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呂錘卿 博士

中部地區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

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研究生: 葉明哲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

(2)

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

葉明哲

葉明哲

葉明哲

葉明哲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 效能的相關。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自編的「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 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調查問卷。研究者於正式調查問卷完成後,由 母群體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的國民小學當中抽取 726 位級任教 師為樣本,整理出有效問卷 652 份進行研究。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分析方法 包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等。 經研究者調查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結論: 1.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的現況都達到高程度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國民小學的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現 況整體來看都達到高程度表現(M=3.31,SD=.39),顯示國民小學級任教師 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已有一定的接納程度;且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整 體來看也達到高程度表現(M=3.25,SD=.38),顯示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具有 高程度的班級經營效能。 2.不同背景變項的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同性別、年齡與級任年資背景變項的級任教 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有顯著差異。 3.不同背景變項的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具有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同性別、年齡、級任年資與學校規模背景變 項的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有顯著差異。其中不同年齡 36 歲-45 歲組的 教師班級經營效能顯著高於 26 歲-35 歲組的教師;不同級任年資 16 年-20 年

(3)

組的教師班級經營效能顯著高於 1 年-5 年組的教師;不同學校規模 25 班以上 的教師班級經營效能顯著高於 12 班以下及 13-24 班的教師。 4.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間有相關 根據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 效能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愈高的級任 教師,也具有愈高的班級經營效能。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國民小學::國民小學國民小學、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級任教師級任教師、級任教師、、、態度態度、態度態度、、、家長參與家長參與家長參與、家長參與、、、班級經營效能班級經營效能班級經營效能 班級經營效能

(4)

A Research on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Class Affairs Participated by Parent and Class

Management Efficiency

Ming-Jer Yeh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correlation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class affairs participated by parents and class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e major research instruments were questionnaires of “Homeroom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Class Affairs Participated by Parents” and “Class Management Efficiency”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official questionnaires, the researcher selected 726 homeroom teacher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of population Taichung County, Taichung City, Changhua County, and Nantou County as samples, and sorted out 652 valid questionnaires for study.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s adopted here include: t-test,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1.The status quo of their attitudes and class management efficiency achieved high lev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s a whole their attitudes achieved high level performance (M=3.31, SD=.39), which shows they have certain acceptance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lass affairs by parents; and their total efficiency also achieved high level performance (M=3.25,SD=.38), which shows they have high efficiency in class management.

2.Homeroom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attitude difference

(5)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t is discovered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x, age and seniority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attitude difference.

3.Homeroom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of class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t is discovered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x, age, seniority and school scale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of class management. For efficiency of teachers age 36 to 45 is higher than teachers age 26 to 35. The efficiency of teachers with seniority 16 to 20 years is higher than teachers with seniority 1 to 5 years. Efficiency of teachers from school scale with classes more than 25 is higher than teachers from school scale with classes under 12 and 13-24.

4.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attitudes and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attitudes and efficiency; that is to say, teachers with higher attitudes also have higher efficiency in class management.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homeroom teacher, attitude, parent participation, class management efficiency

(6)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

文獻探

文獻探討

文獻探

……… 13 第一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13 第二節 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之探討……… 33 第三節 班級經營效能之探討……… 37 第四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4

(7)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77 第一節 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之現況及差異分析…… 77 第二節 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及差異分析……… 91 第三節 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 能之相關分析……… 107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125 一、中文部分……… 125 二、英文部分……… 130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

133 附錄一、正式問卷抽樣之國民小學及各校問卷回收情形………… 133 附錄二、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情形問卷(預試問卷)…… 135 附錄三、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情形問卷(正式問卷)…… 139 附錄四、教授推薦函……… 143

(8)

表 2-1 學者對家長參與的定義……… 16 表 2-2 國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類型……… 24 表 2-3 本研究之國小家長參與班級事務類型層面、內涵與實際內容… 32 表 2-4 高效能與低效能班級經營者之比較……… 46 表 2-5 本研究之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指標層面、內涵與實際 內容……… 49 表 3-1 本研究問卷預試調查抽樣情況……… 60 表 3-2 預試問卷抽樣之國民小學及各校問卷回收情形……… 61 表 3-3 本研究正式問卷調查抽樣情況……… 62 表 3-4 中部四縣市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分布及回收情形……… 63 表 3-5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 64 表 3-6 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及信度分 析……… 69 表 3-7 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量表」之分量表及總α係 數……… 70 表 3-8 班級經營效能量表之項目分析及信度分析……… 71

(9)

表 3-9 班級經營效能量表之分量表及總α係數……… 72 表 4-1 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分析摘要……… 78 表 4-2 不同性別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t考驗摘 要……… 80 表 4-3 不同年齡之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平均數、 標準差……… 82 表 4-4 不同年齡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要……… 83 表 4-5 不同級任年資之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平均 數、標準差……… 84 表 4-6 不同級任年資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 85 表 4-7 不同學歷之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平均數、 標準差……… 87 表 4-8 不同學歷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 88 表 4-9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平均 數、標準差……… 89 表 4-10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 90 表 4-11 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分析摘要……… 92 表 4-12 不同性別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t考驗摘要………… 94 表 4-13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平均數、標準差… 96

(10)

表 4-14 不同年齡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97 表 4-15 不同級任年資之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平均數、標準 差……… 99 表 4-16 不同級任年資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 100 表 4-17 不同學歷之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整體各層面之平均數、標準 差……… 102 表 4-18 不同學歷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103 表 4-19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平均數、標準 差……… 104 表 4-20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 105 表 4-21 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係數 107 表 4-22 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典型相關 顯著性考驗摘要……… 110 表 4-23 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典型相 關分析摘要……… 110

(11)

圖 2-1 家庭─學校夥伴關係……… 22 圖 2-2 發展夥伴關係的要素……… 22 圖 3-1 研究架構……… 58 圖 4-1 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的典 型相關分析徑路……… 112

(12)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態度 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關係。本章首先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並據此提出待答問 題與研究假設,接下來釋義本研究有關的重要名詞,最後說明本研究範圍與 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民國八十八年我國頒布的《教育基本法》,其中第二條「人民為教育權 之主體。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並促進其對基本人 權之尊重…,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為實現前項 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以及第八條「… 學生之學習權及受教育權,國家應予保障。」另外為回應及補充《教育基本 法》之規定,教育部在 2006 年 7 月 6 日公布的《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 事務辦法》中,對於家長的定義、家長參與教育事務基本原則、家長維護子 女學習權應負之責任、家長了解教育資訊之範圍、獲得之方式及程序、家長 對學校事務提出意見之方式及程序等,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權利與義務 已有較明確的規範(教育部,2006)。「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 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 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學校應在各級政府依法監督下,配合社區發展需要, 提供良好學習環境。」的規定(教育部,2000)。在父母與國家兩者之間教

(13)

