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的源流及關係

第三節 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關係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因同承於古代漢語而產生連結,但存於兩者中的古漢語詞彙受各自 語境而變化,如前兩節所述,客語的變化與其族群的歷史相關,客家族群大範圍的遷移,

使客語兼收了南北特色;漢字入韓後,其發展與執政者的語言政策相關,因此在說明「客 語與族群關係」及「韓國漢字詞與語言政策變化」後,本節將進入詞彙層面,先分述客語 詞彙系統及韓國漢字詞彙系統,在韓國漢字詞部分,著重漢字受韓文影響下的改變,接著 再綜述兩者詞彙的異同。

一、客語詞彙系統  (一)客語詞彙來源

如本章第一節所論述,現在的客家族群是鎔鑄許多族群、文化的共同體,此點也清楚 地反映在客語詞彙裡,客語詞彙來源主要可分為「漢語來源」及「他族群語言來源」其及

「外來語」三大類,前者或取自古代通語,或取自近代漢語,例如:李惠昌考「钁鋤」吸 收單音詞「钁」及「鋤」指鋤草的農具;112客語詞彙中來自其他族群語言來源又可再細分,

有的取自古代方言,有的取於現代方言,例如:來源於古百越語的「墟」表集市,莊初升:

「《太平寰宇記》:『容州(在今廣西)夷多民少,不習文字,呼市為墟。』古百越族的後 裔——操壯侗語的諸民族,今天有的還稱集市為『墟』」。113「擺」指次、回,同樣也是 來自古越語;114客語詞彙中豐富的外來語顯示客家話的包容力,外來語的多樣來源體現客 家族群僑居地特色,許多詞彙中包含強烈的地方性,援引黃雪貞〈客家方言的詞彙和語法 特點〉所舉印尼僑居地客語之例於後,先引客語詞彙再以括弧附註現代漢語詞義,並說明 出處:食羅帝(吃麵包,語源為印尼語,印尼語的麵包、餅乾為「roti」)、倒隆人(幫助人,

語源為印尼語,印尼語的幫助為「tolong」)。115袁家驊以為客家話因近粵、閩地區而受其影 響,如「 」(能幹,借自粵語方言)、「糜」(粥,發音可能受閩南方言影響)。116這些具地

112 李惠昌,〈客方言口語中的古詞語考辨—為客家研究學術交流會而作〉,《汕頭大學學報》,第8 卷第 1 期(廣 東,1991),頁 39。

113 莊初升,〈從方言詞彙看客家民系的歷史形成〉,《韶關大學學報》,第 19 卷第 2 期(廣東,1998),頁 5。

114 莊初升,〈從方言詞彙看客家民系的歷史形成〉,頁 5。

115 黃雪貞,〈客家方言的詞彙和語法特點〉,《方言》,第4 期(北京,1994),頁 274。

116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頁 169。

42

方特色的詞彙與地緣關係極深,主要受另一語言滲入影響,屬區域性的語言變化,有些並 不通行於所有的客語區,值得注意的是客語還受到漢語方言以外的語言影響,「英文」及

「日文」為其常見來源,如:〈梅縣客家方言詞彙散論〉中有「恤衫」之「恤」借自英語

「Shirt」、「夾克」借自英語「Jacket」之例;117日本漢字中以「番號」表示「號碼」,客 語詞彙裡亦有「番號」一詞。

(二)客語詞彙的特色

1.單音節詞豐富

客語詞彙中豐富的單音節詞彙可能承自古代漢語,王力指出漢語複音化前經歷一段混 亂的組字時期,「險、阻、隘」為同義詞,可互相組合也可單獨使用,又「饑饉」一詞在 朱熹為《論語》做注文中是分開解釋的,118可見有些詞彙在古代為單音節詞,而後的發展 趨勢是從單音節走向多音節,這樣的漢語構詞特性被保留在客語詞彙。袁家驊書中指出「就 i、iu、im、in、ip、it、e、eu 八韻,以韻母為經、聲母為緯來看,在343 個詞中,複音詞 不到70 個」,119今列舉客語能力考試詞彙之單音節詞並附註其意義、例句於下,以明其特 性:

客 語 詞 彙 : 投(告狀) 例 句 :

中 文 解 釋 : 你如果再罵,我就要向爸爸告狀喔!

