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幼兒學習成效

第一節 幼兒飛行概念之改變

本章主要瞭解幼兒在科學史融入飛行主題教學,飛行概念、科學態度、科學 創造力三方面的學習改變情形。第一節探討幼兒飛行概念之改變,第二節探討幼 兒科學態度之改變,第三節探討幼兒科學創造力之改變,第四節為科學史融入主 題教學歷程中幼兒的學習改變,第五節為綜合討論。茲詳述如下:

第一節 幼兒飛行概念之改變

一、幼兒飛行概念改變之

t

考驗分析

為瞭解幼兒在教學前與教學後三大概念之改變,故針對飛行概念評量表之前 測與後測分數,進行相依樣本 t 考驗,並整理如表4-1。

表 4-1 飛行概念之前後測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摘要表

配對 前測-後測

N 前測 後測

t 值 p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飛行器的改進 18 6.28 2.95 11.0 2.95 -6.50*** .00 動力是什麼 18 1.39 1.15 3.94 .24 -9.44*** .00 好玩的氣流 18 2.14 .29 3.50 .62 -7.38*** .00 總 分

(最高總分 28 分)

18 9.83 3.77 18.44 3.01 -10.77*** .00

***

p<.001

由表 4-1 可知,幼兒在前測時的飛行概念總分平均分數為 9.83,後測時平均分 數為 18.44,經 t 考驗後達顯著差異(t =-10.77,p<.001),符合研究假設 2-1,顯 示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後幼兒的飛行概念有顯著差異。以下進一步探究,幼兒在

「飛行器的改進」、「動力是什麼」、「好玩的氣流」三大次概念前、後測是否有差 異呢?

在「飛行器的改進」部分,以三份飛行概念評量表之分數,累計為「飛行器 的改進」總分,最高總分為 20 分。由表 4-1 可知,前測平均分數為 6.28,後測平 均分數為 11.0,經 t 考驗後達顯著差異(t =-6.50,p<.001)。因此,幼兒經過科學 史融入主題教學後,飛行概念之「飛行器的改進」有顯著的提升。

在「動力是什麼」部分,由表 4-1 可知,「動力是什麼」最高總分為 4 分,前 測平均分數為 1.39,後測平均分數為 3.94,經 t 考驗後達顯著差異(t =-9.44,p<.001)。

因此,幼兒經過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後,飛行概念之「動力是什麼」有顯著的提 升。

在「好玩的氣流」部分,由表 4-1 可知,「好玩的氣流」最高總分為 4 分,前 測平均分數為 2.14,後測平均分數為 3.50,經 t 考驗後達顯著差異(t =-7.38,p<.001)。

因此,幼兒經過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後,飛行概念之「好玩的氣流」有顯著的提 升。

因為本研究對象為混齡班幼兒,為了解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對不同性別與年 齡幼兒是否有相同學習成效,以下就不同年齡與不同性別進行相依樣本 t 考驗和單 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分析如下:

(一)不同年齡幼兒飛行概念改變之比較

依年齡將實驗組幼兒分為中、大班組進行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摘要如表4-2,

各年齡組幼兒在「飛行概念」總分的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均達顯著差異(大班

t =

-8.66,p<.001、中班t =-5.84,p<.001),表示大班和中班幼兒在教學後的飛行 概念均比教學前有明顯的進步。再分別分析在「飛行器的改造」、「動力是什麼」

與「好玩的氣流」三個面向的學習成效,大班組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造」、「動 力是什麼」與「好玩的氣流」得分的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均達顯著差異(t =-5.99,

p<.001、t =

-6.57,p<.001、t =-9.03,p<.001);中班組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造」、

「動力是什麼」與「好玩的氣流」得分的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也均達顯著差異

(t =-2.79,p<.05、t =-8.22,p<.001、t =-2.70,p<.05),顯示教學實驗課程對不 同年齡幼兒均有提升飛行概念的效果。

表 4-2 實驗組不同年齡幼兒在飛行概念之前後測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摘要表

p =.06>.05、p =.74>.05、p =.38>.05,皆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兩組迴歸線的斜率

相同,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前提假設-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 析;不過「總分」一項,F值等於5.93;p =.03<.05,達顯著水準,故無法進行共 變數分析。而檢定結果敘述如下:

