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實施程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點選註解後,會出現提供註解的視窗,如圖 3-5 所示。使用者可以在 文章中的任何一個段落、一句話、一個概念作註解,做完註解並儲存後之 後,貼文中會出現註解的圖樣,如圖 3-5 所示,透過這樣的互動方式,成 員可以自由的分享想法或提出質疑,也可以發現知識論壇在回覆文章功能 的多元化。

圖3-5 註解文章介面

第三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進行之實施程序分成四個階段,其詳細說明如圖3-6。

準 備 研

開設「中學數學 科教材教法」課 程

進 行 十 八 周 以 知 識 翻 新 為 原 則 之 師資培育課程

彙 整 整 學 期 學 生 學習檔案(包含期 初、末數學本質問 卷 以 及 平 台 上 發 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

壹、資料蒐集

為了解師培生知識翻新的過程以及知識分享的情況,研究者選取知識 論壇數位學習平台上的主要統計資料,以了解師培生在平台上的活動情 形。接著,為了進一步了解師培生在課程進行當中如何彼此共構知識與反 思,研究者同時也蒐集平台上的所有貼文記錄。除此之外,本研究主要目 的為探討經過一個學期之後,師培生的信念產生了什麼樣的轉變,因此,

本研究亦使用師培生期初、期末開放式問卷,藉著比較前後測的內容以了 解師培生的想法產生何種差異。最後,為了解師培生的信念是否落實到教 學實踐之中,並三角檢證師培生信念的轉變情形,研究者以個案分析方 式,選取兩位代表性師培生的試教影片,在學期初時,一位師培生對於數 學的信念偏向建構觀,另一位偏向傳統觀,以個案分析的方式來了解師培 生教學實踐的轉變,以凸顯兩次試教當中,他們的教學實踐如何轉變,以 及這些轉變的向度為何。

本研究資料包括(1)學生在知識論壇數位學習平台上活動的紀錄(包 含發文次數、與別人文章互動量和發文的文字紀錄等);(2)學生期初、

期末開放式問卷;(3)師培生 S01 與 S09 兩次試教影片,均保存的相當完 整,讓研究者不管在量或質的研究資料,皆有許多相當寶貴的資料可以做 為分析、掌握脈絡的訊息。以下針對主要的研究資料做詳細的描述。

一、 KF 數位學習平台上活動的紀錄

數位平台上的紀錄主要區分成兩類:(1)知識論壇所自動存取的統計資 料—此部分資料係由知識論壇的分析工具(Analytic Toolkit for Forum, ATK) 所提供—,;(2)學生在平台上的所有貼文記錄。從中,研究者整理出的次 數與文字紀錄,包括:

(一)貼文統計資料:貼文總次數、閱讀他人文章次數、回文次數、註解 次數等。

(二)貼文內容:平台上學生所發表的所有文章。學生發表的文章主要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課堂中涉及的討論議題為主,而其中學生最主要的兩大向度為:試 教後同儕回饋以及自我反思。

二、 期初、期末開放式問卷

問卷共包含八個題目,內容如下:(1)什麼是數學?(2)做數學意味著什 麼?(3) 就您個人觀點而言,數學最好應用什麼方法教?(4) 就您個人觀點 而言,成功數學教學的關鍵是什麼?(5) 就您個人觀點而言,怎樣是一個 理想的數學教師?(6)就您個人觀點而言,數學最好用什麼方法學?(7)就 您個人觀點而言,成功數學學習的關鍵是什麼?(8)怎樣是一個理想的數 學學習環境?上述這八個問題又可歸納為三個向度:數學本質(即上述問 題之1-2 題);數學教學本質(問題第 3-5 題);數學學習本質(問題第 6-8 題)。

三、個案研究

為進一步解釋試教過程轉變,研究者採用師培生的示範教學影片,以 了解師培生在兩次試教上教學實踐的差異,是否符合數學信念問卷所發現 之研究結果。為了解師培生在課程之後的教學實踐如何轉變,研究者選取 兩位師培生,一位師培生受純正數學系的訓練,與其他師培生相較之下,

對於數學的信念偏向傳統觀;而另一位師培生原有的信念偏向建構觀點,

經由兩位師培生的比較,能使研究者澄清並理解師培生的信念與教學實踐 之轉變情形。

研究對象之一(S01)是應用數學研究所的學生,大學就讀數學系,一直 接受純正的數學教育,就讀研究所之後才修習教育學程。自其學習數學以 來,長久接受直接講述的教學方式,因此,其對於數學教學的觀點較傳統,

再加上具有補習班的數學教學經驗。補習班是十分講求學習效率的地方,

S01 在補習班教學的訓練之下,更加堅信數學只有一種教學法,教師必須 呈現完美的教學,依據其既定的劇本演出,而學生只須當觀眾,吸收教師 所教導的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對象之二(S09)是教育研究所的學生,大學就讀教育大學數學系,

因此自大學起即接受教育的相關課程,其對於數學教學的觀點相對於 S01 而言較為建構,了解教師並不是只能扮演講述的角色。引導者或是促發者 等能幫助學生發揮潛力的角色才是教師所應追求的目標。

