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

幼兒園的接送空間為從幼兒園大門周遭到班級教室內包含的所有區域,幼 兒園的接送空間相當於幼兒園的出入口空間、相關設施與周遭接送接送動線規 劃,也會是幼兒第一眼見到幼兒園的面貌。孩子的知覺相當敏銳,環境是建構 性要素(Malaguzzi,1993),在視覺感受上,以細部設施的細緻表現有讓人更 強的感知(蕭炳欽,2003),這些「潛在課程」可以改變氣質(湯志民,

2014),學校的設施會影響學生學習(Schneider,2002),更需要用心規劃與 經營。以下依本研究定義接送空間涵蓋的範圍,包含大門出入口、出入口兩側 與鄰近街廓、前庭空間、動線規劃、室內接待空間,依序分項介紹。

壹、 大門出入口

想要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從每天幼兒見到幼兒園的第一眼做起(周怡 伶、段慧瑩,2009),幼兒園大門出入口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關係著幼兒 安全維護、心理成長及家園的聯繫溝通(李茜、毛天斌,2013)。

一、大門出入口的精神表徵

近十年來,學校空間規劃展現學校願景藍圖已蔚為風潮(湯志民,

2013)。當我們走到一間幼兒園門口,大門的設計具有很強的象徵性,連接園 內與園外,反應了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與欲呈現給他人的氛圍,且越小的孩子對 美感的反應會越強烈,無論是能讓孩子深受這環境所吸引,或是能讓孩子感覺 到安全自在,環境都是幼兒對學校建立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都影響著 日後身處其中的情緒與看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大門出入口獨立設置

臺北市有14間獨立幼兒園,當中12間以行政區為名的獨立幼兒園為公立托 兒所轉制,加上原本育航、南海2間獨立園,都是採大門出入口獨立設置。

有部分附幼,雖然與國小共用校園空間,仍設置與國小區隔的獨立出入 口,如同獨立幼兒園。

另外還有附幼與國小所在地不同且沒有連接,像政大實小附幼,獨立設置 在政治大學校園內,有設置自己的獨立出入口,不過行政運作上還是歸國小管 理。

六、大門出入口小結

綜合上述,無論哪種大門出入口的空間型態,幼兒園的大門具有連接園內 與園外之特性,為幼兒對幼兒園的第一印象之空間(周怡伶、段慧瑩,

2009),也是幼兒園形象展現、特色展示、營造美感教育情境的重要場所,幼 兒園入口處的校園文化打造為校園建設的重心(李茜、毛天斌,2013;湯志 民,2014)。

的微系統(謝妃涵,2017),依據 Bronfenbrenner(1979)生態系統理論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學校的鄰近街廓,緊密連結著學校與社區,小系 統間的合作就在此誕生。若空間規劃上疏離了與社會、土地、自然的連結,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5)。謝妃涵(2017)以社區資源作為課程素材,研究發現幼兒能認識所在 社區的地理位置與文化特色,並覺知到周遭生活的環境議題、對環境產生關愛 之情,並實際付出行動做社區服務。

社區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的學習場域(戴愛麗,2015),許多幼兒園充分利 用鄰近社區資源,包含公園、超市、警局…等,讓學習活動不只在校園內發 生。甚至成長幼兒園把社區資源納入戶外角,由一位老師負責,每天提供有興 趣的幼兒選擇(高敬文、成長兒童學園教師,1994)。幼兒認識更多社區花草昆 蟲知識、傳統文化和先人智慧、探索社區自然環境的多元方式(高傳正、徐敏 琪、李湘凌,2016)。像是基隆建德幼兒園在社區熱心的義工協助下,改造學校 周遭的荒地,讓孩子多了一塊可以進行種植活動的幸福綠世界(陳麗琴,

2011)。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也指出要讓幼兒體驗日常生活中的多元現 象,看見各種文化的價值與重要,並呼應總目標第三點「豐富幼兒生活經驗」

(教育部,2016)。

五、出入口兩側與鄰近街廓小結

綜合上述,出入口兩側與鄰近街廓,連接了學校與周邊社區的關係,以臺 北市公立幼兒園學區制的狀態底下,學校與鄰近街廓與孩子每天的生活密切相 關,也是幼兒從家中到學校的必經之地,學校與周邊社區資源可以相互交流,

創造最大的可能性。而城市空間藝術的欣賞教育(蕭炳欽,2003),更是臺北市 學校的豐厚資源。學校與社區能共享場地、空間或設備,適當開放校園(吳珮 青,2013),期許能創造一個彼此互惠互利的優質環境。

20 公尺寬(林勤敏,1986),最後分支到一般人要行走的動線通道,寬度至少 要1.12 公尺,如有行動不便者,寬度則要 2.24 公尺(湯志民,2004),走廊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規劃,才能創造更優質的室內接待空間。

三、室內接待空間小結

綜合上述,室內接待空間為僅次於活動室與廁所的重要室內學習空間(李 小荔,2007),不只能讓幼兒暫時休憩,也能讓外人對幼兒園有更進一步的瞭 解。尤其幼兒教育階段,家長對幼兒的學習、健康和生活都特別的關切(湯志 民,2004),如果室內接待空間規劃得宜,不僅在天候不佳時也有舒服的等候 空間,也可以讓每個進入幼兒園的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陸、 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小結

依據Bronfenbrenner(1979)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接 送空間扮演著場所間的溝通(intersetting communication)的角色,緊密連結著 家庭與學校。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要考量從幼兒園大門周遭到班級教室內包 含的所有區域,為幼兒第一眼見到幼兒園的面貌,包含大門出入口、出入口兩 側與鄰近街廓、前庭空間、動線規劃、室內接待空間,要能「吸引」幼兒的注 意,幫助他們「準備」空間轉換的適應,顧及「安全」層面,提供「變化」讓 選擇和活動更完善,在現況調查方面(見附錄四),會先瞭解幼兒園基本資 料,如班級數、校地面積與校園型態;再觀察文獻提到的相關設施是否有納入 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包含大門出入口型態、獨立出入口、駐車彎、座椅、植 栽、特色地標、遊戲場、成人視線可及、人車分離與展現孩子的作品。這些不 同的幼兒園接送空間組成方式,都構成了各個幼兒園不同的獨特樣貌,也反應 了幼兒的需要。

依據Bronfenbrenner(1979)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接 送空間扮演著場所間的溝通(intersetting communication)的角色,緊密連結著 家庭與學校。如果接送空間處理得宜的話,幼兒可以有較佳狀態進入幼兒園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