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同形詞彙之古漢語成分比較研究 —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特有詞彙與相對應之韓國漢字詞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同形詞彙之古漢語成分比較研究 —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特有詞彙與相對應之韓國漢字詞為例"

Copied!
1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僑教學院東亞學系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Education for Oversea Chines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同形詞彙之古漢語成分比較研究 —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特有詞彙與相對應之韓國漢字詞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Hakka and Sino-Korean Characters. 黃奕學 Yi-Xue Huang 指導教授:王恩美 博士 何石松 博士 Advisors: Dr.En-Mei Wang Dr.Shi-Shung He. 中華民國 一百零一 年六月十四日 June 2012.

(2)

(3) 誌謝  “You can do it, if you really want.”是一句寫論文期間常常憶起的歌詞,每次遇到寫 作瓶頸時,總會以此勉勵自己,歷經一年多的努力,藉由師長的指導和同學幫助,我終 於在 2012 年 6 月 14 日通過畢業論文口試。能夠順利畢業首先要感謝家人的支持,讓我 能無後顧之憂地在家專心寫作,接著要感謝所有曾給予指教的老師們,包括口試委員古 國順老師、彭清欽老師、劉醇鑫老師、曾天富老師,以及論文指導老師王恩美老師、何 石松老師,兩位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指正論文盲點,又熱心地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在多 次的討論中,我摸索著自己的研究方法,也不禁佩服起老師們嚴謹的研究態度和精準的 見解。最後還要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韓哲旻、王峰、諶秋鳳、胡心宇,在韓文辨讀、 資料查找、精神支持上,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寫作期間,我帶著著師長、家人的期許, 總是兢兢業業地專注在寫作上,當然要感謝的人數不勝數,謹以此篇短文向所有熱心提 供幫助的朋友致謝。.  . i.

(4) 摘. 要. 韓國漢字詞與方言比較多數為語音分析,學者們多認為客語與韓國漢字詞的發音相 當接近,然而在少數詞彙比較研究中,卻得出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相似度低的結果, 此音義不同調的現象,引發本文對詞彙研究的興趣,在前人的詞彙研究中,學者們雖肯 定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與古代漢語有著深厚淵源,卻未進一步討論,也許以此切入, 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是以本文從古漢語層面討論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的關係,並從 詞彙比較差異中,分析造成差異的可能原因。在「客語能力認證考試」客語特有詞彙及 其對應之韓國漢字詞的範圍中,以韓國漢字詞與客語詞彙進行對比後,發現兩者多數承 於古代漢語,由於客語及韓國漢字詞形成時,承自相近時期的古漢語來源,所以兩者有 許多同形同義詞彙,但又因詞彙發展環境不同,而產生同形異義詞。. 關鍵字:客語詞彙、韓國漢字詞、古漢語、詞彙比較. ii.

(5) Abstract Most researches of comparison between Korean hanja and Chinese dialect focus on pronunci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ose researches, the pronunciation of Korean hanja and Hakka is very close. However, in some character compareson , they analyzed that the character between Korean hanja and Hakka is not that close. Therefore, for explaining this situation,we take th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 as a clue to see the homophyly between them. We expect to see the connectio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in this research. To conclud of this research, Korean hanja and Hakka characters are similar because they got the same ancient chinese chacasource.. Key words:Hakka, Sino-Korean, Ancient Chinese, Grapheme comparison.. iii.

(6)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重要概念界定 ..................................................................... 2 一、研究架構 ....................................................................................................................................................... 2 二、重要概念界定 ............................................................................................................................................... 3. 第三節 相關研究探討與回顧 ............................................................................. 6 一、漢語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研究資料 ............................................................................................................... 6 二、中國方言與韓國漢字詞比較資料 ............................................................................................................... 7 三、研究貢獻 ..................................................................................................................................................... 10. 第二章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的源流及關係 .......................... 12 第一節 使客語詞彙內涵豐富的客家族群歷史 ............................................... 12 一、中國的客語 ................................................................................................................................................. 12 二、台灣的客語 ................................................................................................................................................. 20. 第二節 漢字入韓與韓國語言政策的關係 ....................................................... 24 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醞釀期 ..................................................................................................................... 24 二、漢字在韓國的發展與語言政策的關係 ..................................................................................................... 32. 第三節 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關係 ............................................................... 41 一、客語詞彙系統 ............................................................................................................................................. 41 二、韓國漢字詞的詞彙系統 ............................................................................................................................. 46. iv.

(7)     第三章    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彙比較 ............................... 56 第一節 詞義演變理論—E N T 詞彙模式 ......................................................... 56 第二節 同形同義詞彙—古漢語的保存 ........................................................... 60 一、同形同義詞彙比較 ..................................................................................................................................... 60 二、同形同義詞的共源性 ................................................................................................................................. 76. 第三節 同形異義詞比較—歷史地緣的分化 ................................................... 80 一、同形異義類詞彙比較 ................................................................................................................................. 80 二、客語及韓國漢字詞的異質性 ................................................................................................................... 106. 第四章    客語及韓國漢字詞差異說明 ................................ 111 第一節 客語及韓國漢字詞產生共源性的原因 ............................................. 111 一、同承自古代漢語、具相同的文化詞彙 ................................................................................................... 111 二、客語及韓國漢字詞形成時間相當 ........................................................................................................... 115 三、相對封閉的環境 ....................................................................................................................................... 116 四、相似的被殖民經歷 ................................................................................................................................... 116. 第二節 客語及韓國漢字詞產生異質性的原因 ............................................. 117 一、韓國漢字詞與古漢語相承性略高於客語詞彙—古漢語被保存的形式不同 ........................................ 117 二、客語詞義變化較多—詞彙中的古漢語活性不同 ................................................................................... 117 三、韓國漢字詞詞義變化多為詞義縮小—語法規律不同 ........................................................................... 118 四、客語詞彙近代漢語來源較高、韓國漢字詞較低—語言政策不同........................................................ 118 五、客語詞彙近代漢語來源較高、韓國漢字詞較低—借詞來源不同 ........................................................ 119.   v.

(8)   第五章    結論 ........................................................................... 120 第一節 研究成果 ............................................................................................. 120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期許 ........................................................................... 122. 參考書目 ................................................................................... 123 附錄一 ........................................................................................ 129. v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韓國漢字詞與方言比較研究處於起步階段,學界對韓國漢字詞與哪一漢語方言音系最 相近尚未有定論,部分學者主張漢字音與客語關係密切,如:嚴翼相肯定客語與韓國漢字 詞的語音相似度,另鄺紹賢之論文〈現代客家話와現代韓國漢字音의聲韻比較〉1指出客 語及漢字音的聲母系統非常相近,嚴翼相主張客語及漢字音相似度最高,2客語——韓語 研究由此闢出一條新路,然 此領域研究偏重語音分析, 在近幾年才把注意力轉移到詞彙 比較上。在語音研究的基礎上,嚴翼相進而想從詞彙相似度來印證音韻關係,然而卻得出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詞彙相似度很低的結果,嚴翼相對此「音韻、詞彙不同調」現象提出具 參考價值的解釋,值得注意的是,此類詞彙研究雖肯定方言及韓國漢字詞中同存有大量古 漢語成分,卻未針對古漢語成分進行分析,若由此切入,或許可自不同的角度得出新看法, 加以客語相對地較現代漢語更貼近古漢語,若以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進行對比,可避免 以現代漢語作比較時的盲點,應能更清晰地描繪出兩者的古漢語成分,故本文將對客語、 韓國漢字詞之古漢語成分展開研究。. 二、研究目的  客語是個內涵豐富、寓意深厚的漢語方言,客語悠久的歷史再加上客家族群多次遷徙 之故,使得客語兼顧南北、會通古今;而朝鮮半島自古以來與中國關係密切,韓國漢字詞 中亦保存大量的古代漢語,而又兼含自身特色,故可視古漢語要素為兩者對比橋樑。本文 在「客語能力認證特有詞彙」3與相對應韓國漢字詞中,以詞彙的古漢語成分來看詞義演變, 並比較詞彙的型態與意義,主要討探兩詞彙差異,再說明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希望能做為 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研究的參考。. 1. 參鄺紹賢,〈 現代客家話와現代韓國漢字音의聲韻比較〉(首爾:漢陽大學校中語中文學科碩士學位論文,. 2000 年),頁 83-92。 2. 嚴翼相,〈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類似度〉 ,《語言暨語言學》第 6 卷第 3 期(台北,2005),頁 495。. 3. 本研究之「客語特有詞彙」主要指客語能力認證考試詞彙中與現代漢語用詞意義、構詞相異者,又為研究 需要亦兼收「客語詞彙資料庫系統平台」 、 《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 、 《台灣客語辭典》 、 《客家話北方話對照 詞典》之客語詞彙,且盡量避免採用同於現代漢語之客語詞彙。. 1.

