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貳 貳

貳、 、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近國內十年有關宗教與教育之相關研究

有關國內近十年內有關宗教議題與教育之研究,以關鍵字「宗教教育」,時 限為 1998 年至 2007 年,於全國博碩士論文網蒐尋,參閱論文題目與摘要,擇取 與本研究較相關,且對研究者有所啟發的研究,茲匯整如表 2-2 所列,詳情說明 如後:

表表表

表 2222----222 國內近十年有關宗教議題與教育之研究2國內近十年有關宗教議題與教育之研究國內近十年有關宗教議題與教育之研究國內近十年有關宗教議題與教育之研究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研究題目研究題目研究題目研究題目

尹志光(2007) 美國公立學校課程與宗教之爭議及相關釋憲判例研究

張家榮(2007) 臺灣佛教學術高等教育發展現況之研究:以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 學組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爲例

陳玉海(2007) 宗教與世俗教育的衝突與妥協~以聖約翰科技大學為例

莊麗月(2006) 台灣高中生宗教教育與生命意義之探討:以桃園新興高中生命教育課 程為例

陳忠雄(2005) 國民小學實施宗教教育之分析研究

陳玉芬(2004) 馬丁.布伯對話哲學及其宗教教育意涵之研究 劉美惠(2004) 高中生宗教信仰之初探--以新竹市為例

謝麗惠(2004) 台灣地區天主教兒童宗教教育: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檢視與展望 鐘惠玉(2004) 天主教曉明女中實施生命教育之研究-有關宗教幅度部分

董維真(2003) 建構中的台灣宗教學教育∼宗教系所發展之現況初探

康素華(2003) 世俗化時代的宗教教育改革~太虛大師與紐曼主教之研究比較 鄭淑娥(2003) 美國公立學校教育之政教分離

林文綺(2002) 從公民教育觀點初探宗教信仰課題

張源泉(2002) 台灣宗教教育之合憲性研究--國民教育之分析

林銘光(2000) 國小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現況之研究:以台北縣市佛教教育為例 陳建榮(2000) 宗教題材編入九年一貫課程適切性之研究

盧沛均(2000) 從台灣民間宗教信仰探討大學宗教教育之研究 以下擇以與本研究較相關的部分進一步論述之:

陳玉芬(2004)研究指出馬丁.布伯的對話哲學在宗教教育上的意涵,從宗 教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方面來看:目的部分,在於培養學生說出「你」的能 力,並於「人與人」、「人與神」之中,發展出個體性與群體性。內容方面,肯定

人的價值,人須「活在當下」,並聆聽「位格的祢」,進一步並須肯定各宗教對於

「位格的祢」的稱呼,還須共享「位格的祢」。在方法方面,應該注重「整體性」、

「相互性」、「直接性」以及「超時空性」等面向:其中,在「整體性」部分,「我」

只能視人「你」為整體的生命。在「相互性」部分,人須與存有者共同說出「你」。

在「直接性」部分,人與人之間不可仰賴他物。在「超時空性」部分,人與人之 間,必須處於「我—你」的「現時」關係,讓彼此不受時空的限制。陳玉芬的研 究以馬丁.布伯的對話哲學提出宗教教育可行的具體內容與方法,而對本研究的 啟發在於,宗教教育的基礎必須仍有一定的宗教認知知識,以及對其它宗教的認 識。

陳忠雄(2005)的研究結果指出:在國民小學裡,宗教教育的相關課程與活 動其實已十分普遍,而在非正式課程中與宗教有關的活動又更多;然而政府對宗 教教育的準備確明顯不足,學校內的宗教教育資源主要來自宗教團體的支持和教 職員本身對宗教與教育的熱誠;因而在施行宗教教育時有許多困難尚待解決,包 括家長對宗教教育政策的疑慮、課程安排與教材設計、師資培育、社會價值等。

陳忠雄並據研究結果提出幾項重要的建議:1.進行第二次全國宗教教育之調查研 究;2.制定國家宗教教育政策,積極參與管理國民小學宗教教育;3.成立負責宗 教教育事務之機構;4.公開透明的宗教教育資訊傳遞;5.善用民間資源,減輕國 小教育人員的負擔;6.勿以過去功利主義的標準批判人文精神的宗教教育。

陳玉海(2007)以聖約翰科技大學為例,所進行的宗教與世俗教育的衝突與 妥協的研究顯示,當宗教團體透過教育機構來與民眾接觸、宣揚教義,是基於知 性的認知活動與宗教本身的內在意義上,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而興起的。然而自 教育機構成立後,便發展出自行運作的法則,以追求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性追求 與組織架構,並不斷生產出擁護世俗價值的校友,以及由校友獲取的現世利益並 且回饋到學校自身。由於學校成為獲利並強化世俗價值的工具,違背了宗教遠離

世俗財富的原則,學校經費來源逐漸依賴於學費與校友的捐款,也讓學校以基於 供需原則的經濟理性為思考,以上均取代了宗教的建立普遍性同胞愛關係的原 則,於是產生衝突。

謝麗惠(2004)的研究呈現臺灣地區天主教兒童的宗教教育情況,謝麗惠指 出在往後編寫兒童教理講授教材時最好能分齡,以適合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的認 知發展需求;讓兒童的宗教信仰教育能在循序漸進下,自然的獲得並融入生活 中。在臺灣多元信仰大環境下,要讓兒童們的宗教信仰教育能紮根,是需要家庭 和教會的攜手合作的,期盼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兒童宗教教育能紮根、成長茁壯,

並孕育出具備有宏觀視野和慈悲博愛胸襟的宗教人。

林文琦(2002)指出宗教領域一直是學校正式課程中避免涉足的課題,但宗 教卻是人類文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場域,因此認為有必要在學校課程中探討這方 面的議題,特別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應建立正確的信仰觀念,以避免因無知而 落入迷信的陷阱。而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給予教師自編教材的空間,宗教課 題的探討應是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課程可以著墨的部分。

綜觀國內宗教議題在學校教育上的研究,多著墨於大學或高中之中,高中又 與生命教育有所相關。再者,就宗教於學校教育中的合法性問題,有關法律層面 的探究為另一重點。而小學教育與宗教相關研究仍屬少數,在陳忠雄的研究中指 出,小學教育內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宗教教育的相關活動,因此,有關小學內一般 性宗教教育課程的規劃有其需要。而在謝麗惠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宗教教育中 認知知識的教導,最好能與學童的認知發展配合,才能獲致較佳的成果。而林文 琦的研究顯示出,社會學習領域與宗教教育有其聯繫關係。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