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數學遊戲活動規劃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幼兒數學遊戲活動規劃

Kamii(1982)認為教師應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在各種情況下,對所有事 物與數量靈活地思考,以促使幼兒建構出數的心智結構(吳瓊洳、蔡明昌譯,

1999)。研究者規劃多樣化的數學遊戲,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幼兒在遊戲情境對 數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建構數概念,並於研究過程中經常地將理論文獻與研究者個 人對幼兒能力之觀察兩相交叉檢證,以掌握大班幼兒的數學能力發展,形成安排 遊戲活動之依據,因此遊戲活動的安排須保有彈性,讓教學跟著孩子躍動。在正 式施行遊戲前,研究者於上學期初步探究孩子數學的先備經驗,了解幼兒能力與 發現適合幼兒的遊戲型態,進而蒐集相關資源教材,做為實際遊戲活動設計之基 礎,此外,研究過程仍應配合孩子的能力不斷地修正遊戲內容,最後形成一系列 動態的教與學歷程,以下分別說明研究者了解幼兒數學先備經驗的過程、數學遊 戲活動規劃之構思與準備、數學遊戲活動設計內容與實際進行日程、幼兒數學遊 戲活動之特色。圖 4-1-1 說明研究歷程概要。

66

67

共計進行兩階段活動,第一階段配對學習單有八個圖形(包含正方形、長方形、

三角形、圓形各有兩個不同的大小),第二階段有 12 個圖形(包含正方形、長方 形、三角形、圓形各有三個不同的大小)。兩階段遊戲進行方式皆為提供幼兒不 同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色紙數張,讓孩子從中選擇適合的圖 形對應學習單上的圖形,對應正確後將色紙貼在圖形上即完成,但第二階段形狀 大小差異性較第一階段小。在第一階段形狀只有兩種大小,幼兒很容易就完成且 較不會有錯誤,但在第二階段增加一個中間的大小,使得配對難度增加。另外,

也因第二階段圖形較多孩子認為較第一階難。中型的形狀是大部分幼兒覺得最難 找到,也較容易貼錯,滿多幼兒認為最大的最好找,因為最明顯,表示幼兒發現 配對時特徵明顯者較容易對應。

序列活動讓孩子使用數棒,將數棒由長到短依序排列,幼兒都能正確完成,

並有幾位幼兒能做不同方式的排列,如將數棒由長到短直立式往上堆疊排列、將 數棒直立以樓梯形式排列等,其他幼兒發現有這種排法時,也紛紛模仿試著排 出,讓幼兒自由排列圖形時,發現孩子能將不同長度的數棒彼此互補排出圖案,

如兩邊一樣長的屋頂,因此讓小朋友經過摸索也能逐漸發現數棒間的關係。

透過分類、配對、序列活動發現大班幼兒此時在這些概念上已頗有了解,顯 示其對數學「邏輯思考」的部分已較熟稔。此外,研究者與幼兒進行討論時,試 問孩子十以內簡易的加法與減法問題,範圍在數字 1-10 分別加減的問題。多數 幼兒能用手指數算得出答案,少數幼兒不須用手指計數在心中思考即可,因此了 解幼兒在數的加減具有初步概念與能力,成為正式研究活動設計之參考。

二、 數學遊戲活動規劃之構思與準備

研究者在了解幼兒先備經驗後,以「數」概念為核心設計遊戲內容,並 配合幼兒能力安排數概念的學習順序,以下就研究者在正式實施活動前的準備過 程加以說明,包括研究者對數學遊戲活動的初步規劃與想法,以及活動中所需的 相關資源教材之蒐集。

68

(一) 初步規劃

本研究針對幼兒「數」的概念規劃遊戲活動,概念內容以朝向實用算術

(加法與減法能力)為最終的學習方向,活動型態以遊戲為主,並配合學習單及 實作活動評估幼兒學習成效。數學遊戲由暖身活動「數字比大小」開啟,接續讓 幼兒透過各種遊戲逐步建構與熟悉數字關係進而走向實用算術的學習與運用。數 字關係內容包含 10 的合成與分解、了解數字 1-10 分別與 5 和 10 的關係(亦即 了解數字間的大小、差距以及數字的合成與分解等關係);實用算術則是簡易加 減法的運用。研究者將上述概念安排於遊戲中讓幼兒學習,並詳加分析幼兒的學 習歷程,記錄與評估幼兒的成長,了解孩子能力展現的過程。研究者配合幼兒能 力逐步修正活動內容,掌握研究主軸於研究過程中邊進行邊修改遊戲活動內容,

以適切幼兒能力的遊戲內容呈現,以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建構數學概念。下圖 4-1-2 為數學遊戲活動概念網,說明研究範圍。

圖 4-1-2 數學遊戲活動概念網

(二) 蒐集相關資源教材

研究者為規劃適合大班幼兒之數學遊戲,除分析整理相關文獻做為活動設 計的理論依據外,更需有多元的資源與教材教具,以豐富及變化遊戲內容。以下 分別說明資源蒐集的途徑與數概念參考活動內容:

