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專利評價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若能清楚掌握以上專利品質不良或管理不良的原因,從而改善,則將可以大幅提 升專利品質及其經營管理效率,進而帶進可期待的財富。

第六節 專利評價模型

由前述內容可得知,專利最終目的為獲得利益,故專利的「價值」成為多數 人關心的問題,各界紛紛提出許多評估專利價值的方法及模型,期望在交易或訴 訟前,能對專利的價值有一定的了解,以利於評估該專利的價格。

根據 Graf, S. W.在 Improving patent quality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relevant prior art57一文中寫到,關於專利品質,有多種方法可用於專利品質的評估,其中 兩種最主要的方式是:(1) USPTO 內部的品質評估審核;及(2)專利在訴訟中 被判決無效的比例。

(1) USPTO 內部品質評估審核 USPTO Quality Assessment

USPTO 每年都會隨機抽樣審核通過的專利,用以製作一份關於錯誤率的 年報。由隨機抽出的獲准專利中紀錄該專利是否有至少一個申請專利項在訴 訟中被判決無效的情形,作為審核的錯誤率。藉由這種評估,USPTO 的錯誤 率自 2000 的 6.6%58降到 2005 年的 4.6%59,在 2006 年甚至降到了 3.5%60。雖 然這樣的比例相當低,但相對於龐大的獲准專利,仍有高達數千件的專利在 訴訟中被判決無效。

(2)專利在訴訟中被判決無效的比例 Patent Invalidation in Litigation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在 1989-1996 中研究的 299 件專利,在法院最終判 決裡,有 46%的機率被判決專利無效61。而 Houston 大學法律中心於 2000-2004

57 Graf, S. W. (2007). Improving patent quality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relevant prior art: approaches to increase information flow to the patent office. Lewis &clarkl.rev. p. 495-519.

http://immagic.com/eLibrary/ARCHIVES/GENERAL/LCLARKUS/L070524G.pdf

58 U.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report fiscal year 2003, § 4.2.1,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com/annual/2003/index.html

59 U.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report fiscal year 2005, § 4.2.1,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com/annual/2005/index.html

60 U.S. P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report fiscal year 2006, at 19,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com/annual/2006/ 2006annualreport.pdf

61 Allison, John R. and Lemley, Mark A. (1998).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Validity of Litigated Patents.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ssociation (AIPLA) Quarterly Journal, Vol. 26, p. 1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一項研究 934 個有效性判決的報告指出,其中 400 篇專利被判決無效,大約 占整體的 42.8%62。2005 年則是在 181 個有效性判決中,64 個無效判決,占 整體的 35.5%63。從以上數據統計看來,專利在訴訟中被判決無效的比例有逐 年下降的趨勢,但我們仍要小心解讀這些數據。這數字可能代表了由於品質 的不確定性,故該些專利被選為訴訟的標的,然而品質明顯優異或明顯差勁 的專利,反而在訴訟期間雙方就已經和解,而不會打到最終判決。64

其中(a)USPTO 內部品質評估審核,因為是針對 USPTO 作業品質的評 估標準,審核結果評價愈高,可推斷若通過 USPTO 核准之專利,品質具一 定的保證,可作為專利品質的間接參考標準。

而由(b)專利在訴訟中被判決無效的比例中可以看出,先前技術對於專 利有效性的判定影響重大,若檢索不完全或被審查委員解釋地不正確實,往 往會影響到專利有效性的判定。故先前技術或案例的檢索及引用對於確保專 利品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專利與科學文獻的主要功能皆是一種技術的揭露。藉由技術的揭露,後 進的研發者可基於先前研究的基礎上繼續突破與創新,促進科技與產業的發 展。基於此,在專利文獻之背景(background)或是技術描述(description)

資訊中,均會描述先前技術及先前技術的問題或缺點。對於美國專利資料而 言,除了專利文獻內容中引用先前科學文獻或是專利文獻外,在專利說明書 的封面頁(FrontPage)也有記載參考引證資料(Reference Cited)(56),分 別有:引證之美國專利(U.S. Patent Documents)、引證之非美國專利(Foreign Patent Documents)及引證之科學文獻(Other References)。其中「引證之美 國專利」又分為兩類,一為該專利於申請時自己所附上之專利引用資料,另 一個為專利審查官於審查該專利時,所引證之資料(cited by examiner)。

引證資訊提供專利書目資料分析工作者一個瞭解技術發展脈絡,或是評 估專利重要的初步判斷工具,亦是瞭解或是探討專利品質的工具之一65

http://ssrn.com/abstract=118149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118149

62 University of Houston Law Ctr., Decisions for 2000–2004.

http://www.patstats.org/Composite%20Table%20(2000−2004).html

63 University of Houston Law Ctr., Decisions for 2005. (2005). http://www.patstats.org/2005.html

64 Allison, John R. and Lemley, Mark A. (1998).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Validity of Litigated Patents.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ssociation (AIPLA) Quarterly Journal, Vol. 26, p. 185.

http://ssrn.com/abstract=118149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118149

65 Amber。(2005)。專利引證(citing)與專利被引證(cited)。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013.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過去三十年來,主要用於探討技術創新程度的方式有兩種主要見解,一 是該技術具有的專利數量多寡,另一是該技術申請的專利被引用的次數

