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展覽的意涵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5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展覽的意涵

一、展覽的定義

對於展覽的理解或定義有許多,美國博物館學學者G.Ellis Burcaw對展覽的定義 是:展覽(exhibition),有別於陳列(display)、展示(exhibit),它是具有藝術、歷史、科 學與技術的對象所構成的集合裝置,藉此來引導觀眾在展示單元間移動,創造意義或 產生美感,它伴隨有展示說明或圖標,來詮釋內容或引導觀眾的注意。

國際展覽聯盟UFI(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對展覽的定義 是:展覽是一種市場活動,是在一特定時間,眾多廠商聚集于一特定場地陳列產品,

以推銷其最新產品或服務。目前,UFI這個定義被人們廣泛接受。

英文“exhibit”的字源來自拉丁文,意思是呈現展露出來,有展品及展覽的雙重意 義;而 “exhibition”則是將展品有意義地集合而成的展覽(賴瑛瑛,2008)。日本於19 世紀下半率先使用「博覽會」一詞,並在20世紀初以「展覽會」一詞逐漸取代「博覽 會」。中文將“exhibit”翻譯為「展示」或「展覽」,應是受到日文的影響。Dean認為

:「展覽為經詮釋而組合的整體呈現」(賴瑛瑛,2008;引自 Dean,1996)。

根據美國博物館學學者 G.Ellis Burcaw 對展覽的相關定義:

1. 陳列(isplay):為了讓觀看者對物件產生興趣,而呈現物件。例「鞋店在其櫥窗中 陳列皮鞋。」

2. 展示(exhibit):在涵意上,較「陳列」更為嚴肅、更有份量、更專業。它是帶著教 育觀眾的意圖的觀念呈現,或者,以藝術展示單元為例,它是由專人有計畫的將 藝術物件組合成一個單元加以呈現出來。也就是說,它是一場展覽,角色清晰的 部分。

例如「在維多利亞藝術展中關於版畫的展示單元。」在涵意上,較「陳列」更為 嚴肅、更有份量、更專業。

Burcaw(1997)除了將展覽定義為:「具有藝術、歷史、科學與技術性質的物件 所構成的集合裝置。藉此引導觀眾在展示說明或圖示單元間移動,並創造意義與美感

。」還將展覽歸納為「審美性的」(aesthetic)、「娛樂性的」(entertaining)、「呈現事 實的」(factual)以及「觀念的」(conceptual)四大類,他認為展覽能引導觀眾在觀賞過 程中,創造意義與美感。

根據周功鑫整理(2000),提出博物館展覽的三個特質:

1. 其特定目的,這目的是在一些預定方式下,對觀眾產生影響。

2. 是以「實物」呈現於觀眾,這裡指的物是原創的、「第一手」的物。

3. 展覽本身就是三度空間的藝術創作。

呂理政(1999)歸納(Alexander, 1979; Burcaw, 1989; Verhaar, 1989)等學者的 論述,提出展示計畫的思考原點有兩種取向:一是以物件(objects)為(theme),可以稱 為是「物件取向」的思考方式;另一是以展示所欲傳達的觀念或訊息為思考原點,即 首先決定展示主題,接著經由細心的研究及分析,決定次主題,再選擇安排所需的物 件及輔助展品(如圖表、照片、複製品、模型等),來充分闡釋主題及次主題,可稱為 是「主題取向」的思考方式。「物件取向展示」著重於保有實物原件本身的價值;「

主題取向展示」是將物件的內在問題意識寓意於展示的一種方法,但其兩種取向在展 覽中並非是截然分割的狀態。

根據 Burcaw 在其著作《博物館這一行》中,依展示的目的與意圖,可分成:

1. 學性或娛樂性展示-展出人們喜歡觀賞的物件。

2. 事實性展示-傳達資訊。

3. 概念性展示-它呈現理念。

如果依照資料的編列,則可分為:

