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的管教方式因少子化改變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父母的管教方式因少子化改變

依據表2-4-1所示,台灣在出生人口數由1981年414,069人降至2005年的205,854人,

粗出生率也由千分之23降至千分之9.1,而婦女的總生育數也由千分之2,455降至千分之

1,115。由表2-4-1可以得知,家庭中的子女個數下降,間接使得獨生子女增加,兄弟姐

1998:12)。獨生子女由於「獨生」,在家裡沒能建立兄弟姐妹間的同儕伙伴關 係,習慣與成人交往,往往要求期待別人爲其付出、幫助,缺乏「施予受」、主 動幫助他人、分享、體諒他人、接納別人意見等同儕互動的經驗,個體的活動較 多,同儕群體的活動較少,容易形成自狂、任性、孤僻、不合群、自我中心等特 徵。

獨生子女沒有「要好朋友」的比例是非獨生子女的二倍,(Graham-Bermann

&Gest,1991;引自張怡真,1998:13)。同伴關係不良的獨生子女佔43%,非 獨生子女佔3%,獨生子女任性、驕氣、自治能力差等缺陷(張怡真,1998:13-14)。

二、唯一性(uniqueness)

獨生子女由於是家中的唯一孩子,他們可能同時兼具了長子女、么子女的某些特 質。ㄧ般而言,獨生子女如同長子女ㄧ樣,都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是最被期待 的,在兒童早期,他們ㄧ直是被關心的焦點。隨著年齡的成長並未有其他弟妹加 入,因此,父母的關懷也始終不變,獨生子女也成為唯一關心的對象。正因為獨 生子女兼具長么子女的共同特質:他們與長子女ㄧ般,都同為父母最期待、期望 最高的孩子。他們又與么子女類似,都沒有更小的弟妹出生,因而在家中都保持 一定的位置,這是其他排行子女無與倫比的,也即所謂獨一無二的特性(黃雅琴,

1992:35)。再者,獨生子女始終是父母關心的焦點,在家庭中並沒有其他的兄 弟姐妹分散父母對他的關愛,這是和其他所不同的。

三、親子關係(parental-child relationship)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相處對象即是父母,而與父母的相處經驗亦會決定其往後的 人格發展,也就是說「親子關係」是影響其社會化的重要力量。具體言之,親密 的親子關係有助於兒童認知及心理發展,但太過的親子關係會給獨生子女帶來負 面的影響,因此,給獨生子女適量的關愛是父母應學習的課題。由於獨生子女是

父母的第一個孩子。父母沒有養育子女的經驗,加上缺乏其他兄弟姐妹的成長過 程及行為標準可供比較,使得父母對這個孩子的成長充滿了憂慮與擔心,並對他 抱持著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這種擔憂和期望,有人將他歸納為「六過」與

「四怕」。六過是指:愛之過甚、擔心過度、照顧過多、遷就過多、誇耀過分、

希望過奢;而四怕是指:怕不孝順、怕生病死亡、怕學壞、怕不成才(朱秀芳,

1993;引自張怡真,1998:17)。這樣的結果很可能使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度寵愛。

貳、父母的管教方式

ㄧ、父母管教孩子的重要

父母是子女重要的認同楷模,父母的思想、行為、態度都可透過其管教方式傳達 給子女,並對子女的言行舉止產生影響。子女的行為深受其所知覺的父母行為之影響,

所以子女的行為可視為對父母行為的回應。很多研究結果都顯示:當父母採用溫暖、關 懷、慈愛、和藹、寬容、開明等方式與子女相處時,子女會覺得受到父母的尊重,進而 發展出正向樂觀的看法;相反地,如果父母採取權威、斥責、限制、嚴格、歧視、冷漠 等方式對待子女,子女會認為自己是個差勁的人,而變得退縮、情緒低落,甚至產生心 理問題及偏差行為(陳建勳,2003:11)。

二、父母管教孩子的類型

蔡文輝(1998)認為管教子女的方式可分為二類:管束型(restrictive)及放縱型

(permissive school)。管束型的父母管教通常會較嚴厲,甚至會以打罵教育為主,與 子女的關係是建立在敬畏上。而放縱型的管教方式是尊重子女的一種方式,但卻容易流 於放縱溺愛。因此,蔡文輝認為父母管教方式的一致才是最重要的。

在西風東漸的現代社會,西方的子女教養方式慢慢地散播於現代父母教養的思潮 中。Baumrind 提出將父母管教子女的類型分為三大類:專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威信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及寬容型父母(permissive parent)

(引自陳小燕,2006)。而在台灣,現代父母教養的六大類型有:百依百順型、賞罰分 明型、說教型、權威型、民主型及放任型(李貞儀、周雅芳、周慧美,2003)。現代父 母的管教方式多強調民主、引導,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盡量不壓抑孩子原有的 天賦,但由於只一味重視自由,並未強調自由之前的尊重,養成現代孩子的驕縱、自我

