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

一、工作滿意度定義

西元 1927 年至 1932 年間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Mayo,Roethisberger and Whitehead 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在西方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進行 後人稱之霍桑效應的心理學實驗為工作滿意研究概念之起源。自 Hoppock(1935)

所發表「工作滿足」一書以來,關於工作滿足此一概念的研究便相當的多。根據 Reiner (1993)的統計,有關的期刊著作就超過 6247 篇。Hoppock 認為工作滿足 是指員工在心理與生理方面對環境因素的滿足感受,即員工對工作環境的主觀反

1969 Smith Kendall & Hulin

認為工作滿足是指工作者對其工作及相關因 素的感覺或情感的反應,而這種感覺或滿足大 小,乃來自於個人特定工作環境中,實際獲得 的報酬與預期應得價值的差距

1970 Combell.et.al. 認為工作滿意是員工對工作或工作上某些特 定之正向或負向之態度或感覺,即一個人的內 在心理狀態

19

1975 Seashore& Taber

認為工作滿足可以代表社會中一種有價值的

20

提出對於工作滿意度研究理論,如表 2-5 所示

表 2-5 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學者 研究理論

Herzberg Mausner &

Snyderman(1959)

提出雙因子理論(Motivation-HygieneTheory)分為激勵因素 與保健因素,研究發現影響工作滿意與工作不滿意的因素並 不相同。

Adams(1963) 提出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認為工作滿意程度取決於「其 工作所得和工作投入的比率」與「參考人物的工作所得和工 作投入的比率」的比較結果。

Vroom(1964) 提出期望理論(Exectancy Theory)認為某人產生特定行為與 他認為該行為能導致的特定結果的評價及期望成正比;個人 期望達成後,能夠得到適當獎勵並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而感 到滿足。

Porter(1961)、Kaze11

(1964)及 Locke

(1976

等人提出差距理論(Discrepancy Theory),此理論認為個 人對於工作滿意的感覺,是由於預期所得到與實際得到之間 的差距程度判斷;若差距愈小,則滿意度愈高。

Wernimont(1972) 提出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基本假設為影響工作滿意 的因素受外在環境因素與個人內在因素二方面交互作用的影 響,即各種外在環境因素會影響個人內在因素的滿意情形,

而後影響個人整個工作滿意的程度。

Dessler(1994) 認為工作滿意度指個人在健康、安全、成長、關係、自尊等 需求,從工作經驗中所獲得滿意程度

Robbins(2003) 工作滿意度是指員工對其所抱持的一般性態度,員工的工作 滿意度高即表示對工作抱持正面態度

三、工作滿意度測量

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與構面不同,而普遍常用的工作滿意度衡量工具如 下:

1.工作描述指標(Job Description Index):

由員工指出真對工作特定觀點的描述是否為真的一種問卷。此種問卷包含五 個面向:薪資、升遷、工作本身、上司、工作夥伴(張筱雯,2001)。 該量表由 Smith

21

et al.(1969)採列舉性的觀點所發展,每個構面九題或十八題不等,總共 72 題(關 治銘,2008)。

2.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ure)

該量表由 Weiss,Dawis,England,&Lofquist(1967)於 1967 年發展採整體 性觀點,內容分為長題本、短題本兩種;長題本共有 100 個題目,內容包括升遷、

報酬、主管關係、同事相處、工作保障、成就感、自尊等 20 個構面;短題本則由 長題本每個分量表中選出相關性最高的一個題目,代表該分表,共計 20 題,可測 出受測者內再滿足、外在滿足及ㄧ般滿足(關治銘,2008)。

3.霍伯克量表(The Hoppock Scale)

此量表是由學者 Hoppock(1935)年編制,爾而由任晟蓀(1981)與謝百亮(1995) 加以修改,主要以四種態度來測量工作者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四種態度分別為:對 工作的喜好程度、工作本身、轉換工作的想法、與他人比較(翁登財,2005)。

4.工作滿意調查量表(The Job Satisfaction Survey,JSS)

此量表是由學者 Spector(1985)編制,用來描述工作的量表,如工做描述指標 (JDI)具有高度的相關。其以九個層面衡量整體工作滿意區:薪資、升遷、工作性 質、同事、溝通、酬賞、視導、工作環境等內容(翁登財,2005)。

四、工作滿意度相關研究

本研究彙整部分過去相關文獻的研究發現,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工作滿意 度對於離職傾向,具有不同程度之相關性,如下表 2-6 所示:

22

表 2-6 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年代 學者 研究結果

2000 蔡坤宏 管理者欲降低離職行為發生之頻率,需提高其工 作滿足或組織承諾

2002 項賓和

1.轉換型領導與工作滿足呈正相關

2.轉換型領導、內外控取像與工作滿足間有正相 關

2002 趙真儀 主管的體恤領導程度,對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有顯 著差異。

2002 陳宏光 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對離職傾向呈顯著相關 2002 王翠品 工作滿足愈高,離職傾向越低

2004 洪裕琨 工作滿足各構面與離職傾向呈負相關

2005 李文忠 工作滿意、升遷滿意、內部滿足對於離職傾向高 度正相關,且有顯著影響。

2008 關治銘 主管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對離職傾向皆有顯 著且負向的影響

小結:

由上述文獻得知,工作滿意度與領導行為、離職傾向有相關。即如同 Vroom(1962)的期望理論之員工外在滿足,與 Dessler(1994)定義之內在滿足,均 受到領導風格之影響,進而影響離職傾向。本研究希望藉由提高物流業從業人員 工作滿意度,降低離職率,進而使物流從業人員透過較高的在職期,累積的相關 經驗,提高配送效率,進而內化成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