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習者自主理論

本節首先探討學習者自主學習理論背景、意義,接著說明學習者自 主的內涵、策略,最後則探討學習者自主之發展及相關研究之分析。

壹、學習者自主的理念背景與定義

一、理論發展背景與理念

學習者自主 (Learner autonomy) 的概念於 1971 年出現在法國南錫大 學語言中心 (Nancy University Language Center) ,涉及以英語為外語的學 習之研究為主題。主要代表學者 Holec (1981)出版《自主與外語學習》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引 自 Danilenko, Kosmidis, Shershneva, & Vainshtein, 2018) 。而後 Holec 陸續出版有關語言學習之書 籍,最早一篇 1997 年《Learner autonomy in modern languages》提到學習者 自主一詞,另外又陸續出版兩本書,分別包括 (Holec, 1980) 《Learner training: meeting needs in self-directed learning》與 (Holec,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2 本書,及 (Holec, 1988) 《Autonomy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Present fields of application.》、(Holec, 1996; Holec &

Huttunen, 1997)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 alternative form of training.》 2 篇文章,從 Holec 書名或篇名作推論,在外語的學習上須仰賴自主性及 SDL 的訓練或學習。而在書中 Learner autonomy 或 Autonomous learning 互為使 用 (Little, 2009; Wu & Xu, 2010; 引自 Danilenko, Kosmidis, Shershneva, &

Vainshtein, 2018 ) 。學習者自主權和學習者獨立性可互換使用,作為同義 詞或接近同義詞的現象 (Fisher, Hafner, & Young, 2006; Mozzon-McPherson, 2000)。

62

語言學習者可以獨立學習的期望是學習者自主性的大部分論述基礎。

關於學習者自主之研究,始於語言的學習 (Fostering lifelong learning, FEL) 所運用的學習策略,涉及自主語言學習 (Balcikanli, 2010; Dianyu, 2005;

Lengkanawati, 2017; Takemoto, Nagoshi, Johnston, Kunimi, Tenzou, &

Miyatake, 2017; Wu & Xu, 2010) 之相關領域最為普遍,還有在科技上 (Shen, 1993) 或成人教育 (Crome, Farrar, & O’Connor, 2009) 上被為研究與 討論。在第二外語語言教育中,學習者自主學習讓第二語言學習者了解自 己的學習方式,如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克服自己 的弱點 (Benson, 2008, 引自 Farrell & Jacobs, 2010)。

(二)本研究以學習者自主作為論述基準

分別「Autonomous learning」及「Learner autonomy」為關鍵詞搜尋相 關文獻,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論文相關文獻,以「Learner autonomy」計 53 篇,以「Autonomous learning」計 32 篇。就自主學習 (Autonomous learning) 及學習者自主 (Learner autonomy) 關鍵詞分別查 詢,原文兩詞在國內譯文不一,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文 關鍵詞以自主學習 19 篇、學習自主 6 篇、自主性學習 4 篇、學習者自主 4 篇、學習自主性 3 篇,其中博士論文 2 篇,而 2 篇博論均譯為「自主學習」。

以 Autonomous learning 為關鍵詞,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搜尋國內 期刊搜尋,最早 2010 年開始共計 27 篇,3 篇全英文不列計,其中翻譯譯 名計,譯為自主學習 10 篇,自律學習計 7 篇,自學 4 篇,自主式學習、自 發性學習及自主性學習各 1 篇。以「Learner autonomy」為關鍵詞,在《臺 灣期刊論文索引》搜尋,計 35 篇,全英文 5 篇,翻譯成自主學習 15 篇,

63

學習者自主 3 篇,學習者自主性 4 篇,學習者自主權 1 篇,學習者自治 2 篇,學習者自律性 1 篇,自主性學習 1 篇,學習自主 1 篇,自學 1 篇,學 習者自學 1 篇(搜尋日期 20190507)。近十年研究之相關文獻每年 2-3 篇,

