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第三節 班級經營效能之探討 班級經營效能之探討 班級經營效能之探討 班級經營效能之探討

經由第二節對於態度的意涵、形成及測量的探討後,本節將探討班級經 營效能的相關文獻,首先從班級經營的意義開始,其次探討班級經營之內涵,

再由探討班級經營效能之意義,最後探討班級經營效能研究指標,藉以歸納 發展出本研究之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指標層面,作為編製本研究的「級任 教師班級經營效能量表」之參考依據。

教師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導師的班級管理,無非就是透過班級的所有成 員參與的種種活動,來促發他們的成就感與成功感(鍾啟泉,1995)。然而教 育的成敗,繫於師資的良窳,一個理想的教師,實負有一種作育英才的神聖 使命,而導師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智成長(宋美貞,2004)。隨著教改浪潮一

波接一波的到來,國民教育階段的國中小學校教育受到相當大的衝擊,不論 在質或量的改變方面,都相當顯著。而國小教育著重在學習與生活面向,如 何讓學生有效學習和快樂成長,級任教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關鍵角色,以往 級任教師猶如「教室裡的國王」,具有其班級經營的絕對權威,然而隨著時代 演變,教育觀念更迭,級任教師對班級經營的內容與方法,也應相對調整,

才能增進班級經營的效能,順利因應變局。

一、班級經營的意義

在班級經營的意義方面,各學者因其著重觀點的不同,有些從較廣義的 觀念意義詮釋;有些則由較具體的事務加以解釋,研究者將之歸納分類列舉 如下:

(一)以廣義的觀念意義詮釋

張秀敏(1998)綜合多位學者定義,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有計畫、有 組織、有效率、有創意的經營一個班級的過程」。而朱文雄(1998)指出,所 謂班級經營具有下列兩種涵義:1.導師根據一定的準則,應用客觀、科學、

系統的方法和人性化的精神,將班級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做妥善的運用

,適當而有效地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並 達成班級教育目標的歷程。2.以班級為單位,以導師為中心,以科學化的方 法和人性化的精神,結合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的力量,透過導師做適當 地規畫和推動,做好班級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事務和活動,並達成班級目標

。吳福源(1998)綜合學者定義,對班級經營的定義加以分類,基本上環繞 兩個核心概念,其中之一為「多元因素導向」,亦即以整體的相關因素為考量

,能有效的處理班級中的人、事、時、地、物等各項業務。吳宗立(1998)

綜合國內外學者論述歸納為:班級經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經由人力資源的 運用,學習環境的管理,人際互動的歷程,達成教、訓、輔的教育功能。陳

志勇(2002)根據學者的研究,將「班級經營」定義為:班級經營乃是教師 或學生遵循學校教育的原則,妥當而有效的處理班級中的事務,使教師得以 發揮教學效果、學生得以正常學習,進而開展潛能,獲致最大效益,並達成 教育目標的歷程。邱錦堂、胡悅倫(2003)指出:國內多數學者則認為班級 經營是師生在教室中,適當而有效地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業務,

以發揮教學效果,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陳木金(2003)指出:教師在於教 室之活動中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如何在龐雜的教室活動中理出頭緒,就必 須根據教室情境把握重點進行營運,使得教室裡的活動能依教育原理正常運 作。李國勝(2004)綜合文獻探討,分析班級經營的意義,將班級經營定義 為:教師遵循學校教育的原則,擬定計畫,運用組織,妥當而有效的處理班 級中的事務,使教師得以發揮專業理想並得到工作上的滿足;學生得以正常 快樂的學習,充分開展師生彼此的潛能,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二)以較具體的班級事務加以解釋

黃政傑(1996)將班級經營的意義歸納為:班級經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老師設計適當的課程,編製或選擇合宜的教材,並佈置良好的學習環境及 班級和諧氣氛,並同時維持動靜有變的教室常規及秩序,使學生的學習達到 預期的教學目標或教育目標。而吳福源(1998)綜合學者定義,對班級經營 的定義加以分類,基本上環繞兩個核心概念,其中之一為「問題行為導向」,

亦即班級經營是著重在班級學生偏差行為的處理與常規紀律的建立維持。劉 淑芬(2001)則指出班級經營是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行 為的一切處理方式,包括消極地避免學生違規行為的發生,積極地培養學生 遵守團體規範的習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

綜合分析歸納以上學者論述,以廣義的觀念意義解釋者居多,可能是班 級經營相關的事務相當複雜,不容易完整列舉解釋之故。所以研究者認為以

較廣義解釋的班級經營意義,似乎較為合適。經綜合分析歸納學者們論述後,

研究者嘗試將班級經營意義詮釋如下:「班級經營為級任教師對於班級中各種 對人、對事、對物的處置方式,而任何處置,都要符合教育規準,以達成學 生學習成效與遵守團體規範為目的,有效達成班級教育目標。」

