料 1.性別:. (1) □ 男. (2) □ 女. 2.年級:. (1) □一年級 (2) □二年級 (3) □ 三年級. 3.您目前有無參與學校實施之自行車教育程: (1) □有. (2) □無. 4.您家中有無自行車:. (1) □有. (2) □無. 5.您目前到學校的主要交通方式為何:. (1) □走路 (2) □公車 (3) □家人接送 (4) □騎乘自行車 (5) □其他. (二) 學習動機量表 本研究學習動機量表參考自葉景谷 (2012) 。共有「健康適能」、「學習樂趣」及 「安全知識」三個構面,採取李克特式5點尺度計分,由低到高分別為「非常不同意」 至「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同意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值為.75~.83,顯示 具有高信度之適用性,其量表摘要如表3-2所示。 表 3-2 學習動機量表的信效度 Cronbach’s α. 構面. 題目. 健 康 適 能. 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學 習 樂 趣. 可以增進我的體適能 可以讓我覺得精神更好. .83. 可以促使我的體型更完美 學習騎乘自行車是項好玩的運動 學習騎乘自行車是件快樂的事 學習騎乘自行車讓我感到生活充實. .75. 學習騎乘自行車是我的休閒重心 (續下頁). 23.

(35) 表 3-2 學習動機量表的信效度(續) 構面. Cronbach’s α. 題目 學習自行車教育可增進自行車知識與規則. 安 全 知 識. 學習自行車教育可以熟練自行車的技巧 學習自行車教育可增進交通意外處理的能力. .80. 學習自行車教育可認知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學習自行車教育可增進處理自行車故障的能力. 資料來源:葉景谷 (2012) 。游泳學童參與行為和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三) 學習滿意度量表 本研究學習滿意度量表參考自洪煌佳 (2010) 。共有「教練專業」及「同儕關係」 兩個構面,採取李克特式5點尺度計分,由低到高分別為「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 得分越高,表示同意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值為.91~.94,顯示具有高信度之適用 性,其量表摘要如表3-3所示。 表 3-3 學習滿意度量表的信效度 構面. Cronbach’s α. 題目 老師的教學方法 老師的教學示範. 老 師 專 業. 老師的講解方式 老師的教學態度. .94. 老師的親切友善態度 老師的認真程度 老師的專業素養 同學彼此相處融洽. 同 儕 關 係. 同學對團體有良好歸屬感 同學間能充分溝通意見. .91. 同學彼此切磋技能 同學互動的學習氣氛良好. 資料來源:洪煌佳 (2010) 。劍道學習滿意度對再學習動機之影響。體育學報,43(4), 57-72。 24.

(36) (四) 學習成效量表 本研究學習成效量表參考自曾明淵 (2009) 。共有「認知」、「情意」與「技能」 三個構面,採取李克特式5點尺度計分,由低到高分別為「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 得分越高,表示同意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值為.91~.95,顯示具有高信度之適用 性,其量表摘要如表3-4所示。 表 3-4 學習成效量表的信效度 構面. Cronbach’s α. 題目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可以讓我知道許多運動規則。. 認.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可以讓我知道改善體適能的方法。. 知.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可以讓我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運動器材。. .92.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可以讓我知道如何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除了自行車課外,我還會利用課餘時間去練習。 上自行車課時,同學有不會的動作,我會主動幫助他。 情 意. 上自行車課時,我願意與別人共同使用場地與器材。 上自行車課時,我能夠遵守老師的規定。. .91. 上自行車課時,我會用心努力的學習。 上自行車課時,我願意與他人互相幫助。 上自行車課後,我對運動更有興趣。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我學會不同的運動技巧。. 技.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我的騎乘技術有進步。. 能.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我的體適能更進步。. .95. 課後自行車的練習,我的騎乘能力變好了。 資料來源:曾明淵 (2009) 。臺北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一) 學習動機量表信度分析 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後所得之效度,本研究在考量題目的適切性與屬性後將學習動 機分為三個分量表,第 1 至 4 題,命名為「健康適能」因素;第 5 至 8 題,命名為「學 習樂趣」因素;第 9 至 13 題命名為「安全知識」因素。本研究之學習動機量表採用 Cronbach 's α 係數檢定量表之內部一致性,所得結果如表 3-5 所示。 25.