育權責的問題,透過立法的途徑有了較明確的規範。教育的責任是由國家、 學校、教師及家長所共同負擔;而且在國民教育階段,更確立了父母積極參 與學校教育的權利,這種立法旨意反應國內教育開始重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的議題。 在先進國家,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起步和實施,都比國內還要早且落實 。以美國為例,美國於1989年所舉行的教育高峰會議,由與會的前任總統布 希和50位州長所共同同意設定《全國教育目標》(Nation Goals for Education ),並於1990年2月公布,採取建立全國教育目標的共識與立法。前任總統柯 林頓又於1994年3月簽署《目標2000:教育美國法案》(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Act),使之成為正式的全國性教育法案,惟該法案在原來《全國教 育目標》的六項目標之外,又增加了二項,由原來的六項增加為八項,第八 項為「每一所學校將促使家長投入並參與能提升兒童之社會、情緒、與學術 成長的夥伴關係。」,此項即是推動家長參與的重要措施與目標(吳宗立, 2001)。此外,美國又為了推動父母參與,於一九九四年九月成立「家庭參 與教育夥伴關係組織」(partnership for Famil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經由發展家庭、學校與社區的夥伴關係,以促進孩子學習(吳宗立,2002 )。同一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有教養的美國》法案中,又增加了兩項目標 ,其中之一為「父母能更投入關懷學童的教育福利」。由此可見,家長參與 學校教育是美國教育改革走向全方位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各級學校教育中,以教師與家長關係密切程度而言,應以幼兒教育為 最密切(曹常仁,1994)。家長藉由維護兒童學習的教育選擇權,而參與學校 校務運作,乃成為一種新興校務運作機制的主流趨勢,因此,重視家長的聲 音,允許其基於需要參與學校內的教育活動,也已經成為跨世紀各教育改革 的重點(曹翠英,2000)。可見對家長參與國小教育事務而言,是相當值得

(14)

探討的課題。然而,在國內外家長參與教育議題甚囂塵上的今天,家長參與 學校教育應扮演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功能,身為教師及家長們應有深刻 的反省。家長參與校務運作,已為時勢所趨,無可避免。 至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影響,綜合學者論述及研究,大致可歸納為正 向與負向的影響,茲分述如下: 就正面影響而言,諸如:能增進家長在家指導子女的學習能力與信心、 提升家長對教師的滿意度、增進親子間互動的機會和時間、增進親師關係、 增加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行為、提升學校效能、賦予家長參與權力、學校教 育成功的助力、讓班級經營更多采多姿、提升學校效能、豐富學校教學資源 與教師教學經驗、改變家長對教師及學校的態度、為學校注入一股活水等( 李文益,2003;吳迅榮,2003;陳怡君,2003;陳啟榮,2005;劉郁梅,2001 ;Becker & Epstein,1982;Helena,2005)。

就負面影響而言,諸如:家長過度的介入或干預,使學校及教師處理學 生行為倍增困擾、增加教師自主權的受威脅感、認知不同容易造成關係緊張 與衝突、受「人」的因素影響會產生一些副作用等(吳清山,1997;吳璧如 ,1998;陳怡君,2003;陳啟榮,2005)。 正如前面研究者所述,任何學校教育政策及制度的成效,都會受各種人 、事、物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正向與負向的結果。就「人」方面的影響而 言,家長參與的方式與成效也會受到校長及教師因素的影響。也因為家長參 與教育事務有其正向與負向等兩面的影響,因此導致部分教師們存有對於家 長參與班級事務的疑慮,而產生了不同的因應態度,有些教師抱持積極正向 的態度,有些則消極地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更甚者則抱持排斥的負向態度 。此種現象,從教育現場觀察是普遍存在的。

(15)

由於研究者為現任國民小學教師兼主任,身處國民教育的第一現場,發 現有些級任教師對於引進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相當積極;有些級任教師則避之 惟恐不及。因此,希冀藉由本研究探討教師對於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態度之 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日益嚴重的學生管教問題,愈來愈憂心。教師班級 經營知能的提升,與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有密切的關聯,且漸漸受到各方 的重視(單文經,1994)。在國民小學學校教學環境中,級任教師是被賦予帶 領一個班級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責任,而如何負起這個重任,端賴級任教師的 教學專業與班級經營技巧相輔相成。教育是教師、學生及家長三方面合作的 事業;學生是家長與教師共同創造出來的,因此,家長和教師都要有共同體 認班級或教室已成為孩子的「第二個家」(朱文雄,1991)。誠如Ashton 和 Webb (1983)的研究中提出教師在班級經營歷程中,教師居於主導者的角色, 決定班級良窳的關鍵地位,而班級經營效能,則關係著學校教育的成敗。此 外,吳宗立(1998)也提及班級是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主要場所, 在學校教育中,具有推展教學與輔導的重要職能。對於教師教學效果的增進、 輔導功能的彰顯與學生學習成就的提升等方面,教師優異的班級經營表現, 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由以上研究者所言,教師對於班級經營效能的掌握是相當重要的,攸關 整體教育的成效,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探討 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然而,在級任教師各種班級經營內容項目之中,教師與家長的互動絕對 是重要的一個環節。黃政傑(1996)就曾表示家長是影響班級經營的主要因 素之一。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彼此合作,相 互支持的,教師與家長合作關係的建立,是班級經營的重要項目(劉郁梅,2

(16)

001)。分析國內外學者對家長參與相關研究及文獻過程中,有不少研究或文 獻指出:家長參與能增進學校效能(吳璧如,2003;林明地,1999;黃正傑 ,1996;鄭佳玲2000;Swick,1992;Janie & Miriam,1997)。另外,家長參與 對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有幫助(陳啟榮,2005;高曉婷,2004;鄭佳玲,200 0;歐陽誾,1988;Dornbusch & Ritter,1988;Kevin & William,2003;Walte r & Ine,2003)。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研究與論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與學校效能及 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似乎有其關係存在。不同的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教師 性別、年齡、擔任級任年資、學歷等背景,可能會影響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 事務的態度及班級經營的效能。而學校教師的「態度」影響到他所表現的「行 為」(陳琦媛,2005)。在學校教育的第一現場教室王國裡,級任教師對於家 長參與班級事務的態度,是否會影響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效能呢?這是相 當值得探討的課題,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探討國小級任教師對於家長參與 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間的關係,以提出建議供作參考,此為本研 究的第三個動機。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於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 營效能的現況及其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於家長參與班級 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並進一步做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於家長參 與班級事務態度對班級經營效能的探討,最後提出具體的建議來。根據研究 動機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共有下列四點: (一)了解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現況。 (二)分析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 (三)探討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的

(17)

關係。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和國民小 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之參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一、待答問題

根據第一節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級任教師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的差異情 形為何? (三)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的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級任教師在其班級經營效能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不同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之國小級任教師在其班級經營效能上 之相關情形為何?

