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術的所有細節,發表於期刊 Surgical Endoscopy,希望縮短別人學習的歷程。至 於內視鏡摘取的大隱靜脈血管內皮的研究,我們從血管內皮的morpholgy,進階 到Functional integrity(eNOS),我們從蛋白質表現量差異的不顯著,延伸到RNA 的表現量。但不管怎麼討論,我們所探討的對象,仍然是不同手術方式所摘取出 來的這條血管,並沒有辦法回答這不同方式所摘取出來的血管在完成繞道手術之 後,對長期暢通率是否會造成任何影響。正如文章中所列舉的參考文獻,半年後 使用心導管血管攝影來評估,這兩組並沒有差異,而五年後的event-free survival 也沒有差異,這些都是支持我們繼續執行內視鏡手術的實證。但我們更期望得到 的資料是五年甚至十年後長期暢通率的比較,很可惜的是,我們的患者並不能夠 接受前瞻性隨機的安排,再者,台灣患者的術後追蹤也不大願意接受再一次的心 導管血管攝影。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追蹤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如 myocardial infarction、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或 death,來比較傳統手術和內視鏡 手術所造成的差別。當然此種研究,所要考慮的變因很多,譬如血管本身的品質,

這一點相當難以定量,但有經驗的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可以很輕易的分辨出靜脈品 質的好壞,譬如它的擴張性和彈性、血管壁的厚度、血管本身的粗細都是考慮因 素,但這一點卻無法在研究中很具體的描述並進行比較。此外,進行繞道手術的 方式譬如sequential anastomosis 或是 individual anastomosis 也會造成影響,尤其 是sequential anastomosis 位於中段或是最後的吻合處,長期暢通率也會有差別。

當然冠狀動脈本身阻塞的嚴重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嚴重的狹窄(>90%狹窄)

常常可以保證更長期的暢通,中度的狹窄(介於 70%到 90%)可能會有競爭性 目前的Vasoview system 並不能解決,因此這部份我們還需要等待國外的文獻報

告,再進一步參考國外的操作方式。 造切口。幸運的是,現今腹腔鏡手術的器械譬如Harmonic scapel 或是 ligasure,

都能夠用很方便的方式進行血管的燒灼止血和分離,也就是說使用腹腔鏡手術,

利用幾個有限的小傷口,可以獲得一條arterial graft 來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這個技術目前並還沒有被報導,對以技術導向的亞東醫院心臟外科團隊來說,是 一個不錯的方向。當然,如果再加上不經過胸骨、經由側胸的傷口來進行冠狀動 脈繞道手術,胃網膜動脈加上左側的內乳動脈,也可以完成total arterial bypass,

也是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一個好選擇。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balloon angioplasty 成功的治療冠狀動脈阻塞之後,幾乎 每隔幾年,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就會有新的武器和新的技術來治療新的疾病。在 1985 年 Palmar 和 Schartz 發明的冠狀動脈內支架,大大地推廣了心導管治療冠 狀動脈阻塞的適應症。而近幾年的塗藥支架,更是獨領風騷,雖然這些科技的結 晶,仍有不盡完美之處,但它帶給患者與家屬的憧憬,滿足他們不用接受開刀的 希望,就可以了解新的治療方式遠比外科更令病患接受。

外科發展的100 多年以來,新的手術方式不斷的淘汰舊的手術方式,隨著科 術示範(live demonstration),在設定的手術項目會有十場左右的示範,許多評論 者和海外學者共同對於手術的內容發表評論,其中當然不乏質疑與批評,但透過 這種方式進行交流,可以將現實與理想做最完美的結合,也讓新人了解前輩的手 法和考量,他們求知若渴的態度,甚至願意砸下重金進行海外的連線。從這個經 驗看來,台灣在傳承手術技巧方面,辦理 workshop 是一個很好的選項。透過 workshop,我們可以操作 simulators,模擬 dry laboratory,甚至可以設計動物實 驗或是在動物實驗上進行新人比賽,再者則是進行現場手術示範,達到不藏私的 手術推廣,才能確保更多民眾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