由表 4-3 可看出,不同年齡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進」、「動力是什麼」和「好 玩的氣流」後測得分,排除前測得分的影響後,均未達顯著水準,表示經由科學 史融入主題教學後,不同年齡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進」、「動力是什麼」和「好 玩的氣流」三個面向的學習成效是沒有顯著差異,代表本教學實驗方案對不同年 齡幼兒有相同的教學成效。

(二)不同性別幼兒飛行概念改變之比較

依性別將實驗組幼兒分為男生、女生組進行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摘要如表4-4,

各年齡組幼兒在「飛行概念」總分的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均達顯著差異(男生t

=-5.47,p<.001、女生t =-4.42,p<.001),表示男生和女生在教學後的飛行概念均 比教學前有明顯的進步。再分別分析在「飛行器的改造」、「動力是什麼」與「好 玩的氣流」三個面向的學習成效,男生組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造」、「動力是什 麼」與「好玩的氣流」得分的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均達顯著差異

(t =-5.47,p<.001、t =-12.73,p<.001、t =-9.14,p<.001);女生組幼兒在「飛行 器的改造」、「動力是什麼」與「好玩的氣流」得分的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也 均達顯著差異(t =-4.42,p<.001、t =-5.86,p<.001、t =-4.35,p<.001),顯示教 學實驗課程對不同性別幼兒均有提升飛行概念的效果。

表 4-4 實驗組不同性別幼兒在飛行概念之前後測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摘要表

配對 前測-後測

不 同 性別

N 前測 後測

t 值 p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飛行器的改進 男生 女生

6 5.43 1.71 11.71 2.98 -5.47*** .00 12 6.82 3.49 10.55 2.98 -4.42*** .00 動力是什麼 男生

女生

6 1.29 .49 3.86 .38 -12.73*** .00 12 1.45 1.44 4.00 .00 -5.86*** .00 好玩的氣流 男生

女生

6 2.07 .19 3.71 .49 -9.14*** .00 12 2.18 .34 3.36 .67 -4.35*** .00 總 分 男生

女生

6 5.43 1.72 11.71 2.98 -5.47*** .00 12 6.82 3.49 10.55 2.97 -4.42*** .00

***

p<.001

為了進一步瞭解,不同性別幼兒在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後的學習成效是否有 顯著差異,以性別為自變項、後測得分為依變項、前測得分為共變量,進行單因 子共變數分析。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首先就「總分」、「飛行器的改造」、「動 力是什麼」與「好玩的氣流」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迴歸係數同質性」

考驗結果「飛行器的改造」、「動力是什麼」與「好玩的氣流」F值分別等於4.14、.12、.83;

p =.06>.05、p =.74>.05、p =.38>.05,皆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兩組迴歸線的斜率

相同,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前提假設-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 析;不過「總分」一項,F值等於5.90;p =.03<.05,達顯著水準,故無法進行共 變數分析。而檢定結果敘述如下:

表 4-5 不同性別幼兒「飛行概念」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p<.001

由表 4-5 可看出,不同性別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進」、「動力是什麼」和「好 玩的氣流」後測得分,排除前測得分的影響後,均未達顯著水準,表示經由科學 史融入主題教學後,不同性別幼兒在「飛行器的改進」、「動力是什麼」和「好 玩的氣流」三個面向的學習成效是沒有顯著差異,代表本教學實驗方案對不同性 別幼兒有相同的教學成效。

二、幼兒飛行概念改變之質性分析

為了更加瞭解幼兒在教學前及教學後飛行概念表現的內涵,分別從教學歷程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P

飛行器的改進 組間 組內

39.24 102.91

1 39.24 5.72 .03 15 6.86

動力是什麼 組間 組內

.00 .85

1 .00 .07

.80 15 .06

好玩的氣流 組間 組內

.21 5.76

1 .21 .56

.47 15 .38

面向進行探討。

(一)飛行器的改進

從飛行史中有關飛行器改進的故事,發現主要在飛機結構上的改革,以求達 到飛行的最佳化條件。因幼兒年齡的限制,在本實驗教學中聚焦於幼兒對於飛機 結構的認知和比較不同時期飛機的改變為主。