二、班級經營之內涵

在我國各級學校中,班級經營的複雜程度及項目不一,就研究者觀察而 言,國小因為學生年齡最小,級任教師所必須介入的事項相對繁雜,有時可 能必須扮演幾近褓母的角色,而國小是國民教育的開始階段,對於學生良好 學習態度與生活習慣的養成,是相當重要的,也可能影響其另一個求學階段,

所以級任教師的班級經營內涵,是相當值得研究分析的議題。

學者對班級經營的內涵方面,因觀察角度的不同,稍有差異,經研究者 綜合整理後,認為班級經營的內涵,可以加以區分為班級行政事務管理、班 級教學管理、班級常規管理、班級環境管理、人際關係管理等五個內容項目,

茲分類列舉學者論述如下:

(一)班級行政事務管理

朱文雄(1998)認為班級經營在「行政管理層面」:係指班級經營的理 念與體認、班級目標之設定與執行、班級經營計畫和班級行事曆之訂定與執 行、開學準備週之運用、班級幹部之組訓、始業指導、級務處理,包括班級、

教務、訓導、總務、輔導等事宜、導護工作等。而吳福源(1998)綜合學者 看法,班級經營在「行政事務方面」:係指班級事務如表冊、午餐、儲蓄、

行事曆等、配合學校行政事務、其他偶發事件處理等。陳志勇(2002)則分 析「班級經營」的定義,認為具有許多意涵,在「就對象」而言:班級經營 的項目包含了人、事、物的經營,如級務處理。最後,吳耀明(2004)強調

在班級營方面,教師必須管理學生的事物和組織學生特別的學習團體。

(二)班級教學管理

朱文雄(1998)認為班級經營在「課程與教學管理層面」:係指課程設 計、教材選擇、安排課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潛在課程等。吳福源(1998)

綜合學者看法,班級經營在「教育活動方面」:係指教材內容、教學方式、

活動形式、作業指導評量等。吳宗立(1998)從班級經營的意義加以分析,

班級經營的內涵在「班級經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而言:係指班級教學是學 校教育的主要型態,有效的教學,就必須以班級經營為基礎,建立良好的師 生互動,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使教師在教學的歷程中,能適切的運用教學 法,發揮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而學生在學習歷程中,也能獲得最大的效果。

邱錦堂、胡悅倫(2003)指出:班級經營是指教師採取的管理行動,如激發 學生學習動機,以增進學生學習效果,而達成教學目標。吳耀明(2004)強 調在班級營方面,教師必須計畫教學與實施、組織學生特別的學習團體等,

以促進學生對班級活動的參與與合作。

(三)班級常規管理

朱文雄(1998)認為班級經營在「常規管理層面」:係指有關班級常規 的訂定和執行方面。吳福源(1998)綜合學者看法,班級經營在「社會人際 方面」:係指班級常規秩序管理、學生偏差行為輔導、獎懲的運用、團體自 治運作等。吳宗立(1998)從班級經營的意義加以分析,班級經營的內涵在

「班級經營融合了教訓輔功能」而言:係指班級經營涵蓋班級中人、事、物 的處理,使班級團體在教學活動、訓育活動、輔導活動的薰陶下,激發正向 的團體動力,培養尊重包容的民主素養,創造互信、互助、互愛的人群關係,

發揮教、訓、輔的教育功能。陳志勇(2002)分析「班級經營」的定義,認

為具有許多意涵,在「就目的」而言:班級經營的主要目的在促進良好班級 氣氛之營造,因此,師生之間必須互相回饋,針對班級所發生之事情,做出 合理而有效的決定,以達成教育目標之要求。邱錦堂、胡悅倫(2003)指出:

班級經營是指教師採取的管理行動,如建立教室常規與秩序、教導降低學生 不良行為。吳耀明(2004)強調在班級營方面,教師必須制訂班級常規、處 理學生的的問題行為。

(四)班級環境管理

朱文雄(1998)認為班級經營在「教室環境管理層面」:係指教室的物 理環境管理(硬體部分)。內容包括:教室設備、教室佈置、清潔衛生工作、

座位安排和班級圖書。教室的心理環境管理(軟體部分),主要者為班級氣 氛的營造。吳福源(1998)綜合學者看法,班級經營在「物理環境方面」:

係指教室美化綠化佈置、活動空間安排、學生座位安排、通風、採光等。吳 宗立(1998)從班級經營的意義加以分析,班級經營的內涵在「班級經營是 學習環境的管理」而言:係指班級教室是師生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環境,

係指教室美化綠化佈置、活動空間安排、學生座位安排、通風、採光等。吳 宗立(1998)從班級經營的意義加以分析,班級經營的內涵在「班級經營是 學習環境的管理」而言:係指班級教室是師生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