而以偏向社會科學教育。而博士論文部分有 2 篇,這議題在國內尚未廣被 學者研究與重視。

因譯文未統一,本研究就在討論自主學習,就包含學習者自主與自主 學習之內涵下定義。故,本研究考慮論述的一致性就以學習者自主與其他 學習理論做區隔,作為本研究論述研究之基準用詞。

二、學習者自主的意涵

對於學習者自主的含義似乎沒有單一的共識定義,實際上,許多文章 似乎都在討論自主學習,而沒有明確地定義其涵義。在早期文獻中,通常 被稱為自我導向學習(Long, 2000,引自 Macaskill & Taylor, 2010)。學習 者自主最初被定義為學習者「掌握自己學習」的「能力」 (Holec, 1981)。

這意味著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和能力選擇什麼,何時以及如 何學習,從而有計畫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自由。在學習者自主上的研究重點 是確定學習者如何掌握自己的學習,以及教學者如何幫助學習者自主 (Danilenko, Kosmidis, Shershneva, & Vainshtein, 2018)。

從學術的角度看,自主學習目前未有統一概念,學習者對自主學習的 界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大多數學者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即認為自 主學習意味著學習者自我負責管理學習。而以 Holec 在《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書中 (引自 Danilenko, Kosmidis, Shershneva, &

Vainshtein, 2018) ,將學習者自主定義為「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而 Holec (1981) 認為自主學習負責確定目標、選擇與執行策略、監控學習進

64

度,以及評估以獲得的學習內容 (引自 Little, 2009) 。也就是說在學習過程 中,學習者對整個學習情況負責任,透過確定自己的目標,定義要學習的 內容和課程的進展,選擇要使用的方法和技術、監控學習過程,以及評估 其獲得的內容。目標是學習者特有的,學習者的溝通需求決定所選擇的語 言要素 (Holec, 1981, 引自 Little, 2009)。

無論是自主學習或學習者自主,但自主學習的定義首要是運用「自我 思考的能力」 (Holec, 1981, 引自 Little, 2009) 。是自己為自己學習,為自 己思考、獨立思考,是自由表達,是為自己思考,作為後天的習慣。這能 力或習慣是透過鍛鍊與培養的,自主學習需要學習與培養,並學習運用,

就如游泳者學會游泳來游泳;同樣,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的活動成為自主學 習者,並透過重複和練習運用成為學習的自然習慣。

Crome、Farrar 與 O’Connor (2009) 認為,自主學習是自己為自己的學 習負責。自主學習者是指給出最少資訊,自己尋找的資源並獨立工作,Boud (1981) 認為,自主學習不僅是教育目標,也是教育實踐的方法(引自劉根 平、劉道溶,1990)。

自主學習被認為是一種思考習慣 (Aristotle, 2004) ,一種既不是由自 然產生也不與自然相違,且其充分發展的習慣,從這個角度來看,自主學 習成為習慣性的技能後,須透過不斷的實踐發展和完善。自主學習是一種 思考習慣,可後天培養,具發展性的學習行為、方法、能力與習慣。

高吉利(2005)認為,自主學習常與學習者自主、自我導向學習互為 運用,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學習理念,由學習 者控制自己學習的多元能力,即控制自己認知過程,學習管理和學習內容

65

的能力。Crome, Farrar 與 O’Connor (2009) 認為自主學習是的概念是透過 一系列活動和技能表達的心理習慣,透過實踐獲得和發展。自主學習重要 的是被視為一種思維習慣,促進自主學習需讓學習者獨立工作。也是中學 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促進學習者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Dickinson 與 Smith (1994) 認為,自主學習上是一種基本學習態度,而不是一種方法論。

自主學習者是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的人,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做出關於學 習的必要決定。

綜上,學習者自主是一種思考能力、一種態度,是一種後天的習慣,

可透過後天培養的。學習者自主是自我負責管理的學習,由學習者自主的 確定學習目標、選擇與執行策略、監控學習進度,以及評估以獲得的學習 內容,為學習做出必要決定,也承擔學習結果,自主學習者是學習者對自 己學習的歷程中,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規劃與執行、資源運用、學習 結果完全決定、完全負責的人。