(10)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重要概念界定  一、研究架構   為求研究的客觀性,本文語料選定力求用字公允、準確,在客語方面,以行政院客家 委員會主辦之「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詞彙為依歸,並參考《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 4. 線上「臺灣客語詞彙資料庫」、5線上「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6「台灣客家語. 書寫推薦用字」,7因本題以「詞彙比較」為重心,故不拘泥於各客語腔調詞彙兼採之,但 為求系統性及效率,將以最多人使用的四縣腔客語詞彙為主,其他腔調詞彙為輔;韓國漢 字詞部分,因本題將從「現代韓國漢字詞」回溯其歷史根源,所以語料來源限定於「現代 詞彙」,又為求韓國漢字詞的公正性,採用《韓漢大字典》、8《韓中活用辭典》、9線上「國 立國語院標準國語大字典」、10線上「never 韓國漢字詞字典」11之韓國漢字詞釋義。 本文依「詞彙揀選」、「詞彙語源搜尋與比較」、「詞彙異同探討」三步驟書寫。詞 彙揀選分兩層次,為了與「漢語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研究」做區分,其一袪除客語能力認證 初級、中高級詞彙中形義同於「現代漢語者」,例如:「甜湯」、「專員」、「起轎」等, 因主要以「詞義」做為揀選標準,故漢語及客語形態相同、詞義不同者亦收之,如:客語 詞彙「車牌」指「公車站牌」,現代漢語「車牌」指「掛於汽、機車的長型號碼牌」,兩 者雖同形但詞義不同。由此法得「客語特有詞彙」中高級詞彙 413 條、初級詞彙 932 條; 其二為「客語特有詞彙」找尋對應的韓國漢字詞,得本研究主要比較語料 198 組詞彙,其 中初級詞彙佔多數。. 4. 何石松、劉醇鑫主編,《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臺北:北市客委會,2007)。. 5. 臺灣客語詞彙資料庫 http://wiki.hakka.gov.tw/. 6. 線上「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 7. 「台灣客家語書寫推薦用字」 http://www.edu.tw/download_list.aspx. 8. 劉佩霖主編, 《韓漢大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9. 民眾書林編輯局,《韓中活用辭典》(首爾 ﹕民眾書林出版社,2004)。. 10. 線上「國立國語院標準國語大字典」http://124.137.201.223/main.jsp. 11. 線上「never 韓國漢字詞字典」http://hanja.naver.com/. 2.

(11) 完成詞彙揀選後,在第一章緒論後,為聯繫韓國漢字詞與客語詞彙並闡明兩者比較的 可能性,第二章先分述客語及韓國漢字詞發展歷史的源流,再說明兩者的詞彙系統,釐清 本研究兩比較對象的背景;第三章重心在語料比較,先說明本研究的和心理論「ENT 詞彙 模式」,再以其「廣義轉移」、「擴大」、「縮小」之詞彙演變現象為準,分析古漢語成 分在客語詞彙及韓國漢字詞中的變化,接著為求詞彙比較的系統性,將語料分為「同形同 義」、「同形異義」詞彙,並依詞類及「客語能力認證中級、中高級基本詞彙」編號表列, 再比較說明其異同及詞義演變;第四章就前章成果,就兩者共源性及異質性,分節探討兩 特性共存於客語及韓國漢字詞的原因;第五章為結論,除本研究結論外,另述及研究限制 及期許。. 二、重要概念界定    (一)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為標準的正當性 本研究最初嘗試以韓國以「國家公認漢字資格考試」之 1569 條核心詞彙為主,並於 「客語能力認證詞彙」搜尋相對應之客語詞彙,希望將兩比較詞彙同置於「檢定考試詞彙」 平臺上,但比對結果發現可對應的詞彙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可能是兩詞彙來源的收錄目 的、使用對象、選字的原則不同,所以兩檢定考試間存有許多差異,若仍執著於「檢定考 試詞彙比較」,則所得語料過少,將降低研究的可信度。是以本題轉而一以「檢定考試詞 彙」為主、一以辭書對應的方式選定語料範圍,經過一番搜尋與比較,最後決定以「客語 能力認證考試」詞彙為主,再於辭書中為之尋找相對應的韓國漢字詞。 比較客語及韓國漢字詞各檢定考試後,考量「客語能力認證考試」之主辦單位為台灣 行政院客委會,詞彙收錄編輯時,藉政府的力量延攬各方客語人才,具一定的公信力與嚴 謹度,故本題以此為標準。反觀韓國的檢定考試,自 2000 起出現各式各樣的漢字檢定能力 考試,較通行的有「漢字能力檢定」、「漢字資格檢定」、「韓國漢字檢定」、「國家公 認漢字資格考試」、「漢字檢定能力考試」、「國家公認漢字漢文指導師資格考試」、「漢 字混用國語實力評價」等漢字考試,皆是由民間協會主辦,林立的檢定考試顯得標準較紛 雜,選定任一檢定考試詞彙恐流於偏頗,故轉求在編定上相對嚴謹的辭書。 客語詞彙本身有許多用字分歧現象,例如:指稱「兒子」的客語詞彙有「倈仔」、「徠 仔」、「賴仔」等寫法,這樣的選字差異導因於早期未有統一書寫系統辦法,在客家話相 關作品中只好各自依作者之見選字表述客語,因此造成客語詞彙用字百家爭鳴情況,幸而 台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以「客語能力認證」系列書籍定下較公允的詞彙使用規範,本文以. 3.

(12) 客委會訂定詞彙為準展開研究,並斟酌參考《客語詞庫》12及線上「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13. 用字,文中遇待議詞彙時,則兼採其他工具書及師長建議,試著提出其他可能用字,並概. 略說明原因,以供參考。 坊間的客語詞彙書籍可分兩大類:「學校客語教材」、「辭書」,其用字多取決於編 輯群的認定,例如:表客語「屁股」的用字有「屁股」、「㞓胐」、「屎胐」、「勢窟」、 「㞓胐」等,同一詞彙在各版用書中不盡相同;而客語辭書方面則存在「腔調收字不齊」、 「地域性用詞註記不明」等問題,這樣紛亂現象阻礙著客語書面化及客語教育的推廣。「客 語能力認證考試」是唯一官方考試,配合考試每年修訂出版詞彙彙編,可降低詞彙的錯誤 率,現最新版本各級別詞彙計 6642 條,14皆為常用、爭議性較低的詞彙,遇待議字詞彙加 註用法,並將四主要腔調詞彙分冊,各書加註地域性用詞。由於此套彙編質量較高、腔調 收錄全面,且官方考試用字為未來趨勢,故本文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詞彙為語料來源。. (二) 古漢語範圍 本研究之古代漢語時間範圍指「上古漢語」、「中古漢語」。此分法同於一般漢語語 音學所指的「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代漢語」,「上古漢語」指先秦到漢朝時 期,「中古漢語」指南北朝、隋唐,「近代漢語」的時間界定較不明確,從語言上來說, 是指與北京官話接近的漢語。由於客語詞義包含古今,而韓國漢字詞從漢字傳入之初一直 到近代仍持續不斷地接觸漢語,所以兩者詞彙中的語義成分來源的時間範圍極廣,中古漢 語應與之有著密切關係,然而上古漢語的淵源亦不容忽視,故本題將上古漢語及中古漢語 同視為古代漢語;又為與前賢之「現代韓語及現代漢語詞彙比較研究」做區別,考量「詞 彙的多元包容性」、「與現代漢語的區隔性」,本研究語料收錄時,去除與現代漢語相同 的客語詞彙,再為之找尋對應的韓國漢字詞,同樣地為詞彙尋找古代漢語根據時,應排除 以現代漢語根據的詞彙,由於現代漢語確立與清代「北京官話」息息相關,所以本研究視 清代以後的資料為近代漢語。. 12. 何石松、劉醇鑫主編,《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 ,頁 1-1042。. 13.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是一部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客家語組」建置的線上辭典。參考網址:ht 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 14. 參考附錄一: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中級、中高級詞彙彙編比較表。. 4.