二、研究假設

根據前述之待答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是抱持正向者居多。 (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擔任級任年資、學歷、學校規模)之 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上有所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上具

(18)

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上具 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擔任級任年資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 態度上具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學歷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上具 有顯著差異。 2-5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 上具有顯著差異。 (三)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的班級經營效能屬良好程度。 (四)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擔任級任年資、學歷、學校規模)之 國小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上具有差異。 4-1 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班級經營效能上具有顯著差異。 4-2 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班級經營效能上具有顯著差異。 4-3 不同擔任級任年資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班級經營效能上具有 顯著差異。 4-4 不同學歷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班級經營效能上具有顯著差異。 4-5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其在班級經營效能上具有顯著 差異。 (五)不同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擔任義工、教導自己子女、協助班 級與家長關係、親師溝通、協助班級教學研究)之國小級任教師在其班級經 營效能上具有顯著相關。

(19)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有關本研究所使用之名詞,其較重要者解釋如下:

一、國民小學

本研究所稱之國民小學,係指依民國六十八年所公布之《國民教育法》 規定實施六歲至十二歲國民教育之學校,以台灣省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為 範圍,不含私立學校,其中包括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四縣市 之公立國民小學。

二、級任教師

本研究所稱之級任教師,係指現職公立國民小學之級任教師,領有「級 任教師津貼」之教師,不包括校長、主任、專職行政人員、科任教師、實習 教師及私立小學之教師。

三、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

「家長參與」是指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的簡稱。所謂「對家長參與班 級事務態度」,係指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歷程中,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 事務的情感、認知與行為等,級任教師展現出各種形式的態度,也就是指對 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抱持正向或負向看法的程度。 本研究中所稱之「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是指透過級任教師本身 的感受與知覺,在「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量表」填答的得分情 形,得分愈高則表示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越正向;反之,則代 表其態度越負向。

(20)

四、班級經營效能

所謂「班級經營效能」,係指級任教師在教學品質與班級事務處理的各 種措施,經過班級經營的歷程,在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行為表現方面,產生的 教育績效程度。 本研究中所稱之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是指透過級任教師本身的 感受與知覺,在「班級經營效能量表」填答的得分情形,得分愈高則表示級 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愈好;反之,則表示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愈低。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根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採用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分 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

文獻探討部分主要針對國內外家長參與學校班級事務情形與班級經營效 能等文獻資料加以蒐集、整理、歸納與分析,以了解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 務態度和班級經營效能的現況及相關研究發現。 以研究者自編之「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量表」與「班級經 營效能量表」,做為調查研究的工具,來蒐集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 的看法和其班級經營效能現況等相關資料。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如下:

(21)

(一)確定研究範圍:廣泛閱讀有關文獻後,經與指導教授多次討論後,便 以中部地區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和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為主 要研究範圍。 (二)蒐集文獻資料:確定研究主題及範圍後,便針對相關議題蒐集資料。 (三)研擬研究計畫: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研擬研究架構做為編製問卷的依 據。 (四)編製問卷: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發展調查問卷,經與指導教授及多位 相關教師研討後,形成問卷初稿。 (五)實施預試:以本研究的對象中部四縣市國小級任教師為母群體,依四 縣市學校規模比例分層抽樣施測學校,並考量學校班級數,發給5-15份問卷 請級任教師填答,回收後做為修改問卷的依據,並建立問卷的信度。 (六)寄發正式問卷:預試問卷回收後,經統計分析、檢討後,修改或刪除 部分題目後,依預試抽樣原則,正式實施問卷調查。 (七)資料整理:問卷調查回收後,利用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視窗10.0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 料處理與分析。 (八)撰寫研究論文: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提出研究發現,作成結論及建議, 並完成研究報告。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針對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 之關係進行研究,茲將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22)

一、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探討中部地區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 效能之關係,係以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所屬公立國民小學級任 教師為研究對象。 (二)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就國民小學級任教師背景變項、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 度及班級經營效能為探討範圍,以下為各變項的構成因素: 1.級任教師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擔任級任年資、學歷、學校規模 等五項。 2.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包含擔任義工(庶務性質的)、教導 自己子女、協助班級(教師)與家長關係、親師溝通、協助班級教學研究等 共五個層面。 3.班級經營效能係以導師的教學品質、班級環境的經營、班級常規的掌 控、班級氣氛的營造、親師互動的關係等共五個層面來代表。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主要如下: (一)評定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之指標相當多,本 研究為考慮受試者填答意願,只列取其中較常出現之前五項,而其他未列入 之項目指標亦可能與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具有很顯著 的相關。因此,如要進一步擴大推論,應當更慎重些。 (二)評定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之指標相當多,本研究為考慮

(23)

受試者填答意願,只列取其中較常出現之前五項,而其他未列入之項目指標 亦可能與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具有很顯著的相關。因此,如要進 一步擴大推論,應當更慎重些。 (三)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的限制,僅以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及 南投縣為抽樣範圍,且以公立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問 卷調查,故研究結果之推論僅及上述四個縣市。

(24)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 相關文獻,以便對研究主題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建立本研究調查問卷的內 容基礎。全章共分為四節,首先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加以探討,其次探討教 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再從班級經營效能探討,最後探討家長參與學 校教育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探討

本節主要將從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文獻加以探討,嘗試從較大範圍 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歸納整理出較小範圍的家長參與班級事務類型。所以, 首先探討家長參與的涵義,其次分析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影響,最後歸納出 家長參與學校班級事務的類型,藉以建構成本研究的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類 型層面,並將之作為本研究編製「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量表」 之依據。

一、家長參與的涵義

在我國憲法中,並沒有家長教育權的規定,但在《民法》第1084條規定: 「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障及教養之權利義務。」,另外《教育基本 法》第二條中提到「人民為教育權的主體,國家、教育機構、教師與父母都 應負起協助的責任。」其中第八條也提到:「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 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 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因此,家長對於教育執行中所需做的決策,

(25)

應有適當參與的機會(鄭彩鳳,2004)。有關「家長參與」意指家長擁有對 學校重要政策做決定及參與的權力,且與學校同甘共苦,有相同的貢獻。也 可泛指支援及參加學校活動。「家長參與」之涵義範圍是相當廣泛的,其涵 義常因學者的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 研究者認為有關「家長參與」之涵義,就狹義而言,可以說是家長協助 或出席學校各項活動,此類參與內涵較侷限於出席或協助的義工性質,在參 與地點上亦侷限於學校;另外,就廣義而言,可以闡述為泛指家長參與學校 相關事務,在參與內涵上則較為廣泛,除了出席或協助的義工性質之外,通 常也會參與意見提供與決策的層次,甚至涉及學校教育的專業知能層面,在 參與地點上也可以包含社區及在家指導子女等。而針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 家長參與意義觀點,研究者加以分析歸納,可以看出大多學者皆朝向較為廣 義的解釋,茲分述如下: 首先學者以內涵較為狹義解釋者甚少,例如:Williams 和 Chavkin(1989 )兩位學者有相似的看法,其認為家長參與的意義為「家長在家或是在學校 的教育過程中,參與子女學校教育的活動」。Grolnick(1994)則將家長參 與定義為「家長在特定領域中,對子女提供的資源貢獻」。丁一顧、張德銳 (2005)認為狹義的家長參與則是指針對學校內活動的參與。 其次,對家長參與內涵的闡述較為廣義者眾多,諸如:Kathleen 和 Karen (1989)認為「父母參與」寬廣地被使用在幾個不同的參與形式,父母藉由 出席參加學校活動或義工任務等,來表現支持他們的孩子之教育;他們能提 供鼓勵幫助他們的孩子改進他們的學業;家長安排適當的讀書時間和空間; 塑造期待的的行為;檢閱家庭作業;在家積極主動地輔導他們的孩子等,都 是所謂的家長參與。Thorne(1993)則認為家長參與是指「親密家庭的教育 環境、學校與家庭的雙向溝通、家長和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合作及公共關係」

