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技藝專班畢業生在高職的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以新北市合作技藝專班之7所高職的二、三年級技藝專班畢業學生為 學生問卷的調查對象,共184位同學。扣除填答不完整、明顯錯誤等無效回應,

剩於173份為有效問卷。選項採李克特氐5點量表,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 合」分別給予1~5分的計分。在學習滿意度的「課程教材」、「學習環境與設備」、

「人際關係」及「教師教學」等四層面的平均分數介於3.20~3.82之間,顯示專班 畢業生在高職的學習滿意度為偏向為「普通」至「符合」的程度。

本節將問卷中有關學習滿意度等資料,分「課程教材」、「人際關係」、「學 習環境與設備」及「教師教學」等四層面,以各題項平均數、標準差,5等級中

93 合未來需求,3.15;課程能夠理解,3.13。其平均數與標準差如表4-5所示。

表4-5 技藝專班畢業生在高職「課程教材」各面向學習滿意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94

從個別訪談與焦點座談中,研究者有以下發現:

一、 專業科目的課程,學生較能接受

高職學校本應是技術取向或實務導向,其特色在於課程上安排許多專業科目,

以教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及傳授技術能力,課程的規劃與安排與國民中學有很大 的不同。在訪談的過程中,受訪者表示專業科目的課程安排是可接受並且喜愛 的。

如果上普通高中啊,那會和國一、國二一樣沒有學到東西。還是上專班比較好。……高職教 的東西都是我要的。(訪1010322S5)

我們就畫畫,也是有實習,電腦繪圖也是有進電腦教室上課。專業科目的書看得懂啦,就算 看不懂也會問老師,問到懂為止。(訪1010315S2)

很充實啊,因為能讓我學會一些東西,像餐服,就很有意思。(訪1010322S6)

甚至認為老師教授得太少,像S4受訪者表示她還打算在外面補習這一科的技 能。

但我覺得有點教不夠多。……我覺得,可能班上也有同學會拖累進度,然後老師就會排掉 這個、排掉那個,就會教的很少。……不知道耶,有想過在外面補習。(訪1010315S4)

因技藝專班每週2天的技藝課程,技藝課程較抽離式者多,有人擔心專班專 業科目課程是否會與高職一年級重覆,而浪費學習的時間。座談的老師們表示不 會有這個困擾。學生也表示沒有課程重覆的問題。

有太多東西可以教了。國中專班雖然2天,但,不是都一直上我的美容啊,他們有4個職群 要上,每個職群又有不同的主題,我的美容只是其中的一項主題,分配下來沒有多少時間 的。(焦1010319T1)

在專班時候教的是比較實用型的,然後到高職這邊就不是只有這一些,要加一些理論課程。

(焦1010319T6)

在專班各項都有學到,在高職是只有一個主題的,教材是比較紮實的。可以讓我更清楚、

95 更明白,這樣很好啊。(訪1010315S2)

不會啊,再學一次更好啊。……對呀,要不然學了就忘了。(訪1010315S3)

對於專業科目的課程內容是否符合自己未來就業需求,訪談的學生依據自己 所觀察的,表示課程可以有助於未來就業。部分高職為了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

會校外的一些活動,例如各分區的校長會議、公司行號的尾牙活動等。

是可以符合就業的,就像學校會要我們到外面幫忙辦尾牙啊。……像我們的學姐,我看他 們都是畢業後就在餐廳工作。(訪1010322S5)

整體而言,專班畢業生對高職專業科目的課程教材表示能符合自己實務上的 需求,也能理解課程內容,而學習內容如符合學生興趣與需要,則該科目的學習 滿意度較高。研究發現符合侯建威(1992)對延長職業教育班的教導方式中提出 的建議:鼓勵教師編著優良的教材,同時學校在課程安排上應更具有彈性,以引 起學生學習動機,以及江文雄等(1996)所提出:課程的銜接性及實用性,會影 響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學校應有系統和完善地規劃課程、教材內容也能淺顯易懂 具吸引力,學生便能發自內心而主動學習。

二、 一般科目的教材,學生學習顯得困難

技職學校的一般科目與專業科目相較之下一直是受到忽視的課程,然而在高 職升讀技職校院,國文、英文、數學為必考科目,在考試引導教學的心態下,學 生仍不敢放棄一般科目的學習。

訪談8位學生中就有4位表示最困難的是數學科。然而,高職專業科目的學習,

常需應用到數學,例如商業管理科,有許多計算題目,往往涉及數學的運算。專 班畢業學生初入高職就讀,大部份都因數學與統整能力不足,以致學習時常感挫 折、灰心和不適。

但是數學的話我是覺得真的很難聽不懂,但是不學也不行,因為將來也要用到,所以說求 學上的困難的話,應該只有數學的部份吧!(訪1010315S3)

我一定不是那一塊料,我無法感覺到算數學的樂趣。……我會覺得很痛苦。(訪1010315S2)