本位且挫折容忍低。因此,父母又開始質疑西方的教養方式,但卻不可能回到傳統的管 教方式,使得現代父母常陷於兩難的境地,因此父母難為也就成為目前父母的最佳寫照 了。當然,這也就是家庭教育工作者必須給父母最大及最深層的支持與協助之處。

如果僅就ㄧ個單一層面來描述父母的管教方式,似乎難窺其全貌,尤其不符合目前 的實際情況;而層面過多的分類則過於繁瑣。因此,Maccoby &Martin 的四種管教類型 內涵,較符合本研究之需要(Maccoby & Martin,1983;引自陳建勳,2003:19)。

(一)、開明權威型

1.父母比子女擁有更大的權力,且有更多的智能與技巧去控制某些資源,以防止子 女形成或持續不良的行為。

2.父母重視子女的需要與要求,但決定權在父母身上。

3.父母期望子女有成熟的行為表現,並向子女建立清楚的行為準則。

4.堅定要求子女依準則行事,必要時會施以命令或懲罰。

5.鼓勵子女發展個別性及獨立性。

6.親子之間採開放式的溝通。

7.親子雙方皆能肯定並認知彼此的需求、觀點與權利。

(二)、寬鬆放任型

1.父母容忍子女所表現出的衝動行為(如:吵鬧、發脾氣等)。

2.父母很少用懲罰或控制來突顯自己的權威。

3.父母很少對子女的態度或工作做要求。(如:有禮貌、做家事)。

4.父母盡可能由子女自行規範或決定自己的行為標準。

5.父母很少規定子女的日常作息(如:睡覺、吃飯、看電視)。

(三)、專制權威型

1.父母對子女的要求是嚴苛的。

2.嚴格控制子女提出或表達自己的需求。

3.父母以命令子女服從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

4.父母所訂的規則,從未事先與子女討論過。

5.父母十分重視維持自己的權威,不准子女有所異議或挑戰行為。

6.子女違反父母要求時,會受到父母嚴厲的懲罰(通常是體罰)。

(四)、忽視冷漠型

1.父母十分忙碌於自己的事,很少有時間陪伴或注意子女的行為。

2.只要不必花太多時間或精神與子女互動,父母對於子女的任何需求,都很願意去 做。

3.父母希望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

4.對子女的需求,父母會很快給予滿足,以免子女再去煩他們。

5.父母對子女很少表現出支持情感或堅定要求。

由於少子化影響,家庭人口觀念由「兒女成群、承歡膝下」演變到「二個恰恰好、一 個不算少」近來「寶貝兒女一個」已成風氣。由於家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家人寵愛在 一身。父母花大把鈔票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嬌生慣養結果造成孩子「使性又不 知感恩」、「好吃又懶做」的行為偏差。影響他們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處事的素養,

更進而會影響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鐘朝宏,2004)。

生育率下降、獨生子女的增加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它並不是都只是負面的影響,他 的優點是子女的人數少,家長會更加呵護他,把最好最多的資源都給他,無形中他的成 長、吸收會快速一點。家長跟學校的互動也會密切一些,頻率也會高一點,家長會更注 意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形、與同儕之間的互動等等,家長可以幫老師分擔一些教學上或 是日常生活上的學習情況。相對的,在負面的部分,若家長因為孩子少,過於溺愛孩子,

讓孩子成為小霸王,就很容易造成他日後學習上的障礙,獨生子女因為缺乏兄弟姊妹之 間的互動關係,所以他在跟同儕之間的互動上,會比有兄弟姊妹的同學較為困難,只要 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讓他進入學校或是社會,都回程為一種障 礙,所以父母若太過於溺愛孩子,對他只有害處沒有好處,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 育更為重要,從小灌輸他正確的觀念,才是上上之策。

叁、直升機父母

天下雜誌 368 期的標題是「別當直升機父母」,ㄧ開始接觸到這個題目時,好奇心驅 使,打開看看這又是什麼新名詞呢?因而才深入去研讀這內容。封面上寫著:你經常沒 事往學校跑,幫孩子看頭顧尾,你總是爲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活動,

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其實,你正是台灣 600 萬「直升機父母」ㄧ員。直升 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ㄧ切,對孩子的未來、對台 灣的教育,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沒有絕對的定義,

但通常這群人對孩子的課業花很多心思、生活的要求較低。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 機父母,也容易培養出焦躁的小孩。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直升機父母經常會因 為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因為直升機父母不 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生(李雪莉,2007)。 現在的父母過度介入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生活,無時無刻守望著孩子的ㄧ舉一動,希望 可以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他需要幫助時,可以適時伸出援手。回想這樣的場景,在 教育職場上屢見不鮮,父母這樣的照顧,對孩子難道是最好的嗎?最適合孩子的嗎?

根據表 2-4-1 所示,婦女的生育率只有 1.115,不到 2 個孩子,之前的父母通常都生

根據表 2-4-1 所示,婦女的生育率只有 1.115,不到 2 個孩子,之前的父母通常都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