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宗教議題的範疇 、 宗教議題的範疇 宗教議題的範疇 宗教議題的範疇

貳 貳

貳、 、 、宗教議題的範疇 、 宗教議題的範疇 宗教議題的範疇 宗教議題的範疇

宗教議題從抽象到具體,從內在到外在,從三個角度來看;首先,為「宗教 要素」的探求層面,此為從宗教現象學的角度來看,構成宗教的四項基本要素:

「宗教觀念」、「宗教體驗」、「宗教行為」與「宗教體制」;再者,為「宗教歷史 發展形式」的探求層面,此為從宗教本身的發展形式來看,從氏族宗教到國家宗 教乃至於世界宗教等等;最後,則為「宗教文化傳遞形式」的探求層面,宗教的 文化內涵是以何種形式來傳遞,透過文化傳遞形式來看宗教議題,乃因宗教是高 度滲透至人類文化之中的。以下就這三個層面來論述其所蘊涵的「宗教議題」內 涵。

一一

一一、、、宗教要素、宗教要素宗教要素宗教要素

在宗教要素的探求層面包含宗教幾項基本要素的界定與說明:

(一)宗教觀念

宗教觀念即為外顯宗教行為的內在根據,是宗教組織用來建立信仰體系的基 礎。以世界幾大宗教為例,各個宗教都有一套說明其信仰的觀念。一般宗教觀念 又分為三方面的內容:首先,為「靈魂觀」;其次,為「神靈觀」;再者,為「神 性觀」(呂大吉等,2003)。宗教觀念的形態可從兩個層面來看:一為「感性」層 面,一為「理性」層面:發展程度較高的宗教,理性因素便較高;反之,發展程 度較低的宗教,其宗教觀念的理性因素便較低(王曉朝,2007)。

(二)宗教體驗

本部分所指的宗教體驗是為信仰者對宗教的感情與體驗,該部分包含宗教經 驗的表現形式、宗教經驗出現的原因、宗教經驗的對象,以及獲得宗教經驗的方 式。宗教學者又稱之為「神秘主義」,是以信仰者心中對其所信奉的神聖對象的 特殊感受和直接體驗(呂大吉等,2003)。「神秘主義」不同於一般所指稱的「神 祕」,神秘主義是一種信仰者對存在於已身之中的某些東西的內在或冥想(許列 民等譯,2004)。Otta 認為無法以語言來表達宗教經驗,因為它是一種超越理性

的經驗層次,信奉者會感受到與自己完全對立的「完全他者」的存在,而這「完 全他者」會引起人的恐懼、敬畏等感受(根瑟.馬庫斯,2001)。

(三)宗教行為

所謂「宗教行為」指宗教信仰者透過外在身體動作與語言形式來表達內在的 宗教觀念。主要的宗教行為與活動茲分為巫術、禁忌、獻祭與祈禱,以及宗教禮 儀四大部分(呂大吉等,2003)。宗教禮儀亦被視為一種宗教意識的行為表現,

即信仰者與其所信仰主體間進行溝通的一種行為表達方式,主要包含獻祭、祈 禱、節慶等類型(王曉朝,2007)。

(四)宗教體制

包含組織與制度:「宗教組織」指宗教信仰者選擇用來進行宗教活動的某一 機構、團體、社區或其他形式的群體,關於宗教組織的界定有別於其它社會組織 的界定,宗教組織必須是與信奉者間有統一的信仰目標,並且與其行為體系相關 連,且遵照共同的制度規範(王曉朝,2007;呂大吉等,2003)。而宗教組織以 宗教信條、教義、經典等,從而建立組織的價值與行為規範,形成宗教信仰者間 一套行為的約束,即為「宗教制度」;易言之,宗教制度即為維繫上述的宗教組 織發展、規範宗教信仰者生活、指導宗教活動的規章、教法、體制、慣例、傳統 等(王曉朝,2007;呂大吉等,2003)。

二 二 二

二、、、宗教發展形態、宗教發展形態宗教發展形態宗教發展形態

宗教學家長久以來試著對宗教進行分類,以整個時代環境的轉變為切點,從 原始社會到古代文明社會,乃至於到了近代社會。從原始社會中的宗教形態,再 到古代文明社會中的民族宗教、國家宗教、世界宗教等(王曉朝,2007)該層面 包含從「自發的宗教」到「人為的宗教」,其中「自發的宗教」下面包含氏族宗 教中的多神教和自然宗教的分類。「人為的宗教」當中包括「國家宗教」與「世 界宗教」,各自其下又包含多神信仰的教派,與一神信仰的教派,以下茲就「自 發宗教」、「人為宗教」、「氏族宗教」、「國家宗教」與「世界宗教」說明之。

(一)自發宗教

因為宗教的發展與人類歷史的演進相關,從原始社會走向階級社會,相映於 宗教從自發宗教到人為宗教,社會發展與宗教發展都是種合乎規律的歷史進程。

Engels 指出自發宗教在發展之時,是人類對自然力的敬畏,自然力被人格化,於 是產生神,這是沒有欺瞞的成份,例如:大自然之神,早期對圖騰的崇拜等(呂 大吉等,2003)。在 Engels 的宗教歷史分類中屬於「自發宗教」。其下又分為「自 然宗教」與「多神教」。

(二)人為宗教

在自然發宗教隨時間的遞進,相映於人類社會的發展,組織性宗教便開始產 生,人為宗教在創立之初,都會編造一套自身的歷史發展,Engels 認為人為宗教 帶有部分欺瞞的成份在(呂大吉等,2003)。