(13) (三) 現代客語詞彙及客語特有詞彙 「現代客語詞彙」是一套適用於記錄客語的文字,其書寫系統以漢字表達,為能順利 進行客語教材中的討論,需將「現代客語詞彙」一詞說明清楚,本文所指「現代語詞彙」 為語料來源15中的客語詞目,多數字詞形、義與現代漢語相通,如:「甜湯」、「司令」、 「藥行」等,部分詞彙則為客語特殊組詞用字,即「客語特有詞彙」,其定義為:客語能 力認證考試詞彙彙編中,部分意義、構詞不同於慣用的現代漢語詞彙,又分「特殊組合詞 彙」或「為符合客語特性而新造的客語字詞」,前者如:客語詞彙「赴車」指「趕車」, 雖「趕」、「車」皆為現代漢語字詞,但卻未見此組詞形式,又如:「單淨」指「僅僅」, 客語詞彙「分」指動詞「被」等,後者如:「. 擔」指「挑擔」,其中「. 」為新造字,. 詞類詞彙占極少數。 客語與現代漢語詞彙雖使用相同的書寫系統,但為求貼近各個詞彙之發音及語義,而 選用不同字詞表達,且客家詞彙裡還包含了悠遠的客家族群歷史與文化,一系列關於耕作 的用語透露出客家族群的耕作文化,如:耕山人、耕田人、旱田、田埂、田邊、佃農、打 田、蔭田、河壩田、改田角、良田、落田、麥田、田脣等;諸多米製品詞彙顯示客家族群 的飲食特色,如:粄圓、發粄、紅粄、蘿蔔粄、麥粄、九層粄、菜頭粄、甜粄、艾粄、面 帕粄等,又可從器物用品類詞彙推敲客家族群的生活型態,例如:「笠嫲」指斗笠,此詞 彙不僅透露客家族群大量外出工作的需求,還運用了特殊的客語詞綴「嫲」;另可從親屬 稱謂詞彙看出傳統儒家禮教,婚喪喜慶類詞彙則有助於瞭解客家族群的禮節面貌,所以客 語詞彙裡的文化訊息是解讀客家族群的載體,值得細細分析。. 15. 本研究之「客語語料來源」主要指「客語能力認證考試詞彙」 ,又為研究需要亦兼收「客語詞彙資料庫系. 統平台」 、 《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 、 《台灣客語辭典》之客語詞彙,且盡量避免採用同於現代漢語之客語詞 彙。. 5.

(14) 第三節    相關研究探討與回顧  一、漢語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研究資料  此類資料多為「成為教學參考」而做,或使學習中文者能更清楚韓漢差異,或使教授者 能更瞭解學習難點,這些資料是方言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研究的重要參考,不僅能借鏡其比較 方法,還可做為韓國漢字詞與方言比較的基礎。韓國漢字詞的研究在韓國及中國等地資料豐 富,尤其兼具兩種語言學識者已默默耕耘許久,語音研究方面,例如:李妍林在〈韓‧中漢 字現代讀音比較研究〉16中以 1800 個韓國教育用基礎漢字中的破音字為考察語料,說明在這 些破音字中只有 67個是韓國特有的,其它全部保留了中國中古音,以證韓國破音字的讀音保 留許多中國中古音。而後還有徐建宏於1999年之〈韓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的對比研究〉、17宋 尚美2001年之〈漢韓同義詞對比研究—以名詞為例〉;18形、音、義比較資料方面,2001年全 香蘭的〈韓中漢字比較研究〉19論述全面,分韓國漢字現狀、漢字政策、對外漢語教學三方面 的影響進行論述。以韓國所有漢字為範圍,比較韓國固有漢字之構成和漢字的簡化、探討中 國漢字與韓國「訓民正音」的關係,並分別論述韓國漢字詞同形同義、同形異義、異形同義。 2005年徐新偉的《中韓漢字比較研究》以 2905 個《漢語水準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漢 字和 3000 個韓國常用漢字為範圍,採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從中韓常用字中採樣,比較了 字量、字形、字音、字義。樸貞愛的〈韓國教育用基礎漢字和中國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比較研 20. 究〉 以韓國教育用基礎漢字和中國現代漢語常用漢字為範圍,除字量的比較外,文中統計韓 中共用漢字,再從字形、字義方面分類,對同形同義、同形多義和同義殊字進行比較。. 16. 李妍林, 〈韓‧中漢字現代讀音比較研究-異音別義字를 中心으로-〉(首爾:淑明女子大學碩士論文,1988. 年)。 17. 徐建宏,〈韓語詞彙和韓國語漢字的對比研究〉, 《遼寧大學學報》 ,第 158 期(瀋陽,1999),頁 107-110。. 18. 宋尚美,〈漢韓同義詞對比研究—以名詞為例〉, 《漢語學習》,第 4 期(延吉,2001),頁 55-62。. 19. 全香蘭,〈中韓漢字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1 ),頁 1-146。. 20. 朴貞愛, 〈韓國教育用基礎漢字和中國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比較研究〉(首爾:檀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5 )。. 6.

(15)   二、中國方言與韓國漢字詞比較資料  (一)語音比較資料 這類的研究資料顯示,學界逐漸把注意力從「韓漢比較」轉移到「漢語方言及韓國漢 字比較」研究,且一開始專注於音韻研究上,如:嚴相翼〈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 類似度〉21依據鄭錦全的計量方法統計兩者間的溝通度,雖某些學者認為韓語和粵語連結性 最強,但嚴翼相依鄭錦全的語音類似度為比較準則,研究出的結果反而是客家話最接近韓 國漢字音;222005 年的〈韓國漢字音和相近中國方言搜尋〉同樣是以鄭錦全的測定方法, 提出較科學的數據,並指出「粵方言」與韓國漢字詞的溝通度最高,其次是客方言」、「贛 方言」,再次為「閩方言」,而在「語音類似度」方面,仍舊是客方言與漢字音最接近, 而後才是閩方言,粵方言再次之。23另外鄺紹賢〈現代客家話와 現代 韓國 漢字音의 聲韻 比較〉24指出現代韓國漢字音和客家話語音系统對應度極高,尤其體現在「聲母」方面。由 此可知,在客語與韓國漢字詞詞彙比較前,還有音韻上的關係作為基礎。. (二)詞彙比較資料 1. 2005 年金元中〈韓國漢字詞與中國方言詞彙比較〉、崔玉和〈韓國漢字詞與中國方言 詞彙比較〉 這兩篇文章的選詞範圍同為《漢語方言詞彙》25中各方言詞彙的代表字,〈韓國漢字詞 與中國方言詞彙比較〉指出與韓國漢字詞相似度最高的是北京占 75%,最低的是建甌占 4 21. 嚴翼相,〈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類似度〉 ,頁 483-498。. 22. 嚴翼相,〈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類似度〉 ,頁 495。. 23. 엄익상 ,〈한국 한자음과 가장 가까운 중국 방언 찾기〉, 《중국어문학논집》,제 31 호( 서울:2005), pp. 7-28。 24. 鄺紹賢,〈現代客家話와現代韓國漢字音의聲韻比較〉(首爾:漢陽大學校中語中文學科碩士論文, 2000), 頁 83-92。 25. 《漢語方言詞彙》含 20 個方言:北京、濟南、西安、太原、武漢、成都、合肥、揚州,蘇州、溫州,長. 沙,雙峰,南昌,梅縣,廣州,陽江,廈門,潮州、福州、建甌,收 1230 條基本詞彙,並分 9 詞類:名詞、 動詞、形容詞、代名詞、數詞、量詞、副詞、介詞、連詞,其中名詞最多占 52.7%,共 648 條詞彙。參考北 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語言學教硏室編,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頁 1-5。. 7.

(16) 6%」;26金元中認為相似度最高的是官話方言,占 67.6%,包含北京、濟南、揚州、西安 等地,較低的閩方言,占 38.2%,包含潮州、福州、建甌等地。27嚴翼相還指出這兩篇文章 選字條件的設定較偏向北京地區,所以該設定有一定侷限,故嚴翼相於其文〈韓國漢字詞 名詞和相近中國方言搜尋〉28重訂新的選字條件進行研究,此文之詳細結果見下面第三點。 大體來說這兩位是最早關注方言詞彙與韓國漢字詞關係的學者,雖其研究具一定的時空限 制,但卻啟發後世對方言詞彙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的關注,不失為拋磚引玉之作。 2. 2006 年金泰京〈韓國詞彙與閩方言詞彙比較〉 文中29指出許多懂中國方言的人表示閩方言與韓國漢字詞非常類似,進而引發作者對閩 方言詞彙起源、特徵的興趣,此文目的除了聚焦在閩方言上,還藉由詞彙比較探討閩方言 與韓國漢字詞的類似度及其原因,主要以閩南方言四區域:閩南-廈門、閩北-建甌、閩東福州、廣東-潮州語為比較中心,還加入其他官話、方言一同比較。此文結論指出重點如下: 一、閩南方言中的廈門地區與韓國漢字詞共有的詞彙比例最高。二、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 時間應與古漢語向南傳播的時間相當,所以兩地距離雖遙遠,詞彙一致性卻很高。三、閩 南地區因地形較封閉,所以方言中仍保有豐富古漢語成分,朝鮮半島則是因為傳入的漢字 與原語言體系不同,所以韓國漢字詞變化不大。 金泰京〈韓國詞彙與閩方言詞彙比較〉縮小了被比較方言的範圍,並注意到古漢語成 分在韓國漢字詞與閩方言間所扮演的橋梁角色,再以此推測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可能時 間,詞彙比較部分主要以閩南方言與韓國漢字詞為主,為了能凸顯閩方言特點,於詞彙比 較時,仍然加入其他方言與官話。作者還在文中指出南方方言不僅具有「音韻共有」的性 質,連詞彙也具共有的現象,這樣的特點可作為方言分區的參考,30此文考慮到閩方言中各 區域的差別,作法全面值得參考。. 26. 최옥화.,〈한국한자어와 중국방언 어휘비교〉( 서울:한양대학교 학사졸업논문,2005)。. 27. 김원중, 〈한국한자어와 중국방언 어휘비교〉( 서울:한양대학교 대학원 중국방언학 연구보고서,2005). 。 28. 엄익상, 〈한국 한자어 명사와 가장 가까운 중국 방언 찾기〉, 《중국어문학논집》 ,제 43 호(서울,2007). 。 29. 김 태 경 ,〈 한 국. 어휘와. 閩방언의. 어휘. 비 교〉, 《中國學報》 ,第 54 輯(首爾,2006),頁 19-35. 김 태 경 ,〈 한 국. 어휘와. 閩방언의. 어휘. 비 교〉,頁 26。. 。 30. 8.