研究者錄製兩位學生期初、以及期末的試教影片,S01 第一次試教為 15: 07 分鐘;第二次試教 23: 58 分鐘;S09 第一次試教為 14: 05 分鐘,第 二次試教27: 11 分鐘。平均片長二十分鐘,教學主題由師培生自行選定以 完成教學演示,教學方式與講義、教學活動設計等格式不拘,唯一的課程 要求是兩次試教的主題可以相同,但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試教。

貳、資料分析

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本研究將學生在知識論壇數位學習平台 上活動的紀錄、學生期初、期末開放式問卷、師培生S01 與 S09 兩次試教 影片,進行統整性的資料分析。

一、 KF 數位學習平台上活動紀錄分析

首先,以概括性的觀點探討師培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中的活動,其中包 括分析師培生的貼文數量、註解使用次數、閱讀他人貼文、貼文間的連結 度、鷹架使用次數等。以了解師培生究竟在平台上有哪些學習活動。平台 上的統計資料僅能幫助研究者理解平台上的活動情形,接著研究者聚焦於 平台上的貼文資料,以探討師培生在課程進行當中,在平台上提出哪些反 思與想法,如圖3-7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知識論壇平台上的活動

統計資料 貼文資料

貼文資料

描述統計  開放性編碼

圖3-7 平台上活動資料分析

(一)描述統計:以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方法,對學生在 KF 中所發表 文章總次數、回文次數進行初步的描寫。

(二)本研究主要採語文分析法(The verbal analysis method) (Chi, 1997)進 行質性資料的分析。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各有其優缺點,亦為心理與教育 研究常用之研究典範。質性研究的優點是能展現研究情境中較具深度且豐 富的資料,但缺點是易投射研究者的主觀意識,缺乏信度;而量化資料則 具客觀性且具可複製性,但只能呈現研究結果以驗證或推翻研究者的假 設。而語文分析法能夠兼採上述兩種研究方法的優點,去除質性分析法的 主觀性以及量化研究法缺乏資料豐富性的問題(Chi, 1997)。

知識論壇平台上發表的貼文內容:首先以開放性編碼(Strauss & Corbin, 1990)分析學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上發表的文章。接著進行文字內容分析,

用以萃取學生學習的概念與意義,以句子作為概念擷取的單位,透過反覆 閱讀以瞭解學生於課程所討論的文章內容後,產生六大項編碼,再將此編 碼分為兩大類,詳細分類名稱與學生發文舉例如下表 3-2。為符合研究倫 理,以下有關學生姓名部分的資料呈現皆用代號(S01~S09)表示。

Inter-rater 進行的方式為研究者列出所有的編碼與貼文,將這些編碼編 號,請另一位訓練有素的專家針對這些編碼與貼文進行配對,並寫下編 號,將專家與研究者的編碼結果進行評分者一致性考驗,以下編碼表所進 行之inter-rater 方式皆同。上述六項編碼之評分者信度 Kappa 值為.765,具 良好的一致性。在編碼產生之後,計算每項編碼出現的次數並加總即為編

異。(一)以開放性編碼(Strauss & Corbin, 1990)進行期初期末開 放式問卷之文字內容分析,並以關鍵字與句子作為概念擷取的單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期初、期末開放式問卷

開放性編碼

數學本質觀 教學本質觀 學習本質觀

開放性編碼  

教學實踐觀

用以萃取學生學習的概念與意義。透過反覆閱讀以瞭解學生於課程所 討論的文章內容後,針對師培生期初及期末對問卷之回答內容進行以 下兩種觀點的分析如圖3-8 所示。以兩種觀點作為交叉檢證研究發現 的依據,第一種觀點包含數學本質、教學本質、學習本質,與教學實 踐信念,前三項編碼是關於數學信念的本質理論。而第二種觀點則是 師培生對於教學實踐的信念,以上兩種觀點涵蓋了 Handal(1988)所認 為的數學信念之向度,包含:數學本質、教學、學習、實踐,足以綜 觀的描述師培生對於數學的基本看法。

圖 3-8 期初、期末開放式問卷分析

兩種觀點能呈現師培生由自身的數學學習到對教學的理解,最後 呈現教學實踐的信念,涵括了數學之教與學之內涵。依據師培生問 卷中之表述,再分析其「數學本質、數學教學本質與數學學習本質」

概念過程中所形成的編碼共有九大項,之後再將此九個編碼歸為三 大類,詳細分類名稱與學生發文舉例如下表3-3。(1)師培生對數 學本質的概念;(2)師培生對數學教學本質的概念;(3)師培生對 數學學習本質的概念。在產生編碼之後,計算每項編碼出現的次數

Kappa 值為.959、教學本質信念之評分者信度 Kappa 值為.948、學 習本質信念之評分者信度Kappa 值為.951,皆具良好一致性。 善用工具以達到教學目標(Ernest, 1988)。 (Ernest, 1988)。

編碼關鍵概念:尋找系統性、規律

(teacher-centered)(2)學生中心(student-centered)(3)師生雙向互 動(interaction)。此外,教學實踐信念進行共同編碼後,其評分者信

(teacher-centered)(2)學生中心(student-centered)(3)師生雙向互 動(interaction)。此外,教學實踐信念進行共同編碼後,其評分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