(三)氏族宗教

原始社會時期所發展出的宗教形態,被稱之「氏族宗教」,氏族宗教又稱「部 落宗教」。而原始社會在形態上是「氏族社會」,是為原始社會的基礎結構。其特 徵為群體成員認定有共同的祖先,而親屬間的關係來自於這些祖先。親屬間彼此 平等,沒有特出的權力結構。氏族團體是氏族制社會的基本單位,亦是宗教活動 的基本單位(呂大吉等,2003;根瑟.馬庫斯,2001)。

(四)國家宗教

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宗教發展呈現了信仰對象等級化、宗教專職者與宗 教特權階級,從氏族部落宗教走向國家化或民族化(王曉朝,2007)。在階級社 會時代,國家宗教因運而生,國家宗教又稱「民族宗教」,在 Engels 的宗教歷史 分類中屬於「人為宗教」。其下又分「多神教」與「一神教」。國家宗教中的「多 神教」可以「古代奴隸制度時代各國家宗教」為例;國家宗教中的「一神教」可 以「猶太教」為例(呂大吉等,2003)。

(五)世界宗教

繼民族宗教之發展,一些宗教突破了民族、國家、地域的限制,而被其它民 族、國家、人民所接受,形成一種所謂世界性的宗教,目前被公認的三大世界宗

教分別為「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而世界宗教有別於民族宗教的特點 為:其神性與信眾具有普世性、其產生具有相對明確的創建過程、其組織具有相 對獨立性(王曉朝,2007)。

在 Engels 的宗教歷史分類中亦屬於「人為宗教」。其下也分為「多神教」與

「一神教」。世界宗教中的「多神教」可以「佛教」為例;世界宗教中的「一神 教」可以「基督教」為例(呂大吉等,2003)。

三 三 三

三、、、宗教文化傳遞形式、宗教文化傳遞形式宗教文化傳遞形式宗教文化傳遞形式

宗教在文化傳遞層面,常與藝術的各項表現有所關連。大卿導師(2003 年 7 月)曾進行一場宗教與藝術的對談,其中提到藝術跟宗教在基本上的差異在於:

以藝術來說,藝術是在發現問題、呈現問題;而宗教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當藝術 家發現問題、呈現問題的時候,喜歡停留在「這個地方」,到達「那樣」的臨界 點,「那樣」本身就是一種美的經驗,也好像帶著一點神秘經驗,如同宗教的神 秘經驗般。藝術是敞開的,宗教也是開放的;因此,藝術與宗教都不是教條,藝 術與宗教皆會跟一切的現象進行對話。牟鍾鑑指出宗教「總要附著在某種文化實體 上,通過一定的文化系統在社會生活中發生實際的作用,例如:宗教道德、宗教哲學、

宗教文學、宗教藝術、宗教習俗、宗教典籍、宗教活動…」(引自王曉朝,2007:218)

臺灣早期移民渡過黑水溝,來到尚待開發的荒也之地;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時,努力求生存的臺灣人以宗教信仰來安定信心;而數次的政治變革使得臺灣人 藉宗教以抒緩內心的恐懼。而寺廟不但成為人們精神信仰的中心,也是民眾間重 要的社交場所。雖然臺灣的民俗藝術不僅止於宗教題材,然而宗教題材卻是臺灣 傳統中具有深遠意義與影響力的,宗教題材便成為臺灣藝術的重要題材之一(王 德育,2002)。

而「宗教文化傳遞形式」層面則包含宗教在文學、繪畫、工藝、表演藝術等 範疇的表現。

(一)文學

有組織的宗教,大多有自己宗教的經典,以及一些人類為表對宗教的虔敬,

或是抒發對宗教的感受,因此,留下一些詩神話傳說、詩詞典籍等,例如:希臘 傳說、南華經、聖經、可蘭經、禪詩。西方的宗教學者指出,宗教經典的重要性,

從其在世界宗教史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中可得知,宗教經典對其它地區和民族的 宗教信仰產生深刻的影響(王曉朝,2007)。

(二)繪畫

本研究所稱的「繪畫」界定在使用彩繪顏料,在一定平面所進行與宗教有關 之繪畫,例如:敦煌壁畫、教堂壁畫、素描、水墨畫、水彩畫、油畫。

(三)工藝

「工藝」意指使用金屬、木材、石材…等原素,所設計或構造出的立體藝術 品,如器物類的的道教法器、十字架,或是塑像之類的耶穌聖像、媽祖雕像、佛 像等等,再者也包括建築在內,如清真寺、教堂、寺廟。李乾朗(1997)曾以宗 教的建築來探究背後的藝術價值,分就廟宇在城鎮中的位置與方位、古井與廟宇 關係、廟宇建築與族群差異、寺廟與市集、廟宇與地方士紳、廟宇的建築匠派、

廟宇的石雕藝術、廟宇的木雕藝術、廟宇的彩畫藝術、廟宇的剪黏與交趾陶 、 廟宇之神像、供桌與神轎等部分來探討。宗教場所,如廟宇、寺院、教堂、修道 院等,以及宗教的器物,如神像、聖物、法器等,是為宗教實體的鮮明標記,因 此,工藝為宗教文化傳遞的重要管道之一(王曉朝,2007)。

(四)表演藝術

此部分所指之表演藝術包含動態的宗教儀式活動中的舞蹈與音樂等部分。舞 蹈所指為,以祭典、謝神等相關宗教活動中,人類特意的某種舞動身體的形式,

此部分所指之表演藝術包含動態的宗教儀式活動中的舞蹈與音樂等部分。舞 蹈所指為,以祭典、謝神等相關宗教活動中,人類特意的某種舞動身體的形式,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