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實驗組之學習行為探討

由以上的統計結果可以得知,實驗組在學習成就、問題解決態度以 及問題解決能力測驗都優於對照組。因此本研究將實驗組中之學習行為 進行錄影觀察,依照文獻探討中「問體解決之學習行為指標」統計次數,

其中次數為每個人之學習行為平均數值。表 4-61 為實驗組經過在 Big 6 教學活動中利用擴增實境技術教學活動後所紀錄之學習行為紀錄表。

表 4-61 學習行為之各項行為操作平均次數

Big 6 步驟 擴增實境教材 學習行為指標

對應之能力 平均 次數

定義問題 舉手進行發問 問題解決態度 4.3

把問題記錄在討論區 問題解決能力 7.6

操作 AR 教材 問題解決能力 3.2

進行不同的配對探索過程 問題解決態度 16.7 搜尋策略 畫出問題概念心智圖 問題解決能力 2.3

畫出心智圖的階層 問題解決能力 3.6

搜尋資訊 使用 AR 探索教材 問題解決能力 3.4

使用網路搜尋資訊 問題解決能力 2.5

利用資訊 閱讀 AR 教材 問題解決態度 7.3

閱讀網路上的資料 問題解決態度 5.9

從 AR 教材裡面擷取需要的資訊 問題解決能力 12.7 從網頁中擷取需要的資訊 問題解決能力 9.5 整合訊息 把擷取的內容,整理成心智圖 問題解決能力 2.6 按照問題架構完成心智圖 問題解決能力 1.8 學習評價 上臺發表作品完成圖 問題解決態度 0.8

解釋如何產出作品 問題解決態度 0.8

一、問題解決態度

每個人行為平均次數如表 4-61,本段將實驗組依問題解決態度後測 作為依據,採前 40%為高分組,後 40%為低分組(Cureton, 1957)。進行 高分組與低分組行為次數的比較,藉此應證高分組的問題解決態度高於 低分組。

首先,進行高分組與低分組問題解決態度起始能力 t 檢定。如表 4-62 為問題解決態度起始能力 t 檢定。

表 4-62 實驗組高分組與低分組問題解決態度起始能力之比較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p

高分組 20 106.70 15.32

.44 .67 低分組 20 104.30 19.18

由表 4-62 可知,高分組與低分組在「問題解決態度起始能力」的平 均分數分別為 106.70 和 104.30,進一步觀察其 t 值為 .44,p= .67 > .05,

表示兩組的問題解決態度之起始能力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為了瞭解高分 組和低分組在 Big 6 教學中利用擴增實境技術教學實驗後,兩組學習者 在學習行為次數是否有差異,先把紀錄表中對應之「問題解決態度」的 次數相加,再將兩組問題解決態度之行為表現次數進行 t 檢定,表 4-63 為敘述統計為問題解決態度行為表現的平均操作次數差異。

表 4-63 實驗組高分組與低分組問題解決態度之行為表現敘述統計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p

高分組 20 39.65 3.06

8.27 <.001 低分組 20 31.45 3.20

***p<.001

分析問題解決態度高分組與低分組學習者在「學習行為」上的比較,

同質性檢驗之 F 值為.20,p=.66 > .05 未達顯著,顯示兩組樣本的變異 數同質,繼續觀察 t 值為 8.27,p=.00 < .001 達顯著,問題解決高分組的 平均操作次數為 39.65 高於問題解決低分組 31.45。表示問題解決高分組 與低分組的學習者在「學習行為」的操作次數上有顯著差異。

再將問題解決態度高分組與低分組學習者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學 習成就之比較,其 t 值為 2.26,p< .05,達顯著標準,顯示問題解決能態 度高的學習者,其操作學習行為次數多,相對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之學 習成就也較優秀。

二、問題解決能力之行為表現

每個人行為平均次數如表 4-61,本段將實驗組依問題解決能力後測 作為依據,採前 40%為高分組,後 40%為低分組(Cureton, 1957)。進行 高分組與低分組行為次數的比較,藉此應證高分組的問題解決能力行為 表現高於低分組。

進行高分組與低分組問題解決能力起始能力 t 檢定。如表 4-64 為問 題解決能力起始能力 t 檢定。

表 4-64 實驗組高分組與低分組問題解決能力起始能力之比較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P

高分組 20 120.44 25.33

.19 .85 低分組 20 110.56 17.03

由表 4-64 可知,高分組與低分組在「問題解決能力起始能力」的平 均分數分別為 120.44 和 110.56,進一步觀察其 t 值為 .44,p= .67 > .05,

表示兩組的問題解決能力之起始能力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為了瞭解高分

組和低分組在 Big 6 教學中利用擴增實境技術教學實驗後,兩組學習者 在學習行為次數是否有差異,先把紀錄表中對應之「問題解決能力」的 次數相加,再進行兩組問題解決能力行為表現次數之 t 檢定,表 4-65 為 敘述統計。

表 4-65 實驗組高分組與低分組問題解決能力之行為表現敘述統計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P

高分組 20 52.90 3.64

6.96 <.001 低分組 20 45.50 3.98

***p<.001

問題解決能力高分群的學生在「學習行為」上的比較,在表 4-65 中 的同質性檢驗之 F 值為.37,p=.55 > .05 未達顯著,顯示兩組樣本的變 異數同質,繼續觀察 t 值為 6.96,p=.00 < .001 達顯著,問題解決高分組 的平均操作次數為 52.90 高於問題解決低分組 45.50。表示問題解決能力 高分組與低分組的學習者在「學習行為」的操作次數上有顯著差異。

再將問題解決能力高分組與低分組學習者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學 習成就之比較,其 t 值為 3.47,p< .05,達顯著標準,顯示問題解決能能 力高的學習者,其操作學習行為次數多,相對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之學 習成就也較優秀。

三、小結

本研究依照 Big 6 問題解決模式之定義,自行訂定與擴增實境的互 動學習行為,學習者如果有達到這些行為,可確實的提升學習者之問題 解決能力。依照數據顯示,每位學生在 Big 6 教學活動中,都能與擴增

實境教學系統進行良好的互動,並實際進行問題解決能力態度與問題解 決能力後測。

結果顯示,在 Big 6 教學活動中利用擴增實境技術進行教學後,問 題解決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高的學習者,其學習行為平均次數也較高,

代表在 Big 6 教學活動中利用擴增實境技術對於問題解決態度與問題解 決能力有相當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