1. 幼兒對飛機構造的認識

為了解幼兒對於飛機的構造是否有基本的認識,以一對一方式請幼兒將飛機 構造的圖片和名稱以連線對應(參見附錄三之二),結果發現:大多數幼兒在教學 前對於飛機的各部位名稱不太熟悉,半數以上的幼兒皆不認識飛機的基本構造。

最不熟悉的為尾翼(27.8%)及動力裝置(27.8%);較熟悉的為機身(44.4%)及 起落架(44.4%)(見表 4-6 前測)。

教學後再請幼兒做相同的活動,結果發現:幼兒對於機翼、機身、尾翼等飛 機構造答對率高達 88.9%(見表 4-6 後測),不過有兩位幼兒(C15 和 C18)在前 測時答對的部位,在後測卻答錯了,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於飛機的部位和名稱的連 結仍然不穩定。

表 4-6 「對飛機的構造認識」前後測結果摘要表

飛 機 的 基 本 構 造 名 稱

前測 後測

正確人次

(百分比)

不正確人次

(百分比)

正確人次

(百分比)

不正確人次

(百分比)

機翼 6(33.3%) 12(66.7%) 16(88.9%) 2(11.1%)

機身 8(44.4%) 10(55.6%) 16(88.9%) 2(11.1%)

尾翼 5(27.8%) 13(72.2%) 16(88.9%) 2(11.1%)

起落架 8(44.4%) 10(55.6%) 14(77.8%) 4(22.2%)

動力裝置 5(27.8%) 13(72.2%) 15(83.3%) 3(16.7%)

2.從比較不同時期飛機中看幼兒對飛機構造的認識

瞭解

了動

在上圖 4-2 中,C18 教學前表示不會畫,甚至在學習單上畫了一個叉,在教學 後不再拒畫,且樂意畫出機翼與機身;C16 教學前在學習單上畫上圓點,在教學後 畫出了機翼與機身。可以發現,教學前無基本概念或不願嘗試之幼兒,在教學後 對於飛機的興趣和畫飛機的能力已有些微的進步。

除此之外,從畫完不同時期飛機之後的訪談中,也可以從幼兒的口述語言中 瞭解幼兒對於飛機構造的認識情形。在教學前大多數幼兒無法正確說出飛機各部 位名稱,常用「那裡」「這裡」或用手去指模型來說明。教學後則大多幼兒已可以 說出飛機各部份的正確名稱,觀察到的不同處也增加許多,如 C03 和 C01(見表 4-7)。

表 4-7 不同時期飛機構造之前後測訪談

幼兒 前 測 後 測

C03 外面都長的不一樣;這個有支架。 翅膀。尖尖的地方。尾翼。機身。動力裝 置不一樣。

C01 以前的飛機有兩個翅膀,現在的飛機只有一 個翅膀。

以前的飛機是「雙翼飛機」,現在飛機沒 有雙翼。

進一步依照「飛行概念評量表」之評量標準,整理出幼兒前後測時的訪談紀 錄,並確認幼兒所指認的部位後,整理出每位幼兒所覺察的不同時期飛機構造的 差異處之情形(如表 4-8),由表中可發現,幼兒在前測時的平均分數為 2.2,大多 數幼兒說出的項目偏重於飛機外觀的差異,且無法說出正確名稱;幼兒後測平均 分數增加至 3.3,多數幼兒除了能說出飛機五個基本構造的名稱外,亦會提出非外 觀的項目,例如:材質、駕駛員、乘客…等。但也有少數幼兒,前測時能說出的 項目,在後測時卻未能說出,顯示幼兒對於不同時期飛機的構造差異之認知,尚 屬不穩定。

表 4-8 不同時期飛機構造的前後測比較

飛機

(二)幼兒對飛行器動力演進順序的排列

為了解幼兒對飛行器動力演進的順序,提供幼兒四種飛行器的圖片,讓幼兒 依動力演進的先後順序剪貼排列。由表 4-9 可以發現,幼兒在教學前答對率僅有

為了解幼兒對飛行器動力演進的順序,提供幼兒四種飛行器的圖片,讓幼兒 依動力演進的先後順序剪貼排列。由表 4-9 可以發現,幼兒在教學前答對率僅有