(17) 3. 2007年嚴翼相〈韓國漢字詞名詞和相近中國方言搜尋〉 〈韓國漢字詞名詞和相近中國方言搜尋〉運用鄭錦全的電腦計量方法找出與漢字最相近 的中國方言,做為推測韓國漢字詞流傳的途徑與分化現象的參考,其語料範圍為《漢語方言 詞彙》31中的名詞,再依嚴翼相所定條件32篩選出148條詞彙,於表格比較形義異同,統計結 果得出「長沙」地區方言詞彙最接近韓國漢字詞,其次為「北京」,最後為「梅縣」,且「北 部方言」最接近韓國漢字詞,其次為「中部方言」,「南部方言」則最與韓國漢字詞相距最 遠。嚴翼相另篇論文得出客語是與漢字音相似度最高的中國方言,33所以對此詞彙研究結果 頗感訝異,並進一步推測客語在音韻最接近韓國漢字詞,卻在詞彙方面與韓國漢字詞距離最 遠的原因,其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後,仍與中國北部、中部密切交流,因而湧入大量詞彙, 使得詞彙改變的速率大於音韻變化;其二、中國南部方言定著或分化的時機、發展的速度與 韓國漢字詞相當,故使漢字音與中國南部方言相近;其三、一般而言「音的變化」較「詞彙 的變化」來的保守,此點合於韓國漢字詞的音與詞彙變化現象。 嚴翼相首先注意到是音韻方面的比較,從中國上古音與百濟音比較開始,轉而注意到「漢 語方言」與「韓國漢字音」的關係,進行中國方言計量分析後,針對漢字音和方言的語音類 似度展開調查,並將對兩者音韻關係的興趣延伸到詞彙比較上。其研究中與本文關係密切的 為〈韓國漢字詞名詞和相近中國方言搜尋〉,此文提供了較為科學計量化的詞彙比較數據, 並注意到北、中、南三地與韓國漢字詞的親疏關係,還考慮到詞彙因距離產生的區域性差別, 因其肯定南方方言與韓國漢字詞相似的定著、分化、發展時機,也就是肯定兩者與古代漢語 的淵源,使本文欲從古代漢語資料著手,為客語及韓國漢字詞詞義關係找尋線索。 4. 鄺紹賢〈韓國漢字詞與南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 鄺紹賢認為「韓國漢字詞」和「客語」、「閩南語」相似度極高,文中藉找出三者異 同,拉近漢語方言與韓國漢字詞的距離。詞彙選定以「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 2000 字為. 31. 3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語言學教硏室編,《漢語方言詞彙》(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篩選原則:a 保存形義相同的詞。b 排除在漢語中可單獨使用,卻不能在韓國漢字詞中單獨使用的單音節. 詞,如:「風」在韓國漢字詞中不被單獨使用。c 保留同詞綴同義的詞,如:兩者同有「桌子」,韓國漢字詞 中無「金子」,則刪此詞。d 排除含不存於韓國漢字詞的詞綴之詞。e 排除同形意義詞彙,如: 「顏色」在韓 國漢字詞指「臉色」 ,漢語指「色彩」 ,形同義異故排除。參考엄익상, 〈한국 한자어 명사와 가장 가까운 중 국 방언 찾기〉 ,頁 152。 33. 見嚴翼相,〈韓國漢字音和中國方言的語音類似度〉 ,頁 495。. 9.

(18) 範圍,再依工具書34篩選出相對應的 366 詞彙,並考察三者的形態、意義,其結論重點如下: 一、三者中皆多「單音詞」。二、「韓國漢字詞」和「客語」、「閩南語」之對應詞彙的 基本詞素相同,但閩語、客語多會接具有方言特徵的字,例如:基本詞素「送信」後接「仔」。 三、 語義和形態上綜合對比後,顯示「韓國漢字詞」和「客語」的相似度比「閩南語」更 為接近。四、韓國漢字詞來源除中國外,也有大量日源漢字詞,客家話及閩南語亦同。35 此文指明韓國漢字詞和客語在詞彙的相似度較閩語高,但韓國漢字詞和客語在形態、語義 完全相異之詞彙比例卻比閩語來得高。作者認為韓國漢字詞與漢語方言詞彙上有關聯性, 故以量化統計之數字顯示其詞彙相似度,為韓國漢字詞與漢語方言詞彙比較研究提供很好 的參考,唯文章限於篇幅未一一將語料比較列出,所以使讀者無法做全面性的瞭解,實為 可惜。 大體而言無論是「韓國漢字詞研究」、「客語研究」、「韓漢比較」還是「韓國漢字 與漢語方言研究」,在前人的努力下早已耕耘出一片天地,但「韓國漢字與漢語方言研究」 仍有許多待發展的空間,尤其是韓國漢字詞與客語的比較研究,此領域雖然已從語音對比 研究建構兩者間的相關性,但是詞彙方面則不如語音研究般完善,尤其詞彙裡由古代漢語 所串聯的樣貌尚未被完全揭露,因此本文期待透過有系統的、有根據的比較,以詞彙中的 古漢語成分搭起橋樑,挖掘出更多客語詞彙及韓國漢字詞中的關連性。. 三、研究貢獻 在上節所討論的前人研究成果中,可發現客語及漢國漢字詞比較領域尚有許多研究空 間,本文對比較對象、比較方法做出較新穎的做法,並於研究中得出兩詞彙的差異,現將 本研究貢獻列點說明於下:. (一)以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比較為主軸 在韓國漢字詞及方言比較領域中,詞彙比較起步晚於音韻比較,音韻比較研究占多數, 雖然在前賢的語音研究中,高度肯定客語及韓國漢字詞的語音相似度,詞彙比較研究中卻 沒有單純以「客語」及「韓國漢字詞」比較者,較相關的研究僅有:〈韓國漢字詞與中國. 34. 詞彙依據資料在韓國漢字詞有『우리말 어원 500 가지』(예담)及『國語辭典』. (民眾書林);漢語方言中. 的閩客方言依據資料為『廈門方言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客家話通用詞典』(中山大學出版社),另 外也參考了網路線上詞典「客家語言能力認證」 、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詞典」 。語出鄺紹賢, 〈韓國漢字詞與南 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 ,〉 ,《中國語文學論集》 ,第 55 號(首爾,2009),頁 35。 35. 鄺紹賢,〈韓國漢字詞與南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 ,頁 48。. 10.

(19) 方言詞彙比較〉、〈韓國漢字詞與閩方言詞彙比較〉、〈韓國漢字詞名詞和相近中國方言 搜尋〉、〈韓國漢字詞與南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等,其中〈韓 國漢字詞與南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特以「閩客方言」為中心, 與本研究相關性較強,其結論指出相較於閩南語,客語與韓國漢字詞的相似度較高,36本 題以此延伸,將比較範圍做出新穎的設定,單獨抽離漢語方言中的客語,並以之與韓國漢 字詞比較。. (二)以「古漢語成分」作為客語及韓國漢字詞比較線索 在前賢的詞彙比較研究中,多著重形態、意義的分析比較,且研究中雖認同「漢語方 言」、「韓國漢字詞」與「古代漢語」有極大的淵源,卻未就其中的「古漢語成分」展開 研究,為求較全面地比較客語及韓國漢字詞,本文除了形態及意義比較外,再以兩者中的 「古漢語成分」切入,觀察其詞義演變的差異,期待得出較全面的詞彙比較結果。. (三)說明客語及韓國詞彙差異的可能原因 在比較客語詞彙、韓國漢字詞的詞義演變後,針對第三章所列的「古漢語詞義」差異, 從歷史面向、語言面向展開,或從兩者自身差異面向,推演兩者差異的原因,嘗試說明比 較結果差異。.  . 36. 鄺紹賢,〈韓國漢字詞與南方漢語方言的詞彙對比分析—以閩客方言為中心〉 ,頁 48。. 11.

