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在幸福感之差異分析

本節內容旨於依據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的背景變項,探討是否在幸福感各構面呈現 出差異性。採用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 (MANOVA) 檢定差異情形,若結果呈現顯著 差異,則進一步進行事後比較來確立各背景變項類別間的差異,統計結果與分析如表4-8 所示。

表4-8

不同背景變項與雲林縣高中職生幸福感MANOVA分析與事後比較摘要表

類別變項 多變量 單變量F值

參加運動社團與否的高中職生在幸福感差異達顯著水準 (Wilk’s Λ值.969972,F值為 5.439,p < .05) ,因此進一步進行各構面之F檢定與差異分析。在全部構面上均有顯著 差異存在,亦即有參加運動社團的學生在「主觀幸福感、自我信心、生活滿意」的表現

顯著高於未參加運動社團者。

表4-9

GFI=0.91、SRMR=0.87、RMSEA=0.08。

(2)增值適配度 (incremental fit measures) 係比較所發展的理論模式與虛無模式,其衡 量指標包括、基準適配指標 (NFI) 、增值適配指數 (IFI) 、比較適配指數 (CFI) 等。

由表4-10顯示,本研究整體理論模式的增值適配度衡量指標為:NFI=0.91、IFI=0.90、

CFI=0.92,其值均高於 0.9 的標準值。

(3)簡效適配度 (parsimonious fit measures) 係要調整適配度衡量,能比較含有不同估 計係數數目的模式,以決定每一估計係數所能獲致的適配程度,其衡量指標包括簡要的 基準適配指標 (PNFI) 與卡方值。由表4-10顯示,本研究整體理論模式的精簡適配度衡 量指標為:PNFI=0.73,其值高於0.50的標準值。χ2/df=4.85卡方值未達可接受標準,但 是在其它的指標方面均達適配標準。整體模式大部分均達適配標準,因此整體模式是可

以接受的。

三、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

此標準是在評量模式內估計參數的顯著程度、各指標及潛在變項的信度等。這可從 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是否在 0.7 以上及潛在變項的萃取變異量是否在 0.5 以上的可接 受水準來加以評估。如表4-9,各構面的組合信度評估上,分別為 0.86、0.48、0.90,而 萃取變異量分別 為0.56、0.23及0.76,雖然運動參與行為構面的組成信度與萃取變異量 未達可接受水準,但對整體模式適配度指標而言,本模式的內在結構具有代表性。

由表4-10顯示,假設模式經統計檢驗結果與整體模式適配指標數據皆呈現良好之適 配。整體模式的絕對適配指標χ2=407.77 (df = 84,p<.05) 、AGFI=0.87、RMSEA=0.08。

而整體影響模式圖如圖4-1所示。

表4-10

研究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摘要表

統計檢定量 適配值或臨界值 檢定結果數據 模式適配判斷 絕對適配度指數

GFI >0.9 0.91 符合

AGFI >0.9 0.87

RMSEA <0.08 0.08 符合 增量適配指數

NFI >0.9 0.91 符合

TLI >0.9 0.90 符合

CFI >0.9 0.92 符合

簡效適配指數

PNFI >0.5 0.73 符合

χ2/df 1~3 4.854

圖4-1 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與行為與幸福感之影響模式

由整體模式檢驗結果顯示,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動機對於其運動參與行為 及幸福感分別具有顯著之解釋力,而其運動參與行為對於幸福感也具有解釋力,綜論 之,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動機與運動參與行為對於幸福感分別具有解釋力。根 據文獻探討,內在動機促進行為產生,而行為過程或結果影響心理情緒狀態,透過此模 式成立,因而驗證出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與行為與幸福感所構成之影響模式,對於雲 林縣公立高中職生而言,為有效且重要影響模式因素之一。

運動參與動機

運動參與行為

幸福感 心理需求 知識需求 社會需求 健康體適能 團隊

運動次數 運動時間 運動強度 主觀幸福感 自我信心 生活滿意 0.54

0.56

0.03 0.86 0.90 0.86

0.74 0.80 0.74

0.20 0.34 0.17 0.41 0.58

0.45

0.57 0.69 0.33 0.71 0.49

0.30

0.42

0.75 0.83 0.57 0.84 0.70

第伍章 討論

本章主要目的是將第肆章中的研究結果,做進一步地討論及分析。第一節、雲林縣 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現況、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現況分析;第二節、不同背景 變項在運動參與行為之差異比較分析;第三節、不同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分 析;第四節、不同背景變項在幸福感之差異比較分析;第五節、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 與行為與幸福感模式之分析。

第一節 雲林縣公立高中職生運動參與行為、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現況

分析

本節針對本研究回收彙整後所得有效樣本,在其運動參與行為、運動參與動機與幸 福感三者內容上,進行各量表分構面之現況進行描述性統計,以瞭解並反映本研究受訪 者實際知覺的情形。

一、運動參與行為現況分析

由表4-2分析得知,雲林縣高中職生在運動參與行為現況,每週參與運動達三天以 上的學生有280位,佔總人數的49.0%高於在全國的高中職調查研究中的平均值38.4%

