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39 年以前設置原因分歧的初現

第三章 設置原因的轉化與發展

第三節 1939 年以前設置原因分歧的初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對抗戰時期國立中學的數量成長、創設原因及選定校址的觀察,可 知抗戰時期國立中學的發展過程大致是以1940 年為轉折點,其之前設立的國 立中學多為單純收容戰區的流亡員生。其後成立的國立中學則多為接收整併 原有的學校,及為其他的目的而設立或接辦。然於此應注意的是,1940 年後 成立的國立中學,依然有收容戰區學生的功能,只是影響教育部成立國立中 學的要素,已不再是「解決國內流亡員生問題」,而是受外部機關團體、政治、

上級需要等因素的影響。然在此趨勢下,如細究此分歧的開端,其實早在1939 年就已開始。

第三節 1939 年以前設置原因分歧的初現

根據《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1941 年以前不單純以收容戰區流亡中等 學校員生為目的而設置的國立中學有 3 所,分別為「為推廣邊疆教育」,於 1939 年 6 月設立的國立綏遠中學;「為收容海外歸國華僑」,於 1939 年 10 月 設立的國立華僑中學;1938 年教育部接收張學良創辦的私立東北中學。其中 因接收私立東北中學,與1941 年國立第十八中學的成立等,皆與張學良及東 北軍勢力相關,為較完整的論述前後脈絡,故留待後續再論,於此先就國立 綏遠中學,及國立華僑中學的成立背景做初步分析。另因1943 年國立西南中 山中學的設立目的與收容華僑學生有關,故於華僑中學一節一併簡述之。

壹、「推廣邊疆教育」為目的的國立中學

1939 年 6 月,國立綏遠中學成立。如只單純觀察教育部編輯的教育年鑑,

會發現關於該校設立的原因僅有「為收容戰區學生,及加強邊疆教育之推進」

13寥寥數語,但如細究年鑑中對該校的敘述,會發現在早期國立中學校長大部 分皆由教育部指派專人籌辦的狀況下,教育部竟然指派綏遠省教育廳廳長擔 任該校校長,透漏了一絲不尋常跡象。根據教育法規,地方教育廳本身即有 辦理中學的權利,又何須透過教育部指派該省教育廳廳長為國立中學的校長 呢?相關的疑問,直到發現丁平根據內蒙古檔案館的史料所撰寫的〈抗戰時 期國立綏遠中學辦學特點概述〉一文,才大致了解國立綏遠中學設置的脈絡。

根據該文內容,因為抗戰爆發後綏遠境內多所學校淪陷,於是為救濟受此影 響的失學失業中等學校員生,綏遠省教育廳廳長特地赴渝呈請教育部准予設

13 教育部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頁 4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小規模中學 1 所。14可見國立綏遠中學是由地方教育廳廳長呈請教育部設 立,其一方面表示地方無力處理失學失業員生問題而請求中央協助,另一方 面也表示教育部將該校的管理權委託地方政府。也就是說,國立綏遠中學本 質上比較偏向「部款省辦」的形式,當然該校仍需依循國立中學的相關規章 辦理,但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為該校實際的管理者卻是事實。而從該校的創校 歷程來看,教育部提倡的「加強邊疆教育之推進」,並非其欲創立該校的初始 原因,而比較像是該校設立後教育部賦予該校的願景。可見1939 年 6 月設立 的國立綏遠中學,雖在教育部官方文獻中以推廣邊疆教育為設立理由,但號 稱為推廣邊疆教育而設立的國立中學,於設立之初,實際上也只是為收容綏 遠省境內的中等學校員生而已。換句話說,在教育部同意設置國立綏遠中學 以前,「推廣邊疆教育」的功能其實並未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國立中學的規劃中。

貳、「收容海外歸國華僑」為目的的國立中學

國立綏遠中學設立數月後,由教育部及僑務委員會會同辦理的國立華僑 中學於1939 年 10 月設立,並於 1942 年改名為國立第一華僑中學,15教育年 鑑中關於該校設置背景的描述如後:

抗戰期間暹羅排華,我旅暹僑胞所設學校,多被摧毀,太平洋戰事 爆發,旅居香港及南洋一帶之僑胞更更紛紛遣送其子女回國就學。

此項僑生抵達昆明等地達三四百人,二十八年十月教育部乃會同僑 務委員會籌設國立華僑中學,二十九年在雲南保山勘定校址,五月 十五開始上課,……。16

首先該論述有弔詭之處,民國 28 年(1939 年)太平洋戰爭根本尚未發 生,何來太平洋戰爭為國立華僑中學設立背景之說?除此之外,將該段敘述 與僑務委員會轄下出版物《現代華僑》內的文章進行比對,會發現國立華僑 中學成立的背景,應與教育年鑑第一段的暹羅排華,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 戰場的開始,較有關連。

年來我旅暹僑胞,暹所設立之學校多被封閉,失學僑童無慮數千,

其不欲中途輟學者,多返國以期轉入他校,又自第二次歐戰爆發以 來居留香港及南海一帶英法屬地之僑胞,均紛紛遣送其子女回國就

14 丁平,〈抗戰時期國立綏遠中學辦學特點概述〉,《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第 24 卷第 10 期(2011 年 10 月),頁 9。