(20) 第二章    客語與韓國漢字詞的源流及關係  第一節    使客語詞彙內涵豐富的客家族群歷史  雖本題研究重點在「客語詞彙與韓國漢字詞彙比較」,但族群的形成、演變與語言的 變化相輔相成,所以將在此節先釐清「客家族群與客語關係」。本文所指「客家族群」包 含早期「客家民系」37概念,又因應現代族群融合現象,故所指範圍更大。客語豐富多元 的特性與客家族群的遷移有關,在客家民族形成的漫長過程中,最初主要是以「血緣關係、 「親屬關係」及「地緣關係」作為聯繫,經過多次遷徙與族群融合,而使客家話承為語貫 古今、義通南北的面貌。. 一、中國的客語  客家族群的起源可分為兩大派說法,其一為北來說,認為客家人原居中原,而後為避 災禍而南遷,再與移居地各民族融合形成現今的客家族群,使得客語含有北方漢語和南方 語言特色,支持此派說法的學者有羅香林、陳運棟、陳支平等;其二為非北來說,認為客 家先民非從中原地區而來,而是原居於南方的民族與少量北來的漢人融合而成,語言構成 的主體仍是以南方語言為主,再受北方漢語影響,認同此說學者有房學嘉、羅肇錦、王東 等。客家族群的來源關係著客家話的內涵及語言特色,今列舉兩派數位學者說法於下,以 明客家話與北方語言及南方方言的淵源。. (一)北來說 1.羅香林:客家人分五階段由北向南遷徙。 羅香林 1933 年出版之《客家研究導論》及 1989 年之《客家源流考》38兩本書對客家族 群的源流有詳盡且具系統化的考證,可以說是確立客家源流研究方向之作,《客家研究導 論》提出了客家民族五次大規模遷徙的說法,除論及源流外,對客家文教、客家特性、客. 37. 羅香林於《客家研究導論》中將南方漢人分為「越海系」(又稱江浙系)、「閩海系」(福佬系)、「湘贛系」 、 「南漢系」 、「客家系」 ,「民系」指的是同一民族內部的各個支系。參考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臺北: 南天書局,1992),頁 71。首用「族群」取代民系的為 1982 年梁肇庭的〈客家歷史新探〉,該文以族群概念 討論 16 至 19 世紀的客家民運動。參考梁肇庭, 〈客家歷史新探〉 ,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第 1 期(廈門,1 982),頁 101-105。 38. 羅香林,《客家源流考》(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 12.

(21) 家族群與近代中國關係亦多著墨。羅香林主要從客家人的「祖譜記錄」、「堂號」重構客 家族群遷徙路線,聲明客家人源自中原地區,此說法多得到後來學者肯定,成為一家之言, 今參考羅香林《客家源流考》從客家族群遷徙論述,列表說明書中所述的遷徙時間、遷徙 之因、遷徙起迄點及語言的變異:. 表 1 客家族群遷徙表 序號 一. 二. 三. 遷徙時間 東晉至隋唐 約 317-879A.D. 唐末至宋 約 880-1126A.D.. 山西至長江南北岸(尋. 語言的變異 1 客家話尚未形成. 穎、淮、汝三水路移動) 2 受中原正音影響 1 河南到江西再至閩南 1 與北方方言漸有區隔. 黃巢之亂. 2 贛北、中部到贛南、 閩或粵北. 南宋重心轉移. 贛南、閩南至粵東、粵 1 客家民族形成. 約 1127-1644 A.D.. 宋末元兵南下. 北. 期 約 1645-1867A.D.. 五. 五胡亂華. 遷徙起迄點. 宋末至明初. 明末清初至乾嘉時 四. 遷徙之因. 1 粵東、粵北至粵中 滿人南下. 部、四川東部中部、廣. 居地不足. 西、濱海地區、台灣 2 贛南、閩南至贛西. 乾嘉時期後. 土客械鬥. 1 粵中、粵東至粵西. 約 1867A.D.. 太平天國. 或海南島. 出處:整理自《客家研究導論》,頁 40-67 及《客家源流考》,頁 15-39。. 本表格可看出羅香林以為客家民族原本是從中原地區而來,且時間可上溯至東晉、隋、 唐、五胡亂華時,但在此時客家話尚未形成,這批南遷的漢族使用的是北方語言,羅香林 又說此次移民依原居地分三大類別,一、「秦雍流人」:部分居於陝西、甘肅、山西的人 沿和水流域而下,度過長江,而達洞庭湖區域,或更遠的溯湘水轉桂林,沿西江移入廣東 中部或西部。二、「司豫流人」:原居今日河南、河北的部分人民沿汝水渡長江,最後停 留於太湖區域,部分的人再順長江到達安徽省中部,或者沿贛江到閩粵贛交界地,羅香林 認為此派可能為客家先民及後來與畬族融合的一支。三、「青徐流人」原居山東、江蘇、. 13.

(22) 安徽的部分人民循淮水而下,越長江至太湖區域或至浙江福建沿海。39後來唐末至宋時因 黃巢之亂造成第二次遷徙,此時有兩不同遷徙路線之移民,其一為未於第一時期離開中原 地區河南的漢族,其遷徙路線是從河南至江西、閩南,其二是在第一期遷徙時已經到江西 的一支,移居到贛南、閩或粵北;在第三次遷徙時,客家民族形成,遷徙路線是從贛南、 閩南至粵東、粵北;至明末乾嘉時為第四次遷徙,客家民族因滿人南下及客家族群內部人 口膨脹的關係,分兩路線一為粵東、粵北至粵中部、四川東部中部、廣西、濱海地區、台 灣,二為從贛南、閩南移至贛西;乾嘉時期後為第五次遷徙,因土客械鬥及太平天國之亂 再度轉移陣地,從粵中、粵東至粵西或海南島。 2.陳運棟:客語和中原語言關係密切,且客語的形成最晚不遲於宋代。 陳運棟認同羅香林遷徙論,指出客家人是中原漢人遷徙至南方而形成的族群,所以客 語與古代漢語的關係很深,陳運棟以客語之音系對比歷代韻書,指出客語與中原語音有密 切關係。首先論證先秦語音為客家音系來源時,舉《詩經》之韻為例,客語發音能克服現 代漢語發音時不協韻的問題,如:《詩經》「蓁、人、身、薪、榛、苓」與「門、雲、存、 零、慍、問」分屬不同韻,陸法言作《切韻》才將之合併,現代漢語中為韻腳「in」,在 客家音系中,前者為「in」韻,後一組字為「un」韻。40接著對比現代客家話與韻書音韻後, 提出客家話形成於宋代的看法,41比對《中原音韻》42與客家話聲母及發音,發現兩者幾乎 完全相同,得出客家話聲母系統最晚已在宋朝末年形成之結論;又以南宋紹興二年(A.D.1 132)年刊行的《斐軒詞林韻釋》之韻部與客家話韻部幾乎相合之因,認定客家話的韻部亦 在宋時形成;在聲調方面,依據清代趙培梓的《剔弊五方母音》一書指出古代北方語言的 聲調可在入聲中分陰入、陽入,成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六聲調, 與客家話相同,其說法認為客家話中有許多部分包含上古至近代的語音,並提出音韻上承 襲古代漢語的證據,藉其研究成果,可推論客語中應保留著大量古代漢語成分。. 39. 羅香林,《客家源流考》 ,頁 10。. 40.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聯亞出版社,1979),頁 153。. 41. 陳運棟,《客家人》,頁 165。. 42. 《中原音韻》保存了 13、14 世紀的北方音系,一般都稱之為「早期官話」 。這部韻書依據當時元曲作家的. 用韻歸納而成的……書成於泰定元年(1324 年)。全書收錄五千、六千字,分十九韻。參考竺家寧,《聲韻學》 (臺北:五南,1992),頁 113。. 14.

