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美術資優方案課程設計內涵

一、 美術資優教育的他山之石

有關美術藝術才能學生的特質,從潛在資質的角度來看:美術資 優的學生具有敏銳的直覺,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等有相當之敏 感性,色彩感受力豐富,具備豐富的視覺意象,擁有高度的容忍心,

浸淫在藝術活動中並且得到滿足感,優秀的想像能力。在外顯能力方 面,從美術創作或活動來看:有較同年齡孩子優異的繪畫表現能力和 視覺記憶能力,喜歡閱讀以及蒐集美術相關的資料,喜歡參與美術相 關的活動,擅長開發新媒材以及新的工具(呂燕卿,1985;林仁傑,

2001;郭靜姿,2001;Gardner,1983)。由於美術藝術才能學生的敏感、

多變特質的內涵,所以美術資優學生如果經由有系統、有啟發的資優 課程,加以引導,就可以使得具有美術才能天賦的學生,展現出他們 獨特的藝術表現能力,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美術才華,增進自信。

研究者整理出下列美術資優課程設計原則所提出的教學建議與 課程設計觀點:

Enid Zimmerman(張馨仁譯,2006)提及教導藝術才能學生時建

議以下原則:

藝術才能應是多向度的,強調認知和情感的深度、技巧、以及對 藝術的興趣和動機。以教育實務工作、以及他們對教育介入的反應二 項,來界定才能發展與創造力的要素,是很適當的。若將藝術才能的 概念界定為常態分布的情形,在教學實務和課程設計上應提供機會給 所有學生-包括那些藝術才能學生。藝術才能是後天習得的複雜能力,

不是因為生理成熟自然導致的結果。因而審慎規劃教育介入就很必要。

藝術才能發展應著重學生的背景、人格特質、技能發展、過程和結果、

認知和情感能力、地方文化結構、以及全球和通俗文化。任何學校為 藝術才能學生規劃的方案應擴大參與對象,如有興趣的家長、地方工 藝界人士、歷史學者、及其他社區人士。

林仁傑(2012)也指出理想的國中美術資優教育課程設計應包含 以下三個面向:

(一) 社會導向課程:專家講座、工作室參訪、美術職業教育。

(二) 教材本位導向課程:藝術專業課程。

(三) 學生本位導向課程:個別化藝術知能訓練。

其教學方式,得採個別教學、分組教學、協同教學或其他教學方 式實施之。由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列之領域節數中調整,

並得以其他適當時間補足之。

柯文吉(2003)提出美術班的教育目標不是只為培育美術專業人 才,而應培養學生美術創作、美術知識和美術批評之基本能力,並可 鼓勵美術班學生往美術相關科系升學,如建築、室內設計、服裝設計

⋯等。

二、 小結

天母國中美術資優方案,是以每學程 13 週在週六上午四堂課的 設計形式進行,在總時數上與藝術才能班是有差距的,所以在設計課 程時,參考藝術才能班的核心知能中的「探索、創作與展演」、「藝術 與生活」、「專題學習」的內涵,以充實學生的精緻學習。然而,想提 昇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又要讓學生不會感覺專業技能與學生能力相 去太遠,所以就加入一些與學生生活比較相關的學習內涵,譬如版畫、

視覺設計、立體公仔造形、繪本設計、公共藝術設計、藝術思維、電 腦繪圖等,也在每一個學程成果發表之前,讓學生參與校外教學活動,

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或是 IKEA 家具賣場,好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 能藉由老師的導覽引導,進入視覺藝術專業領域的探究與創意發想的 創作模式。

經由上述美術資優教育建議,加上研究者多年廣告界與國中教學 現場的職場觀察與美術教學經驗,與同事組合成的課程委員會,共同 討論研發以實務導向的三年美術資優課程,期許學生能將美術的技法 以自我出發的生活觀察練習開始,加上以藝術創作產出為成果展現的 學習歷程,讓學生不僅增強自己的美術技法,也能激發想像力與創造 力,呈現一種文化觀察與設計思考面向的學習。因為研究者認為學習 一樣技術,尤其是表達美的感覺,需要的是自己較多的感動與視覺刺 激的引導,所以課程的設計要能有較寬廣且多元的學習範圍,所以,

在設計課程討論會中,委員們都將各自在普通班課程中,實施過,也 得到學生們喜愛的課程,納入美術資優方案的課程中,所以,從整體 課程的安排中,可以看見探索美術相關職業技能的課程,如電影、版

