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合進行系統分析及流程再造,並具備強烈企圖心、溝通能力強,

願意吸收新觀念。新系統導入到各部門會碰到阻力,需要專案 成員與同仁主管溝通、解決問題。

七、 專業而熱誠的顧問團隊:

好的顧問公司可以透過外面的力量來協助公司內部整合,並以 過去輔導經驗來縮短導入時間及避開可能問題,因此挑選擁有 豐富經驗及配合度高的輔導顧問公司是很重要的因素。

八、 相關成員對設定目標的認同:

系統導入過程中,若研發人員能認同系統並配合執行及規劃,

研發管理即可從黑箱作業轉透明化,進而標準化及制度化。在 研發人員認同後,品質系統人員應主導流程規劃,資訊人員則 進行軟硬體規劃,互相搭配,才能使系統順利運作。

九、 良好完整的教育訓練:

需建立種子講師之培訓及交接制度,以免人員流動造成系統推 動斷層。除透過資訊種子外,還需配合定期教育訓練來增加熟 練度,並指派專人負責系統維護。除基本教育訓練外,也需透 過稽核促使各部門去使用系統及落實流程。

第五節 小結

在本章文獻探討中,精簡規納出以下相關要點:

一、 企業併購

企業的成長藉由併購可以快速達成,但結果造成價值耗損之 企業比率也高達 53%。在企業併購的方面,善用現有的內部 資源,實現內部增長;借助外力,補己之不足。本研究將第 一節討論企業併購主要影響因素節錄如下:

(一)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Drucker, 1981):

− 買方能給予賣方技術上的協助。

− 買方在產品、市場與客戶資源與賣方有相關聯或互補。

(二) Capron (2012):

− 最大的挑戰在於準確評估公司現有資源與成長所需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源之間的缺口。

(三) Business Week(1990)美國商業週刊將併購關鍵因素整理為:

− 併購後迅速的整合。

(四) Bradley(1979):

− 管理者的參與和充分授權。

− 鮮明的併購對象和充分的併購原因。

− 不中斷的併購程序。

− 財務與管理資源之獲得。

− 併購後之整合動作。

(五) 謝宜達(2010):

− 併購後人才之留任與忠誠度之考核

− 併購後成立經營管理團隊

− 企業併購後的營運整合 (六) Eynon & Nodine(1991):

− 正確的剖析與協商能力。

− 併購後的整合動作。

(七) 張淑玲((2004)亦歸納了幾項併購關鍵成功因素:

− 擴大規模經濟,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獲利。

− 取得新技術,增加產品品質或產能。

− 管理效率提升。

(八) 林昭穆(2007):

− 建立整合團隊、關鍵人才的取得

− 高階主管的參與、領導者的支持

− 快速整合

− 員工教育訓練、建立溝通機制

− 工作簡化

− 企業的文化差異、文化融合

− 資訊系統的連結

− 資料庫運用範圍

− 企業的財務支援、企業的動態能耐

識(Knowledge)、智慧(Wisdom)。

(三) Polanyi(1967):

依照知識的明顯程度(Obviousness)來分類,可以分為外 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與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

兩大類。

(四) Nonaka & Takeuchi(野中郁次郎)(1995):

− 提出超聯結組織由相互連結的「層」或環境,企業系統、

專案小組和知識庫等所組成(圖2-2-4)。

− 超聯結組織之三層乃同時存在於組織之內,其最主要特 色便是成員可以轉換環境,可以在三個環境中移動以配 合組織內外情況的需要。

(五) Quinn and Finkelstein(1996):

− 提到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中最大的困難與挑戰,也是衡

(六) Hislop(2002)、Nonaka & Takeuchi(1995):

目前企業組織中,影響知識管理成效最關鍵的因素之ㄧ即是 知識分享。知識是存在於個人,而重要的是如何使個人的內 隱知識能在企業內與其他成員分享與互相流通,並進而轉化 成為組織的知識。

(七) Lin & Lee(2004)、李紀龍(2003):

企業在推行知識分享文化時,高階主管是否支持知識分享的 態度與意願,是組織推動知識分享成敗的關鍵。

(八) Deal & Kennedy(1982)

知識分享乃組織所信奉的的價值觀。

(九) Hansen(1999)、Wijnhoven(1998)、Davenport & Prusak

(1998):

(十) Leonard-Barton(1995)

核心能耐--是足以構成可持續領先競爭者的優勢之能力,是

如下表示,資訊系統整合架構的文獻整理,在Rossak & Kirova

(1996)部份,有提出一通用性規劃架構,但此架構著重在系統規 劃概念的思考,而本研究個案由於牽涉資訊系統架構複雜,因此難 以單純從這三點就實際進行規劃。而Belina & Amadeo(1991)的研 究偏重在企業流程與資訊系統間的整合規劃,另本研究個案除了流 程與資訊系統的整合外,也牽涉到大量組織、資料層面的整合因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本研究而言,架構也有不足。Scheer(1998)所提出的整合性資 訊系統架構(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ARIS)(Scheer, 1998),從組織、資料、功能、控制觀點討論資訊系統整合架構,對 於本研究而言,不論從廣度與深度,都能對企業併購時在資訊系統 的整合能進行完整架構與論述,因此將以此理論為基礎,在第三章 進行本研究的架構。

表2-5-1 資訊系統整合架構文獻整理

學者 資訊系統整合架構

Rossak & Kirova

(1996)

一、 定義整合:

二、 架構整合:

三、 可用科技:

Belina & Amadeo

(1991)

一、 企業流程層:

二、 企業物件層:

三、 企業介面層:

四、 介面技術層:

Scheer (1998)

一、 組織觀點(Organziation View):

二、 資料觀點(Data View):

三、 功能觀點(Function View):

四、 控制觀點(Control View):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流程設計、組織、資料面等方法分類歸納,可以構面與構面 之間,互相的場域歸屬關係,說明資訊系統整合架構以如下四個觀 點進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組織觀點(Organiziation View):

此觀點提供了公司或系統的人員組織架構,描述企業或專案專 案團隊的人員組成、責任劃分以及人力資源的運用狀況。

− 高階主管參與和支持

− 專案團隊運作

二、 資料觀點(Data View):

此觀點定義企業中之資料類型、涵蓋範圍、資料流的行進方向。

− 資料整合架構

− 資料整合步驟

三、 流程功能觀點(Function View):

透過此觀點可描述公司業務功能與其作業流程(Process),並 可建立存在企業中之功能運作架構及其價值關聯度。

− 流程整合架構

− 流程整合步驟

四、 控制觀點(Control View):

將組織觀點、資料觀點、功能觀點做連結彙整之動作,處於中 心位置,將上述各項觀點做整合性描述與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