(26)

。Cervone 和 O'Leary(1982)從家長「參與的深度」、「廣度」、「家長 教育」和「家長教導」定義家長參與。Chavkin 和 Williams(1987)就「政 策制定」、「參與的角色」和「參與的活動」 說明父母參與教育的定義。此 外,有眾多學者將家長參與綜合歸納為「泛指在兒童教育過程中家長所參與 的任何活動,學校與家長基於夥伴關係,以合作的態度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丁一顧、張德銳,2005;吳宗立,2002;林明地,1997;林俊瑩,2006 ;陳良益;1996;歐陽誾,1988) 另外,參考佘豐賜(2002)研究文獻探討中將專家學者對家長參與的定 義整理列舉如表2-1之內容亦可看出,學者們傾向較為廣泛的解釋家長參與的 意涵,也就是泛指家長以任何方式、項目、時間及地點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讓學校及其子女都能各蒙其利,在學校教育階段歷程中,能夠有效學習與快 樂成長。 最後,從前述國內外學者對家長參與的涵義來看,家長參與的目的不外 乎增進學童在學校接受教育歷程中的各項學習成果。所以,研究者認為家長 參與的定義廣義而言,就是「家長基於子女的學習與成長目的,而參與學校 各項事務或教育活動,其範圍可以泛指一切與學校運作和學生學習有關的各 項事務。」因此,學校與家長雙方,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與學習成 效,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中,鼓勵家長踴躍參與學校的各項教育事務, 藉由擴展家長參與的層面,讓家長在參與的歷程中,增進家長教養子女的能 力,並且有效挹注學校更多的人力與物力,提升學校的助力與促進學生有效 學習,增進整體教育品質。

(27)

表2-1 學者對家長參與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郭明科 在孩子的教育歷程中,家長在家或是在學校中參 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活動。 張明侃 家長基於為促進學童的學習發展與學習成效,在 學習的各個歷程中,主動而樂意貢獻自己的心力 ,並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與學校教師或行政人員進 行合作,以達成上述目的。 林明地 任何足以讓家長加入教育過程的活動型式,這種 參與包括在學校內發生的,也包括於校外與家中 進行的活動。 洪麗玲 基於對教育事項的關心,家長於校內或校外(不 包括家中)參與的所有教育活動。 鄭佳玲 家長透過各種方式涉入幼稚園學童的教育過程 ,以促進幼兒發展與學習為目的。 楊惠琴 家長為提升學校效能,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 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所從事與子女教育有關 的一切活動。 簡加妮 基於對子女教育事項的關心,家長於校內或校外 參與的所有教育活動。 資料來源:佘豐賜(2002),頁13。

二、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影響

國內教育改革以來,家長參與的觀念已逐漸擴展,學校和家長兩方面對 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必要性及影響的體認,已有長足的進步。至於對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的影響方面,國內外專家學者們大都抱持較為正向積極的看 法,多數認為學校效能、學生的學習成就和行為態度與家長的關心參與程度 有關。

(28)

國內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的影響論述頗多,研究者蒐集加以整理歸納分 析後,發現有諸多共同點,例如:對家長參與抱持肯定的態度、家長參與對 學校效能有助益、家長參與對學生學習成效有幫助、家長參與能使家長更了 解學校並增進親師溝通、家長參與有其正面及負面的影響等,茲簡要歸類陳 述如下: (一)對家長參與抱持肯定的態度 國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抱持肯定的態度,相當肯定父母和社區成員與學 校的聯繫關係,且社區家長參與已被視為教育改革的主要發展趨勢,活躍且 積極的社區家長介入與參與使國家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有效的機制。為了讓 教育更好,是學校、教師、及家長大家的責任,顯示出家庭介入的必要。(Janie & Miriam,1997;Pailwar & Mahajan,2005;Willis,1987)

國內學者林明地(1999)認為家庭對於小孩子教育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學 校與教師。許多學者研究指出,小孩子學習的成功所依賴的不只是在教室內 的教學互動情況,同時亦受到教室外與校外因素的影響,甚至有的學者主張 家庭對小孩教育的影響力遠大於學校的影響力。近來有關家庭與學校對於小 孩子教育影響力關係,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重疊影響力」的觀念,也就是家 庭、學校、學生本身及社會機構,都應注意其對小孩子的教育影響力,同時 更應關心其彼此之間的關聯與合作,以發揮合成的影響力。而林俊瑩、林淑 華(2002)根據Habermas的溝通理論研究分析指出:家長參與在整個教育歷 程中,其角色地位已逐漸從被服務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更明白的說,家 長與學校關係發展為合夥平等關係,是必然的趨勢。吳璧如(2003)提及因 為國民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民主意識抬頭,家長參與在我國教育界相當受到重 視,因此,教師之家長參與知能的重要性已成各方共識。

(29)

(二)家長參與對學校效能有助益 國外學者Rosalind 和 Pam(2000)在文章中探索父母介入對教育的普 遍影響。就社會學的角度,社會是個易變的環境,主動連接家庭和學校的教 育政策會增加學校教育效能。父母親介入學校教育的程度,可預知他們對孩 子教育的忽略或重視態度。而Walter 和 Ine(2003)研究指出,家長適度的 介入與參與教育,有助於學生行為管理提高教學效能。 國內學者林明地(1999)提及家長參與是建構有效能學校的必備特徵。 不管是在有效能的學校、成功的學校或好學校的研究中,積極有意義的家長 參與常被列為重要特徵之一,有效能的學校會邀請家長參與,以建立多樣化 的溝通和合作方式,協助擴展學校的資源,並協助建立學校良好的公共關係。 而且家長參與是教育系統(尤其是學校組織)持續生存與革新發展的有效策 略。家長與社區人員是學校相當大的顧客群,其需求與意見不容忽視。學校 是社區中的正式機構,從消極面來看,學校方面必須有效管理其內外成員, 滿足其需求;從積極面來看,家長參與是學校革新的重要機制之一。而鄭佳 玲(2000)就決策(decision making)而言,在學生方面:了解學生的權利 受到保護。在家長方面:與其他家長分享經驗,進而促進相關政策訂定來影 響孩子的教育品質。在教師方面:教師與家長基於平等地位,視家長為學習 夥伴的角色,在訂定學校教育政策時,納入家長的意見。吳璧如(2003)提 及家長參與被認為有助於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及解決教育的問題。 (三)家長參與對學生學習成效有幫助 國外學者提及妥善運用家庭─學校─社區合作關係,可以改進學生成 就,父母參與學校事務且密切與教師聯繫的學生,比那些不參與的,在成就 方面較高,(Dornbusch & Ritter,1988;Janie & Miriam,1997)。而Swick

