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幸福感與運動參與行為

一、幸福感的定義

Andrews 與 Withey (1976) 認為「幸福感,包括認知評價與正負向情緒,是對生活 滿意程度及所感受的正負向情緒整體評估而成的一種感受。」胡家欣 (2000) 認為「幸 福感」是個體對整體生活的正向評價。包含高度的正向情感、低度的負向情感及高度的 生活滿意。陳密桃、陳玲婉 (2006) 則認為,幸福感是一種整體的心理感受、是個人情 緒及認知層面上對整體生活滿意的評估結果,是個人人格特質與環境交互影響所產生的 心理感受,包含了快樂、滿足與愉悅的情緒,個人的幸福感程度依個人的需求與標準而 異。幸福可以理解為對生活滿意的反應,或是對正向情緒的頻率及強度的感受。而幸福

不全然是不幸福的反向 (施建彬、陸洛,1997) 。對於幸福感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 的觀點與定義。在心理學的觀點裡,幸福感 (well-being) 是一種複雜的構念,它是體驗 最佳經驗與心理機能,也是構成美好生活的要素,通常包含了快樂和意義兩個重要內涵 快樂 (happiness) 、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生活滿意 (life satisfaction) 。為此許多學者提出不同幸福感的名詞與定義 整理如表2-3:

表2-3

幸福感的相關名詞一覽表

定 義 著 重 點

快樂 (happiness)

1、正負向情緒及生活滿意度的整體評估結果

(well-being)

1、正負向情緒及生活滿意整體評估結果

表2-3

幸福感的相關名詞一覽表(續)

定 義 著 重 點

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1、正負向情緒及生活滿意整體評估結果 2、包含生活滿意、情緒及心理健康的評估

認知、情緒

認知、情緒、心理健康 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1、正負向情緒和特殊領域的滿意程度總加結

幸福感是身心健康的狀態。判斷個人的幸福感高低,以其身體及心理的健全情形來

Omodei&

Wearing, 1990

Costa&

McCrea, 1980

幸福與否決定於個人的人格特質,是

Michalos,

1985 快樂是透過多方比較

(續下頁)

表2-3

幸福感理論摘要表(續)

理論 理論學派 學者 主要內涵 限制

動力平衡理論 Heady&

Wearing ,1989

幸福感是同時受人格及生活事件影響

對目前的生活有滿足、穩定的感受。

運動參與行為與幸福感的研究常見於運動參與程度、休閒涉入與幸福感之相關分析 中,有較多運動參與行為或休閒運動涉入者,常有較高之幸福感,對於人們心理健康與 正向情緒有提昇作用,各種變項與幸福感皆呈現正相關 (方萱玉,2010;林佳苹,2010;

林宜蔓,2004;洪瑞續,2010;胡家欣,1999;張淑雯,2008;楊胤甲,2006;葉建助,

2010;蔡淑莉,2009) 。相關研究指出,適當的運動參與行為有助於提升生活幸福感。

高中職階段正值極大的課業、升學與就業壓力,透過運動參與可以減少一個人的壓力,

從心裡效益層面來看,運動可以發洩情緒與舒暢身心,放鬆自己的心情得到滿足感及啟 發心思與智慧 (張議露,2007) 。

綜上可知,在幸福感的相關研究中,研究對象包含各年齡階層與職業,有針對小學 生、高齡運動者、活動參與者、醫師、教師等等,對於高中生的幸福感較少探討,而對 於運動參與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多為針對高齡者,高齡者為了身體健康會較積極從事運 動。而高中正值身心發展之關鍵,培養運動習慣的最佳時機,若能藉此找出提升高中生 幸福感之因素,對於青年學子在成長過程會有更大助益,而運動對於幸福感心理與生理 層面的功效,由上述文獻可獲證實。故本研究將專家學者們的意見 (許豐祺,2009;楊 胤甲,2006;葉建助,2010;蔡淑莉,2009) ,歸納為三個構面來探討:「主觀幸褔感」、

「自我信心」、「生活滿意」。

(一)主觀幸褔感

國內這幾年對於學生幸福感逐漸重視,不少學者致力於相關領域的研究,由國小至 大學學生都受到相當程度的關注。大多數關於幸福感的研究皆顯示,學生於檢視或評價 自我幸福感時呈現了正向的態度,其主觀幸福感傾向中等或以上相關 (屈寧英,2004;

