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三節 完成後之 5E系統化教案架構內容

5E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的格式分為分析與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與 策略編輯、形成性評量與回饋、教學補充與策略參考四個主題,每個主題 再分為幾個項目。茲將說明部分依主題分為下列四點,以表 4-3-1、4-3-2、

4-3-3 說明如下

E2 :(T1)引導學生探索(T2)思考方向(T3)小組合作與實作(T4)觀察記錄來整 合意見與想法

說明2. 教學流程目標:將學習目標搭配5E學習環各步驟進行編排,以便於教

(1-3-3-3)(2-3-1-1)

教學活動與策略的編輯分為教學活動步驟、流程及觀察評估重點兩個項目,

內容著重於教學活動流程部分,說明如下:

說明3. 教學活動步驟、流程:研究者依照先前所標記E1T1步驟,擬定教學流 程如教學者用語、學生反應、時間分配等執行面的安排,以利教學流 暢並掌握教材含意。

說明4. 觀察評估重點:針對先前設計的教學流程,列舉出希望活動中學生能 夠符合哪些表現(可搭配流程目標),也把相符合能力指標代號標示 於後方以供教學者對照。提供教學者留意學生表現回饋方面的參考依 據。

(三)形成性評量與回饋

本主題內容主要是處理方案、形成性評量及教學者備註,如表 4-3-3 說明如下。

表4-3-3 教案格式形成性評量與回饋部分 說明 5 處理方案(學生反應記錄):(評量階段)

E1-T-1:缺乏興趣 → 利用多媒體如影片播放或進行實地操作給予不同刺激 學習焦點偏差 → 提問有關「遊戲方式」來引導學生聚焦正確環節 E1-T-2:無法理解問題含意 → 利用學習單或是圖表的方式加以說明 不願思考認知衝突 → 利用角色扮演、舉例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 E1-T-3:思考想法被動而停滯不前 → 提問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彼此激發想法

說明 6(E1)形成性評量:預期達成明確項目(活動或能力方式)

 T1:學生能夠提出一次以上有關翹翹版共同經驗分享(發表或舉手表達)

 T1:學生對於提出的問題能夠展現高度興趣(上課中學生態度積極與否)

 T2:學生能夠確認問題為何(理解老師提出問題)

 T2:學生對新問題出現認知困惑與衝突(教師觀察學生表現)

 T3:學生對於現狀表現出追求新知的需求(學生表達意見)

說明 7教學者備註:

()為九年一貫指標;★為準備教材;◎目標與評估項目

形成性評量與回饋分為處理方案、形成性評量兩個項目,內容主要為教學情 境與多元性評量的實施,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說明5. 處理方案:針對教學情境中,列舉出可能出現的意外情境;並提供解 決方法作為教學者參考,以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運作。

說明6. 形成性評量:根據先前教學目標及評估重點,在教學的各步驟設計形 成性評鑑並加以說明、陳述,使教學者能夠明確掌握學生回饋。力求 教學後能夠馬上理解學生學習情況,並做出適當的補救教學。

說明7. 教學者備註:作為教學者在該活動中補充或是註記個人想法或是意見 的欄位;此外,也能在教學流程中提供彈性運用之活動設計。

以上為5E教學設計E1階段教學內容,其他後續四個階段由於教學設計內容在 教案格式方面雷同;因此針對教學設計課程活動部分做一說明,說明如下

 E2 探索階段:實驗活動

該階段課程活動設計以生活中情境為主,採用合作實做方式來學習。

老師引導學生澄清主要概念和技能,學生由彼此交換經驗由討論與分工合 作建構出共同的、一致的經驗。分為下列四個小活動,詳細課程設計如下 表 4-3-4 所示

T-1 : 簡介說明並設計簡單的鐵尺翹翹板 T-2 : 指導與提醒學童留意重要的環節

T-3 : 所設計的翹翹板實際操作並加以修改與研究 T-4 : 運用設計翹翹板測量,歸納、整理資料

表4-3-4 5E系統化教學設計活動表-探索部分 活

動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 教學流程(學生活動)

E2 探 索

E2-T-1 設計鐵尺翹翹版 15 分鐘 簡介鐵尺翹翹版實驗,讓學生對活動初 步認識。以坐翹翹板經驗設計簡單翹翹板。

師:大家能不能用鐵尺來製作簡單翹翹版

E2-S-1

1. 瞭解目的與問題,並經驗轉移(模擬實際 翹翹版的運作情況)

2. 對主題產生興趣

E2-S-5、E2-S-6 觀察記錄

E2-T-3:後續討論不積極 →提問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彼此激發想法

E3-S-2、E3-S-3

1. 傾聽同學發表的解釋

2. 構思其可行性,表達認同或不贊成的想法 3. 指出對於過程中哪些地方不恰當說明(不

贊成原因)

表 4-3-4(續)

E3-S-5、E3-S-6

1. 以先前活動翹翹板來作為解釋

T-1 : 利用實物投影機與影片,舉出省力與費力兩種讓學生進行推理分析

3.發現省力必費時而省時必費力的關聯性(1-3-2-3)(1-3-4-3)(3-3-0-4)