(23) 3.陳支平:在羅香林所指的較單純的客家人外,另有多數北來客家人融入南方民族。 陳支平的《客家源流新論》主要是對羅香林的《客家源流考》提出不同的意見,作者 以為羅香林僅注意到在遷徙過程中少與其他民系混雜的客家人,其實客家人尚有「同祖後 分為客家人與非客家人」、「非客家人入閩粵贛山區成為客家人」、「客家人遷入非客家 區成為非客家人」、「客家人與非客家人交相混雜」43這四類。 客家民系與南方各民系的主要源流來自北方,客家血統與閩、粵、贛等省的其他非 客家漢民族的血統並無明顯差別,客家民系是由南方客民系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他 們都是中華民族一千多年來大融合的結果。44 以上引文主要觀點有:一、客家先祖與非客家族群的原居地、血統及遷徙過程大致相同, 二、客家族群及非客家族群同遠祖,因交錯遷徙及社會因素,兩者分支有的成為客家人, 有的成為非客家人,且身分別具變動性。整體而言陳支平仍是認同客家族群與北方的淵源, 僅在細部思考異於其他各家,其第二觀點道出了族群融合的必然發展,顯見客家族群的多 元化與包容力,亦同時肯定南方族群與客家族群的淵源。. (二)非北來說 此派學者著眼於客語及南方方言的密切關係,推出客語源於南方方言的說法。客家族 群的來源傳統說法為北來說,房學嘉則提出客家源流非起於北方漢人的新說法,認為古越 族為客家基礎,古越地區屬中國東南方,約北起江蘇南迄越南,其論據為「田野調查資料」 及「南方出土文物」,也就是說他認為古代文化是多元並存的,而客家族群源起於南方。 羅肇錦與房學嘉的觀點在大方向上是相同的,但羅肇錦在語言學上做論證,提出客語不僅 源於南方,尤其以彝、瑤、畬語為客家語言形成的根本,在演變的過程中加入北方漢語要 素而成為現在的客家話,另外王東則指出客語和江西話非常相似。 1.房學嘉:古代文化是多元並存的,而客家共同體形成於南方,主體為古越族。 房學嘉從文化角度聯繫客家族群與南方古越族,顯示兩者應被重視的關係。在古越族地 區的客家共同體形成前,有兩次較重要的文化融合,第一次為秦大舉南攻,古越族雖奮力 抵抗,但終不敵秦國的武力攻擊,秦所帶來的文化融入此地,而六朝時期又是另一次融合,. 43. 陳支平,《客家源流新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頁 30。. 44. 陳支平,《客家源流新論》,頁 123。. 15.

(24) 此時從中原地區來了許多南渡的漢人,使此區增置郡縣、促進生產、推廣封建意識、增加 道佛觀念。45而客家的發展與形成,今引房學嘉之《客家源流探奧》一段文字,可做為其 說法之概括: 南朝末期,生活在客地的先民,已具有共同的思想意識、共同的語言、共同的風 俗習慣等,標誌著客家共同體已初步形成。這個客家共同體,是南遷的中原人與 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遺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客家共同體有自己 的語言,但沒有文字。自秦漢實行「書同文」以來 400 多年漢化教育,奠定了客 家人使用漢字的基礎。46 上列引文指出客家人是於南朝末年形成的「客家共同體」漢化而成的,此共同體的組 成是以古越族為主,少數中原南遷漢人為輔,此論述建立在古越族自身已有的悠久歷史與 文化上,房學嘉並以現代客家地區大量出土的文物,如:石器、陶器、矛、戈、罐、斧等, 47. 證明在古代此區域已有高度的文化發展,具有形成客家文化的基礎。由其論述中可知,. 客家人使用漢字的歷史已久,此點也顯示客語及古代漢語的深厚淵源,又房學嘉高度肯定 客語的南方淵源,其看法為客語與古越文化關係做了一個註腳,亦提醒後來的研究者須注 意此特殊關係。 2.羅肇錦:客語主體建立於彝、瑤、畬語基礎上。 羅肇錦以為客家話的基礎是南方彝、瑤、畬語,也就是主體是南方漢語,此點可從客 語與畬語、瑤、彝與在語言系統上的連繫看出端倪,而客家話中具有和北方話相合的部分, 是因為後來與從北方來的漢語結合。依據羅肇錦的說法其立論基礎應建立在 :古代南北方 漢語差別不大、客語與畬語、瑤、彝同源。其兩篇文章 2002 年〈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 2006 年之〈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對此有詳細論述,大體而言兩文的脈絡一致,唯〈客 語祖源的另類思考〉中提出中原語言源自於西南方: 客語常用詞彙中許多與現代北方漢語絕然不同,但卻符合上古典籍的語意,這說明 客語祖源語與北方上古語多相同之處,極可能南方祖源語與北方古漢語是同源,北 方古漢語是從南方雲貴一帶遷移過去,剛到中原之初的語言與雲貴一帶相似,在北 方居處久了以後,受阿爾泰語影響,與南方漢語漸行漸遠。相反的南方祖源地,沒. 45. 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頁 32-33。. 46. 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頁 36。. 47. 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頁 26-30。. 16.

(25) 有強大的外族,所以一直保有原來的祖源語,後來遷往東南一帶的人受北方話影響, 也慢慢北方化,形成今天保有不少南方特點又吸入不少北方語詞,這就是今天的閩、 粵、客、贛語。48 〈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這篇文章先從出土古物、民間信仰、龍的意象、人類基因特 質方面推論中原漢族可能來自雲貴一帶,接著再將客家話聲調、聲符、韻尾、詞彙進行分 析,發現客家話與北方漢語有諸多不同,卻與南方廣東話、景頗話、土家語及許多的緬藏 語系相同,導出客家話以南方系統為主體的結論。後出的〈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則 多著墨在語言論證上,「客語音韻與來自南方」的結論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上,古時中原一 帶的商周文化、西南古彝族即四川一帶的三星堆文化及山東的東彝族古時語言相近,而後 的傳承關係見下圖及說明:. 圖 1 客語語源關係圖. 本圖整理繪製自:羅肇錦 〈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558-559 頁文字說明。 圖片來源:圖吧地圖網 http://map.mapbar.com/. 此圖圓圈處為為古時三個文化發展區,由右至左分別為東彝族、商周文化、三星堆文 化。東夷即古彝族的一支,為於現在山東一帶,羅肇錦因兩者全濁平仄一律變送氣,而推 論江浙通泰方言承自古彝族;商周文化處於中原一帶,與蜀文化平行發展、相互影響,語 言是可以互通的,且與東彝族的語言相近;三星堆文化即西夷,地處現在四川一帶,據 1986 年出土的文物可推知商周時期此地已有青銅文明,並以尚青習俗做為早期客、畬的青. 48. 羅肇錦 ,〈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客家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2002。. 17.

(26) 衫穿著來源,閩、粵、贛、徽一帶全濁平仄一律變送氣特性來自西夷。49羅肇錦以《粵江 流域人民史》50觀點為基礎,認同古代蜀山文化及中原文化同屬漢族之說,僅有南北支之 別,後北支漸興盛而被南支尊為正統,並從語言的相似度推論文化傳遞路徑,解釋客語與 北方話多達百分之八九十雷同,是因為在古時南北語言相近,可視為一體而後各自發展加 入不同要素,所以客語存有與北方漢語相同處,又以為客語中保存最口語、最淺白的詞彙 與南方語彝、瑤、畬相通,認為客語源自南方語言,而客語文讀近北方漢語是因後來學習 北方漢語而致的。羅肇錦的說法從語言角度梳理出客語與南方語言的相關性,指出兩者關 係匪淺。 3.王東:客家人自江西遷來,故江西話和客家話相近。 王東於 2008 年接受中央大學電子報專訪,為其對著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說》 的結論做提要,可概觀其說法的面貌: 首先我認為客家是人口遷移的結果,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人口遷移事實上是 江西人遷移的結果,而不是中原地區的漢人,也不是江、淮之間的,而是江西人。 這一點可以從客家方言在南方所有的方言裡面,與其最鄰近(相關性最強)的方言 是江西話,江西話與客家話在語音、語法、構詞方面的近似性是非常非常的大,有 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做《客贛方言調查報告》,這個是大陸和香港一個非常有名的 語言學家所寫的。在早期的方言分類裡面,「客」和「贛」是不分的。. 51. 該書集中討論閩、粵、贛地區的開發與族群的互動,將處於該區域的客家族遷徙做了 詳盡的推演,指出「大陸客家的形成就像是一個順時針方向,形成了一個圓形,從江西北 部移到江西南部,再從江西南部到福建西南部,再從福建西南部移到廣東的東北部,形成 了一個順時針的方向,形成了一個同心圓的結果。」52因客家話從語言方面來看和閩、粵、 贛區域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所以導引出王東以為「客家族群是江西人遷徙而來」的 說法,不可否認的客家族群與閩、越、贛地區有著深厚的地緣關係,但將客家族群與北方 的淵源明確的切割後,就需為客家族譜記錄及與北方漢語的關聯性進一步解釋。. 49. 羅肇錦,〈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 ,《語言暨語言學》 ,第 2 期(台北,2006),頁 559。. 50. 徐松石,《粵江流域人民史》(北京:中華書局,1938),頁 10-26。. 51. 網頁資料:中央大學電子報,http://140.115.170.1/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81/02_01.ht. ml,訪問日期:2011 年 8 月 10 日。 52. 網頁資料:中央大學電子報,http://140.115.170.1/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81/02_01.htm l,訪問日期:2011 年 8 月 10 日。. 18.