1.資源蒐集的途徑

由於相關教育人員的積極宣導與家長的逐漸重視使幼兒數學教育越顯重 數與量

數字比大小

十的合成與分解

數字關係

加法 減法

綜合活動

69

要,可資參考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蒐集資料的途徑與管道也漸趨多元,尤以幼 兒相關數學教育之研究文獻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從中可發現許多優良且經實 證之活動設計,其研究結果也提供研究者研究的指引;除在相關文獻之活動設計 外,市面上的數學遊戲書籍也琳瑯滿目,國內外專家學者著作非常豐富,如學者 周淑惠(1999)的著作「幼兒數學新論」;陳英娥、柳嘉玲、陳彥廷(2006)翻 譯的「幼兒數學教材教法」;許義忠(2001)的著作「幼兒數學遊戲」;安野光雄

(1986)的著作「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盧淑貞(2002)翻譯的「玩藝術學 數學─幼兒數學教材教法」等,書中提供相當多的遊戲活動與教學範例,包含個 人、小組、團體遊戲;幼兒數概念童書更是幼教師平日經常接觸與運用的,如「十 顆種子」、「第五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等,在數學遊戲的研究中亦是重要的 教學參考資源。研究者並參閱坊間數學評量本、學習單,提供研究者做為設計幼 兒數學學習單的參考,改良內容以適合本研究對象使用。

2.數概念參考活動內容

在蒐集豐富的參考資源後,可發現許多新鮮、有趣、生活化、多樣化的數學 遊戲活動,如比大小遊戲包含猜數字、骰骰子比大小;序列遊戲之數字接龍、數 棒;十的合成與分解遊戲之打保齡球、打彈珠、數字找朋友、分雪花片、撲克牌 撿紅點、記憶翻牌、合牌湊十等;數字關係遊戲如數字接龍、跳格子等;實用算 術活動,有大富翁、丟石頭遊戲、撲克牌遊戲、買賣遊戲、花瓣湊數、貼郵票等。

三、 數學遊戲活動設計內容與施行日程

數學遊戲活動的實施依規劃的活動為大方向,在過程中因應幼兒能力做調 整。活動進行期間為 2 月 15 日至 4 月 22 日,研究實施於每週一、三、五的分組 時間(上午九點半至十點十分),共計十週,約三十次活動,每次活動以 40 分鐘 為原則。由研究者進行數學遊戲教學,其餘 15 名中班幼兒及兩名大班特殊生由 王老師安排其它教學活動。表 4-1-1 為數學遊戲活動施行概要表,分別呈現活動 進行的順序、對應的數概念以及進行的數學遊戲內容。

70

71

72

「我的菜單」。學習單的使用除在相關概念遊戲活動進行前讓幼兒做第一次的填 寫,更於活動進行一段落後讓幼兒將相同的學習單做第二次的填寫,進而分析比 較幼兒兩次的作答結果,做為了解幼兒透過數學遊戲其在數概念的建立與運用能 力。

在數學遊戲活動中有許多撲克牌類型的遊戲,因撲克牌同時具有數字與花 色,也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因而能運用在不同的數概念遊戲中,並配合數 概念產生多樣化的遊戲方式。骰子與跳格子類型遊戲搭配組合,也能創造出不同 樣貌的數學遊戲,如在跳格子比賽中擲骰子決定可前進的格子數,以及類似大富 翁的跳格子紙盤遊戲更不能缺少骰子,且不論是加法與減法的概念遊戲都能妥善 運用骰子進行。綜上所述,數學遊戲的規劃需要綜合幼兒的數概念、活動的型態、

概念難易度的安排與教具教材的巧妙運用等,教師在過程中對幼兒的學習反應之 觀察更是不可或缺,教師皆需多方面的思考與安排,以營造最佳的幼兒數學學習 情境。

四、幼兒數學遊戲活動之特色

本研究以遊戲為孩子學習數學的主要途徑,在數學活動的設計除依據理論與 相關資源外,更一路秉持著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原則進行,藉以探究幼兒 數學能力的建構、學習經驗、學習態度。以下歸納課程四點特色,分別為(一)

遊戲導向的數學活動(二)遊戲型態多元富變化(三)提供豐富的具體實物操作

(四)遊戲難度階段化。茲分述如下。

(一)遊戲導向的數學活動

幼兒的遊戲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存在著,孩子在遊戲當中是 開心、期待與投入地,然而,數學也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將數學與遊戲結合,

形成遊戲導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重要的,也為研究者所設計的課程活動之首要特 色。

研究者在所設計的遊戲活動,使用了幼兒平日生活中熟悉的遊戲類型,如撲

73

克牌遊戲類型、大富翁遊戲類型、骰子遊戲類型、娃娃家常見的買賣遊戲、釣魚 遊戲等。撲克牌遊戲類型在「十的合成與分解」與「數字關係」概念活動中有許 多不同的運用方式,因撲克牌除了有數字外,亦有不同花色的圖案可供幼兒數 算,蓋上牌時,也產生一種對數字未知的趣味性與遊戲時的運氣感受。藉此特點 可靈活變換成動、靜態類型遊戲,如在「數字找朋友」遊戲中,讓幼兒先抽牌,

克牌遊戲類型、大富翁遊戲類型、骰子遊戲類型、娃娃家常見的買賣遊戲、釣魚 遊戲等。撲克牌遊戲類型在「十的合成與分解」與「數字關係」概念活動中有許 多不同的運用方式,因撲克牌除了有數字外,亦有不同花色的圖案可供幼兒數 算,蓋上牌時,也產生一種對數字未知的趣味性與遊戲時的運氣感受。藉此特點 可靈活變換成動、靜態類型遊戲,如在「數字找朋友」遊戲中,讓幼兒先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