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四節 學習評量與教學目標

本節將學生習作、筆記單和主題研究的評量結果與教學目標做分析,首先分 析學生習作的評量結果;其次分析筆記單的評量結果;最後驗證主題研究是否有 達到教學目標。

一、習作的評量

根據第四章的學生習作評量基準,分析每一基準達成人數和每位學生在七項 基準的達成率,單元習作繳交人數 31 人(總表見 P119,附錄六)。

(一)每一基準達成人數分析

以下是達成各基準人數圖(圖 5-5)

研究者發現評量中,達成基準一的有 23 人,占總人數的 74%;達成基準二 的有 23 人,占總人數的 74%;達成基準三的有 24 人,占總人數的 77%;達成 基準四的有 24 人,占總人數的 77%;達成基準五的有 29 人,占總人數的 94%:

達成基準六的有 18 人,占總人數的 58%;達成基準七的有 22 人,占總人數的 71%。評量基準達成率最高的是基準五,只有 2 人無法正確的由阻力觀察魚的體

0 5 10 15 20 25 30 35

基 準 一 基 準 二 基 準 三 基 準 四 基 準 五 基 準 六 基 準 七 評 量 基 準

人 數

圖 5-5 毎一基準達成人數長條圖

種水生植物的生長方式,根據研究者的統計,這幾位學生未能作清楚分類的植物

(三)學生習作內容分析(表 5-7)

基準四

基準六

(描述水生植 物的不同型 態。)

學生在水生植物的生長 方式分類上,大部分都能 正確的分類。

基準七

(在測量大萍 浮水載物能力 時,能控制變 因,提出實測 數據,以證明 它的浮力很 強)

學生對於大萍的浮力實 驗方法和空氣存於哪個 部位,大部分的學生皆能 清楚的了解。

二、筆記單的評量

(一)學生筆記單的內容分析

學生在課堂上一邊聽講,一邊抄筆記單。每個孩子的抄寫方式不同。經研究 者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和紀錄的內容,發現學生有三種類型:

1、鸚鵡式學習型:

這類學生會專注於媒體上的授課內容,試圖將教學者的一字一句抄下來。整 F34

F8

話。他的筆記內容也幾乎永遠趕不上老教學的進度,看似一台趕不上速度的影印 機。而他的筆記內容除了不太完整的課堂教學內容外,也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看 法。在評量上,此類學生的等第大都會落在 A 的範圍。

2、簡明扼要型

這類的學生會同時做兩件事,一是專注媒體上的內容,二是與教學者互動。

其實,這類學生的數度比起第一種學生快多了,快的原因在於,他們只抄重點,

等回家後再做整理的功夫。另外,從他們的筆記內容除了以教學者所授課的投影 片為主,還會加入自己的文字邊編排方式,讓整句陳述更流暢、更完整。在評量 上,此類學生的等第大都會落在 A+和 A++的範圍。

3、偷工減料型

這類學生在抄寫速度上並不比第一類學生快,但是能省則省的個性,在筆 記內容的呈現上表現無疑。一句話的敘述不僅無法完整表達外,甚至為了東減西 扣的節省整理筆記的時間,而將整段話斷章取義。在評量上,此類學生的等第大 都會落在 A-的範圍。

以下是個案教師在「水生植物的構造與演化」的部分教學內容 (三)構造與演化

1.和陸生植物一樣,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2.由於長期生活在多水的環境中,可能遭遇哪些問題?

如何在水中生長(不會被水泡爛掉)?

如何獲得足夠的陽光、空氣與養分?

如何在水中開花結果?

教學檔案 940509

學生的筆記單內容如下(表 5-8):

(二)評量結果

在這一次水生生物的課堂筆記評量共有兩次,以下學生在課堂筆記的各項評 比的統計(表 5-9):

表 5-9 習作等第統計表

等第 評比次數

A- A A+ A++ 人數

第一次 1 6 16 3 26 第二次 7 6 13 0 26

※5 位特殊兒童教學者另外以不同標準評定外,4 位學生筆記已遺 失,所以只有 26 份筆記。

在兩次水生生物筆記單的評比上,達到個案教師 A+等級的學生佔 50%;在 達到 A 等級的兩次評比皆是 23%;A-等級學生除了第一次只有一位外,其第二 評比此等級的學生人數則達到 27%。

由此可知,學生在水生生物的筆記單評比上,個案教師認為有一半以上的學 生達成研究對象自己教學目標。而這種目標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到資料整理 的方法和闡述資料的方式

三、主題研究的評量

接下來,將依策略安排的時間呈現三次課室外教學活動和最後的統整報告內 容評量分析:

(一)生態池觀察活動 1、書面報告內容

(1)各組觀察紀錄的項目

從圖 5-6 中發現,有二組的學生已將生態池的水生生物做了初步的分類,分

表 5-10 各組觀察記錄項目類型統計表—生態池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一)生長環境要有足夠的水分

ˇ ˇ ˇ ˇ

在記錄動物的特性上,分述如下(表 5-12)

