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寫作歷程〉教學模式及其相關研究

第三章 〈寫作歷程〉理論與《文心雕龍》創作論比較

第二節 〈寫作歷程〉教學模式及其相關研究

教學要達成目標,有效且適宜的教學方法或策略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重視「寫 作歷程」的教學可分為兩種教學結構:自然過程教學法和結構性過程法。根據 Englert&Raphael(1988)及 Hillocks(1984)的研究分析指出,自然過程教學法成 效不彰,僅是練習,無法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或表現;結構性過程法強調除了許多 練習機會提供外,教師必須適當介入及引導寫作,其教學成效較佳57。因此,在 重視寫作歷程的教學方法上,學者們依「結構性過程法」提出許多教學策略。

國外寫作教學的相關文獻中,較受關注與重視且有實證成效者,以下依其發 展年代先後列述之。

1.CJUSD 模式(Colton Joint Unified School District)在 1984 年提出:寫作是思考的 過程,學生需要將整個寫作過程變成個人的思考,而將寫作過程分析成十個步驟

58

‧ 刺激:利用經驗、故事、影片、說明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觀念、意見、情緒及 導引出文思與動機。

‧ 寫作前:廣泛蒐集詞彙、文句、想法、問題、觀察事物。

‧ 粗略的草稿:快速寫出自己的想法。

57 張新仁(1993)。《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頁 110。

‧ 再閱讀:擷取文章的片段,測試其感覺和可讀性,使用錄音或其他同學朗讀,

提供編輯的回饋,找出混淆不清的部分。

‧ 反應:在小團體中發表作品,蒐集成員反應、建議,以便修改文章。

‧ 編輯:自行增刪文章的觀念和組織。

‧ 修改:檢查文章內的錯別字、文法及標點符號等。

‧ 定稿:使用個人和其他人所建議的內容、形式來完成明確的草稿。

‧ 評量:由教師來評量學生的寫作表現。

‧ 發表:透過個人和文字與他人溝通,通常是所有的作品皆有發表,但要允許學 生可以選擇不發表。

2. 程序促發法:Scardamalia&Bereiter(1987)提出,主要是比較寫作生手與寫作 專家的策略而獲得的結果。這種教學法是以明確的提示來提供寫作支持,目的是 在協助學生能更熟練的運用專家寫作策略。此法包含一系列的專家寫作活動的認 知分析,以作為增進及程序促發的基礎。如他們將計畫階段分為五個歷程:產生 想法、改進想法、精緻想法、釐清目標、將想法納入一整體之中。在每一個歷程 中,都有一些特別的提示59,其教學方法是透過「示範」、「指導」、「提供支持」、

「漸漸退出」來進行,教學步驟如下:

59 Bereiter,C.,&Scardamalia,M.(1987).The psychology of writing compositio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 教師示範如何使用提示卡來產生寫作主題的相關意念或想法。

‧ 看過示範後,學生自己使用提示卡嘗試對新主題作計畫。

‧ 當某位學生嘗試以上練習時,師生則對這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鑑,並加以討論 如何解決該學生的難題。

‧ 最後,當學生內化提示所引發的寫作歷程時,提示卡就逐漸退出。

3. 五階段寫作歷程的教學模式

Hoskisson&Tompkins(1987)60提出的寫作歷程取向教學模式,包括寫作前、草稿、

修改、編輯、分享等五大階段,其主要特徵如下:

‧ 第一階段:寫作前

以親身經驗為寫作主題,從事檢索的活動,確定閱讀的對象及寫作目的,並根 據寫作目的與讀者,選擇適當的形式。

‧ 第二階段:草稿

採取行動,撰寫草稿,重視內容更勝於文章的標點符號、錯別字等基本機制。

‧ 第三階段:修改

在討論中分享作品,參與同學間的建設性討論及接受教師與同儕所提供的批 評,而修改自己的文章,且是在最初和最後的草稿間有實質的改變,不僅僅是

60 王萬清(1997)。〈過程取向寫作教學在不同寫作環境中的效果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

修正一些錯誤而已。

‧ 第四階段:編輯

除了校正自己的文章之外,並且協助校對同學的文章,而能逐漸的確認自我機 制上的錯誤。

‧ 第五階段:分享

以適宜的型態出版作品,並與適當的讀者分享。

以上五個階段是一種循環性的過程,「寫作討論活動」包含在各個階段之中,

且是藉由教師、同儕的支持,來提升寫作能力與品質。

Hoskisson&Tompkins(1987)二人將「寫作討論活動」分成七類:

‧ 立刻討論:教師在課堂上巡視,爲了解學生的進展或要指導寫作技巧時,,

即立刻和學生在座位上討論。

‧ 草稿討論:學生拿擬定的草稿請教老師,請他提供意見或解決有關問題。(每 位學生約五分鐘)

‧ 修改討論:小組和教師一起討論,聽聽老師和同儕意見,以便修改內容。(約 三十分鐘)

‧ 編輯討論:教師與小組或個別學生討論錯字、標點符號或文法等基本的錯誤。

‧ 教導討論:提供十至十五分鐘的討論會,給有個別需要的學生,教導一二種

寫作技巧。

‧ 同儕討論:與同班同學一或二位分享作品,並詢問對方意見。

‧ 班級討論:全班一起討論寫作、修改方法及練習新的討論策略。

4. 寫作認知策略教學法(CSIW: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in Writing):

Scardamalia&Bereiter(1985)所提出的寫作程序促發法,與 Englert&Raphael(1988)

所發展的寫作認知策略教學(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in Writing,簡稱,

CSIW)極爲相似,兩者都是「寫作歷程取向」的教學方式。CSIW 強調的重點

步驟三

二、爲達成目標而教學

1. 教學技巧:採用激勵示範及發問技巧。

2. 寫作過程:探索寫作題材,形成具體的想法,完成草稿。

三、監督和調整課業

1. 教學技巧:對學生的作品作適切的反應,和學生一起討論寫作技巧,對作品進 行評估。

2. 寫作過程:與教師、同儕分享個人的作品及編修出版作品。

四、學習原則

1. 教學技巧:增進學生的優良表現,主動參與學生的寫作過程,注重學習的保留 與動機。

2. 寫作過程:重視寫作的創作、論文的思考、視覺和思考的連結及觀念的自娛和 實際應用。

在教學歷程上 Weber 的教學技巧注重寫作的支持因素、教學目標的決定,及對作 品的適切反應、評估、重視增強優良表現及學習的保留與動機。在寫作歷程上,

Weber 的寫作過程重視讀者、目的與形式的設定,完成草稿後與教師同儕分享及 編修作品,借重寫作討論的力量來促進文章的品質及寫作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