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小校裁併相關研究

因此,學校組織成員普遍對行銷抱持肯定的態度,且國民小學對行銷 概念的應用已逐漸發展當中。而在公立小學尚未成立行銷專職單位的前提 下,如何在原有的行政處室編制下實施行銷策略,將成為公立國民小學的 一大挑戰;除此之外,學校組織如何運用學校行銷指標,檢核學校行銷的 現況,加強學校內部成員的行銷理念,擴展學校行銷策略,亦是公立國民 小學應當努力發展的方向。本研究期望透過國內、國外專家學者的經驗,

與國民小學行政實務相結合,期能透過學校行銷策略的運用,發現自己的 優勢、掌握機會,將學校辦學理念傳達給學生、家長和社區人士,尋求更 廣泛而有力的認同與支持,發展學校特色,以建立良好的學校形象,提昇 學校效能。

第四節 小校裁併相關研究

根據 2006 年 9 月號(243 期)遠見雜誌指出:1999 年至 2005 年,共 有 109 所學校被裁併,2006 年 9 月開學後,則有 35 所學校被裁併,總計 在跨世紀的 6 年之中,全台有 144 所小學悄悄退場了。(見表 2-1);即便

如此,根據 2006 年底的統計,未來還將有超過 576 所小學、36000 名以上 的學生,必須繼續面對學校消失的恐慌。

表 2-1 1999-2005 及 2006.09 各縣市裁併 144 校情形

縣市 近二年裁併校標準 1999-2005 裁併校

(含分校、分班總數)

2006.09 開學後裁

為推動符合時代需求的現代化教育,強化學習成就感,縣長蘇治芬上 任後,組成跨局室專案小組,由副縣長林源泉擔任召集人,提出前瞻性的 小型學校轉型優質計畫,從偏遠小校開始進行雲林現代化教育的轉化工 程,希望讓雲林縣的學生,都能學到終身受用的知識與能力。

蘇治芬縣長表示,教育是一切施政的基礎工程,學校如果再維持傳統 的教育方式及內容,雲林的子弟將很難具備因應未來世界所需要的能力,

雲林也將會更沒有競爭力。雲林縣小型學校轉型優質計畫,是雲林縣府新 團隊規畫的現代化教育政策項下的子計畫。蘇縣長說,雲林縣的教育除了 必須展現優質化,也應該充分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各自的特色。不久雲林 多元化的教育目標也將實踐,這就是她提出「優質化、特色化、多元化」

的「三化」教育目標。(蘇治芬,2006)

根據教育部 90 至 96 學年度各縣市辦理國民中小學裁併執行情形調查 顯示,自 90 至 96 學年度我國各縣市國民小學裁併執行情況,含本校改為 分校、本校改為分班以及廢校等校數計有 139 所;又綜觀他國在都市化的 過程中,以及近年來面臨社會少子化和高齡化的發展趨勢下,小校裁併亦 曾是或正是因應上述嚴苛人口變遷發展趨勢的策略之一。如何在教育投資 的效益與保障學生受教權益的公平性中取得平衡是相關教育政策的核心關 鍵。因此,在 2007 年教育部委託政治大學鄭同僚、詹志禹及黃秉德等教授 著手進行「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該研究報告中引日本偏遠小學發展 為例指出,透過民間及學術界不斷反思呼籲,以及相關法令及政策的推動,

現今日本很自豪他們的偏地小學和一般學校已沒有品質上的落差,只有不 同的市場區隔。另外,該研究也發現偏地小校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與不穩 定性,偏小創新發展的知識體系不足,以及缺乏支持與鼓勵創新發展的制 度設計,是目前偏鄉小學發展乃至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上的最主要限 制因素。

綜合上述得知,在國際上日本偏遠小校發展以和市區一般學校沒有差 距,而目前國內各縣市政府對小校的態度也有各種不同的見解出現,有在 全校班級數及成班人數作規定者,有無整併需求而無硬性規定者,有依教 育部規定者,也有鼓勵小校優質轉型者,亦有依全校學生人敗訂定裁併規 定者。其中,屏東縣以 100 人為小校裁併的標準,是全國最難達成之門檻。

自 1999 年到 2006 年開學日止,則以嘉義縣的裁併校 50 校居全國之冠。

2006 年之後,屏東縣暫緩裁併,雲林縣分三階段鼓勵小校轉型不裁併學校。

近年來台灣有不少偏遠小學已能充分掌握契機和資源,展現出異於以往的 創新再生樣貌。同時發現,學校創新發展的過程,的確有效提升了學童的 自我價值、自信與多元的學習成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