(30)

(1992)也提及,親師成為夥伴關係可強化兒童早期教育功能。Kevin 和 William(2003)在相關研究方面指出,家長介入參與學生教育活動,是預知 學生學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國內研究者高曉婷(2004)提及中外許多相關研究指出,學校行政、教 師、家長三方面之間的互動關係良好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讓家長參與教育,可促使家長與學校雙方共同為孩子的教育負責。 (四)家長參與能使家長更了解學校並增進親師溝通 國外學者認為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能使家長更了解學校並增進親師溝通, 不論家庭情況或學生表現的現況如何,透過親師合作之夥伴關係為家庭介入 教育的最佳模式之一(Janie & Miriam,1997)。

國內學者林明地(1999)指出家長參與可以化解教育改革過程中來自家 長的阻力。從組織溝通的觀點而言,政策實施過程中,阻力的產生往往來自 於對政策的不瞭解或誤解,亦即溝通不良所引起。從微觀教育組織政治學的 觀點而言,家長的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很難避免有政治力量介入,如果能 良性的引導家長來參與學校教育,不但能化解不必要的紛爭,又能化阻力為 助力,為學校增添不少福祉。而學者鄭佳玲(2000)提及,就親職教育( parenting)而言,在學生方面:能體認家庭的監督責任,更尊敬父母,也能 體認學校的重要,培養積極的人生觀、習慣、態度、價值及好的參與態度。 在家長方面:有助於家長培養教育子女的自信心,了解子女身心發展的知識 及孩子上學後學習環境的改變,也能體認自己和他人面對親職教育的挑戰, 感受來自學校和其他家長的支持。在教師方面:有助於教師了解各個家庭背 景、文化、目標和需求,尊重來自家庭的力量和努力,體察及分享孩子發展 資訊的技巧。就溝通(communicating)而言,在學生方面:增進學生對學校

(31)

相關政策的了解,覺察自己在傳遞或溝通上的夥伴角色。在家長方面:了解 學校教育政策,監督並覺知自己孩子的進步情形,由於親師的互動使親師間 的溝通更容易。在教師方面:增進本身與家庭的多方面溝通,覺察自己在溝 通 能 力 的 清 晰 度 , 更 能 運 用 家 長 聯 繫 網 使 溝 通 更 順 暢 。 就 擔 任 義 工 ( volunteering)而言,在學生方面:由於接受義工的指導或參與義工學習, 因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技巧與成人間的溝通技巧。在家長方面:了解教師的工 作,與學校的互動更為自然,在義工工作上能得到一些特殊的技巧。在教師 方面:由於義工的幫助,使教師能將更多的時間投注在孩子身上。 (五)家長參與有其正面及負面的影響 1.正面影響方面 國外學者 Michael(2005)在相關研究中指出,父母高度介入支持的學校, 得到保存文化和風俗的幫助,並且提供孩子一個適當的家庭教育環境,因此 深具正面意義。 國內研究者歐陽誾(1988)指出現在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研究,已經證實 家長參與兒童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社會發展及學業成就均有正面的影響。因 此,家長參與的推展非常必要,且普遍受到重視。另外,家長參與可以讓教 育改革的資源更豐富,並且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資源的角度而言,學校 的一大顧客是家長,若能被邀請參與學校事務,當然可以增加他們提供物質 與非物質資源的意願,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建立家長對學校之信任、提升學 生學習效果、提供學校經費支出、提供教學資源給教師及監督學校辦學績效 等;另外從社會支持的觀點而言,組織的政策最好能獲得內、外成員的認同 與支持,其政策實施成效最高。另外,家長參與可帶來積極正向的教育效果, 家長參與可以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尊心。其次,家長參與可以使

(32)

家長認識更多朋友,追求並掌握更多的進修機會,提升自信心,增加與小孩 子互動的機會,及改善與老師的關係等(林明地,1999;陳啟榮,2005)。 2.負面影響方面 在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過程之中,參與的家長與學校人員之理念與做法 相當重要,而因為相關人員理念與做法不適當,常會導致負面的影響,這些 影響對於學校、家長及學生,都是不好的現象,例如:過度干預學校行政事 務、不當侵犯教師教學專業、家長會中成員之爭權奪利、缺乏教育專業知能 及學校教育選擇權的誤用等(陳啟榮,2005)。 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相關論述部分,除了研究者整理後所歸納的上 述五點共同點之外,另一研究者者吳彣雪(2003)所指出的「家庭─學校夥 伴關係」模式如圖2-1,相當值得學校人員與家長參考。而此模式是由家長與 教育家組成聯盟,以促成優良的學校與學生。它包含長期的約定、相互尊重、 家庭與教育者廣泛參與各層次的活動,共享規劃、決策的責任。強調雙向溝 通、父母的力量與父母共同解決問題。這模式要求學校、教師與家長共同合 作,成為教育上的夥伴關係;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運作,並且參與各項事務 決策,讓家長有機會表達他們對子女教育的相關意見。同時,他們也可為學 校提供許多額外的資源與協助。另外,發展夥伴關係的四要素則分別為「創 造雙向溝通」、「共同決策」、「強調在校與在家的學習」及「提供支持」 等,參見圖2-2。

(33)

創造雙向溝通

提供支持

強調在校與在家的學習

共同決策

學生的成功 學生的成功學生的成功 學生的成功 行政人員 圖 2-1 家庭─學校夥伴關係圖 資料來源:吳彣雪,2003,頁140。 圖 2-2 發展夥伴關係的要素 資料來源:吳彣雪,2003,頁143。

教 育 夥 伴

父母 教師

發展

發展

發展

發展「

「家庭

家庭

家庭─

家庭

─學校夥伴

學校夥伴

學校夥伴

學校夥伴

關係模式

關係模式

關係模式

關係模式」

」之四要素

之四要素

之四要素

之四要素

(34)

綜合上述學者所言,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有其對教育的重要性與影響,就 重要性層面而言,隨著傳播科技發展,知識管理時代來臨,家長參與學校事 務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家長有其意願,學校也有其需求。就影響層面而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或班級事務,在國內外學者論述中可得知,對於學校效能、 教師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業成就及行為規範等,都有其正向的幫助。 不過研究者以身處教育現場的觀察,其影響確有正向及負向的影響,而學校 教育人員如何引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朝正向影響發展,降低或避免家長參與 的負面影響,是現代教育人員必須具備的素養與能力,如此將可以有效結合 學校與家長的力量,更有效的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三、家長參與學校班級事務的類型