(37) 表 3-5 學習動機信度分析摘要表 Cronbach's α 係數. 分量表因素. 內含題目. 健康適能. 第 1 題至第 4 題. 共4題. .89. 學習樂趣. 第 5 題至第 8 題. 共4題. .85. 安全知識. 第 9 題至第 13 題. 共5題. .91. 共 13 題. .93. 總量表. (二) 學習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 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後所得之效度,本研究在考量題目的適切性與屬性後將學習動 機分為兩個分量表,第 1 至 7 題,命名為「教師專業」因素;第 8 至 12 題,命名為「同 儕關係」因素。本研究之學習滿意度量表運用 Cronbach's α 係數檢定量表之內部一致 性,所得結果如表 3-6 所示。 表 3-6 學習滿意度信度分析摘要表 Cronbach's α 係數. 分量表因素. 內含題目. 教師專業. 第 1 題至第 7 題. 共7題. .97. 同儕關係. 第 8 題至第 12 題. 共5題. .93. 共 12 題. .97. 總量表. (三) 學習成效量表信度分析 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後所得之效度,本研究在考量題目的適切性與屬性後將學習動 機分為三個分量表,第 1 至第 4,命名為「認知」因素;第 5 至 11 題,命名為「情意」 因素;第 12 至 15 題,命名為「技能」因素。本研究之學習動機量表運用 Cronbach's α 係數檢定量表之內部一致性,所得結果如表 3-7 所示。. 26.

(38) 表 3-7 學習成效信度分析摘要表 Cronbach's α 係數. 分量表因素. 內含題目. 認知. 第 1 題至第 4 題. 共4題. .91. 情意. 第 5 題至第 11 題. 共7題. .93. 技能. 第 12 題至第 15 題. 共4題. .92. 共 15 題. .96. 總量表.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將所蒐集之資料,以 SPSS 20.0 for Windows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分析,顯著 水準設為 α = .05。也依據問題之性質不同而使用不同之分析方式,本研究採用統計方法 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以平均數、標準差及次數分配表統計量數,呈現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校實施現 況與特性。 (二) 獨立樣本 t 檢定 (t -test) 以此分析檢定男、女學生在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上之差異情形。 (三)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自行車教育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上之差異情形。 分析之各群體 F 值達顯著水準時,再進行雪費法 (Scheffé Method) 事後比較,以比較出 各群體之中,真正有差異的組別。 (四)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主要探討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三者變項之間的相關情形。. 27.

(3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所回收之資料做結果分析與討論,共分為六節:第一節學校自行車教育特性 與現況分析;第二節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 第三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變項之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情形;第四節不同人口統計變 項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的差異情形;第五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在學習成效上的 差異情形;第六節 自行車教育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相關分析。. 第一節 學校自行車教育特性與現況分析 本研究以 2015 年 2 月 26 日至 3 月 2 日,桃園市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國中學生為研究 對象,依據「自行車教育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問卷」之人口統計變項基本資料彙整 而成,詳如表 4-1 所示。 一、研究結果 (一) 學生性別 學生性別以 312 位男學生居多,佔 60.3%,女學生則為 205 位,佔 39.7%。 (二) 年級 學生年級分佈情形,以一年級為最多,計有 215 人,佔 41.6%,其次是二年級, 計有 152 人,佔 29.4%,而最後為三年級,計有 150 人,佔有 29.0%。 (三) 有無參與學校實施之自行車教育 學生中,沒有參與學校實施之自行車教育學生為多,計有 389 人,佔 75.2%; 而有參與自行車教育者,計有 128 人,佔 24.8%。 (四) 家中有無自行車 學生中,家中有自行車者居多,計有 448 人,佔 86.7%,而家中無自行車者計 有 69 人,佔 13.3%。 (五) 到校主要交通方式 在學生上學主要的交通方式中,以走路上學者為最多,計有 193 人,佔 37.3%; 28.

