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與發現

第三節 成員類別身份轉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因為認知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可能利用傳統觀念或俗諺給予學生學習的 指引方向,可能利用到許多類別知識進行溝通,也可能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之時產 生許多齟齬。只是在家訪中,學生並沒有甚麼發言的機會與時刻,也許家訪時刻,

正是年幼的他們,大量地接受著類別知識洗禮的時機。

第三節 成員類別身份轉變

家訪進行時,教師會因為某些時機點,轉換原本教師身份為媽媽身份或朋友 身份與家長進行溝通,根據家長在下一輪談話的回應,也能聽見在家長有無認定 教師變換後的身份;同樣地,家長在談話時也有變換身份的現象,隨著教師的回 應,也能觀察到教師是否認定家長變換後身份的現象。其實教師和家長使用某些 身份進行溝通時,就是在取用類別在社會文化中被認定的一些特性。

在變換身份時,教師或家長是如何在話語中提供另一項類別?是否在下一輪 談話內容中,隨即再次認定該類別?如何構成各自後續行動的資源基礎,最終完 成學生訊息之交流。這些過程可以用來闡述類別運作時,社會成員的關係都是成 對的,彼此具有相對的責任與道德義務,也構成各自後續行動的資源基礎,最終 才能順利完成學生訊息之交流。

研究者整理訪問稿發現,教師與家長身份轉換的時機點不盡相同,因此分兩 部份進行介紹:

壹、教師轉換身份的時機點

1.爭取話權

家長在陳述事件時,教師如果聽到與自己情境雷同的狀況,就會適時插話,

說出自己的現象,將話權轉移到自己身上,如果能夠順利取得話權,就會恢復教 師身份,開展新話題。

如編號 8 的訪問稿開場白之際,教師先詢問受訪者兄弟姊妹的狀況,發現與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如編號 7 的訪問稿,受訪者祖母不小心將學生的月考卷丟棄,學生因而抱怨,

教師為了幫祖母解釋,就說出「我女兒」的話語而將自己轉換為媽媽的身份敘事。

對於教師而言,列舉自己身為「媽媽」類別的行為特徵,就是想告訴學生「家長 幫忙孩子收拾卻誤丟資料」的現象,是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錯誤的根源在孩子 自己的髒亂,也藉機述說家長「好心沒好報」的心情,強調學生媽媽的行為是正 常的。但在此例中,學生之後自顧自地繼續述說阿嬤丟卷子的行為,並沒有根據 教師轉換身份後的話題繼續討論,然後教師也恢復為原來的身份與學生對談。在 紀錄中得知,教師轉換後的身份沒有被認定的現象,因此可得知轉換身份也有失 敗的可能。

例 30:

590 親:你有罰寫了喔?

591 生:對啊,我都放在固定的位置,然後妳都拿去丟。

592 親:哈哈!

593 師:那可能放得太多了?你應該要交的東西要放在資料夾或書包。

594 親:對啊,那天才被我罵啊!

595 師:這樣比較不會搞不清楚。我女兒也是這樣,就整個抽屜都很髒亂 596 啊,我很熱心幫她整理,再來就要找我了。聯絡簿咧?都把我丟 597 掉!什麼什麼,都在想真是好心沒好報,衰!這樣。

598 生:要不然是要複習的考卷,阿嬤說要複習,結果到最後還是拿去丟。

599 親:哈哈!

560 師:可能她嫌髒吧?

561 親:沒有,放很久了啊,剛好整理家裡,這個應該沒有用了……(7) 3.提供教養方式

討論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與理念時,教師與家長總會有不同的考量,教師會在 此時轉變自己的身份,分享自己教養孩子的方式,提供建議給家長採用。如果轉 換身份順利,便能由家長的話語中發現,教師 /家長的關係成為朋友/朋友之間 的關係,也可能繼續談論教師私領域之事。

如編號3的訪問稿中,家長與教師根據學生的性向討論其興趣和職業出路,

教師以「女兒」的類別將「我」(也就是教師 )轉換成為媽媽身份,述說自己身

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為媽媽對女兒未來職業考量的方向,也是源自於傳統中對於藝術類職業收入並不 穩定的觀念。之後家長表示贊同,接續詢問教師小孩的年紀,表示認定家長轉換 後的媽媽身份。

例 31:

55 師:對啊,這樣子的話妳也可以兼差,去教跳舞也可以,那妳自己又 56 有正當穩定的職業,再去發展興趣。

57 家:對,有一份薪水。

58 師:因為她也滿愛表演又聰明,所以應該多一個才能是沒有問題 59 親:對啦,是多才能是對自己有好沒有壞。

60 師:對啊,我女兒也是,她喜歡音樂啊,可是我們也是不放心,就是 61 說妳要先當個有正職,音樂就是當興趣,藝術的東西。

62 親:對對,妳小孩子現在多大?

63 師:我大的現在國三,升九年級,那我第二個今年升七年級。……(3) 貳、家長轉換身份的時機點

1.闡述事實

家長與教師談論某話題時,如果針對該話題想要做進一步的述說,會藉由轉 換身份,詳細闡述事件的背景或因果關係,讓教師更加瞭解事情的過程。

如編號 2 的訪問稿中,家長與教師討論學生各項學科的能力差異,當家長向 教師反映學生文科比較優秀時,轉而闡述其原因乃是源於自己,家長以「我二專」

的時間點,將自己轉換為當時學生的身份,述說過去的經驗。在學程內容中,社 會上認定大學的學術性高於專科,因此家長運用專科老師在學生時代賞識自己的 話語,建構自己是個歷史學科優異、甚至擁有就讀大學能力的學生。

教師因著相同的文化常識而能理解其說法,並在話語中肯定家長學生時代優 異的表現,從教師呼應其話題而觀察到家長轉換後身份被認定的現象,之後家長 恢復成原來的身份,並繼續與教師談論學生的話題。

例 32:

132 親:他以前國小歷史,我買一本歷史上下五千年那本書,本來是我在 133 看的,他全部都看完了,有一本比較淺的是專門買給他看的,他

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的的某項身份。接下來發言者以新轉換的身份談話時,回應者可能會呼應話題而 繼續討論,或者是轉而詢問轉換身分者一些有關新身份的問題,因此可以觀察到 下一輪談話中回應者認定轉換身份的現象。

以上所述,是研究者描繪家訪中,教師與家長轉換身份之際,如何使用語言 推展行動,運用社會類別知識進行交流的現象。教師在交談時會因為爭取話權、

因為居中協商、因為提供教養方式,而不自覺地轉換身份;家長在交談時會因為 闡述事實、因為釐清觀念、因為尋求支持,而不自覺地轉換身份。

運用相通的社會知識溝通,採用社會類別的特徵表達,或是藉著存在於社會 中的類別知識協商,因此而產生新的標準化關係對,如教師 /家長的關係成為朋 友/朋友之間的關係。在家庭訪問的過程中,可以從言談論述觀察到許多類別知 識的交流,這些都呈現了社會文化的一部份。

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