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 相關文獻,以便對研究主題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建立本研究調查問卷的內 容基礎。全章共分為四節,首先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加以探討,其次探討教 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再從班級經營效能探討,最後探討家長參與學 校教育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本節主要將從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文獻加以探討,嘗試從較大範圍 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歸納整理出較小範圍的家長參與班級事務類型。所以,

首先探討家長參與的涵義,其次分析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影響,最後歸納出 家長參與學校班級事務的類型,藉以建構成本研究的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類 型層面,並將之作為本研究編製「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量表」

之依據。

一、家長參與的涵義

在我國憲法中,並沒有家長教育權的規定,但在《民法》第1084條規定:

「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障及教養之權利義務。」,另外《教育基本 法》第二條中提到「人民為教育權的主體,國家、教育機構、教師與父母都 應負起協助的責任。」其中第八條也提到:「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 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 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因此,家長對於教育執行中所需做的決策,

應有適當參與的機會(鄭彩鳳,2004)。有關「家長參與」意指家長擁有對 學校重要政策做決定及參與的權力,且與學校同甘共苦,有相同的貢獻。也 可泛指支援及參加學校活動。「家長參與」之涵義範圍是相當廣泛的,其涵 義常因學者的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

研究者認為有關「家長參與」之涵義,就狹義而言,可以說是家長協助 或出席學校各項活動,此類參與內涵較侷限於出席或協助的義工性質,在參 與地點上亦侷限於學校;另外,就廣義而言,可以闡述為泛指家長參與學校 相關事務,在參與內涵上則較為廣泛,除了出席或協助的義工性質之外,通 常也會參與意見提供與決策的層次,甚至涉及學校教育的專業知能層面,在 參與地點上也可以包含社區及在家指導子女等。而針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 家長參與意義觀點,研究者加以分析歸納,可以看出大多學者皆朝向較為廣 義的解釋,茲分述如下:

首先學者以內涵較為狹義解釋者甚少,例如:Williams 和 Chavkin(1989

)兩位學者有相似的看法,其認為家長參與的意義為「家長在家或是在學校 的教育過程中,參與子女學校教育的活動」。Grolnick(1994)則將家長參 與定義為「家長在特定領域中,對子女提供的資源貢獻」。丁一顧、張德銳

(2005)認為狹義的家長參與則是指針對學校內活動的參與。

其次,對家長參與內涵的闡述較為廣義者眾多,諸如:Kathleen 和 Karen

(1989)認為「父母參與」寬廣地被使用在幾個不同的參與形式,父母藉由 出席參加學校活動或義工任務等,來表現支持他們的孩子之教育;他們能提 供鼓勵幫助他們的孩子改進他們的學業;家長安排適當的讀書時間和空間;

塑造期待的的行為;檢閱家庭作業;在家積極主動地輔導他們的孩子等,都 是所謂的家長參與。Thorne(1993)則認為家長參與是指「親密家庭的教育 環境、學校與家庭的雙向溝通、家長和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合作及公共關係」

。Cervone 和 O'Leary(1982)從家長「參與的深度」、「廣度」、「家長 教育」和「家長教導」定義家長參與。Chavkin 和 Williams(1987)就「政 策制定」、「參與的角色」和「參與的活動」 說明父母參與教育的定義。此 外,有眾多學者將家長參與綜合歸納為「泛指在兒童教育過程中家長所參與 的任何活動,學校與家長基於夥伴關係,以合作的態度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丁一顧、張德銳,2005;吳宗立,2002;林明地,1997;林俊瑩,2006

;陳良益;1996;歐陽誾,1988)

另外,參考佘豐賜(2002)研究文獻探討中將專家學者對家長參與的定 義整理列舉如表2-1之內容亦可看出,學者們傾向較為廣泛的解釋家長參與的 意涵,也就是泛指家長以任何方式、項目、時間及地點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讓學校及其子女都能各蒙其利,在學校教育階段歷程中,能夠有效學習與快 樂成長。

最後,從前述國內外學者對家長參與的涵義來看,家長參與的目的不外 乎增進學童在學校接受教育歷程中的各項學習成果。所以,研究者認為家長 參與的定義廣義而言,就是「家長基於子女的學習與成長目的,而參與學校 各項事務或教育活動,其範圍可以泛指一切與學校運作和學生學習有關的各 項事務。」因此,學校與家長雙方,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與學習成 效,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中,鼓勵家長踴躍參與學校的各項教育事務,

