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的結論,提出以下幾點的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家長方面參考,並 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ㄧ、降低班級人數,提高教師員額編制

面對少子化壓力,教育部研議「提升國教品質方案」,預定五年內將國小班級人數由 現今 35 人全面降為 30 人。少子化早已衝擊國內學校,教師超額及小校裁併問題越來越

惡化,政府卻一直未能提出因應方案,教育部終於完成各縣市學齡人口精算,並算出未 來 5 年學生來源消長指數,擬定為期五年的「提升國教品質方案」,希望將國小班級人數 降到 30 人(黃以敬,2006)。若政府能落實降低班級人數的政策,以及目前教師員額編 制是每班 1.5 人,在政府財政許可的範圍下,將國小教師員額的編制增加到每班 2.0,不 但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抒解教師超額的壓力,並可以讓更多的流浪教師 進入校園成為正式的老師,以解決供需失調的問題。所以,未來政府可以評估各縣市的 財政能力,學生學習及師生互動上最適合的人數來評估,降低現有班級學生人數至 30 人,

並將教師員額編制由現行每班 1.5 人提高至每班 2.0 人。

二、掌握每年人口出生數,追蹤國小新生人數,建立長期之學生人口資料庫

教育部統計處「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教育部,2005),他可以預 測出 93 年的國小新生入學人數是 29 萬餘人,到 100 年的 20 餘萬人。若政府可以長期的 建立人口資料庫,並開放讓大眾查詢,告知大眾這樣的情況,也許可以減少很多人選擇 教職這樣的工作,減少流浪教師的問題。而教育行政單位、學校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資料,

預估學校未來的班級數及教師數,教師也可提早瞭解少子化的現象,降低教師的調動次 數,避免超額問題。教育政策的制訂與規劃上,也應將人口變動因素納入考慮,預防教 育問題的發生。

三、掌握外籍配偶人數,針對新台灣之子的教育補救措施,避免新的族群產生

外籍配偶的人數逐年增加,新台灣之子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外籍配偶因語言的障礙,

無法從小給孩子完善的母語教育,造成這些外籍配偶所生的新台灣之子在語言表達上略 差於台灣本地母親所生的小孩。因此,這些外籍配偶所生的新台灣之子在學業學習上或 是人際互動上,都必須給予適當的輔導與增強,進行必要的補救教學。而政府也必須未 雨稠謀,避免這些外籍配偶所生的新台灣之子將來結合在一起成為新的族群,造成新的 族群對立,危害到社會與國家的安定。

貳、對學校之建議

ㄧ、教師應加強本職學能,提昇教師專業能力,不斷的進修學習

從研究結論中可發現因少子化的關係之後,師資出現供需失調的現象、教師面臨超 額問題、流浪教師問題。新進教師門檻相當低,要擠進教師行列相當困難,過剩的師資 無法謀得教職,衍生出流浪教師問題。而現職的老師可能面臨失業的危機及教學上的壓 力。不管是新進教師要參加甄試,或是現職教師,建議教師都應當充實自己的本職學能,

不斷的充實自我不斷的進修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讓自己更具競爭力,可以和其 他老師ㄧ較長短,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

二、妥善規劃閒置教室與設備,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

從研究結論中可發現因少子化的關係之後,班級數減少、併班併校等原因,部分的 教室與設備閒置情況越來越明顯。因此,建議學校方面應該妥善規劃如何有效的利用這 些設備,不要讓這些設備浪費不用。學校可以多和社教機構合作,把多餘的教室借給社 區使用或是借給社教機構來舉辦活動。多餘的設備可以捐給偏遠的小學使用,將這些閒 置的設備與資源,做最有效的再利用,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

三、學校應當配合當地的環境與社區資源建立學校特色

從研究結論中可發現因少子化的關係之後,學生數的多寡可能影響一個學校存廢,

因此,各學校無不積極爭取學生入學,學校也因此更重視學校的行銷。學校若能配合當 地的地理環境,結合社區的資源,發展學校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學生就讀,以提高學校 的競爭力。

參、對家長之建議

一、加強家庭教育功能,增進親子關係

從研究中發現孩子表現的好壞部分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孩子

生的少,父母在管教孩子上變的較為寬鬆,有部分甚至溺愛孩子,讓孩子為所欲為,無 法彰顯家庭教育的功能。建議父母親雖然孩子少,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更高,把全部的精 力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在教養上絕對不能馬虎,不能因為是獨生子女就放縱他不管他,