透過前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涵義、必要性及影響之探討,研究者對於 眾多研究文獻分析的結果,諸如: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有其必要性、有助於校 務發展、可增進學校的教育品質、有助於提升學生課業成就及正面成效多於 負面影響等。已經充分呈現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必要性,但是因為前述研究 者幾乎都以較大層面的參與學校事務層面加以研究,而本研究主題參與範圍 較小,僅以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為範圍,學者們鮮少以家長參與班級事務之較 小層面加以探討。所以,研究者首先將從學校事務層級加以探討,再試圖縮 小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範圍,整理歸納出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類型與內涵,最 後歸結出本研究中對於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態度的層面及內涵。 林明地(1999)從文獻研究中將國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類型,歸納為七 項,如表2-2所示:

(35)

表 2-2 國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類型 家長參與類型 學者(年代) 親職 教育 溝通(面對面 與藉由文件) 擔任 義工 支持 學校 在家教 導小孩 代表 他人 Gordon * * * * Scott-Jones Comer 和 Haynes Swap Berger * * * * * Williams 和 Chavkin * * * * * Cervone 和 O’ Leary * * * * * Becker 和 Epstein Epstein Epstein 和 Dauber * * * * * * Goldring 和 Smrekar * * * * * 資料來源: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 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頁61。 對於上述各類型的涵意及內容茲說明如下:1.親職教育:包括舉辦親職 教育座談會、辦理新生座談會、流通親職教育資訊以及邀請家長協助解決學 生問題等。2.面對面溝通:包括家庭訪問、親師懇談、電話溝通及其他面對 面溝通。3.藉由文件溝通:藉由文件而進行之溝通,包括利用家庭聯絡簿、 信函、成績單、通知、出版品、調查表等非面對面的溝通。4.擔任義工:由 不同種類的義工所構成。例如擔任教室教學義工、圖書館義工、導護義工、 校園安全義工、遊戲場義工、校外教學義工、輔導教學義工、園藝義工、學 生社團義工、特殊學生義工等,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統整家長之空餘時間與專 長,使其得以發揮。5.支持學校:是指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包括運動會、 畢業典禮、科學展覽會、教學參觀日等,主要表示家長支持學校與其所舉辦 的活動與方案。6.在家教導自己小孩:是指建議家長協助小孩完成功課、監

(36)

督小孩做功課、準備教學資料、帶小孩上圖書館、與小孩談論學校生活、唸 書給小孩聽等在教室外所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7.代表他人做決定:包括參 與家長會代表之選舉、參與家長會開會、參加各項會議、參與教師聘任、課 程規劃設計、教科書遴選等有關決定之項目。 其他國內學者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研究中,有將家長參與的類型加以 歸納分類者眾多,研究者擇要整理歸類分為擔任義工、教導自己子女、協助 教學研究、協助學校(教師)與家長關係、親師溝通等,分別陳述如下: (一)擔任義工 在擔任義工部分,有相關論述學者頗多,諸如:歐陽誾(1988)指出將 家長帶入學校建築中。其主要內容包括學校中家長自願者的支援:例如家長 在教室、郊遊、慶生會協助教師及學生,在餐廳、圖書館、運動場擔任助理。 而林明地(1998)在「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過程中,也曾 經由文獻分析及參酌國內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的現況,將家長參與區分 為九個類型,其中「擔任義工(庶務性質的)」:係指家長協助學校教育的進 行,但較偏向於較少利用專業知識的庶務性工作,包括擔任圖書館、教具管 理、校外教學、遊戲安全、交通導護及校園綠化美化等各種義工。洪麗玲(1998) 則認為家長在全校性事務方面的參與:包括協助學校交通導護工作、參與學 校綠美化工作等。在班級事務方面的參與:包括協助班級校外教學、清潔教 室美化維護、照顧學生等。郭耀隆(1999)則將家長參與班級的角色分類, 屬於「班級義工性質者」,列舉如下:家長協助班級內的事務性工作。包括 整潔打掃、物品採購、教室佈置等。曹翠英(2000)將家長參與校務運作內 容劃分為五大範圍,其中「參與有關管理學校事務的各項活動」:諸如擔任 圖書館、餐廳、交通指揮義工,協助各項瑣務,維護校園安全及秩序等,都 屬於義工性質。佘豐賜(2002)指出家長參與學校的類型,其中「擔任義工」:

(37)

係指提供教師或學校各種義務性協助或服務,例如擔任教室教學義工、圖書 館義工、導護義工、校園安全義工、遊戲場義工、校外教學義工、輔導教學 義工、園藝義工、學生社團義工、特殊學生義工等。伍鴻麟(2002)引述國 外學者艾帕斯坦(Epstein)發展出六個主要的家長參與類型,其中「志願服 務(volunteering)」:係指製作參與的項目及時間表給志願到校服務的家 庭,並提高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人數、改進訓練方式及工作內容。最後,黃 微雅(2005a)指出家長參與學校的內容在「班級性事務方面」:係協助班級 佈置、美化、清潔與維護,學校綠美化工作等。 由以上研究者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所提出的內容來看,確屬純粹擔任 義工性質,這類參與較不牽涉教育專業知能,所以也是目前家長參與層面中 ,較為廣泛及普遍的層面。而研究者由上述內容再加以篩選,將擔任義工的 範圍由學校事務縮小為班級事務,作為本研究「擔任義工」層面的內涵與內 容,歸結為,1.內涵:係指家長協助班級教學及活動的進行,但較偏向於較 少利用專業知識的庶務性工作。2.內容:整理班級圖書、教材教具管理、參 與校外教學、教室佈置、教室整潔秩序、協助認證工作(閱讀、讀經)等。 (二)教導自己子女 在教導自己子女部分,研究者們的見解頗為一致,諸如:陳良益(1996) 將家長參與校務的類型分為六種,其中在「教學與課程」方面:參與課程修 訂,決定課程內容比重,教科書的遴選,協助教師準備教材教具,或參與教 學、評量子女的學習成就。在「訓導與輔導」方面:協助學校維護安全與秩 序,制訂學生獎懲標準,或擔任輔導人員對兒童進行輔導。而林明地(1998) 在「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過程中,將家長參與加以分類, 其中「教導自己子女」:係指家長在教室或學校以外,教導自己子女學習的活 動,包括協助做功課、檢查功課並簽名、談論學校的生活以及協助準備教材

(38)