(27) 非北來說學者跳脫中原移民框架,從語族之語言線索裡聯繫客家話與南方語言,以此 回推客家族群的發展,此派學者皆非常重視客家族群與南方各民族的關係,而各家學者對 客家族群從何地遷來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的看法顯示客語與南方語言不可忽視的關聯性。 房學嘉和北來說同樣肯定北方文化的融入,只不過他以為北方文為輔,南方文化為主,然 依語言文化的形成極其複雜,需要更多的證據來判定何者為主體,這樣的歧異顯見客語中 的北方及南方語言皆非常豐富;羅肇錦的說法具有開拓性,但其論述的前提似無法完全成 立,其所本的《粵江流語人民史》53僅以神話傳說推論中原文化與蜀山文化同源,證據上顯 不足,總之,支持此說者需為客語中的北方漢語要素提出合理解釋。 北來說三位代表人物則從不同角度切入,首先羅香林以族譜佐證,就客家族群深厚的 家族觀來說,有一定的信度,但必須考慮其考證資料是否足以代表多數客家族群的遷徙, 其所得成果雖極具參考價值,但無法避免時空及課題限制,就本研究來說,較需要客語語 言層面研究的輔助,故僅將此說列為參考;接著陳運棟從語言面推論,客語發音的確比現 代音更貼近古代漢語,顯見客語中的古漢語成分是不容否認的;最後陳之平的說法則點出 族群融合的複雜走向,頗為可取。大體來說,認同客家人來自北方的學者說法大方向基本 相同,皆同意客家族群與北來移民的關係,而於遷徙時間等細節論述上有所不同,在此概 括為幾個簡潔重點:一、客家民族來自北方。二、客家族群聚居於閩、粵、贛交界地帶, 三、客家人是以自身特色為基礎,再融合移居地土著文化而形成的移居民族。 從現代客語的語言內涵的豐富特性來說,可肯定客家話是客家族群長時間遷徙下的產 物,此背景使「客家」所指的獨特文化內涵富含族群融合的意義,因其寬闊的包容性、強 韌的生命力,使現代客語不僅存有古代北方漢族的文化,更受到了南方荊、楚、吳、越等 地民族的薰陶,雖客語有源於北方及南方的觀點,但是兩派學者皆認同客語保留許多古代 北方漢語及南方語言特性,相較現代漢語,更凸顯出客語的特殊性。客語融合南方各族語 言而自成一格,從客家族群、語言特性來說,應可以認定客家族群與古代中原地區語言及 南方彝、瑤、畬諸語淵源極深,客語實為多元、多層次的語言,而後客語傳入台灣,經歷 時間洗禮、族群融合,又再度變化獨具特色的台灣客語。. 53. 徐松石,《粵江流域人民史》,頁 10-26。. 19.

(28) 二、台灣的客語    (一) 台灣客語的發展及社會背景 台灣客家人的來源主要為廣東、福建兩省,在福建者為汀洲(上杭、永定、武平)、漳 州(南靖、平和、紹安、雲霄、龍岩、漳浦、長泰);廣東梅州(梅縣、興寧、五華、平遠、 蕉嶺)、惠州(海豐、陸豐、河源、惠東、陸河)、潮州(饒平、大埔、豐順、揭西、揭揚)等 地54。這些使用客家語的民族在大陸時即有腔調上的差異,剛開始移居台灣時大多依祖居地 區別,群居於台灣各地,而後隨著人口流動有混居的趨勢,臺灣客家人分佈情況,根據行 政院客委會 97 年的調查:單一自我認定為臺灣客家人比例為 13.5%。臺灣客家人比例較高 的縣市依序為新竹縣(62.1%)、苗栗縣(55.5%)、桃園縣(30.4%)、花蓮縣(30.4%)及新竹市 (23.3%),請見下頁客家人口分佈圖。55 在各縣中又有特定的客族族群聚集區,見下表:. 表 2 台灣客家族群人口分布圖 縣市. 桃園縣. 客 家 人 口 集 中 區. 縣市. 中壢市、楊梅鎮、龍潭鄉、平鎮市、 新屋鄉、觀音鄉. 客 家 人 口 集 中 區. 南投縣. 國姓鄉. 高雄縣. 美濃鎮、杉林鄉. 屏東縣. 長治鄉、麟洛鄉、高樹鄉、. 竹北市、竹東鎮、新埔鎮、湖口鄉、 新竹縣. 新豐鄉、芎林鄉、橫山鄉、北埔鄉、 寶山鄉、峨眉鄉 苗栗市、頭份鎮、卓蘭鎮、大湖鄉、. 苗栗縣. 臺中縣. 公館鄉、銅鑼鄉、頭屋鄉、三義鄉、. 萬巒鄉、內埔鄉、竹田鄉、. 西湖鄉、造橋鄉、三灣鄉. 新埤鄉、佳冬鄉. 東勢鎮、新社鄉、石岡鄉 56. 本表節錄自 97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 54. 參考古國順主編:《臺灣客語槪論》,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2005.7。. 55. 參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97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頁 79,2008.12。. 56.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97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楊文山(研究主持人) 頁 85-86 2008.12. 20.

(29) 圖 2 臺灣客家人口分佈圖. 圖片來源:97 客委會調查. 57. 目前客家人在台灣的人口數,據97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推估人口總數有 320.5萬人,在腔調上大致可分為四縣腔、海陸腔、永定腔、饒平腔、韶安腔、大埔腔、永 樂腔等,據陳輝逢先生主持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 調查研究>指出四縣腔的使用人數最多佔53.59%,其次為海陸腔佔33.33%,其他的腔調使用 人數偏低,依序為大埔(東勢)、詔安、饒平、永定等。若從地域上來看,在北部地區使用「海 陸腔」的客家人比使用「四縣腔」的多,中南部地區則相反,其中中部東勢、石岡等鄉鎮是. 57.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97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楊文山(研究主持人) 頁73 2008.12. 21.

(30) 使用「大埔腔」客家人的主要集中區,使用「詔安腔」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雲林縣的二崙、 崙背等鄉鎮。由於交通的便捷、工作需求、求學需要,居住在台灣的客家人無論在腔調或居 住地上有逐漸融合的趨勢,甚至有學者預測再過二十年之後,將會有一新興的腔調產生,即 融合四縣腔及海陸腔的「四海腔」,此推論是有可能發生的,總之台灣地區的客家人在各方 面都呈現變動融合的走向。. 圖3使用各種客語腔調人數結構圖. 圖片來源:台灣地區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58。. (二)台灣的客語能力認證考試詞彙彙編 客家族群雖歷經多次遷徙,然其語言仍保有源源不絕的活力,在客語的基礎上,吸收 了南方語言特色,成為流傳至今的現代客語,此現象一方面顯現客家話之淵遠流長,一方 面道出客家話之相容並蓄。台灣行政院客委會:「近三百年來,台灣客家話在本地生根、 發芽、茁壯,保存漢字古音(例:醹)、借用畬語的狀聲字及部分用語(例:幹螕);隨著時代 的演變,亦借用了日本語(例:便當),今日,再加入現代詞彙、外來語等等;台灣客家話 已於世界上獨樹一格,保存特有豐厚而多元的文化,同時展現強韌的生命力,且逐漸與國 59. 際接軌。」 此註腳說明台灣客語實為兼含古今、地域之別的語言大融爐,且語言的化學作 用是在不斷進行的。. 58.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陳輝逢(研究主持人) 頁37 2002.12. 59. 客語認證詞彙編輯委員會, 《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與料選粹》(臺北:行政院客家 委員會,2010),頁 III。. 22.

(31) 然而這樣的多元性反映在客語詞彙時,卻增加客語學習及研究難度,如:漢語中的「再 見」一詞,在客語詞意義為「再來玩、休息」之意,同一詞彙具 「正來聊」、「正來嬲」、 「正來樂」、「正來嫪」、「正來遶」等俗用字不用法,為解決歧異的客語用字與音標用 法問題,台灣行政院客委會編輯了一套較為公允客語詞彙彙編,其詞條皆經過客語專家討 論後才收錄,雖部分用字尚有爭議,但整體來說此詞彙彙編是現階段用字較精準、考量較 全面之客語語料庫,尤其此套詞彙彙編針對客語詞彙選字標準定出明確的依據,並兼顧語 用習慣與詞義本源,此做法有助於追溯詞義根源,利於開展本研究。 客語認證詞彙編輯委員會訂定「用字標準」依序為:找出本字、採堪用字、借音字、 採用俗字、造新字,「找本字」指的是找出形、音、義皆合的漢字,「採堪用字」尋找音、 義關係相近的同源字,「選用借代字」即用借音、借義字,「採用俗字」以民間習用的通 俗字為依歸,「造新字」在前四個選字原則中皆無適當用字的替代辦法,此五種選字原則 裡,「找本字」是最無爭議的,「採用俗字」及「造新字」的字則較少。輯委員會在選字 時是字斟句酌,並多方參考坊間用法。 編輯委員們常就《說文解字》、《廣韻》、《集韻》、《康熙字典》、《故訓匯纂》 等各式古字書、韻書、辭書、古文詞,以及各類典籍古注中,探索文化密碼,考證 來源及依據,讓每個漢字之運用均有所本;同時,參考現代的語言學研究文獻,比 較五腔調間之差異,或參考閩南語之用字,或查詢畬族用語(如游文良《畬語研究》), 逐一推敲。60 正如同「客語能力認證」中級暨中高級書序所言,此套書定下較公允的詞彙使用規範,雖 然仍有少部分用字待進一步討論,但相較於坊間其他書籍,此詞彙彙編更具公信力,所以 本研究以此為依歸。. 60. 客語認證詞彙編輯委員會, 《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與料選粹》,頁 III。. 23.

