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資專業知能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師資專業知能探討

序,若將這幾個學期的時間縮短,並且增加每天上課的時數,在短時間內 修完所有的課程(張錦虹,2008)。

(二) 短期班

呂必松(1993)對於華語為第二語文的教學類型,提出詳細的區別,以教 育性質分可常規與業餘;以學習期限劃分,有一年以上的長期課程(long-term program)和不到一年的短期課程(short-育性質分可常規與業餘;以學習期限劃分,有一年以上的長期課程(long-term program);以教學組織 劃分,可分為班級教學和個別教學。

短期班的著重點有二:第一、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其作法是在已知的 句型、生詞上,設法使學生能將被動的理解化為主動的應用(宋如瑜,

2006)。除此之外,馬箭飛(2000)認為短期教學的另外顯著的特點就是他 的整體應變性及強化性強大,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時間靈活設置 課程,並根據學生現有水平選語言系統中部分有效內容進行針對性教學。

(三) 遊學營

陳淑玲(2012)認為遊學營以團為單位,將課程做校對校的、個案式的專 團專班處理。此類課程目標依單位與學習者需求設計課程時程、內容和行 程,課程相關細節都可由兩單位共同討論而定,以滿足各團需求為主。

第二節 師資專業知能探討

專業指一種行業成員經過長期專門訓練、享有獨立自主權,以專門的心智 技能對社會提供獨特服務,重視服務甚於物質報酬,遵守明確的專業倫理信 條,能自律、自主不斷進修(張鈿富 1992;蔡清田 1995)。教師,不僅是知識傳 遞者,更是知識的學習者和知識的創新者,故教師除了要扮演好學習的激勵者 之外,更要成為一位終身學習的模範者(吳清山,2001)。本節主要探討教師的 專業知能,

了解針對教師應具備之能力之意義以及教師專業內涵。

一、教師專業之定義與標準

黃政傑、王金國(2016)將教學專業能力定義為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所具 備的專業能力,涉及與教學有關的的認知、情意、技能,透過這些能力的作 用,從而勝任此項教學工作,展現教師專業水準。張德銳、蔡惠青、鄧美珠、

9

劉榮嫦、康心怡、李俊達、胡慧宜、楊玲珠(2017)表示在美國,「教師專業標 準」多以「教學專業標準」稱之,因美國工作以教學為主,故把教師表現鎖定 在教學方面;而我國教師專業標準仍以教學為主,亦含有非教學的表現要素,

如學生輔導及研究發展與進修等。而林清山(1997b)認為專業有三件條件,分別 是專業知能(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專業自主(professional autonomy)、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以教育專業來說,所謂「教育 專業知能」,指的是與教育有關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教育專業自主」是教師在

(Lange,1990),涵蓋任教前的師資教育、訓練以及從事教職後的永續發展,包 含教學技術、教學藝術,以及教師對環境的適應,教師專業發展包含三個條

「全美教學專業標準委員會」(Nai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簡稱 NB-PTS)所做的最具代表性,NB-PTS 曾提出五大核心主張整 理如下:

10

11

12

13

14

Shulman(1987)指出,有效教師知識是由七種教學基礎知識所組成,分別為:

(一) 學科內容知識 :學科本位的基礎知識,教師必須對所任教的學科有專 業和深刻的認識。

(二) 一般教學法知識 :教授這些知識所需要的技巧。

15

(三) 學習者和他們的特性知識:認識學習理論和學習者的特徵,如教育心 理學、發展心理學和學生輔導等。

(四) 學科教學知識:針對該學科課堂管理與組織的理念和策略。

(五) 課程知識 :課程的基本理論以及對學校課程的認識。

(六) 教育脈絡知識 :理解教師群體文化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

(七) 教育目標的知識、目的與價值,和社會背景知識 :即教育哲學、教育 社會學、教育價值及知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