藉由擴展家長參與的層面,讓家長在參與的歷程中,增進家長教養子女的能 力,並且有效挹注學校更多的人力與物力,提升學校的助力與促進學生有效 學習,增進整體教育品質。

表2-1 學者對家長參與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郭明科 在孩子的教育歷程中,家長在家或是在學校中參 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活動。

張明侃 家長基於為促進學童的學習發展與學習成效,在 學習的各個歷程中,主動而樂意貢獻自己的心力

,並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與學校教師或行政人員進 行合作,以達成上述目的。

林明地 任何足以讓家長加入教育過程的活動型式,這種 參與包括在學校內發生的,也包括於校外與家中 進行的活動。

洪麗玲 基於對教育事項的關心,家長於校內或校外(不 包括家中)參與的所有教育活動。

鄭佳玲 家長透過各種方式涉入幼稚園學童的教育過程

,以促進幼兒發展與學習為目的。

楊惠琴 家長為提升學校效能,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

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所從事與子女教育有關 的一切活動。

簡加妮 基於對子女教育事項的關心,家長於校內或校外 參與的所有教育活動。

資料來源:佘豐賜(2002),頁13。

二、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影響

國內教育改革以來,家長參與的觀念已逐漸擴展,學校和家長兩方面對 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必要性及影響的體認,已有長足的進步。至於對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的影響方面,國內外專家學者們大都抱持較為正向積極的看 法,多數認為學校效能、學生的學習成就和行為態度與家長的關心參與程度 有關。

國內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的影響論述頗多,研究者蒐集加以整理歸納分 析後,發現有諸多共同點,例如:對家長參與抱持肯定的態度、家長參與對 學校效能有助益、家長參與對學生學習成效有幫助、家長參與能使家長更了 解學校並增進親師溝通、家長參與有其正面及負面的影響等,茲簡要歸類陳 述如下:

(一)對家長參與抱持肯定的態度

國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抱持肯定的態度,相當肯定父母和社區成員與學 校的聯繫關係,且社區家長參與已被視為教育改革的主要發展趨勢,活躍且 積極的社區家長介入與參與使國家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有效的機制。為了讓 教育更好,是學校、教師、及家長大家的責任,顯示出家庭介入的必要。(Janie

& Miriam,1997;Pailwar & Mahajan,2005;Willis,1987)

國內學者林明地(1999)認為家庭對於小孩子教育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學 校與教師。許多學者研究指出,小孩子學習的成功所依賴的不只是在教室內 的教學互動情況,同時亦受到教室外與校外因素的影響,甚至有的學者主張 家庭對小孩教育的影響力遠大於學校的影響力。近來有關家庭與學校對於小 孩子教育影響力關係,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重疊影響力」的觀念,也就是家 庭、學校、學生本身及社會機構,都應注意其對小孩子的教育影響力,同時 更應關心其彼此之間的關聯與合作,以發揮合成的影響力。而林俊瑩、林淑 華(2002)根據Habermas的溝通理論研究分析指出:家長參與在整個教育歷 程中,其角色地位已逐漸從被服務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更明白的說,家 長與學校關係發展為合夥平等關係,是必然的趨勢。吳璧如(2003)提及因 為國民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民主意識抬頭,家長參與在我國教育界相當受到重 視,因此,教師之家長參與知能的重要性已成各方共識。

(二)家長參與對學校效能有助益

國外學者Rosalind 和 Pam(2000)在文章中探索父母介入對教育的普 遍影響。就社會學的角度,社會是個易變的環境,主動連接家庭和學校的教 育政策會增加學校教育效能。父母親介入學校教育的程度,可預知他們對孩 子教育的忽略或重視態度。而Walter 和 Ine(2003)研究指出,家長適度的 介入與參與教育,有助於學生行為管理提高教學效能。

國內學者林明地(1999)提及家長參與是建構有效能學校的必備特徵。

不管是在有效能的學校、成功的學校或好學校的研究中,積極有意義的家長 參與常被列為重要特徵之一,有效能的學校會邀請家長參與,以建立多樣化 的溝通和合作方式,協助擴展學校的資源,並協助建立學校良好的公共關係。

而且家長參與是教育系統(尤其是學校組織)持續生存與革新發展的有效策 略。家長與社區人員是學校相當大的顧客群,其需求與意見不容忽視。學校

而且家長參與是教育系統(尤其是學校組織)持續生存與革新發展的有效策 略。家長與社區人員是學校相當大的顧客群,其需求與意見不容忽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