貳、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內涵

從學習的觀點,Benson (2001) 談論學習者自主理論內涵分為三向度,

分述如下。

一、技術視角來看,自主學習是一種脫離教育框架,及沒有教師干預的 學習行為。強調無監督學習的技能或策略,在特定類型的活動或過 程中,學習者確定後設認知、認知、與他人合作(社交)及其他學 習策略 (Oxford, 1990,引自 Hill, 1991);

二、從心理視角來看,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一種讓學習者更多地自我 管理學習的能力,強調更廣泛的態度和認知能力,使學習者能夠為 自己的學習負責;

66

三、從政治觀點來看,自主學習是對學習內容和過程,以及外部環境的 控 制 。 強 調 學 習 者 的 授 權 或 解 放 , 使 其 學 會 控 制 學 習 ( 引 自 Palfreyman & Smiths, 2003)。

另,Holec(1981, 引用 Kumaravadivelu, 2006)認為,學習者要能(一)

負責確定目標;(二)選擇方法和技巧;(三)監督其進度;(四)評估 已獲得的內容。Allwright (1990) 和 Little (1991) 提出,學習者自主可以被 視為能夠通過學習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並願意與他人合作學習的人。

綜上,學習者具備學習的主權,自己控制自己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 透過選擇學習策略、監督進度、後設認知、與他人合作,評估學習效果,

自己為學習負責的歷程。

参、專家學者對學習者自主的主要內涵層面

學習者自主之發展,不同的學者有其不同定義與內涵,其因研究不同 尤其是針對第二外語的語言學習之因應與研究,首推 Holec 於 1981 年開 始研究,而陸續學者研究如表 2-10 整理學習者自主的內涵層面,可發現 學習者自主之基本內涵包括選擇方法與策略、對學習負責、設定目標、規 劃與監督進度、動機與評估結果,這部分與自我調整學習理論與自我導向 學習理論相關及重疊之處。

67

Gardner (1983; 1991;

2004) 1 1 Danilenko, Kosmidis,

Shershneva, Vainshtein, 2018); Holec (1981) (引自 Little, 2009;

1 1 1 1 1 1 1 習慣性或傾向,運用重複或實踐使成為一種習慣。Crome、Farrar 與 O’Connor

68

者,可複製的模型與榜樣,依此觀點,學習者自主是一種可導入 (instill) 的 習慣。

在技職教育的專業技術的學習,依其專業群科之不同,其專業程度與 知識類別,使用操作工具、機器、原料之種類而有不同,在技術層次、技 術專業程度不同而有異。過去實習課程常被淪為技術士檢定訓練課程,強 化專業能力不斷測試與練習(周碩樑,2005),現今新課綱專業群科課程,

在實作工場實習課程部分,學習者自主之策略內涵包括選擇方法與策略、

學習者對學習負責、設定目標、規劃與監督進度,是強化專業技能的完整 學習,整合專業相關知識課程,是根據其學術優勢和個人興趣之個別化的 學習計畫,並自我監控其學習行為,以達到技職教育預期之學習成就。

伍、自主學習之相關實證研究之分析

本研究以 learner autonomy 與 autonomous learning 作為原文之關鍵詞 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其中 learner autonomy 共計 54 篇 論文,博論 3 篇,3 篇均以英語學習為主題,出版年限 2012 年、2016 年、

2019 年;碩論 51 篇,以英語語言之學習 40 篇、1 篇日語之學習(搜尋日 期 20190615)。而 autonomous learning 作為原文之關鍵詞搜尋,計 37 篇,

2019 年;碩論 51 篇,以英語語言之學習 40 篇、1 篇日語之學習(搜尋日 期 20190615)。而 autonomous learning 作為原文之關鍵詞搜尋,計 37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