(forward citation)。這兩種想法很簡單:若該領域創新能力愈大,則會發展 出更具價值的技術,於是傾向於申請更多專利,對該領域的技術進行更大保 護。專利的被引用次數其實是專利數量多寡此一概念的延伸。然而,這兩種 見解的前提都是假設專利被引證的次數愈多,其價值愈高。從科學及經濟的 歷史中可得知,許多直覺的想法並沒有經過充分的科研驗證,所以對於引證 次數和專利價值是否存在正相關這個問題,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一個好的方 法來檢驗其真確性。

Abrams, D. S.66在文中提出,過去以來對於專利價值與被引用數量的關係,

並非完全正確,David Abrams 指,出許多專利雖然不一定被大量引用,但是 其價值卻高於舊有模型的預估。作者研究了多家大型 NPE 對於個別專利的定 價,包含專利買賣、授權或訴訟等得到的價格。根據統計數字,作者提出了 倒 U 型的模型來解釋被引用數量和專利價格的關聯。作者把專利分成兩大類,

一大類為創新型專利(innovation patents),另一類則為防禦型的專利

(defensive patents)。

創新型的專利,由於其目的為創新,所以品質好的專利,往往會大量被 後來的專利所引用,故可以由此直覺得聯想到,專利品質愈好,則被引用次 數愈多,也代表有愈高的機率有較高的價格。

防禦型專利則是以前較被忽略的一類,由於近年來,專利訴訟變成商業 手段,大量專利不再是僅為了保護創新而被生產出來,愈來愈多產出的專利 被用於防禦公司不被其他廠商或 NPE 提告,作為替公司節省訴訟費用的一種 做法,尤其是在產品週期短且發展較成熟的產業,例如半導體、軟體或電腦 工程產業等。由於這類專利目的並非保護創新技術或產品,而是為了在短時 間內達到防禦的功效,故會引用較多近期該領域的專利,被後來專利引用的 次數相對較少。而價值愈高的防禦型專利,這樣的特徵愈明顯。

故將專利分為創新型或防禦型後,再以引用及被引用數字作為參考,確

66 Abrams, David and Akcigit, Ufuk and Popadak, Jillian A.(2013). Understanding the Link between Patent Value and Citations: Creative Destruction or Defensive Disruption? PIER Working Paper No.

13-065; U of Penn, Inst for Law & Econ Research Paper No. 13-23. http://ssrn.com/abstract=2351809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23518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實可以作為專利品質的一項指標。

另外許多國內學者亦對專利品質的評估,提出許多見解與模型:

(1) 陳秉鈞(1995)歸納整理歷年來各種技術評價、權利金決定、技術訂 價等之相關研究結果,建立技術評價及訂價研究架構與模型並進行相 關課題的分析與推論。根據其研究發現,技術評價與技術訂價的區別 在於技術評價主要考慮的是與技術相關的經濟因素,包括成本面、市 場面、收入面等;而技術訂價所考慮的因素除了技術本身的經濟價值,

還包括移轉過程中發生的移轉成本、授權雙方的策略搭配與競爭關係、

與相對議價優勢。

(2) 方世杰(1995)從組織控制的觀點,以臺灣之電子業與食品業為對象,

探討企業如何透過適當的技術交易模式以取得所必須之技術。該研究 透過技術經濟學與組織經濟學之相關理論,例如交易成本理論、策略 管理、社會交易理論,以及技術變動理論等,建立了一個包括技術特 性、產業環境、技術交易動機、以及廠商特質四大構面之技術交易模 式的研究架構。

(3) 黃伯嘉(2001)藉由文獻探討整理歸納過去學者對於技術之定義、類 型、技術應用方式之類型、內部發展鑑價方法、授權或賣出鑑價方法、

未來策略性運用鑑價方法等研究,建立「技術資產的鑑價-工具與方 法之觀念架構圖」,並採用個案實例方式,選取國內生物分解性塑膠 產業一家企業進行個案訪談,對該企業擁有的生物可分解性樹脂技術 進行實際的鑑價。

(4) 劉江彬,張孟元(2001)透過理論與實證調查,探討進行技術交易時 影響價值評量的「關鍵指標」與技術價值的「評估模式」。該研究所 建立「市場基準的評價理論」,係將技術價值評量模式分為三個價值 構面:(a)商業價值:以市場機制為本評估新技術進入價值高低,由 市場結構與規模、市場預期遠景與接受度、市場擴散能力與促銷三項 結構指標組成。(b)技術價值:由技術競爭與創新能力、技術支援能 力與風險、技術應用程度及基礎科學能力等結構指標組成。(c)技術 策略(智財權應用)價值:產權策略、產品信用及有利條款、交互授 權條件等結構指標組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5) 葉程瑋(2003)係以策略性思考(範疇、網路、資源)的角度切入,

參照國外知名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者的營運成功特性,並藉由廣泛的 次級資料、文獻蒐集,與多重個案、深度訪談的方式,來審視我國智 慧財產技術服務業(以鑑價與技術仲介業者為例)的營運現況,進而 對業者提出在經營管理上可行之建議。

(6) 蘇東明(2004)透過資料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 專利間之引用建構評鑑專利之價值指標,協助企業在技術授權的過程 中,洞悉該項技術真正的價值並以之作為技術鑑價的評估方法。

(7) 陳金龍(2005)結合無形資產的知識、創新和投資因素之擴散效果,

與有形資產中的現金流量對於專利技術價值之影響,加入時間因素並

與有形資產中的現金流量對於專利技術價值之影響,加入時間因素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