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 50 年來風格獨特的藝術家與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近 50 年來風格獨特的藝術家與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生涯抉擇過程十分重要,像是對未來的生涯計畫和生涯探索扮演重要 的角色(Creed, Patton, & Prideaux,2007),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意味 著有更高分化的自我概念以及具有較多的生涯探索行動(Gushue, Scanlan, Pantzer, & Clarke, 2006)。然而生涯自我效能來自成功的表 現、有意義的學習楷模、重要他人的正面回饋、情緒激發。研究者整 理文獻,參考以 2015 年國立臺灣美術館規劃的「台灣美術家『刺客 列傳』系列展」,所推荐的代表人物,整理相關資料如表 2-4-1。透過 研究這些「刺客」型藝術家的個人創作風格,以及他們在臺灣美術發 展主流之外,異於時代具有的特殊性與影響力,和其執著堅持與特立 獨行的創作歷程與特質,在藝術創作上的開創性表現等方面,探討他 們的生涯自我效能,是否來自成功的表現、有意義的學習楷模、重要 他人的正面回饋、情緒激發。研究者認為當代藝術的創作非常重視自 我風格的建立,獨特的創造力藝術表現,從這些台灣近 50 年來堅持 自我且風格獨特的藝術家,成功表現的生命經驗看來,雖然,他們成 長的時代並沒有美術資優鑑定的制度,但是,研究者發現這些「刺 客」型藝術家,部份都有高的生涯自我效能,也都影響著他們的藝術 表現。尤其是國立台北護理專科學校畢業,曾在醫院婦科手術房工作 20 餘年的劉世芬說:「護理師,這角色賦予我具敏銳地覺察力,讓我 在檢閱自己的慾望、情感、批判時,有了與眾不同的面向!」她因著 自己在工作職場上的細膩觀察與反思,還有對美術的興趣,創作的美 術作品,逐步從入選第一屆台北美術獎,踏上世界級舞台的威尼斯雙 年展,雖然她不是學院派出身的藝術家,卻能因著自己的興趣與鑽

研,大膽的創作,強烈的自我效能感讓她跨界成為知名的藝術家。研 究者發現自我及他人引導與啟發,是成就一個藝術家相當重要的因 素。劉世芬從父權的壓力到自我的覺醒,充分展現生涯抉擇的自主性 及自我效能,需要的是他人的正面回饋、情緒激發,以及自己的成功 的表現、找尋有意義的學習楷模。班杜拉(1994)提出:自我效能感 需要克服障礙的經驗,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人類追求中的一些挫折 和困難在教導成功通常需要持續努力的學習而產生作用。在人們確信 他們擁有成功所需要的東西後,他們在逆境中堅持不懈,並迅速從挫 折中反彈。通過艱難時期堅持下去,他們從逆境中變得更強大。

劉永毅在他的文章中曾經表示藝術家劉世芬如何消除負面情 緒,繼續從事創作的歷程:

她學踢踏舞,學習放鬆,學習如何聽別人的聲音和自己的腳步 配 合。她還到優劇場去學打鼓,學習放鬆,學習放下,脫去舊 我。她學獨輪車,除了可以學到平衡和如何在團體裡一起學習外,

最大的收穫是「腦細胞的神經連絡突觸會生長,並會觸到旁邊新的 神經結網絡」,並且在「啟動」之後,就可以 消除到以前在意的負 面意識。

「生命過程中最精彩的事情,就是可以知道宇宙的秘密!」她 得到啟示,如果能善用這一段最精彩的時間,可以獲得最 精彩的 能量,而可以此用來去除以前的阻礙,累積自己的意志力,從而和 天地間這股精彩而秘密的能量相聯接,「到了 一個點後,想要什麼 就有什麼!」她高興地說。(劉永毅,2004)

藝術家劉世芬雖然經過西畫老師盧天炎的鼓勵,參加第一屆台 北獎,獲得入選,之後曾經對自己有著不安的焦慮,透過自身的覺

醒,加上參與一些肢體放鬆課程,才能消除了一些負面情緒,累積 自己的意志力,繼續創作。控制自己意識的行為在諺語中證明:「你 不能阻止擔心和照顧的鳥兒飛過你的腦袋。但是你可以阻止他們在 你頭上築巢。」自我控制思維過程的感知自我效能是調節思想產生 的壓力和抑鬱的關鍵因素。這不僅是令人不安的思想,更是認為自 己無法將其消除,這是令人痛苦的主要根源(Bandura,1994)。社 會認知理論將掌握困境的經驗做為改變人格的主要手段,自我引導 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可以通過強烈的憂慮和恐懼的自我保護反 應,自我灌輸強大的應對思考,更可以增強自我效能感。這種掌握 經驗的結構是建立應對困境的技巧和灌輸人們可以控制潛在威脅的 信念。藝術創作是一個非常自我的挑戰的歷程,自我引導與強烈的 自我效能感,的確是促使藝術家持續創作的重要動力。

表 2-4-1

續表 2-4-1

(Ron Meyers)。

周邦玲 1984 年返台收集戲劇碩士

國美術館、美國強生美術 館等地展出。

行的第一屆臺北獎。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第五節 天母國中美術資優畢業生生涯抉擇考量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