1. 統性展示-依據物件的相似性,及相互之「系譜」來安排。

2. 生態性展示-以地域、「棲所」、及互相之間的生存關係來安排。

Burcaw 同時提出好展示的特性是:

1. 必須要安全且堅固 3. 展示必須抓住觀眾的視線 4. 展示必須看起來很舒適 5. 展示必須能掌握注意力 6. 展示必須是值得觀看的 7. 展示必須莊重得體

8. 總之,好的展示是運用有意義的物件,具有重要的目的,且經過良好的設計所構成 (張譽騰,2000)。以下為過去專家學者對展覽的定義整理,如表6所示:

表6

展覽的定義整理

作者 年份 定義

Bonoma Czinkota &

Rokainen

1983 1988

提出展覽的定義為製造商、配銷商及其他賣主對所邀請 對象,包括現有顧客、潛在顧客、供應商及其他商業團 體和新聞媒體展示產品或服務。

Shoham 1999 認為買賣雙方可藉由展覽會面、並進行互動。對國際行 銷來說,展覽是一種重要溝通工具,讓買賣雙方與當地 政府進行瞭解與互動。

Lawson 2000 展覽是一種陳列物品的方式,將具有價值或賞心悅目的 物品對目標參觀者做展示或示範,所以可能是固定性的 或是臨時性的活動。

溫 月 球 、 段 恩雷

2008 則將商展定義為是一個臨時性的市場,隨著買方需求頻 率之不同,而有定期性的出現,並在主事者的支持下,

展示者及參觀者可於當場完成商業活動的必要事項。

資料來源:本研究參酌,「推動台灣會議展覽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邱城英等人,2014

,管理資訊計算,3(1),頁102,(整理而得)。

二、展覽的要素、分類及流程

現代展覽是由若干相互聯繫的要素有機構成的一個系統,朱中一(2009)指出展覽

存有五大基本要素:

(一) 展覽會的主體,即展覽會的服務對像是參展廠商,為展覽會的客戶。

(二) 展覽會的經營部門或機構,即專業行業協會和展覽公司,是展覽會的組織者。

(三) 展覽會的客體,即展覽會的展示場所為展覽館或展覽中心。

(四) 展覽市場,即參展廠商獲取資訊和宣傳企業形象的渠道。

(五) 參觀展覽的觀眾,即最終的用戶和消費者。

展覽的分類一般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展覽的本質特徵,包括展覽的性質、內容、

所屬行業等;二是展覽形式,即屬性,包括展覽規模、時間、地點等。如表7所示。

表 7 展覽的分類

展覽的本質特徵 性質 貿易性展覽、消費性展覽 內容 綜合性展覽、專業性展覽

展覽形式 規模 國際、國家、地區、地方、公司展 時間 定期和不定期;長期和短期

場地 室內和室外展;巡迴展;流動展

資料來源:本研究參酌,「策展操作運用於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課程之研究」,陳盈君

,2006,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教學研究班,台北市,整理而得。

1. 展覽性質:

分貿易和消費兩種。貿易性質的展覽(trade shows),或稱貿易展,是為製造業、

商業等行業舉辦的展覽,對工商界人士開放,展覽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資訊、洽談貿易

。消費性質的展覽(consumer shows),或稱消費展,又稱公眾展(public show),指供公 眾入場參觀的展覽,多指非商業目的的展覽,如教育展、文化展、美術展、電影展等

。具有貿易和消費兩種性質的展覽被稱作是綜合性展覽。經濟越不發達的國家,展覽 的綜合性傾向越重;反之,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展覽的貿易和消費性質分得越清。展 覽內容:分綜合展覽和專業展覽兩類。綜合展覽指包括全行業或數個行業的展覽會,

也被稱作橫向型展覽會,如工業展、輕工業展;專業性展覽會指由主辦者組織、若干

參展商參與的,通過展示促進產品和服務的推廣、資訊和技術交流的社會活動,如鐘 錶展等。專業展覽會的突出特徵之一是常常同時舉辦討論會、報告會,用以介紹新產 品、新技術等。

