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新的金融科技平台交易便捷、良好的客戶體驗和低廉的費率等優點,新興平台 湧入許多用戶的閒置資金,導致許多傳統銀行帳戶的個人存款和理財資金流失,

雖然近年來各銀行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攬儲或是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但依然無 法挽回頹勢。消費者使用習慣變革、存款餘額減少、國際法規對於資本適足率的 要求,使得銀行最核心的放貸業務極速縮水,獲得資金的成本也急遽升高,致使 傳統銀行利潤大幅減少45,嚴重威脅到其生存。若銀行持續不思改變,僅依靠賺 取貸款的利率差作為主要利潤來源,而不重視中間收入和拓展新業務,十年後,

銀行恐怕如恐龍一樣,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第四節 小結

綜觀全球前幾大的金融科技業者,其出生皆非傳統金融業者,因此本研究認 為,其原因可歸咎於企業技術慣性的制約、新興業者找到消費者痛點、缺少政府 法規管制三大關鍵原因。

壹、企業知識慣性的制約

企業知識慣性是指企業長期累積了穩定的經驗、技巧和習慣,能夠保持其在 過去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當面臨外在變化時,企業往往延續過去帶給企業成功的 相同模式,而忽視外在環境的變化46。因為慣性高而使得企業動態適應能力弱,

反應遲鈍而無法改變經營方向,因此制約了變異創新的發生。

歷史上也屢屢顯示,當原本產業中的龍頭因為無法順應趨勢而變形,最終遭 到淘汰的命運,例如過去的柯達相機、NOKIA、Yahoo 等企業,因為無法與時 俱進,而走向滅亡一途。大部分組織在響應環境變化時,都會因企業技術慣性而

45王晶,(2015)。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影響研究。碩士論文,西北大學,32-38。

46廖述賢、畢吳琛、劉志堂,(2004)。知識慣性、組織學習、組織創新之關聯性研究。東吳大學

科技整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89-3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成停滯無法前進,尤其金融業屬於規模大、層級多、結構複雜的組織,有非常 強的牽制力量,因此在這場金融科技的革命中,極可能因擁抱新科技的速度過慢,

而使得其他新興業者有機可趁。

貳、新興業者找到消費者痛點

許多科技金融業者的風行,關鍵在於確實找到中小企業、新創企業或信用不 足的白領族群、學生族群的痛點,並且填補了現有金融業者無法服務到的群眾。

以中國的餘額寶為例,表面上,是以連動貨幣型基金的基金利率,超越銀行活期 存款利率;實際上,打開了存款利率管制背後的套利的空間,讓市場上的利率更 趨於合理;而群眾募資產生的原因,也是在過去金融業信用核准嚴苛的條件下產 生。民間地下融資利率過高,導致許多創業資金不通暢,中小企業及缺乏信用的 個人有急迫的資金需求,想繞開中介銀行或地下錢莊,直接與擁有資金的大眾接 觸,但又缺乏平台,因此世界各地的群眾募資及 P2P 借貸應運而生,提供了更 優惠更便捷的融資方式。

圖4:傳統金融服務與 P2P 借貸平台的差異

(資料來源:曾國瑞,2016,金融科技之網路借貸平台—

創新商業模式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圖 4 所示,這樣的借貸方式獨立於正規金融機構體系之外,不但確實擊中 消費者痛點,更填補了一群被主流金融機構遺忘的使用者,也能獲得融資服務,

實現了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想要達成:「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 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的理想。

參、缺少政府法規管制

最後,金融業是高度監管的產業,各國政府對金融資源的配置,都進行了人 為干預和管制,例如最低資本要求、利率匯率管制和信貸資源配置等情況,造成 金融業長期低效的情況。對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其非屬傳統的金融服務業,得以 避開金融監理規範,又得以透過科技技術,取得較便宜的交易管道,從事小額貸 款、經紀業務等,以提供更具破壞力的價格。在中國大陸,P2P 網貸平台年收益 率約從7%至 30%,遠遠高於各種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甚至多數信託的收益 率47

有論者曾指出,當前關於金融科技的觀點可分為取代論、中立論和工具論三 種樣態48:取代論者認為,金融科技業者是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與傳統的銀行 和資本市場差異很大,認為金融科技業者將顛覆傳統金融業,並完全替代銀行。

中立論者則認為,未來的金融科技業者和傳統金融屬於「競爭中共存、共存中競 爭」的動態關係,認為目前金融科技業者,只是金融銷售管道和資金獲取方式上 的創新。持工具論者認為,雖然創新的科技金融業者在近期呈現爆發式成長,也 成為創投基金的首選,但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它所運作的金融資產規模仍然過小,

未來也不可能成為金融市場的主力,金融科技業者只是金融運行的工具和手段之 一。

47柯瓊鳳、黃一敏,(2016)。非金融機構在網路金融業務監理風險之探討—以中國大陸電子商務

公司為例。兩岸金融季刊,4(3),109-139。

48前引註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目前的創新模式而言,本研究認為目前的應用仍處在中立論者及工具論者 的交疊範圍,第三方支付雖取代銀行,但仍是一個中心化的角色,只是享有較低 的成本及廣大的網路外部性。長期來看,其與傳統金融業者會處於互補關係:傳 統業者服務信用高的借款人,及願意承擔風險較小出借人;而金融科技業者鎖定 信用較不足的借款人,及風險承擔程度較高的出借人。

目前Fintech 業者市值最大的多集中於 P2P 借貸及第三方支付,在本研究對 於新興技術的定義下,目前使用最廣泛技術是基礎架構、人工智慧、資料分析和 物聯網四項。其中,區塊鏈和安全技術是目前大家較少探索的技術,以創新的視 角而言,1 到 n 是簡單的,因為複製別人的模式比創新事物容易,但真正的創新 是由0 到 1,意味著尚未被大量應用的技術,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因此本研 究後續章節,將專注在區塊鏈技術的介紹及應用中,協助金融業者了解未來如何 因應新一波的區塊鏈革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