(32) 第二節    漢字入韓與韓國語言政策的關係  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醞釀期  從 1930 年代起以首爾話為代表的中部方言成為韓國標準語,韓文為現行文字,但一直 到 19 世紀末,官方文書多以漢字為主,且韓文中韓國漢字詞比率極高,是一套與漢字文化 關係密切的書寫系統。在韓文書寫系統創制前,漢字通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初期有吏讀、61 鄕劄、62口訣63等以漢字作為朝鮮語標記的特殊漢文記載,在這些紀錄前,漢字入韓的確切 時間難以確定,僅能從從朝鮮半島上的神話、歷史、漢學歷史窺知一二。. (一) 朝鮮歷史開端中的漢字濫觴——壇君朝鮮 朝鮮半島上大約 50 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據近代考古資料朝鮮半島上出土的陶 罐與遼河流域的「興隆窪文化」64之陶罐相似度極高,可見在尚未有文字記錄時,兩地已有 交流。史前時期之後為「古朝鮮」時期,此時歷史多見於神話、傳說中,其真實情況僅能. 61. 「吏讀」 ,廣義定義下指以漢字記錄朝鮮語的方法,包含「口訣」及「鄉札」 ;狹義定字則主要指「吏讀文」. 中的漢字表記法。世傳「吏讀」乃朝鮮新羅神文王(681-692 年)時期鴻儒薛聰所創。……但是像「吏讀」這種 假漢字標記朝鮮語的複雜的書形式,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更非一人之功。大體而言「吏讀文」以韓 國漢字詞表示名詞、動詞詞根等具實義部分,吏讀則以表示語法功能為主,「吏讀」最突出的標誌有二,一 是組詞成句時服從朝鮮語的詞序,如:1940 年 5 月在慶州郡見谷面金文裡出土的《壬申誓記石》中的一段話: 「今自三年以後,忠道執持,過失無誓」,漢字與旭應為:自今三年以後,執持忠道,無過失。另一突出的 標誌是實詞(無論是固有詞還是借詞)進入句子時候附表示語法意義的附加成分,這些語法成分也是借用漢字 來標記。如「亦」表示主格; 「肹」 、 「乙」表示賓格; 「良中」表示位格; 「遣」表示謂詞的並列接續形等等。 參考宣德五, 〈朝鮮文字的變遷〉 ,收入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編, 《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1984),頁 408。 62. 鄕札:鄕札(향찰)是以漢字音義來完整標記古代朝鮮口語的形態。主要用於標記民間歌謠「鄉歌」,現. 存 14 首於《三國遺事》及 11 首於《均如傳》,其特點為:除各別進入口語的韓國漢字詞外,其他都是口語 中常用的固有詞,詞序按朝鮮語的習慣,實詞之後均附有特定的漢字標示語法成分古代朝鮮語的資料之一, 佔有重要的地位。參考宣德五, 〈朝鮮文字的變遷〉,頁 411。 63. 口訣(구결,又稱입겿),指表示語法意義的附加成分,多做為語助詞加注於漢文間,通行於八世紀以後,. 因為用來標示語法成份的漢字比較少,也比較固定,逐漸簡化為只用這些漢字的偏旁或某些筆畫來表示語法 成分,有點近似日本的假名。參考宣德五,〈朝鮮文字的變遷〉 ,頁 411。 64.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約存於西元前 6200 年-5400 年,大約分佈於現內蒙古東部及遼寧西部的西遼. 河、大淩河流域一帶。1982 年,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在內蒙古敖漢旗東南部進行文物考古普查時發現興 隆窪遺址,考古證明,遼河流域興隆窪文化的陶罐與韓國、北韓出土陶罐相似。參考劉順利, 《朝鮮半島漢 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頁 1。. 24.

(33) 從韓國民間野史及中國古代歷史典籍推知其概要,依傳說此時朝鮮半島略分南北,北方先 後或同時經歷「壇君朝鮮」、「箕子朝鮮」及「衛滿朝鮮」,南方為「辰國」,其中「壇 君朝鮮」及「辰國」記錄非來自信史,但部分學者仍認定「壇君朝鮮」為朝鮮半島歷史的 發端。 高麗時代僧侶一然所編撰私史《三國遺事》中,首見「壇君」之事,65記述壇君是由神 人桓雄天王與幻化為女子的熊之子,於堯即位的第五十年,檀君建都平壤號朝鮮國,至統 治了 1500 年時,中國周武王封商朝遺民箕子66於朝鮮,檀君見其賢退而隱居,享壽 1908 歲。《三國遺事》還記錄了壇君朝鮮「弘益人間」的概念,表致力於奉獻己身的力量於世, 與現今大韓民國的國家格言一致,壇君神話後來有其他版本,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僅在小 細節處略有不同,此傳說被部分學者視為朝鮮歷史的濫觴,雖無明確漢字傳入紀錄,但後 世朝鮮時期朝臣之語:「朝鮮檀君,東方始受命之主;箕子,始興教化之君」67可為檀君 朝鮮及箕子朝鮮定位下一註腳。 在「壇君朝鮮」開國神話紀錄中,未見與漢字、漢文化有明顯的關聯性,唯論及箕氏 東來一事,也許可做為箕子入朝鮮之時間佐證。在朝鮮半島上最早的漢字記錄出現前,主 要流行「樂舞詩歌」及「口傳神話」,其內容涵蓋古代生活及原始宗教信仰,而真正的漢 字記錄、作品直到三國時代才出現,並進一步發展成璀璨的漢文文學,漢字在此之前應經 過長時間的醞釀發展期,但是並無明確的漢字記錄留下,所以僅能從中國與朝鮮交流的史 書記載窺探漢字傳入的可能時間。三國時代之前,由檀君朝鮮開始,先後或並存歷經箕氏 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68(前三國時期),而中國與朝鮮的接觸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一、. 65. 「壇君傳說」首次見於此,成書早之 150 年的《三國史記》未有檀君之說。參考黃純艷,《高麗史史籍概 要》(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頁 106-108。 66. 箕子,子姓,名胥餘。商朝宗室,帝文丁的兒子,帝乙的弟弟,紂王的叔父,官太師,封於箕(今山西太. 谷,榆社一帶) 。曾勸諫紂王,但紂王不聽,反而把他囚禁了。周武王克殷後,命召公釋放箕子。武王向箕 子詢治國之道,記載於《尚書‧洪範》 。姓子,名胥余,為殷商紂王的叔父。可能為箕子朝鮮之創建者, 《尚 書》及《史記》皆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的敘述。(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古文觀止‧箕子碑》(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重印), 頁 709-710。 67. 68. 《朝鮮太祖實錄》(首爾:韓國國史编纂委員會,1961) ,太祖元年八月庚申,第 1 冊,卷 1,第 26 頁。 西元前 109 年,中國西漢時期,漢朝與衛滿王朝相戰,衛滿王朝失利後,漢朝分設四郡:樂浪郡(約現平. 壤大同江南岸,管轄朝鮮半島西北部) 、真番郡(大致是現代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開城工業地區及韓國 首爾市、京畿道一帶。)、臨屯郡(有兩說:一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另一說朝鮮江原道原山市) 、玄菟郡(大約 是現在北韓咸鏡南道、鹹鏡北道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 其中,玄菟郡設於前 107 年,其他三郡設於前 108 年。四郡並存的情況直到西元前 82 年,約二十七年。楊昭全、何彤梅著,《中國—朝鮮‧韓國關係史上 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頁 53-61。.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語文運用 留意錯別字 辨識近義詞及詞語 的感情色彩 認識成語

詞語 詞性 詞解 練習 主題. 人來人往 (短語) 來往的人很多

指導語 8:請將以下國語點字標點符號讀出來? (5 個題目). 指導語 9:請將以下英文字母讀出來?

加強「漢語拼音」教學,使學生掌握

1.大專以上學歷(不限特定科系) 2.行政文書處理與文字表達能力 3.外語能力(國際書信往來與客戶接待) 4.資訊應用能力(excel、ppt 等軟體操作)

 如課室容額超過 30 ,但在任何班制 ( 包括 混合班 ) 的學童人數均為 30 人或以下,則 計算時可採用 30

注意 注意 注意,紫色 注意 紫色 紫色 紫色 字表專有名詞 字表專有名詞 字表專有名詞 字表專有名詞, 可以不用翻成 可以不用翻成 可以不用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