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與發現

第一節 家訪的樣貌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四章 研究與發現

第一節 家訪的樣貌

壹、家訪結構

家庭訪問中的談話互動,多是家長與老師一問一答、間或摻雜家長或教師與 學生對談的形式,因此研究者以十則家訪中,教師、家長的發言次數為依據,整 理出三類不同的型式,再描繪其中學生發言的變化,介紹如下。

第一類、教師與家長的發言次數是相同的:編號 1、2、3 的三則訪問。訪問 長度分別是 12、15、40 分,其中有二則的長度是屬於訪問中時間最短的;教師 與家長的發言次數均是 46、60、150 次,學生發言次數依序是 0、26、2 次,學 生發言次數與該則訪問總發言次數相較之下,占不到 1 成。

第二類、教師的發言次數高於家長:編號 4 至 9 的六則訪問中。隨著時間長 度的增加,教師發言次數自 116 增加至 361 次,同時高於家長 14 至 51 次不等,

學生發言次數也增加至 30 至 93 次不等,可以觀察到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次 數增加,但是學生的發言次數與該次家訪發言總次數相較之下,僅占 1 至 1.8 成仍是明顯偏低。

雖然家庭訪問之訪問主題應該圍繞在學生身上,但就發言次數來看,學生在 家訪中反而成為次要的角色,並沒有太多發言的機會,僅僅扮演傾聽者的角色或 偶爾插話;甚至在編號 6 與 9 的訪問中,學生在家長與教師談話中自行離開數分 鐘,也不會造成家庭訪問的中斷。因此得知家庭訪問在進行時,溝通的主要成員 應是家長與教師,他們如何在家訪機制中論述自我,在言談中採取何種行動表達 理念與建構彼此,這些細節都放在第二節中闡述。

第三類、家長發言次數高於教師:僅有一則,是編號 10 的訪問,其時間長

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達 100 分鐘。造成家長發言次數較高的現象,應該是父母親同時參與討論的原因,

因為其餘九則訪問都只有一位家長受訪。在編號 10 的訪問中,學生發言 45 次,

父親與母親相加的發言次數是 285 次,高於教師 235 次的發言;而且相較於次長 的 75 分鐘訪問編號 9,可以發現編號 10 隨著訪問時間增加 25 分,發言次數卻 都減少了,教師減少了 114 句、父母親發言次數相加之後仍減少 20 句。

因此觀察到,一般家庭訪問的總發言次數與家訪時間長短有成正比的現象,

發言次數增多者家訪時間也加長;但是訪問時間超過一小時半的家訪就未必如此,

例如編號 10 訪問中,雖然家訪時間最長,但是成員發言次數卻降低,推測可能 由於成員發言時間拉長而造成家訪時間加長的緣故。

貳、家訪特色

研究者蒐集十則家庭訪問長度是十五分鐘至一百分鐘不等,雖然接受訪問的 受訪者不同,家長與教師互動的模式也不盡相同,但是研究者希望能整理出家庭 訪問共通的結構與模式。參考江靜之(2009),研究者將以下的論述資源,整理出 家庭訪問的特色,介紹如下:

一、整體提問順序

一般而言,家庭訪問沒有時間的壓力,但就資料上來看,盡可能於 60 分鐘 內結束為常態;而整理家訪逐字稿時發現,教師比較常使用的提問順序是漏斗式 問法,先問一般性問題再提及特殊問題,比較容易循序漸進地將話題漸漸深入討 論。如編號 4 的訪問中,教師在 37 行詢問學生特殊專長,家長在 40 行先回答學 習體操的時間點,在 50 行提及對未來職業的考量、58 行考慮補習對學生的壓力。

因此教師在訪問時會先拋出一個問題,接著再與家長討論其中細項的部份。

例 1:

37 師:好好好,對對對。啊你練體操很久了吼?小學就練?

38 生:小班升中班。

39 師:小班升中班就練了喔?哥哥也練嗎?

40 親:練體操的黃金年齡大概是在五歲之前,…結果過去他哥哥已經

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指出直述句預設最強,具有確認所含命題的功能,因此教師在使用直述句當問句 時,應該已經猜到受訪者的回應,並藉此展現權力;也就是說,一般家訪中,教 師是比較強勢的,可從教師大量使用直述問句的現象看出。

除了這七則之外,有三則訪問直述問句型式的比例明顯偏低,分別是編號 4、

8、10 的訪問,而這三則訪問中的家長都是父親;可以在逐字稿中發現,這三則 訪問中的家長運用闡述整理的方法,分享許多觀念給教師,甚至常常反問教師問 題,教師也藉此述說許多理念,因此減低了直述問句的使用。同時這三則訪問中,

教師使用語助詞問句的比例提高到 30%至 47%,與其他七則 20%至 25%相較之下明 顯偏高。語助詞問句出現在教師要確認她不確定的命題陳述,因此研究者發現當 受訪者為父親時,教師的語氣會由強勢的語氣偏向不確定而要求確認,可以得知 受訪者性別會影響教師問句型式的使用狀況。

四、人稱代名詞

在家訪中,發現教師會用「我們」的語詞,拉近自己與學生、家長的距離,

顯示自己與學生站在同一陣線上,幫學生一同設想,教師使用此代詞展現自己的 立場。

例 8:

→ 41 師:…我們○○(學生名)以後要做什麼?我帶這一本來,跟阿嬤討論這 42 樣子,我們就寫下來,以後就九年級啊,就比較知道他要怎麼發 43 展這樣子,因為我們現在都免試啦…

44 親:呵呵!

45 師:數學這次有沒有及格?學期的時候?沒有。國文應該還可以吧?

46 生:國文有及格,73。……(7)

而家長在使用「我們」時,則有幾種不同的涵義,如編號 10 的訪問中,一 開始家長在 57 行述說「我們教小孩子」的句子中,將「我們」歸為照顧者的身 份,接下來使用「他們同儕」區隔了自己與學生的距離,將學生及其朋友劃分為 另一個不能掌控的區塊,強調學生要自行處理危機。

但在 64 行又使用「我們是五結過去的」的句子,將自己與學生視為一體,

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後來又指稱不要讓人以為「你」是鄉下來的孩子,代表家長與學生是來自同一個 源頭,但提醒學生可能會被如何看待而要學習保護自己。

因此家長在不同的情境,使用「我們」、「他們」、「你」代表不同的類別 內涵,來強化自己的觀念和學生因應的做法。

例 9:

57 親:…有時候我們教小孩子你要有禮貌,那個都很ok,可是在當下,

58 比方說他們同儕如果說真的是很糟糕的時候,要怎麼去保護自 59 己?…所以有時候還是要由孩子去處理他的危機,如果本身自己 60 那一道關卡你都不能先去處理的話完蛋了…。

63 師:□□□(同儕名)那一件事情,□□□(同儕名)很過份!

64 親:沒有,後來我就跟他講,因為在這邊坦白講,我們是五結過去的,

65 所以我一直告訴他說,○○(學生名)我們不能去跟人家怎麼樣,可 66 是你也不要讓人家覺得說你是鄉下來的孩子,我就可以吃定 67 你!……(10)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