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少子化對國小教育之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少子化對國小教育之影響

學生人數觀察,就可看出學生人數 94 年與 85 年相比,學生人數減少 102,843 人,所以,

超額教師問題必更為嚴重。

貳、超額教師伴隨而來的後遺症

ㄧ個學校若是有超額教師問題,勢必會伴隨一些後遺症,對教育而言乃是ㄧ項非常 嚴重的打擊,其後遺症臚列說明如下:

ㄧ、學校效能低落

減班、併校或是廢校之學校,當ㄧ年級新生報到後,就必須依照規定向教育 局呈報超額教師名單,雖然資淺的菜鳥老師呼聲最高,但是總會有讓人跌破眼鏡

的意外出現。所以學校教師事前並不確定誰會被超額,正所謂「人人有希望會被 超額,各個無把握會留下」。於是就有許多小道消息與八卦流言甚囂塵上,造成學 校老師人心惶惶,甚至整個學校陷入草木皆兵的情境,氣氛變詭譎不安,影響學 校成員的工作士氣(陳啟榮,2006:25-26)。

二、出現劣師驅逐良師現象

組織中常有「劣幣驅逐良幣」之流弊,意思是說在組織裡通常表現平庸者多於 表現優異者,而且平庸者會排擠優異者。換言之,在學校現場中,有劣師驅逐良 師現象,亦即超額教師的選定標準並非以教學效能為依據,而是以任職年資為考 量,這是大多數學校的超額教師準則,造成認真教學較為資淺良師遭超額,而教 學效能低落的劣師被留下之怪現象。另外,有些學校會以抽籤來決定超額老師,

此方式看似公平但實際上卻只是和稀泥式的作法,反而會引起更多的反彈(陳啟 榮,2006:25-26)。

三、流浪教師增多

2005 年,宜蘭、台中縣、嘉義縣、台南縣與高雄縣等 5 個縣市的小學教師甄 試因沒缺額而停招(教育部,2005),探究原因除了是公費生教師分發的緣故之外,

最主要因素乃是大量的超額教師佔據了教師甄試的缺額。簡言之,由於超額教師

增多,相對便縮減了該年度教師甄試的缺額,造成流浪教師暴增。

參、併班、併校問題

近年來,許多國家開始面臨出生率低落的情形,不僅是西方已開發國家所面臨的人 口趨勢,在開發中國家也有這樣的情形,而台灣近年來,生育率也陸續下降。根據內政 部統計,台灣出生率從 1995 年的 15.5%每年逐年下降至 2004 年只剩 9.6%,教育部推估 100 學年度時,將降為 203,632 人,此漸漸浮現了台灣少子化的問題。而人口結構的轉變 會影響教育的發展,所以少子化勢必會影響到教育層面。隨著學生數日漸減少,班級人 數自然而然減少,人數甚至少到須減少班級,有些學校規模也日漸縮小,有被裁併的可 能。而少子化所衍生的學校規模過小,就經濟規模而言,將導致教育投資使用效益偏低,

進而產生教育資源浪費的情形,故學校應講求最適經營規模效益(吳政達,2006:23)。 基於政府的財政困窘以及學校最適規模效益,紛紛展開裁撤「小班小校」的政策,併校、

裁校、廢校為其三個策略,而近五年來,共裁併了 112 所百人以下的小學(陳啟榮,2006:

38)。

教育部一直以來均想要改善教育品質,因此 10 年前開始推動小班小校的教育政策,

使得原本超過萬人的「超大小學」以不復存在。另外,也因少子化現象的浮現,正好可 以輔助此項政策的落實。然而,也因少子化的發酵,再加上偏遠地區人口的外移,偏遠 地區學校人數越來越少,學校規模越來越小,到了民國 93 年全國竟有 575 所百人以下的 小校(陳啟榮,2006:38)。此現象雖好配合了「小班小校」的教育政策,但政府卻又基 於經濟效益的觀點,認為學校規模過小將導致教育投資使用效益偏低,造成教育資源浪 費。又因我國政府財政上的困境,地方政府紛紛採行「裁校、併校、廢校」的策略。教 育部曾委託吳正達研究國中小學校的最適規模,其發現國中經營不規模應為 300 人以下,

班級數 12 班以下;小學經營經濟不規模應為 100 人以下,班級數 6 班以下;由表 2-3-2 表 2-3-3 可知,全台經濟不規模校數國中共 150 所,國小 479 所。以下為各縣市之國中 與國小需裁撤數列表:

表 2-3-2 台灣各縣市符合規模不經濟之國中數

肆、少子化對師資培育之影響

師資之良窳,關乎一國教育之優劣,因之世界各國莫不於教育改革中特別重視師資 培育的改革。我國師資培育的發展,在民國 83 年立法院正式通過,將「師範教育法」改 為「師資培育法」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前者正式確立師資的「ㄧ元、閉鎖、管制、

公費」的政策;後者則建立了「多元、開放、自由、自費」的政策(吳清山,2003:28)。

師範院校不再享有獨享教育市場的優勢,而必須與一般大學共同競爭有限的市場資源,

此種由一元到多元的師資培育方式的轉變,其實不僅是培育的管道與方法開放多元而 已,更是在師資培育制度背後有關教師養成之理念的轉變(楊洲松,2003:24)。 1994 年政府為了因應民間 410 大遊行,小校、小班口號的訴求,各校開始精簡班級 人數,師生比下降,使得教師需求量突增,於是,師資培育法確認師資培育多元化後,