畫、電腦繪圖、繪本設計、立體造形、電影美學、文化思維的課程。

期許美術資優生除了在精進繪畫的技術之外,也企盼能提早讓美術資 優生在國中時期,就能體驗未來生涯抉擇時,職場應具備能力的雛型 建構。如圖 2-1-1

課程架構圖 圖 2-1-1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

一、 生涯的定義

生涯是指個人的整個一生,也是指個人一連串職業的組合;生涯 有其個人的獨特性,也包含與他人類似的共通性。(田秀蘭,2015)。

二、 生涯發展理論

依據 Ginzberg 生涯發展理論(張添洲,1993、 吳芝儀,1996、蔡 淑姿,2010)(如表 2-2-1),每個人在生涯的不同發展階段當中,都會 面臨需要做出生涯決定的時刻,個人需要在許多的選擇之間判斷和權 衡,達成生涯的最大價值(吳芝儀,1991)。通常面臨一個生涯抉擇歷 程,Germeijs 和 Verschueren(2006)提出具有六項主要任務:(1)作 決定的準備與動機,即意識到需要做決定,並有動機進行;(2)自我 探索,蒐集關於自己方面的知識;(3)對環境廣泛的探索,搜集關於 可供選擇的方案知識;(4)對環境深度的探索,選項深度的探索;(5)

決定的狀態,努力做出決定;以及(6)對決定做出承諾,對此選擇具 有信心、信賴、有意願付出。除了決定的技能之外,青少年在面對生 涯抉擇時仍有許多重要的考量。像是父母的支持因素對青少年的生涯 抉擇具有重要的影響(Nota, Ferrari, Solberg, & Soresi,2007;Okubo,

Yeh, Lin,Fujita, & Shea, 2007)。傑出人物通常在成人早期即已開 始他們的生涯,其立志時間較早,因此對於領域的投入與探究相對而 言有較長的準備時期,在同輩當中也會較早嶄露頭角(陳昭儀,2003)。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資優生就能早期立志從是自己天賦的學習呢?

于曉平(2002)研究發現父母會對資優生提供建議與引導,以及對其

行為的輔導、提供必要的協助與資訊。在詮釋家庭的意義上,父母強 調早期親子互動與良好的家庭環境及氣氛的重要性,而父母也認為家 庭只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得以讓孩子健全的發展。父母對資優生 生涯發展的看法會希望能選擇理論與實用兼顧的科系,對以後的發展 與自我充實都很關心。至於生涯發展上會加以引導、提供建議,在行 為上會加以督導與管教。而父母認為家裡早期提供充足的刺激很重要,

父母教育知識的充實也會有幫助。根據美國全國大專與雇主協會調查 發現,年輕人選擇職業時,最容易受父母影響。由於父母對子女的職 業選擇影響深遠,他們同時扮演模範與導師的角色,不過,「指引」與

「指使」這兩者之間界限模糊,在眾多職業選擇中游走可能困難重重,

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參與太少或介入太深的陷阱。父母的「指 引」對美術資優生的影響有多少呢?Schlosser 和 Yewchuk(1998)指 出關於家庭支持力的研究發現,正向的情境(支持和鼓勵),是造成最 佳發展與成就的先決條件。家庭的支持對美術資優生的影響有多少呢?

Harry Stack Sullivan(1953)提出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在人的社會化過程及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重 要他人是指在成長歷程中,印象最深或影響最大的人。有可能是父母、

兄弟、姊妹、祖父母、親戚長輩、朋友、老師、戀人、伴侶,或工作 場合裡的長輩、同事等(鄭茱月,2002)。父母對子女的職業選擇的影 響尤其深遠,因為父母同時扮演陪伴與監督的角色,不過,「引導」與

「指導」這兩者之間界限不是十分明確,也不是每對父母都能夠清楚 的了解每種職業的技能與需求,能夠進而指導自己的孩子做正確的職 業抉擇。西方哲人亞里斯多德認為,人類通常是遵循他們自己生命原 理的成長模式,也就是會長成自己既定的樣子。就像是當你觀看一顆

種子,並沒有辦法完全預期你所觀看的種子,未來它將會開出什麼樣 的花朵;不過亞里斯多德也認為,種子當然擁有開花的潛力,即使種 子現在還看不出會開出哪種花朵,如果好好照顧,適當引導與支持,

未來種子還是會綻放成它們應該熟成的花朵。生涯抉擇的第一步通常 是在家庭潛在教育狀況下發生,父母會在有意無意中透露對孩子未來 生涯的想像與期許。有些父母更會藉由了解孩子們在童年時的表現,

因為不管孩子未來可能蛻變成什麼樣子,在早期階段都或多或少會顯 露一絲絲跡象,父母通常會趁孩子處於成長初期,天賦傾向未明時,

就用心的觀察,經由各種學習或互動來洞悉或臆測孩子們的才華與優 勢,並加以栽培。不過,《人生第一個作文題目》作者教育博士蒙特羅 斯(David H. Montross)建議,父母可以做的是,協助孩子思考多幾個 選項,以及不同選項下不同的後果。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授予孩子自 己做決定的權力。面臨選擇科系這等大事,北投國小資優班老師謝淑 玲的建議是父母請小孩先找自己出不要的,可能比找出想要容易得多

(黃惠如,2009)。

表 2-2-1

(exploration)

透 過 各 種 職 業 試 探 活動,將

透 過 各 種 職 業 試 探 活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