該有的禮節態度更不能少,對於孩子應該適時的糾正指導。平時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 子的想法與日常生活作息,增進親子關係。

二、多和老師溝通,瞭解孩童在學的表現

從研究中發現因為孩子生的少,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期望更高,希望孩子受到最好的 照顧有最好的表現。因此建議父母親平時應多和學校老師溝通聯繫,瞭解老師對孩子的 建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瞭解孩子的交友情形,對孩子多 一分的關懷就多一分的認識,適時的給予支持與指導,避免孩子做出偏差行為,做出錯 誤的事情來。

肆、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ㄧ、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的訪談方式,訪談的對象是國小校長、國小超額教師、學生家長,

雖然可以歸納出不同對象對於少子化對國小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因應方式之普遍性看法,

但卻無法得知其他相關的教育人士的意見及重視程度。因此,建議未來若要進行相關之 研究,可以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可以獲得大多教育人士的意見,用量化的 方式來呈現不同教育人士對此研究問題的看法。

二、在研究主題方面

本研究是針對國小教育的層面來探討少子化對於國民小學教育所產生的危機與因應 之道,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少子化在縱向的研究方面,他也已經開始影響國中,在公私 立幼稚園、高中、大學上,因為入學人數的減少,將來可能招生不足走向關門的命運,

將來要如何吸引學生入學就讀,學校的經營型態等是值得下工夫來研究。在橫向方面的 研究方面,少子化除了在教育方面的影響之外,少子化的關係也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

人口老化、老年人口的照顧、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學習成就及生活態度的研究、外籍 配偶的新台灣之子的學習成就相關研究、新台灣之子所產生新族群對政治的影響、適婚 男女的婚姻觀念等等,都相當值得關切。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在研究的對象上是國小校長、國小超額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以國小校長 和國小超額教師為主,但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教育主管單位教育部、教育局、專家學 者的意見、超額教師的班級學生意見也相當重要,因此,建議未來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 加入教育主管單位人員、專家學者、超額教師的班級學生。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守中等合著(1997)。父母有絕招。台北:全國兒童出版社。

內政部戶政司(2005)。戶籍人口歷年統計表。

王文華(2005)。少子化對教甄缺額的影響,及其因應策略。教育趨勢導報,第 15 期:

1-3。

王雲東(2004)。亞太地區人口問題之研究。蘋果日報,2004年6月16日,第A15版。

王鍾和(2001)。獨生子女的教養。學生輔導,82-87。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國人婚育態度調查結果。

李皓光(2003)。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檢討與改進策略。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未出版,台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譯自 M.Q.Patton 着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

9(1),23-41。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05:27-43。

呂宗銘(2003)。師資培育管道開放與教師供需。教師之友,45(4):82-88。

周祝瑛(2006)。流量教師之歌。聯合報,2006 年 07 月 10 日,A15 版。

李雪莉(2007)。別當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107-120。

林萬億(2004)。生育率下降與學校整併。國語日報,(2004年7月19日),第13版。

林麗雪(2004)。少子化效應 小一新生首度跌破 30 萬。民生報,2004 年 4 月 22 日,第 8 版。

金泰康與王德睦(1995)。台灣地區生育年齡分布對出生率的影響。台灣社會研究的回 顧與前瞻論文集,289-311。

波多野美季(1999)。孩子多是被罵壞的。台北:婦女與生活社。

洪信安(2002)。海峽兩岸小學獨生子女的人格特質與父母管教方式的比較。台南師範 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施宏彥(2005)。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嘉南學報,31,476-492。

姜漢儀(2004)。游移在飛翔與駐足之間:現代未婚女性的母職觀。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袁儷綺(2002)。獨生學童性別、年級與其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南 市為例。台南師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托育政策-少子化時代的幼兒托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小燕(2004)。成年前期在學獨生子女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世財(2004)。少子化 小學新生跌破 30 萬 創新低。中時晚報,2004 年 02 月 22 日,

陳世財(2004)。少子化 小學新生跌破 30 萬 創新低。中時晚報,2004 年 02 月 22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