高職一般科目常常成為學生眼裡的副科,學生在理性層面上知道,自己需要

96

學習一般科目,才能有助於升讀大學,就算師生的互動不錯,還是顯然表現興趣 缺缺,這點任教一般科目的老師也表示無奈。

因為我本身是教英文的,我就發現在班上那幾個跟我比較熟的反而英文就是比較爛。(焦 1010305A1)

在高職啊,學生上術科是一條龍、上學科是一條蟲。這是常有的現象,也是我們這種科目 任課老師的無奈。(焦1010319T4)

是不會啦(排斥上一般科目)!只是比較想上美容的那些課。(訪1010222S1)

長期以來,技職教育以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為目的,在實質層面上,對於人文 學科較不重視。而在教育部公佈的技職教育政策中,指出除了要重視專業能力教 育外,還需要加強人文精神的陶冶,希望能彌補技職教育長期以來的缺失。惟,

教材不夠生活化,一般學生提不起興趣來。國文、英文需要不斷背誦與記憶,數 學需要不斷分析與計算,容易讓學生覺得厭煩,況且又需要有相當的國民中學基 礎才能順利銜接得上高職課程。專班畢業生對一般學科的課程是較感無力的。

貳、人際關係方面

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互動時,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張春興,1991)。

對本研究而言,人際關係係指同儕關係與師生關係。高職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期,

且學習活動多在學校團體進行,所以人際關係品質好壞極有可能影響其學習。新 北市技藝專班畢業生在高職的人際關係方面的滿意度平均得分為3.82,可知學生 對人際關係的滿意度屬「符合」層級。四個面向的得分由高至排列,依序為:相 處愉快,4.03;互相幫忙,3.99;班級氣氛,3.83;整體人際關係,3.78;師生之 間相互尊重,3.48,如表4-7所示。

97

98 滿意啊,同學之間相處都很愉快。(訪1010315S2)

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忙啊。其實那也是要看個人啦,因為像我剛升國三的時候的專班,也是 有人不學,然後還有一種是想學但是學不起來,就是記不起來那些步驟,然後要領是什麼,

這時就要問同學啊。(訪1010315S3)

除了同儕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師生互動也是高職人際關係重要的一部分。

當訪問者詢問上課師生互動情形,受訪者多表示喜歡互動式的教學。

班上的班級氣氛融洽,大家都會互動。……就是老師會講一些有的沒的,我們就會比較有 精神。(訪1010322S6)

都有互動啦,而且這樣上課會感到很有趣。(訪1010328S8)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學習時期同儕關係是否融 洽、師生關係是否良好,勢必影響到學習滿意度的情形,在學業成就上可能有更 好的表現。

二、對人際關係不滿意者,認為是受外在因素所影響

在訪談中,研究者發現部分受訪者談到人際關係不滿意時,偏向將這原因歸 咎於外在因素,例如:同學很做作、老師很機車。

有些同學眼睛長在頭上,不會尊重別人。……就不要跟他們在一起啊,離他們遠遠的。(訪 1010222S1)

有些人很做作,不是很好相處。……那不是跟他熟不熟的問題,就是不想跟這種人接近啊。

(訪1010322S5)

有的老師很機車,我不喜歡。(訪1010315S4)

而人際關係為何不滿意,其產生的原因不在本研究的討論範圍,故研究者未 再追問。只是,在訪談中發現,若是在人際關係不滿意者,緊接著就是做外在歸 因。

99

綜上,高職學校的多元活動將提供人際關係的營造機會,在學校若能有良好 的人際關係者,同學之間能彼此互助、師生之間能良性互動,在學校有強烈的歸 屬感,則學習滿意度高,學習成效有加分效果。符合黃玉湘(2002)、柯淑屏(2002)、 金武昌(2004)等研究所發現:好的人際關係對學習滿意度有正向反應;也與朱 經明(1981)研究指出:學生之間友伴關係與學業、德育、群育成績有正相關的 結果相符合。反之,若無法有良好人際關係者,可能陷於自怨自艾而不自覺。

參、學習環境與設備方面

新北市技藝專班畢業生在高職的學習環境與設備方面的學習滿意度平均得 分為3.46,可知學生對環境與設備的滿意度屬「普通」至「符合」層級。四個面 向的得分由高至排列,分別為:教室及工場的數量,3.54;休閒運動等設備,3.54;

教學設備,3.47;整體學習環境與設備,3.38;實習工場設施與管理,3.37,如 表4-9所示。

表4-9 技藝專班畢業生在高職「學習環境與設備」各面向學習滿意度之平均數、

標準差摘要表

面向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教室及工場的數量 1 3.54 0.90 休閒運動等設備 1 3.54 0.93 實習工場設施與管理 1 3.37 0.92

教學設備 1 3.47 0.89

整體學習環境與設備 1 3.38 0.91

小計 5 3.46 0.91

技藝專班畢業生在「學習環境與設備」學習滿意度5分等級,各填答人數及 百分比,如表4-10。

100 不是他能夠接受的。(焦1010319T2)

設備充足良好亦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供學生優質及多元的學習環境,

才能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才能引導學生適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