(教育部,2010) 。國內規律運動人口水準低於許多國家,與學生時期運動習慣未養成有 關,因為青少年時期是個人生理和心理發展變化的關鍵階段,個人的生活型態、健康行 為與態度通常在這個時期形塑、固定。本研究發現,雲林縣公立高中職學生之運動參與 行為,多數達規律運動之標準,顯示其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及健康常識,據此,研究者認 為,雲林縣高中職的體育運動推動成效良好,多數學生皆建立良好的規律運動習慣,此 研究結果對於教育主管機關在體育運動政策的推動是極大鼓勵,同時在體育教師教學成 就上發揮正向鼓舞作用。

二、雲林縣高中職生運動參與動機現況分析討論

本研究發現,雲林縣高中職生在運動參與動機構面依序為:「團隊精神」、「知識需

求」、「健康體適能」、「心理需求」、「社會需求」。其中,以「團隊精神」之得分最高,

平均數達3.99,其次為「知識需求」平均數為3.87、「健康體適能」平均數為3.85,三者 在統計分數來看得分頗高。顯見,雲林縣高中職生在運動參與動機是以追求團隊動力、

同儕認同及健康體適能為主要動機。而進一步發現,影響雲林縣高中職生運動參與的主 要題項,平均數在4.0以上依序為:「想要和朋友在一起」、「喜歡團隊精神」等共計2 項。此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李仁佐,2007;沈永健,2005;林忠濱,2007;許瓊文,

1992;陳文長,1995;陸士毅,2009;彭台臨,2006;曾瑞怡,2005;賴溢宏,2005)

之發現頗為符合。研究者認為,此研究結果與少子化的趨勢與人口外流有關,健康體適 能的概念經由教育部多年的推廣下已見成效,學子充分瞭解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進而 主動參與運動;雲林縣為傳統農業縣市,根據雲林縣 (2012) 戶政資料顯示人口數從2000 年至今,減少近5萬人,偏鄉地區人口外流嚴重,社區人口減少,加上少子化的影響,

學校是學習團體生活與感受團隊力量的場所,學生對於學校表現出充分依賴感。運動參 與能展現出團隊精神,參與團隊生活,尋求同儕認同,上述為正值成長期的青年學子的 內心需求。

三、雲林縣高中職生幸福感現況分析討論

本研究發現,雲林縣高中職生在幸福感構面依序為:「自我信心」、「主觀幸福感」、

「生活滿意」。其中,以「自我信心」之得分最高,平均數達3.65。顯見,雲林縣高中職 生在幸福感受上對於生活態度上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信心。整體幸福感平均數為3.59,顯 示目前雲林縣高中職生的整體幸福感為中上程度,與過去研究 (林淑芬,2007;屈寧英,

2004;高相如,2006;蕭雅云,2003) 結果相符,均指出高級中等學校階段學生的幸福 感受是為正向的,可見雖然高中職生正值升學競爭激烈、為自己找尋定位及其他發展議 題等壓力,但仍能為自己經營幸福。進一步探討發現,雲林縣高中職學生幸福感的主要 題項,平均數在3.60以上依序為:「我覺得我很快樂」、「我做的事讓我有成就感」、「我 感到非常有活力」、「我總是笑容滿面」、「我非常喜歡我自己」、「未來對我而言充 滿了希望」等共計6項,其中5項為「自我信心」構面題項。結果顯示雲林縣高中職生對 於生活充滿自信心,研究者推測,雲林縣生活單純步調緩慢,較無明顯城鄉差距,多屬

社區型學校,因此同儕間競爭較少,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呈現出雲林縣學生肯定自 我價值、樂觀進取、高EQ的人格特質,雖然資源不如大城市豐富與新潮,可是卻能充 分理解生活的意義,快樂過日子。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運動參與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部份主要依據前揭雲林縣高中職生在不同性別、學校類型、參與運動社團以及參 加課後補習等背景變項在運動參與行為之差異比較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性別

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雲林縣高中職學生在運動參與行為上有顯著差異,此結果 與過去研究 (宇炫明,2007、吳金龍,2011、林曉薇,2003、胡文琪,2010、教育部,

2005、教育部,2007、教育部,2009、教育部,2011、陳宜君,2007、曾瑞怡,2004、

鄭如芝,2008、賴俊生,2006) 結果一致,皆指出男生對運動參與行為高於女生。依青 少年身體條件成長來看,高中階段男、女生在體能與肌肉發展方面有顯著不同,會因此 影響其運動參與行為;在社會學的觀點中,運動中或透過運動的社會化過程中,傳達了 人們適合性別的運動與行為,也教導依性別而分的身體形塑與運用方式,男女生對運動 項目的選擇會受到社會中對於性別角色期待不同,而有所差異。

因此研究者認為,性別造成男女生先天上身體結構及肌肉發展不同而造成的運動參 與行為差異,然性別本身並非全然造成在運動參與行為上的差異,社會上與性別相關的 因素亦影響其運動參與行為,雲林縣屬傳統農業縣市,在傳統性別意識型態影響下,造 成男女生在運動參與行為上的差異。

二、學校類型

由研究結果可知,不同學校類型之雲林縣高中職學生在運動參與次數、時間、強度 並無顯著不同;與過去研究不同 (李宏鑫,2011、周貴英,2003、彭美齡,2011、曾瑞 怡,2004、黃壬要,2003) 。研究者認為,差異不大之原因,或許是由於近年來高中多 元入學方案之推動,實施高中職均質化、優質化方案,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各項配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