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資培訓課程養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師資培訓課程養成

第五節 師資培訓課程養成

根據上一節提到,師資培訓屬於非學歷教育,旨在提供學習者與教學直接 相關的技能與訓練,與師資培育不同,培訓對象經常屬於非華語教學相關科系 領域,在課程設計上與師資培育將有所不同,故此節針對師資培訓分析探討,

本研究範圍針對政府立案的幾間大專院校及華語中心之培訓課程及民間機構之 培訓課程分析研究,並探究臺灣與中國兩地區官方教育部轄下華語師資培訓課 程。

一、臺灣教育部認證華語機構的華語教師培訓

臺灣華語文師資培訓,始自 107 年年代初期,世界各國開始興起一股學習 華文熱潮,這股風氣反映在來臺學習華語文外籍人士日增,以及國外大學紛紛 開設華語文學程。全球華語熱興起,2001 年後,國內部分大學也陸續、不定期 開設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民間也有培育的單位,且由於此類課程時數自三十 小時到一百二十八小時不等(舒兆民,2016)。李利津(2006)認為師資培訓課

28

程,應以兼具宏觀視野、務實內容、創意教學等特質的套裝課程,引導培訓教 師的教學實力提升,重視實務基礎,運用模擬演練、探索歸納等教學步驟,落 實主題統整式的個案研討與深度教學,而師培課程發展方面,應分為「華語教 學課程」、「華語教學實務」兩類,並包含概念與目標建構及操作體驗。

本研究針對(一)外派教師行前培訓、(二)大專院校華語中心/民間機構之培 訓以上兩種課程蒐集取樣,從中針對開設課程探討,並與華語營隊教師職前培 訓比較討論。

(一) 外派教師行前培訓課程分析

華語教師之師資培育和一般師範體系之師訓工作不同,其獨特之 處應為訓練老師成為能在跨文化教學環境之下有效執行任務的個體,能 了解文化與跨文化能力概念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在跨文化環境之下工 作與生活時有用的知識與行為能力,並以培養在跨文化之下工作與生活 時有用的態度為目標(高俊江,2010)。

依教育部補助選送華語教學人員赴國外學校任教要點第三項第二 條,華語教學助理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1)國內華語文教學相關系所 或學程之在學學生。(2)國內大學以上在學學生,曾於國內大學對外華 語教學資培訓班修習一百小時以上課程,獲有證書。故以教育部標準來 看,培訓課程並無限制一定的課程類型及主題,但要求派遣至各國之華 語教師必須為華語教學專業系所之學生或至少研習 100 小時以上之課 程,故蒐集承辦外派華語教學人員赴國外任教之華語中心培訓課表,而 本研究蒐集資料時,發現各承辦赴國外任教之華語中心開設培訓課程資 料不容易取得,僅部分華語中心公開相關外派培訓課程,透過網路蒐 集,蒐集三所華語中心委辦教育部外派海外各國華語教師之行前培訓之 課表,此三個不同外派國家分別是法國、捷克、越南,以下針對此課程 探討,了解外派海外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包含哪些理論及實務課程,並探 討短期華語課程之師資培訓課程之規劃,以下列出三個單位外派華語教 師培訓課程表:

29

30

31

32

33

Marvin Ho) 及基督教長老會牧師(Rev. Egbert W. Andrews)最先於美國 紐澤西成立「基督教語文學院」(Missionary Language Institute),同年 九月於臺北建校,一開始教學目的以溝通需求日益急迫的來臺傳教士為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及教學技巧有初步的了解與掌握,進而開設進階班或是職後再進修,鞏固 專業知識,同時再反思自我缺陷之處加以學習增強;再反觀本研究華語短 期夏令營職前教師之培訓,雖研究對象已經過三年的華語教學專業課程的 洗禮及培育,但若沒有親自實際教學,教學模擬、親身體會,無法了解教 學過程中的難點以及掌握教學實務層面的要點與策略。

故在華語短期夏令營培訓期間應多安排教學實務課程,透過實踐課 程,從專業知識的理論課堂中,走入教學實務中,讓理論與實務結合,並 且訂下明確培訓目標,從目標中擬定培訓課程,針對特色性營隊課程項目 及教學實務需求設計培訓課綱,讓特色性營隊職前教師能清楚掌握實務教 學技能,從理論知識轉換至實務教學時,從中反省教學難點與自我教學缺 乏之能力,並透過特色性營隊培訓課程中,更能清楚掌握教學策略,應用 於教學中。

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