15 教育部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頁 397。

16 教育部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頁 3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以上兩類華僑學生,於二十八年九月間回抵昆明一地者 即有三四百人之多。……,僑委會有鑒於此,乃會同教育部呈奉核 准在雲南省擇地設立國立華僑中學一所,……。17

比對兩者後會發現內容極為相似,另再查閱國民政府審核國立華僑中學 開辦費的相關訓令內容如下:

經查核該中學創設動機,據主管部陳述,係因暹羅華僑學校被封三 所,學生回國居留昆明者為數甚多,急需設法使復入學,又旅居港 澳僑生亦應招致內遷,現各國立中學,皆已額滿,無法容納,亦以 僑生習慣不同,設備需稍從優……。18

可知1939 年 10 月國立華僑中學的成立背景,應與暹羅排華及海外戰爭 局勢影響大量華僑的歸國有關;且鑒於國立中學學額已滿,加上華僑學生與 國內學生生活習慣及課程需求上的不同,設立一所純粹收容僑胞的學校,在 管教上也較為方便。19以上雖能略知國立華僑中學的創立背景與原因,但為了 解教育部是否有主動規劃新類型國立中學的意向,仍需釐清國立華僑中學到 底是僑委會還是教育部發起創立的。

筆者認為該校由僑委會發起設立的機率極高。詳述原因如次,首先如比 對上述1948 年出版的《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及 1940 年《現代華僑》內關 於國立華僑中學設立背景的內容,即會發現教育部將太平洋戰爭列入該校設 立背景描述的謬誤,此現象可能有兩種意涵,一是教育部編輯人員單純編輯 錯誤,二則可能是教育部內關於該校設置前的資料不多,故對該校的設置背 景不甚了解。但如單純比對1948 年及 1940 年之史料仍略顯粗糙,畢竟一篇 是學校設立當下寫的文章,一篇是抗戰結束後才編輯出版的教育年鑑,然如 查找 1939-1940 年間教育部所屬《教育通訊》關於國立第一華僑中學設立的 消息,也只有關於發表國立華僑中學籌備委員名單,20及關於籌備委員赴滇籌 備概況21等新聞短訊性質的文章。反觀僑委會下的《現代華僑》,對於國立華 僑中學的設置背景,有較詳細的專文描述。第二個推論依據,則是賀金林〈民

17 余俊賢,〈最近一年來僑民教育之設施〉,《現代華僑(重慶)》,第 1 卷(1940 年),頁 8。

18 林森、蔣中正、于右任,〈國民政府訓令渝文字第二四八號〉,《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 二三九號(1940 年 3 月),頁 11.2。

19 余俊賢,〈最近一年來僑民教育之設施〉,《現代華僑(重慶)》,第 1 卷(1940 年),頁 8。

20 教育部,〈國立華僑中學籌備員發表〉,《教育通訊(漢口)》,第 3 卷第 1 期(1940 年),

8。

21 教育部,〈國立華僑中學近訊〉,《教育通訊(漢口)》,第 3 卷第 6 期(1940 年),頁 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時期的國立華僑中學〉一文,其論述明顯趨向僑務委員會發起設立國立華 僑中學,據該文引用時任僑委會委員長陳樹人,在國立華僑中學開學典禮的 訓詞,而有「僑務委員會力持設立專門收容歸國僑生的華僑中學,並得到教 育部首肯」22一說。綜上而論,筆者認為國立華僑中學的創設,應是由於僑務 委員會在了解海外華僑大量遷往國內就學的狀況下,而函請教育部會同處理 該問題的結果。

另一方面,1943 年設立的國立西南中山中學,為雲南省主席龍雲電請教 育部在滇設立的國立中學,23觀其設置歷程,與國立綏遠中學頗為相似,加上 雲南省教育廳廳長被任命為該校的籌備委員之一,24可見其校務運作方面亦與 雲南省教育廳密切相關。而該校的設置目的,是為了收容南洋歸國的華僑學 生及戰區員生,25中學部主要由國立華僑中學呈貢分校學生組成,職業部則由 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學生組成。後因職業部發展良好,該 校遂於1945 年改組為國立西南中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中學班逐漸結束。26 由此可見,教育部准予設立國立西南中山中學,實與國立綏遠中學的脈絡相 同,是地方政府要求下的結果,但同時,其設置目的卻又與國立華僑中學相 似。

縱觀教育年鑑所載國立中學的發展簡史,會發現國立中學的設置目的及 功能早在1939 年就出現分歧的現象,其設置目的已從「收容戰區流亡學生」

發展出「發展邊疆教育」,及「收容華僑學生」兩項次功能。這類國立中學收 容的學生別,雖仍屬戰區流亡學生的範疇,但又不同於此前設置的國立中學。

就國立綏遠中學來看,該校被賦予了推廣邊疆教育的願景;就國立華僑中學 來看,該校收容的學生別與其他國立中學有明顯的不同;而於1943 年設立的

就國立綏遠中學來看,該校被賦予了推廣邊疆教育的願景;就國立華僑中學 來看,該校收容的學生別與其他國立中學有明顯的不同;而於1943 年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