客 語 詞 彙 : 砸(強壯)

例 句 : 佢身體當(蓋)砸,恁寒個天還著短袖衫。

中 文 解 釋 : 他身體很強,這麼冷的天氣還穿短袖衣。

117 陳亦良,〈梅縣客家方言散論〉,《暨南學報》第 15 卷第 1 期(廣東,1993),頁 142。

118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1),頁 89。

119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頁167。

43

上列兩例中,前一例所列客語詞彙當動詞使用,後一例則為形容詞,是故單音節詞不 僅限於一類詞性,又對應客語詞彙與其中文解釋,客語詞彙中皆為單音節詞,但運用在現 代漢語時,卻需以相對應的多音節詞表示之,再次顯露了古代漢語由單音節詞轉變為現代 漢語的雙音節詞的痕跡。

2.詞綴特殊 (1)前綴:阿、老

「阿」在客家話中可視為含有尊敬意味的詞頭,多用與長輩的稱呼結合。例如:阿公(祖 父)、阿婆(祖母)、阿爸(父親)、阿伯(伯父)、阿叔(叔叔),另外還可與名字相結合,例如:

「阿英」、「阿豐」、「阿雄」,這樣的稱呼方式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可用於 晚輩及同輩,除了含尊敬意味外,還有親暱的意思。

「老」字有不涉及實質意義者,如「老鼠」、「老虎」,若用於人物類詞彙則表示與 被稱呼對象的親切關係,可用於平輩及晚輩的稱呼或後接人的姓。「老」字可能包含文化 層面意義,用來表示「長久的關係」,因可以偕老,所以「老」字做為詞綴更能拉近人與 人間的關係。

老公(丈夫)、老姐(妻子)、老弟(弟弟)、老妹(妹妹)、老侄(姪子)、老李 (2)中綴:其構詞形式為「A 打 A」,表示數量大。120

千打千、萬打萬、斤打斤、丈打丈、廟打廟、缸打缸、陣打陣 (3)後綴:仔、公、牯、嫲、頭

a.仔

此詞綴運用範圍極廣,有時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兒」、「子」,當作為動物、稱呼 的詞尾,有時被大量地運用在形容詞上。列舉「客語能力認證詞彙」詞例,並於括弧中附 註現代漢語語意於下:

動物:

雞仔(雞)、鴨仔(鴨)、牛仔(牛)、豬仔(豬)、羊仔(羊)、狗仔(狗)、馬仔(馬)、鳥仔(鳥)、

蠶仔(蠶)、魚仔(魚)、蟲仔(蟲)、獅仔(獅子)、猴仔(猴子)、蚊仔(蚊子)、月鴿仔(鴿子)、

白鶴仔(白鶴)、 (青蛙)

120 謝永昌,《梅縣客家方言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頁 279。

44

器物用品:

杯仔(杯子)、罐仔(罐子)、紐仔(扣子)、鑽仔(鑽子)、鉗仔(老虎鉗)、刀仔(刀子)、盤仔(盤 子)、筷仔(筷子)、鑊仔(鍋子)、蓋仔(蓋子)、索仔(繩子)、遮仔(傘)

對人的稱呼

嬰兒仔(嬰兒)、細孲仔(小孩)、細妹仔(女孩/女性)、細徠仔(男孩/男性)、細妹條仔(少女 /年輕女孩)、細徠條仔(少男/年輕男孩)、侄仔(侄子)、阿姨仔(小姨子)、妻舅仔(小舅子)、

息仔(曾孫)、

對人的蔑稱

鱸鰻仔(流氓)、賊仔(小偷)、落仔(騙子)、小使仔(工友)、苦力仔(苦力)、掌牛哥仔(牧童)、

承勞仔(僱工) 形容詞詞尾:

緊拚拚仔(形容急迫的樣子)、面皮皮仔(厚著臉皮)、勉勉仔(尚可)、煞煞仔(儘速地、賣 力的、積極的)、定定仔(沉著穩定的)、暢蹀蹀仔(形容高興的樣子)

b.公

「公」加於動物名詞之後多數指涉性別,例如:「鳥公」、「雞公」、「鴨公」,分 別表雄性的鳥、雞、鴨,但部分詞彙中的「公」則沒有強烈的性別區分概念,如碗公(大碗)、

蝦公(蝦子)、蟻公(螞蟻)、大樹公(大樹)、石頭公(石頭)等,其中「大樹公」、「石頭公」

兩詞為敬稱,專指具有靈性的樹及石頭。

c.牯

用於人身上時多指男性,例如:大賊牯(強行掠奪別人財物的人)、大箍牯(身材肥胖的 男子)、大戇牯(愚笨的人)、「細憨牯」 (天真、癡傻的小男孩),「牯」多做為表雄性的附 加詞尾;用於動物時,則表公的動物,例如:狗牯(公狗)、牛牯(公牛)、豬牯(公豬)、貓牯(公 貓)、馬牯(公馬)、羊牯(公羊)、水牛牯(小公牛)。

d.嫲

指雌性的「嫲」有時略帶貶意,例如:顛嫲(瘋癲或不講理的女人)、痴嫲(笨女人);用 於無生物時,多數不涉及性別,例如:火車嫲(火車頭)、笠嫲(斗笠)、刀嫲(刀)、鑊嫲(鍋子);