等。歐陽誾(1988)綜合國外學者結論,其中「家長參與家中學習活動」: 協助家中的學習活動,這種型態的參與大多有教師的特殊建議或指導,或是 家長利用自己想到的觀點,來設計家中可與兒童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學習 活動的設計,可用以建立跟兒童學校學習有直接關係的一般技巧行為,或是 特殊學習技巧。郭耀隆(1999)的研究分類中,在「參與教學」方面: 家長 參與討論有關班級內教學工作的相關事宜。包括戶外教學、教學內容、教材 編選、教具製作、專長教學等。在教養輔導方面:家長參與討論有關孩子或 學生學業學習與身心成長相關事宜。包括學業功課、身心輔導、行為表現等。 佘豐賜(2002)對家長參與學校類型加以分類,其中「教導小孩」:係指父 母在自己小孩學習上,扮演全方位的支持角色,如協助小孩完成功課、監督 小孩做功課、準備教學資料、帶小孩上圖書館、與小孩談論學校生活、唸書 給小孩聽、與小孩討論並安排各種教與學的活動等。伍鴻麟(2002)引述國 外學者艾帕斯坦(Epstein)發展出六個主要的家長參與類型,其中在「家長 教育子女的責任(parenting )」:係指學校應協助父母瞭解兒童及青少年 的身心發展,以善用各種教育子女的方法及培育子女的技巧,且能設置家庭 環境支援兒童在不同年齡及年級階段學習必要的需求。在「學生在家學習 (learning at home)」:係指學生在家裡的學習活動也需要家長的參與, 包含回家作業的完成、其他課程的活動及課程的決定等。 由以上研究者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所提出的教導自己子女內容來看, 這類參與通常是在家裡進行,也是傳統上家長應盡的教養義務,所以也是目 前家長參與層面中,較為廣泛及普遍的層面。而研究者將上述內容再加以篩 選,將教導自己子女的範圍由學校事務縮小為班級事務,作為本研究「教導 自己子女」層面的內涵與內容,將之歸結為,1.內涵:係指家長在自己小孩 學習上,扮演全方位的支持角色。2.內容:協助小孩完成功課、監督小孩做 功課、檢查功課並簽名、準備上學資料、帶小孩上圖書館、與小孩談論學校

(39)

生活、唸書給小孩聽等。 (三)協助教學研究 在家長參與內容中,協助教學研究方面,在協助教學部分較常見,學者 論述較多,而協助研究部分則較為少見,論述亦較少。論文研究者論述諸如: 陳良益(1996)將家長參與校務的類型分為六種,其中在「教學與課程」方 面:參與課程修訂,決定課程內容比重,教科書的遴選,協助教師準備教材 教具,或參與教學、評量子女的學習成就。而洪麗玲(1998)認為家長參與 學校事務的類型,可歸納為四項,其中在「班級事務方面的參與」諸如:提 供老師教學資源、捐贈班級圖書或設備等。在「全校性事務方面的參與」諸 如:參與低成就學生的課業輔導工作。林明地(1998)將家長參與加以分類, 其中在「協助教學研究」方面:包括觀察子女在教室上課的情形、與教師共 同設計學習的課程、參與班級經營的規劃、協助教學活動、參與教師進修計 畫之規劃、教科書遴選,以及加入教學研究會等,基本上亦屬於義工的範圍, 但比較偏重於利用較多的家長專業知識。郭耀隆(1999)的研究分類,其中 在參與「教學」方面:家長參與討論有關班級內教學工作的相關事宜。包括 教學內容、教材編選、教具製作、專長教學等。在參與「教養輔導」方面: 家長參與討論有關孩子或學生學業學習與身心成長相關事宜。包括學業功 課、身心輔導、行為表現等。曹翠英(2000)在研究中,將家長參與校務運 作內容劃分為五大範圍,其中在「參與有關教師的教學活動」方面:諸如參 與教材或教科書遴選、擔任教師教學協助者、協助準備教材及教具、配合校 外教學服務等。最後,黃微雅(2005a)的研究分類,其中在參與「班級性事 務」方面:協助班級校外教學事宜,協助班級教學佈置,貢獻專長並參與部 分教學活動。 由以上學者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所提出的協助教學研究內容來看,這

(40)

類參與較需要專業知能,以目前教育現場而言,比之其他家長參與項目,相 對較少,其中又以協助研究更少,但是隨著家長參與的日益普遍及深入,這 部分的參與也是目前及未來家長參與層面中,值得探討的層面。而研究者將 上述內容再加以篩選,將協助教學研究的範圍由學校事務縮小為班級事務, 作為本研究「協助教學研究」層面的內涵與內容,將之歸結為,1.內涵:係 指家長參與班級教學相關事務,基本上亦屬於義工的範圍,但比較偏重於利 用較多的家長專業知識。2.內容:觀察子女在教室上課的情形、與教師共同 設計學習的課程、參與班級經營的規劃、協助教學活動、擔任說故事媽媽、 參與教師進修活動、教科書遴選、參加教學研究會等。 (四)協助學校、教師與家長關係 家長參與屬於協助學校、教師與家長關係部分,論文研究者見解也頗多, 諸如:陳良益(1996)將家長參與校務的類型分為六種,其中「公共關係方 面」:家長可以參與學校社區教育及聯繫工作,協助社區環境的改善,或與 社區民眾溝通學校政策、計畫、方案的目的及作法,聯繫學校與社區良性互 動的關係。而林明地(1998)將家長參與加以分類,其中「協助學校與社區 關係」:包括協助學校辦理社區活動、協助宣導學校理念增進了解、協助衝突 解決,以及鼓勵社區民眾訪問學校等,主要是作為學校與社區關係促進者的 角色。曹翠英(2000)將家長參與校務運作內容劃分為五大範圍,其中在「參 與有關學校行政的各項工作」:包括列席學校各項行政會議、監督學校行政、 擔任顧問、提供建言、排解紛爭、反應家長需求、參與親職教育、參與學校 活動、表達支持等。在「參與有關經費的運用」:諸如發動募款、支援並贊 助學校各項活動等。佘豐賜(2002)將家長參與學校的類型加以分類,其中 「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係指家庭與學校密切結合,充 分利用家庭、學校、社區的資源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參與進而協助

(41)

學校辦理各種活動,如運動會、畢業典禮、親師生成果展覽會、教學參觀日 等。伍鴻麟(2002)引述國外學者艾帕斯坦(Epstein)發展出六個主要的家 長參與類型,其中在「與社區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community)」方 面:係指學校從企業、政府機構、其他團體組織以及社區所能提供的服務等, 尋求合作和服務的資源給家庭、學生及學校使用。艾帕斯坦希望藉由家庭、 學校及社區三方面的力量,各自發展其領域內的功能,再結合緊密的教育夥 伴關係,以使孩子能得到完善的照顧。最後,黃微雅(2005a)研究指出在「溝 通協調」方面:協助排解教師與家長紛爭,提供意見給老師,學生權益受損 協助申訴。 由以上學者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所提出的協助學校、教師與家長關係 內容來看,這類參與較常見於學校家長會及班級家長會的參與,而協助關係 的功能也是家長會成立的目的之一,所以這也是目前家長參與層面中,較為 廣泛及普遍的層面。而研究者將上述內容再加以篩選,將協助學校、教師與 家長關係的範圍由學校事務縮小為班級事務,作為本研究「協助班級(教師) 與家長關係」層面的內涵與內容,將之歸結為,1.內涵:係指家長主要是作 為班級(教師)與家長關係促進者的角色。2.內容:協助規劃親師活動、協 助宣導教師理念增進了解、協助衝突解決、鼓勵家長參與支持教師、反應其 他家長意見、參與班親會運作等。 (五)親師溝通 在家長參與內容中,親師溝通是相當普遍的項目,論文研究者述頗多, 諸如:林明地(1998)將家長參與加以分類,其中在「書面溝通」方面:係 指學校與家長之書面聯絡,主要是溝通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狀況,包括 利用成績單、聯絡簿、學校通訊及出版品或調查表相互溝通等。在「面對面 溝通」方面:係指學校與家長之非書面溝通,其範圍包括家庭訪問、面對面