過去,由於市場對商品生產的專業分工要求不嚴,國際展覽業為追求宣傳效果,

很重視舉辦綜合性的國際展覽會和博覽會。隨著生產、銷售的專業化,國際展覽業轉 向組織舉辦專業性貿易展覽會,展覽會的專業題材和數量也隨之大幅度增加。

2. 展會規模:

這裡的規模是指展出者和參觀者所代表的區域規模,而不是展覽場地的規模。分 國際、國家、地區、地方展,以及單個公司的獨家展。不同規模的展覽有不同的特色 和優勢。我國國際展覽的概念是指在中國舉辦(承辦)的、且國際參展單位(商)參展面 積達到該次展出面積20%以上的展覽。UFI也認為,國外廠商租用場地面積超過展覽 總面積的20%,或國外參展廠商數超過總參展廠商數的20%,或外國觀眾超過參展觀 眾4%的都屬於國際展覽。

3. 展覽時間:

劃分標準比較多:定期和不定期、長期和短期。定期的有一年四次、兩次、一次

,兩年一次等,不定期展則視需要而定;長期可以是三個月、半年、甚至常設,短期 展一般不超過一個月。在發達國家,專業展覽會一般是三天。

在英國,一年一次的展覽會佔展覽會總數的3/4。展覽日期受財務預算、訂貨以 及節假日的影響,有旺季和淡季。根據英國展覽業協會的調查,3-6月及9-10月是舉 辦展覽會的旺季,12-1月及7-8月為舉辦展覽會的淡季。

4. 展覽場地:

大部分展覽會是在專用展覽場館舉辦的。展覽場館最簡單的劃分是室內場館和室 外場館。室內場館多用於展示常規展品的展覽會,如紡織展、電子展;室外場館多用 於展示超大超重展品,如航空展、礦山設備展。在幾個地方輪流舉辦的展覽會被稱作 巡迴展。比較特殊的是流動展,即利用飛機、輪船、火車、汽車作為展場的展覽會。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進幾年開始出現了網上虛擬展覽,使得產品和服務在網上能永 久展覽。

5. 展覽的效益:

舉辦展覽不僅能夠增進商業交流、增加產品銷售機會、促進經濟聯繫,更能夠促 進文化和學術的交流、政府和民間的溝通、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國民收入和外匯收入

與國際會議一樣,展覽也涉及許多相關產業。展覽業的利潤率大都在25%以上,

是高收入、高盈利的產業,而它給當地帶來的相關產業的產值與展覽會本身的收入之 比是10:1,即在展覽上投入1元錢,就將在該地相關產業中有10元的實際出。現在每 年在世界各地定期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和博覽會有4000多個,直接經濟效益達2800億美 元左右。據一些權威機構的調查,展覽會是目前行銷仲介中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其成 本遠遠低於通過媒體、公關等渠道發佈資訊的費用。而且據估計,每增加1000平方米 的展覽面積,便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

傳統的策展順序為直線式的:策展人>設計師>製作者>教育者(Rounds Mcllvaney, 2000),顯示出參與製作展示的成員缺乏協調,博物館研究人員為展示方向的決定者

,設計師與教育者的功能僅止於裝飾,使得展示的功能無法完全發揮。

Kamien(2001)認為不同展覽對每一個機構都是公開而昂貴的投資,從策畫團隊的 組成、擬定計畫、控制流程、預算到展出等,都必須非常謹慎。策展模式的確立,有 助於策展人力的安排、分工,以及展覽執行團隊彼此的角色定位,提高展覽規劃的執 行效率。她將展覽的策展模式(exhibition models)依主要負責團隊的屬性分為下列四類

1. 研發導向模式(developer model):以資深教育推廣人員為策展主要負責人。

2. 團隊導向模式(team approach model):由策展人、設計師、教育推廣人員集體討論、

分工。

3. 主題策展模式(curatorial model):以策展人為展覽主要負責人。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