用於動物時,多具性別標記,例如:鳥嫲(雌鳥)、雞嫲(母雞)、鴨嫲(母鴨)、豬嫲(母豬)、

45

貓嫲(母貓)。帶有性別區別的用法可能與百越民語言有關,羅肇錦以為由於客語與畬、瑤、

彝語同源,所以客語中部分詞彙採「名詞+性別標記」詞序,121客語詞彙中是沿襲彝、瑤、

畬的慣用法,例如:現代漢語「公雞」是以「公」為形容詞表「雄性」形容名詞「雞」;

在客語詞彙中則以「雞公」表示,一樣是「雄性的雞」之義,但是詞序顛倒。客家話與畬、

瑤、彝語是否同源尚待進一步的論證,羅肇錦所舉的詞例指出客語詞彙與南方民族語言的 同質性,我們可以說客語與百越民族語言曾相互影響,故可在現行語言中彼此呼應。

3.多疊字

客語疊字詞彙為特色之一,除名詞、時間詞、量詞、動詞外,形容詞類亦多疊字形式,

且動詞疊字詞含「快速」完成該動作的意思,形容詞疊字詞則多與「仔」結合,使形容詞 更加生動。

(1) 名詞、時間詞、量詞

人人、隻隻、碗碗、杯杯、盞盞、年年、月月、日日、時時等。

(2) 動詞

拭拭、寫寫、洗洗、炒炒、看看。

(3) 形容詞

性暴暴仔(個性暴躁的樣子)、頸橫橫仔(桀驁不服的樣子)、氣凹凹仔(受氣的樣子)

仔(生氣的樣子) (極為疲憊的樣子)、面北北仔(不高興不理人的樣子)、面臭臭仔(臉 臭臭的)、目勾勾仔(望眼欲穿的樣子)。

121 羅肇錦,〈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頁 555-556。

46 82B.C.-918A.D.

高麗王朝 918A.D.-1392

朝鮮國

47 表格資料來源整理自:

1. 林從綱,《新編韓國語詞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安炳浩、尚玉河,《韓語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蔣為文,〈訓民正音與韓國文字之崛起〉,收入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主辦,「瞭解當代韓國民主政治」學術 研討會(臺北,2010),線上論文資料。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http://www.tisanet.org/act.htm,訪問日期:2011 年 10 月 5 日。

上表中的第一期箕子朝鮮到三國時代,主要的輸入來源是中國, 現代韓國漢字詞中可 能有許多字是承自於中國古代經典《論語》、《孝經》、《禮記》、《左傳》、《尚書》、

《周易》等的漢字,列舉《新編韓國詞彙學》之例於下:《孝經》:「和睦、身體、父母、

富貴、君子、災害、天地、中心、長幼、慈愛」;《文選》:「娛樂、學校、植物、動物、

豐年、指南、生命、貧窮」;《左傳》:「即位、黃泉、首領、同盟、世子、負擔」。122新 羅時期朝鮮半島國家與中國唐朝往來頻繁,除了語言文字的傳播外,中國朝廷制度、文化 也被輸入,而後高麗王朝的科舉制度近於唐之科舉制度即為例證,《選舉志序》:「三國 以前,未有科舉之法。高麗太祖,首建學校,而科舉取士未遑焉。光宗用雙冀言,以科舉 選士,自此文風始興。大抵其法,頗用唐制。」123科舉制度的施行可能讓大量中國經典裡 的漢字傳入朝鮮半島。

第二期高麗王朝時,漢字傳入的來源主要是佛教用語,同時還有蒙古詞彙傳入。高 麗王朝第四代君王光宗(西元949 年至 975 年在位)時,因科舉制度的實行,促使人們學習 漢文,且此時佛教興盛亦有推波助瀾之效,其影響深遠,使現代韓語中含大量佛教用語,

例如:「涅槃」、「佛陀」、「佛頂」、「佛號」、「佛會」、「佛典」、「佛剎」、「彌 勒佛」、「彌勒座主」、「菩薩」、「菩薩僧」、「菩薩戒」、「袈裟」、「羅漢」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傳入的佛教詞彙並非以梵文的形式出現,因為是透過中國傳入,所以這 些佛教用語應已先被「漢語化」,也就是說這些最初源自梵文詞彙先傳入中國,再輾轉以 漢字形式進入朝鮮半島。與高麗王朝對應的中國朝代約為五代、宋、元、明時代,其中西 元1271 到 1368 年的元朝因國勢強盛、疆域廣大,與高麗王朝交流頻繁,《高麗史》記元 壬宗曾賜書高麗:「書籍四千三百七十一冊,共計一萬七千卷,皆宋秘閣所藏」,124可見 高麗王朝初期時與元朝接觸頻繁,且高度重視唐宋典籍,隨著蒙古族的發展高麗王朝也受 到蒙古文化的影響,高麗王朝第二十五代君忠烈王(西元 1274-1308 年在位)於西元 1272 年

122 林從綱,《新編韓國語詞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頁 304。

123 《高麗史》卷七四,參考由首爾大學中文系教授허성도主持的「木版本《高麗史》數位化專案」資料。

124 鄭麟趾,《高麗史》(東京:武穆出版社,1908),頁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