(42)

溝通以及電話溝通等。而歐陽誾(1988)綜合國外學者結論,其中「學校的 基本責任—溝通(學校對家庭的單向溝通):學校有責任將學校年度計畫及 學生進步等有關事項告知家長,並期望家長能依照通知行事。藉由備忘錄、 成績單,該學年的行事曆及學校簡訊的寄發,或是電話、家訪等方式,以與 學生家長保持連繫。洪麗玲(1998)指出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類型,可歸納 為四項,其中在「溝通協調方面的參與」:包括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成長與需 要,與老師討論教育理念,透過家庭聯絡簿、班級通訊、學校簡訊等文件交 流訊息。郭耀隆(1999)的研究分類,其中「親師溝通」:指家長與教師之 間的任何聯繫溝通管道。包括面對面溝通、電話溝通或書面溝通等。佘豐賜 (2002)的研究分類,其中「溝通協調」:係指和老師或學校人員討論孩子 的各種需要或教育理念,包括家庭訪問、親師懇談、電話溝通等面對面溝通 及藉由文件而進行之非面對面的溝通,包括利用家庭聯絡簿、信函、成績單、 通知、出版品、調查表等溝通方式。伍鴻麟(2002)引述國外學者艾帕斯坦 (Epstein)發展出六個主要的家長參與類型,其中在「溝通(communicating)」 方面:係指透過學校與家庭或家庭與學校有效的雙向溝通方式,以傳達學校 的計畫及學生的進步情形。最後,黃微雅(2005a)研究指出家長參與學校的 內容,其中在「溝通協調」方面:係指家長提供學生成長資料給老師,瞭解 孩子在校學習狀況,提供意見給老師。 由以上學者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所提出的親師溝通內容來看,這類參 與相當頻繁,而溝通的內容較常是學生在校生活與學習方面,這也是目前家 長參與層面中,相當廣泛及普遍的層面。而研究者將上述內容再加以篩選, 將親師溝通的範圍由學校事務縮小為班級事務,作為本研究「親師溝通」層 面的內涵與內容,將之歸結為,1.內涵:係指家長與教師之聯絡方式,主要 是溝通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狀況。 2.內容:成績單、聯絡簿、班級通訊、 班刊、通知單、調查表、家庭訪問、面對面溝通、電話溝通等溝通內容。

(43)

表 2-3 本研究之國小家長參與班級事務類型層面、內涵與實際內容 項次 類型層面 內涵 實際內容 1 擔任義工(庶 務性質的) 係指家長協助班級教學 及活動的進行,但較偏向 於較少利用專業知識的 庶務性工作。 1.整理班級圖書 2.教材教具管理 3.參與校外教學 4.教室佈置 5.教室整潔秩序 6.協助認證工作(閱讀、讀經) 2 教導自己子女 係指家長在自己小孩學 習上,扮演全方位的支持 角色。 1.協助小孩完成功課 2.監督小孩做功課 3.檢查功課並簽名 4.準備上學資料 5.帶小孩上圖書館 6.與小孩談論學校生活 7.唸書給小孩聽等。 3 協助班級教學 研究 係指家長參與班級教學 相關事務,基本上亦屬於 義工的範圍,但比較偏重 於利用較多的家長專業 知識。 1.觀察子女在教室上課的情形 2.與教師共同設計學習的課程 3.參與班級經營的規劃 4.協助教學活動 5.擔任說故事媽媽 6.參與教師進修活動 7.教科書遴選 8.參加教學研究會 4 協助班級 (教師)與 家長關係 係指家長主要是作為班 級(教師)與家長關係促 進者的角色。 1.協助規劃親師活動 2.協助宣導教師理念增進了解 3.協助衝突解決 4.鼓勵家長參與支持教師 5.反應其他家長意見 6.參與班親會運作 5 親師溝通 係指家長與教師之聯絡 方式,主要是溝通學生在 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狀況。 1.成績單 2.聯絡簿 3.班級通訊 4.班刊 5.通知單 6.調查表 7.家庭訪問 8.面對面溝通 9.電話溝通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對於上述國內、外學者研究文獻之分類發現,大都符合我國國小家長參 與的現況,雖然其家長參與範圍為學校事務,而本研究範圍為家長參與班級

數據

表 2-2 國外學者對於家長參與類型  家長參與類型  學者(年代)  親職 教育  溝通(面對面 與藉由文件)  擔任 義工  支持 學校  在家教 導小孩  代表 他人  Gordon  *  *  *  *  Scott-Jones  *  *  *  Comer 和 Haynes  *  *  *  *  Swap  *  *  *  *  Berger  *  *  *  *  *  Williams 和 Chavkin  *  *  *  *  *  Cervone 和 O ’ Leary  *
表 2-3 本研究之國小家長參與班級事務類型層面、內涵與實際內容  項次  類型層面  內涵  實際內容  1  擔任義工(庶  務性質的)  係指家長協助班級教學 及活動的進行,但較偏向 於較少利用專業知識的 庶務性工作。  1.整理班級圖書 2.教材教具管理 3.參與校外教學 4.教室佈置  5.教室整潔秩序  6.協助認證工作(閱讀、讀經)  2  教導自己子女  係指家長在自己小孩學 習上,扮演全方位的支持 角色。  1.協助小孩完成功課 2.監督小孩做功課 3.檢查功課並簽名  4.準備上學資料
表 2-5 本研究之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經營效能指標層面、內涵與實際內容  項次  指標層面  內  涵  實 際 內 容  1  導師的教  學品質 係包含級任教師教學的技巧、品 質及學生的學習 態度與成效等情 況  1.授課前會先備課,了解教學內容。  2.能按照課程教學計畫進度及內容上課。  3.能配合教學內容,利用各種不同教學技巧。 4.上課時,學生都能專心認真學習。 5.學生在上課時會踴躍發表。  6.學生寫家庭作業很認真。  7.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不會的問題,會努力學。  8.學生的學業成績,較其他班
表 3-5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  項    目  組      別  人  數  小 計  百分比   男  165    25.3%   性別  女  487    652  74.7%   25 歲以下  22    3.4%   26~35 歲  282    43.3%   36~45 歲  284    43.6%  年齡  46 歲以上  64    652  9.7%   1~5 年  137    21.0%   6~10 年  172    26.4%   11~15 年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暨進階培訓中心 資料來源

主要整理者:嘉義縣梅山國小 邱文嵐校長 臺南市進學國小 葉秀娥主任 臺南市億載國小 蔡惠娟老師

(一)學生中心:透過學生中心的方式促進學習 1.提供具體經驗和視覺方法研讀抽象概念與

進行全校朝會時,因該班班級秩序不佳遭學務主任於講臺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 Is the school able to make reference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assessment data and provide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to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in order

級別 與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爭相關的學習內容 初中級[中三級] 中華民國的建立及面對的困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