林淑芬,2007;高相如,2006;陳清美,2007) ,為此本研究以主觀幸福感做為探討構 面之一。

(二)自我信心

自我信心與個人成就成正比,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可以累積信心,而成就感是從完成 一件事之後才會得到的;自我信心概念積極的學生,成就動機和學習投入及成績明顯優

於自我勝任概念消極的學生。自我信心實際上發揮引導個人行為的作用,在這個意義 上,在青少年的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信心。運動參與動機中成 就需求是一項重要構面,透過運動參與行為滿足成就需求,進而增加其自我信心。自我 信心在引導運動參與行為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運動參與行為所帶來的幸 福感的影響,除內心需求滿足外,對於青少年的正向學習態度也會有相當影響,為此本 研究以自我信心做為探討構面之一。

(三)生活滿意

陸洛(1998)指出生活滿意構面與幸福感呈現中度正相關。林宜蔓 (2004) 發現游 泳參與者在幸福感的各題得分的現況,在生活滿意的平均得分最高。現代生活處在各種 壓力之下,如工作壓力、考試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難免產生心理失調現象,進而產 生焦慮、不安、消極、憂鬱等心理不穩定狀態,透過運動參與行為減輕了生活壓力,並 消除了焦慮與沮喪,增加了腦內啡,增加生活滿意的幸福感 (葉建助,2010) 。為此本 研究將以生活滿意做為探討構面之一。

四、幸福感個人背景變項

(一)性別

男生還是女生比較幸福?綜觀相關研究,結果分歧。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女生比男生 幸福 (孫碧津,2004;梁忠軒,2002;郭淑菁,2003;陳清美,2006) 。但也有研究發 現男生的幸福感程度比女生高 (吳珩潔,2002) 。許多實證研究 (林子雯,2000;施建 彬,1995;顏映馨,1999) 也發現不分研究對象 (一般民眾、國小學童、大學生等) , 其性別在整體幸福感上並無顯著差異。陸洛 (1998) 認為性別對於幸福感的影響是間接 的,必須與另一變項發生作用才能影響幸福感的產生,性別對於幸福感的影響尚無定 論,為了解性別對高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為何,本研究將性別納入背景變項,期對研究 主題有更詳盡的了解,為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討與驗證。

(二)學校類型

幸福感是否因學校類型不同而具有顯著差異,根據下列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學校類 型與幸福感之關係尚無定論,因為探討學校類型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極少。而曾貝露

(2000) 、蕭雅云 (2003) 和屈寧英 (2004) 均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但皆未探討公私立 高職學生或不同學校類型與幸福感的關係。由於各種學校類型的性質不同,學習壓力自 有差異,進而間接影響學生的幸福感 (楊依雯,2010) ,故將學校類型列入背景變項,

以探討不同類型的學校對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三)參與運動社團

針對高中職生的幸福感研究,無學者將參與運動社團做為其研究個人背景因素。研 究者認為社團參與對於高中職生在其人際關係的發展有其社交功能,不論是領導行為或 同儕互動等社交需求,都可透過參與社團來學習或體驗;社團活動不僅可以發展個性,

培養群性,滿足學生需求的教育活動,也是幫助學生社會化,增進人際關係,促進學生 社會適應的活動,同時社團活動是學生在完全自我意願與心態中熱烈參與,進行學習活 動,最能發展學生潛能,滿足心理需求,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 (林新枝,2011) 。綜上 所述,顯現參與運動社團對於心理需求的正向影響,而幸福感所呈現的正是個人內心狀 態,代表當前的心理狀態,因此研究者探究參與運動社團對於幸福感所造成的影響。

(四)課後補習

教育部近年不斷在推動教育改革,其最終目的是減輕現今學子的課業壓力,使學生 快樂學習與成長;而現實狀況卻使補教業蓬勃發展,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望子成龍是現 代父母的期望,因此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課後學習行程滿檔,憂鬱與躁鬱發生 在學生身上的情況增多。綜上所述,為顯現課後補習對於心理需求的負向影響,而幸福 感所呈現的正是個人內心狀態,代表當前的心理狀態,因此研究者探究課後補習對於幸 福感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