★PPT、學習單、實物投影機

E4-S-3、E4-S-4

1. 利用槓桿原理解釋生活用具(利用支點、

力臂等對照並說明分析)

2. 能判斷器具是否省時或省力

◎表現評估

1.根據所學提出分類與結論。2.運用新概念說明解釋分類依據。(7-3-0-1)

處理方案(學生反應記錄):

(3-3-0-3)(7-3-0-2)(7-3-0-4)

E5-T-5 延伸討論 10 分鐘

2. 5E教學模式教案設計原則與檢核標準:研究中運用5E學習環(表3-4-5)

教師與學生活動作為教學策略的流程,並附上編號E1T1以便於與其他項目 區分核對,以作為課程的安排劃分及教學風格在設計時的參考依據。

二、5E 系統化教學設計之流程步驟

為了能讓使用者便於使用教學設計,研究者將5E系統化教學設計依照編寫流 程之先後順序作一介紹說明。簡要說明如下圖4-3-2所示

圖4-3-2 5E系統化教學設計流程圖

5E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流程主要分為分析收集資料、編寫教學活動課程與設計 規劃多元評量三個部分,而每一部分又細分為若干項小步驟,內容如下所示:

(一) 分析、收集資料:

1. 分析學生特質、教學內容:

針對學生學習環境與特徵進行分析,以便於瞭解學生學習風格。可以探 討學生在家庭環境、社會人文背景、先備知識等方面的表現;另外,也 能夠參考教科書單元課程內容以作為後續教學設計準備。

2. 建立概念圖與補充資料:

依照單元內容建立概念圖,協助老師與閱讀者歸納整理課程內容。並且 收集單元相關補充資料來輔助老師對單元知識內容具備足夠的學科知 識。行動研究回饋後,考量到教案設計的流暢與使用者友善,研究者將 這部分內容置於教學設計的後半段,讓有需要的老師進行翻閱。

3. 選擇教學策略及相關資訊

決定所要使用的教學策略(5E學習環),並且依照課程內容搭配教學步 驟進行下一步驟的課程設計與評量部分,其中 研究者採用在5E學習環教 學策略的師生活動表來作為後續教學設計時能夠引用的依據,使得教學 設計後續編寫能夠更加簡便。

(二) 編寫教學活動課程:

1. 參考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內容與教學策略的活動流程,並搭配單元能力指標設計教學目 標。一方面 能夠參考教學策略簡化老師編寫流程,減輕設計上的負擔;

另一方面能夠藉由教學策略轉化能力指標描述,讓老師能夠進行有效的 運用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2. 設計課程活動內容:

參考教學策略與課程內容著手課程活動設計,這部分可以參考5E學習環 師生活動表來進行編寫。由教學策略建立課程設計的鷹架,協助節省教 學者構思課程設計,依循師生活動表來編寫課程流程。教學者可以依單 元內容來選取所需活動編寫,不過需要注意到5E學習環教學策略是按照 E1至E5的順序,不能採用逆向的順序編排活動。

3. 依照課程內容進行彈性活動補充

上述課程內容主要以時間考量為主,讓老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運 用教學設計。而彈性活動部分就是要能夠讓教學者在課程進度容許下,

進行更加生活、趣味性活動,加深學生對單元內容的概念與興趣。

(三) 設計、規劃多元評量:

1. 依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特質編列形成性評量

建構起活動流程後,依據先前編列的教學流程目標與學生特質,按照教 學內容流程進行設計相對應的形成性評量,以作為提供給教學者由哪些 項目與行為來觀察、評斷學生表現。使教學者除了在紙筆測驗方面的成 就之外,也能夠由態度、技能等其他面向下的多元評量讓教學者獲得不 同方面的回饋。

2. 總結性評量

在5E學習環教學策略最後一階段為評量部分,主要是為教學者理解學生 學習情形與回饋,以作為後續調整與修正。因此,研究者在這一部份規 劃為總結歸納學生前幾個活動中的形成性評量表現;並且配合學校舉辦 的成績考察評量來檢視學生概念學習表現,教學者能夠藉由這些不同方 面的資料來瞭解學生認知、情意及技能的學習情形。

研究者茲將上述所提教案設計流程,採用教案格式的方式呈現。其教案設計 內容流程分為八步驟,可作為使用者在填寫教學設計時的參考範例,如表 4-3-8所示

表4-3-8 5E系統化教案填寫說明表

先備知識為何;分析學習者的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s)特性

 一般特徵:(簡述年齡、家庭環境、社會人文背景、學生特質)

處理方案(學生反應記錄):(評量階段)

E1-T-1:缺乏興趣 → 利用多媒體如影片播放或進行實地操作給予不同刺激

學習焦點偏差 → 提問有關「遊戲方式」來引導學生聚焦正確環節

步驟八

建立形成性評量

形成性評量:期達成明確項目(活動或能力方式)

 T1:學生能夠提出一次以上有關翹翹版共同經驗分享(發表或舉手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