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心雕龍》創作論

第二節 《文心雕龍》 創作論剖析

劉勰的創作理論,一方面建立在「原道」、「徵聖」、「宗經」等基本觀點之上,

一方面也建立在先秦以來豐富的創作經驗的總結的基礎上。同時他寫作的主要動 機之一,是要糾正當時文壇上重形式而輕內容的不良傾向,所以他對創作的敘 述,是從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的。

〈序志〉篇說,全書後半部的內容是「剖情析采」四個字裡,就是對於情志 和辭采的分析。在「剖情析采」的總目標下,有關創作理論的部份,包括「摛神 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的工作。這些都闡述在〈神思〉、〈體性〉、〈風骨〉、

〈定勢〉、〈附會〉、〈通變〉、〈聲律〉、〈練字〉等篇;此外〈鎔裁〉、〈比興〉、〈總 術〉等篇所提到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

古來文章作法多論述文辭而已,劉勰能就情志的部份加以論述,是文章寫作 的創見,故本文「剖情」的部份,因為是創作論的一大特色,因此置於其餘後章 和現今理論做比較,以免重出。本節就「析采」的部份加以論述,就文章組織與 文章修辭作討論。

壹、論文章之組織

《文心雕龍》創作論有關文章組織部份,共談及謀篇、裁章、鍛句、用字四部

份,以下分述之:

一、謀篇

(一)、聚束文理,統貫首尾

謀篇的方法,是所有文章的基礎,易經亙卦六五曰:「言有序」,書經畢命曰:

「辭尚體要」,詩經正月曰:「有倫有脊」,曰序、曰體、曰倫,都是指謀篇的意 思。《文心雕龍‧附會》開宗明義:

何謂附會?謂總文理,統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 者也。若築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

名曰〈附會〉,也就是謀篇的意思,在下筆之前,好比建築宮室,宜先擬好 支架,而後逐步建構完成。文之成也,名之曰篇,篇之定也,累積於章,章之合 也,構成於句,句之造也,集基於字。《文心雕龍‧章句》: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 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為文從最基礎的文字運用開始,而不是僅強調一篇文章的完成,而忽略文字

的應用;現今的作文教育往往多重視文章的完成,而忽略基本的字詞訓練,教師 為符合學校要求,每學期完成四至六篇寫作成品,強調篇數卻忽略寫作的基本 功,這完全是小學而大遺。

夫畫者謹髮而易貌,射者儀毫而失牆,銳精細巧,必疏體統。故宜詘寸以 信尺,枉尺以直尋,棄篇善之巧,學具美之績,此命篇之經略也。〈附會〉

畫工之人寫人像,但僅毛髮的細節,而輕容貌之大體;射手之瞄鵠的,只重

毫釐的微準,而失堵牆的輪廓,為文謀篇有類於此,若徒聚精會神以鑽研字句的 纖巧,必然也會忽略全篇文章的體統。范文瀾注曰:

此為謀篇之始,宜規劃大體,明立體幹,體幹既立,然後整理枝派,獻替 可否,以裁厥中。若僅知銳精細巧,則體幹必有倒置紛亂之失。

這整理體幹的功夫,近年來的研究如「概念構圖」之作文教學法。先整理出 文章命題的主要概念,而後推衍出次要概念,有主要概念及次要概念之後,再教 導學生寫出文章。

(二)、意主辭副,先後有定

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剛柔以立本,變通以趨時,立本有體,意或偏

長;趨時無方,辭或繁雜。蹊要所司,職在鎔裁,隱括情理,矯柔文采也。

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辭謂之裁。裁則蕪穢不生,鎔則綱領昭暢,譬繩 墨之審分,斧斤之斲削也。〈鎔裁〉

又曰:

百節成體,共資榮衛,萬趣會文,不離辭情。若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

非夫鎔裁,何以行之乎?

鎔,可以矯治情理的邪枉,裁可以糾正文采的歪曲,統籌兼備,也就是文章 的內容與形式。《文鏡秘府論‧定位》:

先看將作之文,體有大小;又看所為之事,理或多少。體大而理多者,定 制宜宏;體小而理少者,置辭必局。須以此義用意準之,隨所作文,量為 定限。

這是說,情理有多有少,體裁有大有小,情理構成內容,內容豐富的適用巨 大的篇幅,內容簡約的要用短小的篇幅。黃侃《札記》對鎔裁作了補充:

意之患二:曰雜,曰竭。竭者,不能自宣;雜者,無復統序。辭之患二:

曰枯,曰繁。枯者,不能求達;繁者,徒逐浮蕪。枯竭之弊,宜救之以博 覽,繁雜之弊,宜納之以鎔裁。

當時齊梁文風,內容空洞,文辭浮蕪,《札記》正指出了這一缺點,劉勰從

「內容決定形式」出發,強調立意先於修辭,「意授於思,言授於意」〈神思〉即 言由思想而產生文意,由文意而產生言辭。「意得則舒懷以命筆」〈養氣〉此言文 意有得,然後振筆舖辭。「設模以位理,擬地以置心,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 摛藻。」〈情采〉理正,意得也;摛藻,鋪陳修辭。「夫才量學文,宜正體制。必 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然後品藻玄黃,摛振金 玉,獻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綴思之恆數也。」〈附會〉所謂情志、事義都是文 章立意的範疇,而辭采、宮商,為修辭的對象,宜先宜後,都是屬筆為文的正常 程序。