從上圖中發現,有五組的學生會依據魚類的洄游性做統計。有四組的學生則

1、書面報告

這次的書面報告分析五組的報告內容。在記錄植物的特性上,分述如下 表 5-14 各組書面報告植物觀察記錄內容統計表—第一次水族箱養殖 組別

學生觀察到的水生植物的特性

NO1 NO2 NO3 NO4 NO5

(一)漂浮性植物

ˇ

(二)靠水和風來移動

ˇ ˇ

(三)葉和根部的特徵

ˇ ˇ ˇ

(四)需要乾淨的水

ˇ ˇ

(五)生長速度

ˇ ˇ

從上表中發現,各組在植物特性的記錄上有五種,每一種特性只有一到三組 的學生在書面報告中有敘述(表 5-14)。

在記錄動物的特性上,分述如下

表 5-14 各組書面報告植物觀察記錄內容統計表—第一次水族箱養殖 組別

學生觀察到的水生動物的特性

NO1 NO2 NO3 NO4 NO5

(一)魚類依靠鳍活動

ˇ ˇ ˇ ˇ

(二)游泳的速度

ˇ

(三)換氣的方式

ˇ

(四)覓食動作或方式

ˇ ˇ ˇ ˇ

(五)魚類依靠尾巴活動

ˇ ˇ ˇ ˇ

(六)利用腮呼吸

ˇ

(七)利用魚鰭和尾的運動方式

ˇ ˇ ˇ ˇ

(八)魚的外型和顏色

ˇ ˇ

學生在記錄動物的特性多達八種,這八種中,以第一、四、五和六四種特性 有紀錄的組別最多,在這四種特性中,第一、五和六三種特性則屬於評量基準十 三的標準(表 5-15)。

2、評量

表 5-15 各組書面報告基準評量統計表—第一次水族箱養殖

組別

評量基準 NO1 NO2 NO3 NO4 NO5 總分

基準十(能進行水生植物的分類) 0 1 0 0 0 1

基準十一(能觀察到水生植物的特殊構造(漂浮構造)) 1 1 0 0 0 2 基準十二(能觀察到水生動物的特殊構造) 0 1 0 0 0 1 基準十三(能觀察到水生動物的運動方式) 1 1 1 1 1 5

各組達到基準的數量 2 4 1 1 1

評量中發現,基準十三的達成率是百分之百,基準十二的達成率則為零,基準 十一的達成率是 40%,基準十的達成率是 20%。然而,各組在達成基準的數量 上,第二組四個基準皆有達成;第一組則達成了兩個基準,達二分之ㄧ;其他三 組都只達成了一個基準,只占了四項基準的四分之ㄧ。

在這一次的書面報告中,個案教師推論:學生對於會動的物體比較容易觀 察,有比較會吸引其注意力,因為水族箱的植物是位在靜止水域的,所以學生會 忽略其外型特徵的觀察,甚至其特殊構造。

第二次水族箱觀察記錄 1、書面報告

水族箱的觀察紀錄早應該結束了!但是基於第一次觀察紀錄報告過程中,小 組的觀察方向無法達成水生生物的教學目標。因此,研究對象希望在第一次水族 箱養殖觀察紀錄的小組發表結束後,和學生共同討論缺失,希望學生能依據所欠

缺的方向能再重新再觀察一次。

這次的書面報告分析五組的報告內容。在記錄植物的特性上,分述如下:

表 5-16 各組書面報告植物觀察記錄內容統計表—第二次水族箱養殖 組別

學生觀察到的水生植物的特性

NO1 NO2 NO3 NO5 NO6

(一)植物漂浮在水面上

ˇ

(二)根的生長速度和構造

ˇ ˇ ˇ ˇ ˇ

(三)葉的生長速度和構造

ˇ ˇ ˇ

(四)植物不會自己移動

ˇ

(五)植物的生長速度

ˇ

從上表中發現,雖然經過了第二次水族箱養殖活動,但是植物特性的記錄還 是只有五種,從紀錄中發現,學生比較關注於根和葉的生長速度(表 5-16)。

在記錄動物的特性上,分述如下

表 5-17 各組書面報告動物觀察記錄內容統計表—第二次水族箱養殖 組別

學生觀察到的水生動物的特性

NO1 NO2 NO3 NO5 NO6

(一)擺動尾巴、身體和鳍來活動

ˇ ˇ ˇ

(二)生長速度

ˇ ˇ

(三)集體行動

ˇ

(四)外型構造和顏色

ˇ ˇ

(五)覓食方式

ˇ ˇ ˇ ˇ

(六)鳍的擺動方式

ˇ ˇ

(七)呼吸方式

ˇ

學生在記錄動物的特性有七種,七種特性中,以第一和五的特性有紀錄的組

2、評量

表 5-18 各組書面報告基準評量統計表—第二次水族箱養殖

第二次水族箱養殖觀察的評量中發現,各組在基準的達成上:基準十三的達 成率依舊是最高的,但是這次的達成率只有百分八十而已,基準十二的達成率依 舊是零,基準十一的達成率還是 40%,基準十的達成率則變成零。然而,各組 在達成基準的數量上:第二組這次只達成了三個基準;第六組則達成了兩個基 準,達二分之ㄧ;其他三組都只達成了一個基準(表 5-18)。

總括二次的評量發現,雖然水族箱養殖執行了兩次,第二次的活動還是經過 第一次的檢討後才進行的。但是,從評量統計表來看,學生似乎存在著觀察紀錄 的某種迷失。

(四)統整報告 1、書面報告

學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前前後後有些組別歷經了三節課(120 分鐘)

的蘊釀;有些組別則花了六節課(240 分鐘)的思考。討論的過程有爭執、有搞 不清狀況……但是,這一次的結果不同以往的是,面對一大堆資料,有些組別會 先依據資料畫一張資料整理架構圖來釐清方向以便日後的內容整合。

組別 教學目標

NO1 NO2 NO3 NO5 NO6 總分

基準十(能進行水生植物的分類) 0 0 0 0 0 0

基準十一(能觀察到水生植物的特殊構造(漂浮構造)) 0 1 0 0 1 2 基準十二(能觀察到水生動物的特殊構造) 0 0 0 0 0 0 基準十三(能觀察到水生動物的運動方式) 1 0 1 1 1 4

各組達到基準的數量 1 1 1 1 2

這次的書面報告分析四組的報告內容。在整合植物特性上有,分述如下

這次的書面報告分析四組的報告內容。在整合植物特性上有,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