師資培育政策由傳統的計畫教育走入市場機能(劉世閔,2000)。四處林立的師資培育中 心,造成師資培育數量供過於求的現象,迫使許多合格師資成為流浪或待業教師,如何 因應師資培育減量,又能保有師資應有的素質,也正是所有師資培育中心所面臨的難題。

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資料指出如表 2-4-1 所示,台灣 1999 年出生人口數為 283,661 人,2000 年為 305,312 人,2001 年為 260,354 人,2002 年為 247,530 人,2003 年為 227,070 人,2004 年為 216,419 人,這六年之間,除了 2000 年龍年略有增加外,其餘有逐年遞減 趨勢,從 1999 年到 2004 年之間減少了 67,242 人,平均每年減少 10000 多人。根據吳清 山、林天佑(2005:155)指出,這種出生率減少趨勢,直接影響到就學人口減少,首當 其衝的是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和師資培育,隨後國民中學教育、高中職教育、專科教育和 大學教育亦將受到波及,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必須及早做好因應措施。

ㄧ、師資培育管道多元化的用意

培育師資管道開放是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重要變革,呂宗銘(2003)曾指出師資培 育管道多元的用意,有下列幾點:

(一)、打破以往由師範院校獨佔、壟斷師資來源。在這樣封閉環境下所培育的師資,

恐不足以教育莘莘學子,應付不斷多元轉變下的外在環境。希望透過多元的師資培育,

使更多優秀師資進入校園,投身教育工作。

(二)、師資採計畫性培育,始終無法滿足教師實際缺額。且爲滿足當時國中小學於 教育體制的變革下所產生之大量師資需求。

(三)、開放師資培育管道後,招生員額採多數自費和少量公費並行,如此便可機動 調整市場供需,不必擔心產生如過去師範院校於招生時,因師資需求推估不正確,產生 日後教師缺額過多之事。

(四)、不論是師範院校本身,或是其所培育的師資,在面臨來自ㄧ般大學院校所培 育之師資挑戰時,自有激發其憂患意識及自強的正面效果。

(五)、開放師資培育管道的其中一項特色是由以往計畫式培育改為儲備式培育,惟 有師資數量供過於求,並配合中小學遴選教師機制,才能提供中小學擁有優秀教師的機 會。

二、教師缺額現況

目前取得教師合格證書者,且尚未獲聘為教師有 31,264 人(中等合格教師有 18,190 人、國小合格教師者有 13,074 人),學生人數急速減少,師資需求量相對降低許多。另 教育部調查各類科、科別師資離退人數與現有取得合格教師證書者之可遞補量十分充 足。而特殊偏遠地區有教師就任意願不足之情形,教育部已有培育充足之公費生,分發 各縣市,因此,特殊偏遠地區也無師資缺乏之問題(教育部,民 94)。

依據教育部 94 學年度各類學士後教育學分班開班情形,教育部已發現現今師資多元 化後,師資已出現供過予求的現象。大部分的縣市均出現不在招考新進教師,使得這些 已領取教師執照的老師找不到學校好教的窘境,這些人為了工作權迫不得已,走上街頭 抗議,希望政府能給予協助。然而,大部分的縣市政府也愛莫能助。政府培訓了那麼多 的師資,卻讓他們找不到工作,政府付出的不僅是經費的浪費,更是人力的浪費。當務 之急首先應積極輔導這些人轉業,不要讓這些教師成為另一種負擔。

師資培育緊縮除了衝擊已取得教師資格的老師外,也讓目前正在準備參加 94 年學士 後教育學分班考試的考生權益受到損害。錄取人數大幅降低,使得錄取難度大幅提高,

無法順利取得教師資格,讓這些正準備考試的考生成為另一受害者。

三、師資培育多元化的隱憂

過去需經師範院校長時間教育及訓練的師資,豈是一般大學院校的教育學程所能輕 易取代的。師範院校的師資養成需經過 4 年的專業訓練,及 1 年的實習始能成為一位合 格的教師。而一般的大學院校的教育學程,有部分是只經過 1 年的修習專業學分後就去 學校實習。在師資的專業訓練上有其差別,師資素質的維持是學者反對師資培育多元開 放,堅持一元閉鎖的主因(呂宗銘,2003)。其次,過去公費計畫性培育之師資素質易維 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若無建立一致性公正客觀之師資素質量化標準,貿然開放師資培 育管道,其實是對師資素質的一大傷害。而若無慎重考慮日後師資之供需,師資培育管 道多元化後,勢必將產生師資過剩,將來找不到教職,除造成社會問題外,也浪費教育 的資源。再者,教育學程中心設置過於浮濫,學程課程規劃失之僵化,不能配合中小學

過去需經師範院校長時間教育及訓練的師資,豈是一般大學院校的教育學程所能輕 易取代的。師範院校的師資養成需經過 4 年的專業訓練,及 1 年的實習始能成為一位合 格的教師。而一般的大學院校的教育學程,有部分是只經過 1 年的修習專業學分後就去 學校實習。在師資的專業訓練上有其差別,師資素質的維持是學者反對師資培育多元開 放,堅持一元閉鎖的主因(呂宗銘,2003)。其次,過去公費計畫性培育之師資素質易維 持在一定的程度之上,若無建立一致性公正客觀之師資素質量化標準,貿然開放師資培 育管道,其實是對師資素質的一大傷害。而若無慎重考慮日後師資之供需,師資培育管 道多元化後,勢必將產生師資過剩,將來找不到教職,除造成社會問題外,也浪費教育 的資源。再者,教育學程中心設置過於浮濫,學程課程規劃失之僵化,不能配合中小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