為文謀篇,「立意」是下筆為文的第一步,劉熙載《藝概》14

古人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閒暇;後人意在筆後,故至手忙腳亂。

杜牧之〈答莊允書〉:

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未有主強盛而輔不 飄逸者,兵衛不華赫而莊嚴者。

洪邁《容齋隨筆》載蘇軾之言曰:

儋州雖數百家之聚,而州人所需,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 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者錢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經 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者意也。不 得錢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以上所論,都是說明為文謀篇,應當先立意,而後修辭。「是以草創鴻筆,

先標三準。……然後疏華布實,獻替節文。」〈鎔裁〉若一味強調修辭,其創作 易至雜亂無章,而終將失敗。

(三)、附辭會義,務總綱領

謀篇立意,須能嚴守中心的主題。主題訂定之後,文章推展萬變,不離其宗。

凡大體文章,類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幹。是以附辭會義,務總 綱領,驅萬塗於同歸,貞百慮於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 雖多,而無棼絲之亂。扶陽而出條,順陰而藏跡,首尾周密,表裡一體,

此附會之術也。

又曰:

夫能懸識腠理,然後節文自會,如膠之粘木,白之合黃矣。是以駟牡異力,

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馭文之法,有似於此,去留隨心,

修短在手,齊其步驟,總轡而已。故善附者異旨如肝膽,拙會者同音如胡 越。〈附會〉

曾國藩〈復陳又銘書〉:

一篇之內,端緒不宜繁多,譬之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滾九章,但挈一 嶺。否則首尾衝決,陳意蕪雜,茲足戒也。

主題確定,則前後文意能貫串如珠,而不致辭繁失統。

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

為文之道,百義而一意,全篇而眾辭,辭散而不相符,則章節顛倒,而文 失其序。義紛而不相會,則旨趣黯澹,而言乖其則。概百義所以申一意,

眾辭所以成全篇也。

由此可知,謀篇立意要能嚴守主題是最重要的。「統序失宗,辭味必亂;意 脈不流,則偏枯文體。」〈附會〉

(四)、草創鴻筆,先標三準

〈附會〉嘗言「才量學文,宜正體製」,初學者為學必須有法,劉勰提出三 準法,作為寫作者發展主題的軌範。

是以草創鴻筆,先標三準:履端於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於中,則酌事 以取類;歸餘於終,則撮辭以舉要。〈鎔裁〉

此言作家經營草稿之始,先要標立三層程序。他借用《左傳‧文公元年》步 曆之數,說明鎔意的三個層次。說明作者為文,首先應安排適當的情理,以確立 主旨需要的體裁。其次應斟酌主旨的要求,選取同類的材料;最後應用扼要的詞 藻,來體現本文的主旨。三者都是以「主旨」為軸心,圍繞著主旨來確立體裁,

選取材料,運用辭采。周振甫15的解釋為:

練意、練辭相結合,這就接觸到三準:

1、設情以位體,根據情理來確定體裁風格,就是「因情位體」、「情理設 位」;2、酌事以取類,從〈事類〉來看,引事引言來作證,從而豐富文章 的內容;3、措辭以舉要,總括文辭來舉出要點,劉勰對文辭看得很重要,

反對浮詭訛濫。

寫作,要根據情理的內容,來考慮體裁風格和運用文辭,至於要不要引事、引言,

要根據練意、練辭來考慮,能作到「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達到鎔裁的目的。

二、裁章

(一)、篇之彪炳,章無疵也

謀篇與裁章有連屬的關係,但無相同的意義。謀篇有「始中終」的三準法,

而裁章則分論三準的結構。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曰:

篇,謂從始至末使有文意可得連接而成也。章者若文章皆有科別,敘義可 得連接而成事者以為一章,使有事理,可結成義。

也就是說謀篇與裁章,一整一散,大小是有別的。所謂的章(裁章)、句(綴 句),仍是說明作文結構之事,也就是文意的結構,結字而成句以成章,章句之 體,本所以為篇也。

(二)、章總一義,配合篇旨

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 也。局言者聯字以分疆,明情者總義以包體,區畛相異,而衢路交通矣。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

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 畢矣。〈章句〉

以上就創作立場以言遣詞造句、裁章之術,陳拱認為「本篇自作文而言章、

句,於古似未有見,概為彥和所新創也16」創作文章皆因依字而生句,累積句而 為章,累積章而成篇,字、句、章、篇之關係,就好像點、線、面、體之構成幾 何圖形,四者密切配合,今人陳滿銘、仇小屏所力倡之「章法論」有類於此,「章 總一義,須意窮而成體」,每章總束一義,須意趣完具,乃能成其體段。謀篇必

句,於古似未有見,概為彥和所新創也16」創作文章皆因依字而生句,累積句而 為章,累積章而成篇,字、句、章、篇之關係,就好像點、線、面、體之構成幾 何圖形,四者密切配合,今人陳滿銘、仇小屏所力倡之「章法論」有類於此,「章 總一義,須意窮而成體」,每章總束一義,須意趣完具,乃能成其體段。謀篇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