(40) 其次為家人接送,計有 183 人,佔 35.4,兩者計有 376 人,即佔了 72.7%;其餘為 騎乘自行車上學計有 100 人,佔 19.3%;搭乘公車計有 39 人,佔 7.5%,最少為其 他計有 2 人,僅佔 0.4%。 表 4-1 自行車教育學生人口統計資料摘要表 學生基本資料. (N=517) 項目說明. 樣本數. 百分比(%). 男性. 312. 60.3. 女性. 205. 39.7.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215 152 150. 41.6 29.4 29.0. 有無參與自行車教育. 有 無. 128 389. 24.8 75.2. 有 無 走路 公車 家人接送 騎乘自行車 其他. 448 69. 86.7 13.3. 193 39 183 100 2. 37.3 7.5 35.4 19.3 0.4. 性別. 家中有無自行車. 到校主要交通方式. 二、討論 由上述的統計資料可知,受試學生以男學生居多,佔 60.3%,受試對象年級則是以 一年級最多人,計有 215 人,佔 41.6%,其次是二年級,計有 152 人,佔 29.4%,三年 級,計有 150 人,佔 29.0%。在有無參與自行車教育中,沒有參與自行車教育的人數為 多,計有 389 人,佔 75.2%,而家中有無自行車的部份,家中有自行車者為多,超過半 數佔 86.7%,最後為到校主要交通方式,走路到校者為最多,佔 37.3%;其次為家中接 送,佔 35.4% ;騎乘自行車上學者為第三多,佔 19.3%。 此一統計結果與教育部體育署 (2013) 。統計資料相近,在中等學校中,男學生會 騎乘自行車比率結果高於女學生,中等學校男女學生會騎乘自行車比率的差異約為 1.9~3.0%,而到校主要交通方式在國中階段學生較無特定上學方式,但走路(28.2%) 29.

(41) 與家長接送(34.8%)仍是多數;到了高中階段,則會漸轉為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約有 四成學生(37.4%)搭大眾交通公具上、下學,也有約 23.4%的學生是以搭校車上、下 學。最後,男女學生到校主要交通方式比率最高的為家長接送,分別為(男生,28.3%、 女生,36.1%),其次為走路(男生,22.6%、女生,22.1%)。. 第二節 學校自行車教育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滿意度與成效之現況 本節所探討之主題是桃園市國中實施自行車教育之學校實施現況對學生學習動機 (健康適能、學習樂趣、安全知識)、學習滿意度(教師專業、同儕關係)與學習成效(認知、 情意、技能)之現況,分析結果如下。 一、研究結果 (一) 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各構面之比較 由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三者各構面之平均數比較,如表 4-2 所顯示, 學生學習自行車教育在學習動機各構面皆傾向同意,其中又對「健康適能」方面的知覺 同意程度最高為 4.14,在學習滿意度兩個構面中也傾向同意,且學生對於「教師專業」 與「同儕關係」兩個方面的知覺同意程度是相等的,同為 3.70,最後在學習成效的三個 構面中也皆傾向於同意,而知覺程度最高的是「技能」方面為 3.91。 表 4-2 自行車教育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現況分析之摘要 構面. 平均數. (N=517) 標準差. 健康適能. 4.14. 0.79. 學習樂趣. 3.95. 0.79. 安全知識 老師專業 同儕關係 認知 情意 技能. 4.01 3.70 3.70 3.87 3.83 3.91. 0.80 0.76 0.76 0.77 0.74 0.79. 30.

(42) 第三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情形 本節主要是探討桃園市實施自行車教育學校之學生在「性別」 、 「年級」 、 「有無參與 自行車教育」與「家中有無自行車」等不同背景下,對學習動機構面之差異情形,進而 瞭解學生在學習動機構面是否有差異,其分析結果如下。 一、研究結果 (一) 學習動機各構面之比較 如表 4-3 所顯示,學生對自行車教育學習動機各構面皆傾向同意,三個構面中學生 同意程度最高為「健康適能」達 4.14,其次是「安全知識」為 4.01,同意程度最低的「學 習樂趣」構面也有 3.95。說明學生參與自行車教育最主要動機是為了培養健康及提升身 體適能。 表 4-3 學習動機構面摘要表 構面 健康適能. 平均數. 標準差 4.14. .78. 學習樂趣. 3.95. .79. 安全知識. 4.01. .80. (二)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情形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對男、女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分析,結果如表 4-4 所顯示:女性在 「健康適能」 、 「學習樂趣」 、 「安全知識」各構面的平均同意程度皆高於男性,顯示女學 生的學習動機同意程度高於男學生。 表 4-4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構面 健康適能.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N=517) 標準差. 男性. 312. 4.10. .83. 女性. 205. 4.19. .72. t值 -1.31. p值 .19 (續下頁).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is paper uses learning motivation, educational service quality,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as scheme and uses one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motiv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contented-based classroom.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