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探討師培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上之活動情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為了回答研究問題,本節一一敘述研究結果,針對研究問題(1)探 討師培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上之活動情形;(2)探討師培生在「知識翻 新」課程後,數學本質信念、教學本質信念與教學實踐信念之轉變情形,

以及(3)探討師培生在「知識翻新」課程後,教學實踐如何轉變,做以 下說明。

第一節 探討師培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上之活動情形

壹、知識論壇上的活動

表 4-1 所示為師培生之線上交流與互動情形。整體而言,學生整學期 貼文的總數為171 篇(M=17.8, SD=4.69) ,而若進一步統計每位師培生在彼 此文章上所產生的連結是否頻繁,則每人的平均文章連結率為 64.30%

(SD=6.17%),而閱讀貼文平均次數為 140.2(SD=32.94)。顯示師培生在平 台上有頻繁的互動討論行為。另外,知識論壇與其他平台較為不同的設計 包含:知識論壇平台上特有的「修改貼文」、「鷹架」以及「回文」(build-on) 等功能,以上是師培生在平台上較常使用的功能,這些設計的目的是希望 使用者在平台上進行互動時,能有更多的思考,使他們的想法能夠深化且 較為多元。此外,表 4-1 亦顯示出平台上師培生的其他活動情形,包括:

註釋的次數、貼文連結的次數、貼文連結百分比等等,表示師培生個人在 平台上進行反思共構,深化知識的歷程,而在此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的環境 中,能否對師培生信念產生影響,是研究者所欲深入了解的部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4-1 知識論壇線上活動紀錄

M SD

貼文次數 17.8 4.29

閱讀貼文次數 140.2 32.94 閱讀貼文次數百分比 82% 19.26%

註解次數 21.2 12.26

修改貼文次數 8.2 3.29

鷹架使用次數 8.3 6.93

回文次數 11.3 2.49

貼文連結百分比 64.3% 6.17%

整體而言,師培生在知識論壇上的互動討論並不限於主動建立文章發 表想法,並且能夠對其他人的文章踴躍回應不同的觀點。在經過大量的討 論與想法的分享,師培生能經由此過程,幫助自己與同儕發掘自我潛在的 智慧,並發現在數學觀點上或是教學方法上沒有注意到的地方。然而,除 了在平台上的活動情形,研究者更關心師培生在平台上的活動包含哪些層 面?以及這些活動與信念轉變之間的關聯性。接下來以質性方法分析了解 師培生在平台上的互動。

貳、知識論壇上的互動情形

研究者將師培生整學期的貼文進行開放性編碼後歸為兩類:同儕建議 與試教者反思,各分為三個向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者個人特 質。如表4-2 所示。所有貼文一共產生了 106 項建議以及 43 項個人反思,

亦即在兩次試教過程中,平均每位師培生收到了13.25 個建議並有 4.78 次 反思。可見師培生在平台上的活動是有目的性的,並非泛泛空談,而是針 對主題給予建設性的回饋,在回饋過程中進行反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4-2 第一次與第二次試教之團體反思與回饋

主要類別 編碼名稱 次數

教學內容 44

教學方法 28

同儕建議

教學者個人特質 34

教學內容 14

教學方法 16

試教者反思

教學者個人特質 13

在平台上的互動中,每位師培生都能得到同儕的建議,並針對這些建 議分享自己的反思。舉例而言,S04 學生收到其他八位同學涵括三個向度 的建議,並對每一位同儕的建議接提出反思,因此以他為例子進一步說明 學習平台上互動與師培生概念轉變歷程的情形。

第一次試教之後,在教學內容方面,同儕對S04 的試教建議如下:

我覺得例題應該要再簡單一點,因為學生才剛接觸這個主題,所以 應從基本題做起喔!你的題目適合放在月考~~說明的部分應該要更有條 理,重點式的呈現,用敘述的方式寫會浪費學生上課的閱讀時間喔!其實 也可以搭配填空的方式,雖然有點古版卻有一定的效用喔!(S06)

同儕認為S04 所編製的講義例題難度過高,不適合初學者,而 S04 也 對此提出反思,其發表文章如下:

我那時候是挑基測的考古題,這樣的題目太難了喔!那我下次會 換題目。我下次的講義都改成手寫好了,這樣敘述和例題就可以對到 了,可是我的字不是很漂亮。填空是個不錯的方法,我記得以前的老師 也是這樣,學生為了完成講義也會比較專心。(S04)

S04 藉由回饋中發現教學內容過於艱深,學生可能會覺得太辛苦。同 儕的建議能幫助他進一步反思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再是以教師的觀點來選 擇教學內容。接著是教學方法上的建議,同儕對S04 的試教建議如下:

我覺得在講述的部分可以多用圖示法,這樣學生會比較有精神 些,因為如果只是看著課本或是講義,學生可能很容易就會睡著了。

(S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同儕認為S04 講解的時候缺少圖解,無法有效引起學生動機,學生也 不易掌握學習重點。S04 對此提出反思如下:

多畫一些圖是個不錯的建議,我當初是想說例題上有圖,但例題 的圖可能太複雜,下次我會改良講義。我講義上兔子的圖是我從我弟的 圖庫找的,既然是三角形的相似,那我會去找找三角形的圖……。(S04)

同儕認為 S04 的教學太過重視講述,且講義的編制太制式化,建議 S04 能增加圖解。最後是同儕針對 S04 個人特質的建議,使 S04 能藉由這些建 議對自己的教學有不同的體認,進而對數學信念產生更深層的理解。同儕 對 S04 的試教建議如下:

……其實大致上學姊感覺上課的情況都OK,如果真正要挑的話 大概就是學姊太過於緊張,以致於聲音有時候會過小,然後會害怕與學 生的眼神接觸。……(S06)

同儕認為 S04 的音量過小,且與學生的眼神接觸太少,較少與學生互 動。 S04 對此提出反思如下:

其實我覺得會緊張,跟有沒有自信還有蠻大的關係,雖然試教時 台下坐的可能是程度比自己好的學生,不過可以暫時不管我們的程度,

當成初學者來教。另外,在陌生的環境中也會感到比較緊張,經過幾次 的上台適應,應該會好一些。我也是個容易緊張的人,尤其是在陌生的 環境當中,常常都事先讓自己身體放鬆,不會感到僵硬,適應一段時間 後心情會比較平穩些。我對於教數學時的緊張感比起上其他科目而言,

感覺上比較不緊張,多半與教材的熟悉以及自己的信心有關,要上台演 示的非自己熟悉的課程時,事前讓自己熟悉所要講的部分及細節,設想 所有會遇到的問題,事先的演練可以減少臨場反應的緊張感。(不過,

我沒教過真正的學生,頂多只教過大學生。以上,頂多算是面對"上台"

時會緊張,所採取的事先及當場的反應)(S04)

S04 認為自己教學時過於緊張,與自信心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在第一 次的試教回饋當中可以發現,無論是教學者或是同儕皆將焦點聚集在如何 進行完美的教學,包括時間的掌握、對教材的熟悉度、講義的難度等等。

接著是第二次試教時,S04 的自我反思,可以發現反思的焦點由「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者本身」,也就是「是否呈現完美的教學」逐漸轉移到「學生的感受上」,

學生是否能融入教師所營造的教學環境。詳細內容如下所示:

我發現在上次試教裡,大家上我的課最安靜。我想找個人回答問 題,每個人都是低頭看講義,但是我已經把講義上的圖和數字都寫在黑 板上,為什麼你們不會看黑板?是不是我說的內容不有趣。我在複習三 角形全等的時候,你們特別安靜,是不是我講的太無聊了?

老師說要安排一些活動才能吸引學生注意,但是學長和 S06 也沒特別設 計過,就可以讓學生們動起來想數學。你們好厲害喔。(S04)

經過一個學期的知識翻新課程,S04 藉由試教以及與同儕的互動中改 進自己的教學方法。S04 原本十分在意自己的教學表現,關心自己是否能 在預定的時間內將教學內容講授完畢,然而,在S04 第二次試教反思中,

他開始關心自己與學生間的互動情形、學生的學習狀況等等。S04 為平台 上的互動歷程提供了完整的示例,然而,在知識翻新理論的課程之後,師 培生整體的數學信念究竟產生什麼樣的轉變?是研究者接下來所欲探討 的問題。

本研究期望師培生能透過彼此在試教上的回饋與自我反思,以檢視自 己的信念以及教學實踐。學習的過程不只重視個人如何獲得知讓,更強調 知識的分享與概念的共構。由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同儕間給予彼此許多回饋 與建議,藉由此過程,試教的同學能進行反思,並在下一次教學實踐中翻 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一言以蔽之,師培生在平台上的互動與回饋建立在彼 此的試教活動上。在平台上,所有成員貢獻自己的想法,目的是建構出一 個較佳的教學方法以及對數學的深層理解。然而,在反思以及回饋的基礎 上,師培生在數學信念上產生了什麼樣的轉變?將在第二節的分析做說 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探討師培生在「知識翻新」課程後,數學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